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項羽自刎烏江後,手下五大虎將都是什麼下場?

用戶64785518308


古代總喜歡用數字歸類武將能臣,《三國演義》裡有蜀漢五虎將,《水滸傳》裡有梁山馬軍五虎將,隋唐英雄裡有瓦崗五虎。

楚霸王項羽也有五虎將,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項羽烏江自刎後,他手下的這五虎將,結局又如何。

龍且是項羽手下排名第一的猛將,自幼和項羽一起長大,情同兄弟。龍且武功高強,項羽派龍且獨自領軍20萬對抗韓信。韓信用計,水淹龍且大軍。最後,龍且被斬殺。

鍾離昧也是項羽手下數一數二的猛將,有勇有謀,多次率軍打敗漢軍。跟隨項羽出生入死,功績赫赫。在垓下,鍾離昧見大勢已去,脫離項羽,投奔漢軍,直接投奔韓信。

劉邦建漢後,還全國通緝鍾離昧。鍾離昧為了不拖累韓信,選擇了自殺。

季布是結局最好的一個。季布年少成名,當時有句話叫做“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可見季布的名氣。並且,季布打仗勇猛,戰績卓越,多次令劉邦受困。

項羽自刎烏江後,季布也被抓住,經夏侯嬰求情,被劉邦赦免,壽終正寢而死。

英布本是囚徒,被章邯賞識,讓其跟隨平亂,之後投奔項羽。英布也是個打仗不要命的主,項羽封他為九江王。後投奔劉邦,在垓下,英布率軍圍困項羽,項羽死後,被劉邦封為淮南王。

後來劉邦誅殺功臣,英布主動造反,劉邦親征平亂,英布兵敗被殺。

虞子期,正史並未記載他的去向,下落成迷。正史並未記載,只見於野史。是虞姬的哥哥,是項羽的鐵桿跟隨者。

己家看法,歡迎關注“寧靜影像故事”,留言討論。


寧靜影像故事


項羽能夠在那個戰場上叱吒風雲,立於不敗之地,和他個人的領導能力與英勇無敵有關,同時,也和他手下的五大驍將有關。

畢竟,在那個亂世江湖之中,項羽想要有一番作為,沒有人協助他是不可能的。他的團隊裡的能人,有文也有武。

項羽的頭腦,很出色的基本上就是范增一人。

項羽的武方面的人才,就是英布、龍且、季布、鍾離眜和虞將軍五大虎將。

下面我們說一說這五個人最終的下場。

英布

項羽帳下最驍勇善戰的人,當屬是英布。

英布對於項羽來說,主要是滅秦的時候,出了不少的力。

項羽的成名之中,鉅鹿之戰打響的時候,英布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前鋒將軍。章邯投靠項羽之後,是英布把章邯帶來的二十萬大軍給坑殺掉的。

還有,項羽進關中的時候,劉邦的人把守著函谷關不讓項羽進,也是英布帶頭把劉邦的人給幹掉的。

所以,項羽滅秦的功勞,英布是都有參與的。

在滅秦之後,項羽對英布也是最為好爽的一個,因為在項羽的五大將之中,只有英布被項羽封為了王,當時英布被封為了九江王。

可是,到了楚漢爭霸的時候。

英布就被劉邦給說服了,他就投靠了劉邦,這時候英布就開始幫助劉邦打項羽了。大家都知道,最終劉邦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

