06.07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喜歡這本書,是從書名開始。因為世界是平凡的,我們也是平凡的。《平凡的世界》文如其名,一個平凡的世界,幾十年的時光,就在路遙的筆下緩緩地鋪展開來,沒有一點矯柔造作,給我們展示了一群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很多人在評價《平凡世界》的時候總會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苦難史、抗爭史。確實,作為一部記敘中國農村1975—1985年十年間發展歷程的小說,它全景式的描寫了北方農村生活現實,深刻地表現了苦難的主題。所以說,只有深入瞭解路遙作品中的“苦難意識”,才能算是真正地讀懂《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首先,讓我們從路遙的人生經歷中找到 “苦難意識”的創作根源。1949年12月,路遙出生在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由於家庭經濟極度貧困,路遙過早的接觸人生的殘酷與艱辛。因此,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對於貧困細節的描寫,無疑都是路遙真實經歷的寫照。從他的成長經歷來看,路遙的一生離不開苦難。但,恰恰是這種苦難造就了路遙,造就了這部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除此之外,《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難意識”還反映在人物精神的困難方面。精神上的苦難是比物質上的苦難更難以讓人承受。孫少安作為孫家長子, 全家人的溫飽問題像一座大山壓在他的心頭;同時,他還是生產大隊長, 如何提高生產力,增加多收入,改變貧窮的現狀又是一樁心頭事。來自家庭與生產隊的精神壓力時時折磨著孫少安,在無處傾訴的情況下,他選擇了默默的承擔和繼續拼搏。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而毅然獨身入城闖蕩的孫少平則面對的是另一種精神苦難。處於城市與鄉村的“交叉地帶”的他心裡飄忽不定,缺乏安全感。但是,面對生活的窘境,孫少平卻一直保持自尊自強的精神,努力找尋到自己的歸屬感,開始新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文學作品始終是離不開愛情這個話題。《平凡的世界》裡的愛情, 總是充滿了磕磕絆絆, 還要經受種種磨難。 但正是這樣曲折的帶有愛情悲劇的人性美,才能讓人回味無窮。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的愛情正因為這種苦難更顯出別樣風情。田曉霞美麗大方,才華出眾,意志堅強, 是一名佼佼者;而孫少平來自黃土高原一個落後的小鄉村, 但他並不屈服於命運, 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他用自己豁達、樸實、深邃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田曉霞, 從而相知、相戀。最終憑藉這種真摯的愛, 他們拋開世俗, 成為彼此的精神伴侶。

《平凡的世界》裡的不平凡

雖說,路遙在這部作品當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苦難,但他並不是為了展現苦難給人帶來的難堪,而是為了通過物質和精神的苦難來體現人物偉大的品格。作品告訴我們:人必須要在苦難中學會直立,學會反抗與掙扎,學會奮鬥與前行!這大概也就是路遙想要通過《平凡的世界》向我們傳遞的正能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