在劉邦當皇帝之後,劉邦就把英布封為了淮南王。

不過,到了劉邦的晚年,他開始除掉異姓王的時候,尤其是韓信和彭越都死了之後,因為英布害怕了。

所以,他就選擇了反叛劉邦,最終被劉邦逼反,逃走到了長沙王那裡。

英布逃到了自己的老丈人長沙王那裡,最終被自己的小舅子殺了頭,送給了劉邦。

龍且

項羽的五大將之中,就是龍且和項羽的關係最好了,因為他是項羽的發小。兩個人一起撒尿和泥玩大的。

所以,龍且也是項羽最為信任的一個人。

當然了龍且和項羽一樣,也是十分的驍勇善戰的。

英布背叛項羽,投靠劉邦之後,是龍且帶領著軍隊,把英布給擊敗,然後殺掉了英布一家老小的。

也正是這件事,徹底的激怒了英布,英布發誓與項羽的不共戴天。勢必要把項羽碎屍萬段。

不過,坑項羽最慘的人,也正是龍且。

楚漢爭霸的末期,韓信在快要拿下齊國來的時候。項羽意識到大事不好,齊國若是真的到了韓信手裡,他項羽肯定就要失敗了。

所以,當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住齊國,趕走韓信。

這個重任的任務,項羽就是交給了他最信任的龍且來做的,當時項羽只有三十萬大軍,他一下給了龍且二十萬。

結果龍且帶著二十萬大軍去齊國的時候,他開始驕傲了,他說韓信這個人最是膽小怕事。打別人他可能不行,但是,打韓信還是綽綽有餘的。

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龍且的大軍,是被韓信用濰水河裡的水給沖走的。龍且也是在這一次丟了性命。

正是龍且這一次的失敗,導致了項羽最終的失敗。

鍾離眜

鍾離眜和韓信是發小,他們都是最早跟隨項羽的人。只不過韓信沒有被項羽重用,鍾離眜驍勇善戰,被項羽提拔了起來。

因此,鍾離眜也為項羽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項羽因為最終失敗了,鍾離眜也跟著成為了敗將。

到了劉邦建立大漢之後,鍾離眜被通緝了。這時候為了避險,鍾離眜就投靠了韓信。這件事被劉邦知道了。

劉邦就問韓信,有沒有見過朝廷通緝的要犯鍾離眜。

韓信說沒有,劉邦氣的不行。要去討伐韓信,但是,若是真和韓信作戰,他劉邦又不是韓信的對手。

這時候是陳平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讓劉邦假以去楚國遊玩的時候,見了韓信捉起韓信來,就不怕韓信不把鍾離眜給交出來了。

當韓信聽說劉邦要來的時候,他真的害怕了。

所以,他就逼迫鍾離眜自殺了。

鍾離眜自殺之前,他還告誡韓信,我若是死了,你距離死就不遠了。現在劉邦之所以不敢來討伐我,就是因為我們兩個在一起,只要我們兩個聯手,天下就是無敵的。

但是,韓信不聽,執意殺死了鍾離眜。並且把鍾離眜的人頭,進獻給了劉邦。

最終韓信還是被劉邦捉走了,劉邦把他的楚王給免去,然後把韓信貶為了淮陰侯。

季布

季布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人,歷史上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季布一諾值千金,就是說季布這個人,說話是算數的。

他這個人是值得任何一個人交往的。

恰恰季布也是項羽五大將之中,最為幸運的一個。

儘管在劉邦稱帝之後,季布也被通緝了。但是,這時候有貴人給季布求情,讓劉邦放季布一馬。

畢竟季布當初打劉邦,是為自己的主子,為項羽效力。他這樣的忠臣,是值得提倡的。所以,對於季布這樣的人,不應該殺了。

再說了季布可是一個英雄,若是你劉邦把他給逼急了,讓他逃到匈奴那裡去,他可就成為了劉邦的敵人了。

有季布這樣的敵人,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吧。

劉邦一想也對,所以,也就赦免了季布。劉邦不但赦免了季布,還給他弄了一個高官,讓他做。

季布的好名聲,還有季布一諾值千金的稱號,都是他在漢朝當官的時候留給世人的。

虞將軍

最後一個就是虞將軍了,關於虞將軍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迷,就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時候來到項羽身邊的。

反正在項羽滅秦的時候,虞將軍一直都是和英布搭班的,只要英布立下的功勞,他虞將軍同樣有份。

不過虞將軍始終沒有背叛過項羽,他應該是和項羽一樣戰死在了烏江的。但是,《史記》上對虞將軍的記錄不多。

所以,我們也不過多他介紹他了。

這就是項羽五大將軍的宿命。


漢史趣聞


項羽手下的五大虎將分別是龍且(ju),鍾離眛(wei),英布,季布,虞(yu)子期。今天就來說說項羽自刎烏江後,這五大猛將的下場。

1、龍且被韓信軍隊斬殺。

龍且是項羽的發小,是項羽的鐵哥們。兩人不僅關係好,而且性格相同,都是驕傲自負,勇敢有餘,智謀不足。

公元前203年10月,項羽聽說韓信帶兵勢如破竹,想要攻打楚國,於是派遣龍且舉西楚三分之二的兵力前去迎敵。

龍且信誓旦旦向項羽保證,分分鐘搞定韓信,然後班師回朝。

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龍且盲目自信,小看韓信,中了韓信的計謀,二十萬大軍不是被水淹死,就是被韓信的隊伍消滅,龍且也被灌嬰手下丁義斬首。

從某種意義上說,龍且是項羽的災星。

龍且一下就把項羽給他的二十萬大軍給打沒了,連自己的命都丟在那裡,一年後,項羽烏江自刎。

所以說不怕對手厲害,最怕的是豬一樣的隊友,龍且就是項羽的豬隊友。

2、鍾離眜投奔韓信被其逼迫自殺。

項羽手下五虎大將中,鍾離眛最憋屈。

鍾離眛驍勇善戰,對項羽忠心耿耿。

可項羽生性多疑,再加之頭腦簡單,他很容易就中了陳平的反間計,對鍾離眛不再信任,重要的會議或者戰役,不讓鍾離眛參加。

雖然後來項羽知道自己錯怪了鍾離眛,但大勢已去,項羽已經無力迴天了。在項羽烏江自刎後,鍾離眛投奔老鄉韓信。

韓信接待鍾離眛的事被劉邦知道後,劉邦很惱火。韓信為了自保,逼迫鍾離眜自殺。

3、英布投奔劉邦,垓下圍困項羽,最後因造反被劉邦誅殺

英布是皋陶五十九世孫,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之時,英布也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先投靠項梁後投奔項羽。

他打仗不要命,十分勇猛,在鉅鹿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被項羽分封九江王。

英布隨著勢力強大,面對楚漢相爭開始搖擺不定。劉邦用計致使英布答應反抗項羽,為此其家人被項羽斬殺殆盡。

在垓下,英布率軍圍困項羽,項羽死後,被劉邦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劉邦稱帝之後,開始誅殺異性諸侯王。

當韓信和彭越先後被鎮壓後,英布不願坐以待斃,起兵造反。

劉邦帶兵討伐,結果英布戰敗逃跑,他跑到他的小舅子那裡去避難,不想他的小舅子為了討好劉邦,竟派人殺害了英布。

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反覆無常的英布就這樣命歸西天了。

4、季布歸順漢朝壽終正寢。

“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俗語中的季布說的就是項羽五虎大將中的季布。季布不僅守信用重承諾,而且打仗十分勇猛。

他打仗一向衝鋒在前,但是一直不受重視。

在垓下,項羽自刎烏江後,楚軍兵敗。劉邦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

要滅三族。

但季布因為名聲好,被別人保護。

直到夏侯嬰答應幫忙求情,那家人才把季布交了出來。

劉邦覺得季布是忠於主子的人,是所有大臣學習的楷模。最後赦免封為郎中,到了呂后執政的時候,季布還挽救過大漢江山,最後壽終正寢。

5、虞子期不知所蹤。

項羽帳下五大將中的前面介紹的

四人都是歷史記載上的真實人物,但虞子期這個人物正史中沒有記載,野史也記得較少。

最早見於明朝人甄偉的《西漢通俗演義》,與漢代時間上距離較遠,而且其著作為演義,就是通俗小說,故而應為其虛構的人物。

到清朝,被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引入他的《中國曆代通俗演義》。

據說虞子期是虞姬的哥哥,也就是項羽的妻兄弟,他不僅作戰十分勇猛,也是項羽的鐵粉。

在垓下被圍困,項羽自刎烏江後,虞子期不知去向。

項羽手下五大虎將的結局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天的行動,決定了我們今後的人生軌跡。所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至關重要。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項羽的五大虎將分別為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龍且自小跟項羽交好,當項梁起兵時,他也順勢投靠了項羽。龍且打仗十分勇猛,每戰皆親身奮戰殺敵,項羽對他是十分信賴。但是,龍且碰到了韓信這個對手,這讓他離死期也不遠了。當時,韓信伐齊,齊國與楚國訂立同盟,龍且率兵20萬攻打韓信,龍且跟他的哥們項羽很像,都有點驕傲自滿,不顧手下的建議,偏偏要駐紮在濰水。而這就給韓信找到了一個空子,韓信在夜間於濰水上游堆土袋造堰塞水。韓信率軍半渡攻擊龍且軍,假裝敗走,龍且率軍追擊,韓信決堰淹龍且軍,韓信反擊,龍且被殺。
龍且:發小也坑爹。龍且,下相(今江蘇宿遷)人,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是項羽的發小,情同兄弟。他同項羽一起隨項梁舉事,後成為項羽手下大將。前203年,韓信攻下臨淄,田廣向項羽求救,項羽派龍且、周蘭率二十萬大軍相救。當年十一月,韓信與龍且、田廣對陣於濰水東西兩岸,龍且在東,韓信在西。韓信用計,利用夜幕掩護,在濰水上游填土袋造堰阻塞水勢。在戰鬥中,濰水因堰塞而突然很淺,韓信率軍涉過濰水,去東岸攻打龍且軍,先力戰,再佯裝敗走。龍且輕敵,率軍追擊。韓信退回西岸後,上游士兵馬上決堰,用河水淹還在濰水上的龍且軍,楚軍死傷大半。當時只有龍且、周蘭幾千騎兵上得西岸,又遭遇曹參、灌嬰伏擊,韓信再殺一個回馬槍,三面夾擊,楚軍大敗,最後,龍且被斬殺。


項羽手下五虎上將中,最幸運的就是季布了。因為季布的忠誠,最終感動了劉邦,劉邦下令,像季布這樣忠於自己主子的人,是所有大臣學習的楷模。劉邦不但沒殺他,還給了他一個高官做。到了呂后執政的時候,季布還挽救過大漢江山。季布的幸運是和劉邦要治理天下分不開的。因為當年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是亂世,現在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是太平盛世了,他必須為治理天下而做考慮了。所以,這時候他要做的首要的事情,就是讓臣子效忠於他,只有效忠於自己的主人的,才是功臣,那些敢於叛於自己主人的都將會被殺掉。這就是季布沒有被殺的原因,他是趕上了好的時代,劉邦需要治理天下,需要人才的時代。

鍾離昧是跌到了韓信手中,信任韓信卻為韓信所賣,自盡身亡。他戰功赫赫跟隨項羽出生入死,當時項羽大事一件劉邦已經當上了大漢天子,封開國元勳的時候,還在消滅項羽的殘兵。鍾離眛的存在讓劉邦寢食難安,鍾離眛就藏在楚都下邳韓信的王府裡。韓信雖然跟著劉邦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最初是項羽的部下和劉邦有一個芥蒂。鍾自盡身亡後,韓信提著他的人頭邀功,高祖卻拿下了韓信,韓信被殺死於長樂宮鍾室,鍾離眛一語成讖。
英布在秦末時,曾經因觸犯秦律被處以黥刑,在秦末反秦起義中歸附項梁。後為項羽賬下將領,封九江王。再後來叛楚投漢,劉邦建立漢朝後封英布為淮南王。公元前196年,因謀反罪被殺。

項羽手下五虎上將中最神秘的就屬於虞將軍了,這個人是和英布一起作戰的,在英布投降劉邦之前,英布參與的所有的戰役,虞將軍都參與過。但是,很神秘的是,史記上關於他的事情記錄的很少,到了後期,連關於他的事蹟都沒有了,他可能是陪著項羽一起戰死在烏江的。對了,這個虞將軍應該就是虞姬的哥哥或者弟弟。他之所以被重用就是靠著裙帶關係,但是虞將軍也是一條英勇作戰的好漢。


橫店小清新


首先說一下項羽帳下的五位大將,分別是鍾離眛、英布、季布、虞子期和龍且五人。自古以來都是將士追隨王,而王死後,將士要麼另尋他主,要麼從此顛沛流離,總的來說都過得比較辛苦。那麼項羽死後,他手下的五虎大將結局究竟怎樣呢?

先看龍且,龍且自幼和項羽一起長大,和項羽情同手足,後被項羽封為大將。公元前203年,韓信當時攻下了臨淄,於是,田廣向項羽尋求幫助,項羽隨即派了龍且,讓其率20萬大軍相救。同年十一月,龍且和韓信對陣,最後被韓信用計斬殺。

再看鐘離眛,鍾離眛在項羽在世時,追隨項羽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而後劉邦登上皇位,鍾離眛被韓信出賣,隨即自殺傷亡。韓信卻提著鍾離眛的人頭向劉邦邀功,後被劉邦殺死。

英布,最早時期追隨項梁王,後來成為項羽的五虎大將之一,曾被項羽封為九漢王。可是在楚漢爭霸期間他離開項羽 ,最後投靠了劉邦,隨之建立漢朝,後來在公元前196年,英布起兵造反,被劉邦誅殺。

季布,他在項羽的五位大將中結局算是最好的一個。他同樣追隨項羽征戰多年,功勞卓著。曾在項羽在位時帶楚軍出戰,期間,多次圍困劉邦,使劉邦懷恨在心。項羽死後,劉邦全國通緝季布,可最後由於夏侯嬰替他求情,劉邦終於不計前嫌,命他為郎中,從此忠於漢朝。

虞子期,他只出現在野史中,正史並未記載。他在項羽自刎於烏江後也隨之消失在歷史視線中。


第一軍情


項羽的五大虎將是: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


1、龍且


項羽還未自刎前,他就已死。


公元前203年10月,項羽聽到韓信已舉河北,破齊、趙,想要攻擊楚,於是派了龍且率兵20萬去攻擊他。



11月的時候,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韓信連夜叫人做了1萬多袋的沙子,堆在壅塞濰河上流。


然後帶人過去攻打龍且,等龍且帶人追趕的時候,他就邊退回去,邊叫人劃開布袋。


水流一下子就隔斷了龍且與士兵之間的路,龍且就被灌嬰手下丁義殺了。


2、季布


項羽自刎以後,劉邦懸賞千金捉拿季布,並下令說:“誰要窩藏他就滅三族。”


季布躲在濮陽一週姓家裡。


周家人故意把他裝扮成奴僕出賣給魯地的朱家。而朱家的人知道他是季布,安排好他後,就去見了汝陰侯夏侯嬰。


對他說:“叫劉邦不要學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屍體的狹小氣量,這樣做是逼著季布去到敵對的國家。”


而夏侯嬰真的對劉邦說了這一番話後,就撤銷懸賞令。季布投誠劉邦,做了官員。最終得到兩任皇帝的信任,得以善終。


3、鍾離昧


鍾離昧識人不清,最後自殺了。


項羽自刎身亡後。劉邦當上了皇帝,封韓信為楚王,而鍾離眛投奔了韓信。劉邦叫韓信追捕鍾離昧,韓信卻派人保護起他。


但有人舉報說韓信打算謀反。劉邦使用了陳平的計策,假裝出遊偷襲韓信。而韓信卻想要自陳無罪,這時有人叫韓信為了避嫌,應該殺了鍾離昧。


而鍾離昧大怒說:“劉邦之所以不殺你,是因為我跟你在一起,你今天殺了我,很快你也會死的。”停了會又說:“原來你不是有信德的人。”最後就自殺了。


4、英布


他原先是項羽的部下,後來背叛了他後,就投靠了劉邦。之後英布率軍到垓下會合其他漢軍打敗項羽,項羽自殺後。


劉邦殺梁王彭越,並把他剁成了肉醬。又把肉醬裝好分別賜給諸侯。送到淮南時,英布正在打獵,看到肉醬特別害怕,就派兵警惕鄰郡並集合士兵。


英布有個愛妾生病了。賁赫是個醫生,多次治療這個女人並使她舒緩,且陪她在醫家裡喝酒。



而愛妾也在英布面前對賁赫讚不絕口。


英布懷疑她們兩人通姦,派人追殺他。結果沒追殺成功,反而使賁赫逃離,併到達長安,他上書說,英布有反叛的跡象。


英布直接殺了賁赫家人後,擔心君王疑心病重,且見劉邦殺死韓信、彭越,就乾脆起兵謀反了,且打下多場勝戰。


但被長沙哀王吳回使計,叫人騙他說:“一起逃亡!”最後被人出賣殺死了。


5、虞子期


這個人物有可能是虛構的,因為在史書上沒有這個人物的記載。但《史記·項羽本紀》裡記載道:“有美人名虞。但這個美人有沒有哥哥,就不太清楚了。



有書博物館


楚霸王項羽,勇猛無敵,我們現在總是拿他和呂布相比,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項羽能當上西楚霸王,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的勇猛無敵,同樣是因為他手下有五位虎將,接下來小太陽就帶大家看一下這五位將軍的生平,還有在楚霸王死後的下場都是什麼。

第一位,龍且

龍且是自幼和項羽一起長起來的,所以項羽的叔叔項梁起兵的時候,龍且也跟著一起加入了,而且每次打仗,一定是最勇猛的那一個,所以深得項羽的喜歡。

在後來英布叛逃,項羽讓龍且帶著十萬大軍追趕英布,龍且大破英布軍隊,擊敗了英布,英布逃往了劉邦那邊。

後來韓信率兵前來攻打楚國,項羽派龍且率領二十萬軍隊前去迎戰,兩軍相見,打的不亦樂乎,一天,韓信連夜讓士兵把附近淮水周圍準備沙袋,將水暫時堵住,第二天和龍且交戰的時候,假裝敗退,龍且自然不會放他走,於是率兵追擊,這時韓信就讓埋伏好的士兵放開沙袋,龍且的軍隊大半部分就被水淹到了,這時韓信率兵殺了個回馬槍,因為一時慌亂,一代名將龍且被灌嬰手下的士兵斬殺了。

龍且是在項羽兵敗自刎之前就陣亡了。

第二位,英布

英布自小的時候就很有傳奇色彩,他兒時有客人去他家串門,恰好這位客人會看面相,於是給英布看了看,之後對英布說“你在受刑之後能夠稱王”後來英布成年,果然因為觸犯了秦律收到了黥刑(就是往臉上刻字,然後染上顏色,宋江就是受過這種刑罰)

之後他被壓去給秦始皇修陵墓,在陳勝吳廣起兵的時候,他也跟著縣令一起反秦,後來他所在的部隊歸順了項梁,於是英布也一起加入了項梁的部隊,每逢行軍打仗,一定是衝在最前面並且武功高強,深得項梁喜歡,項梁死後,英布就跟著項羽一起幹了。

在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天下,將英布封為九江王,但是英布去了自己的屬地之後就開始不老實了,項羽去攻打齊國趙國的時候,英布也不去幫忙,僅僅出了幾千兵馬,這使得項羽很不滿,後來,劉邦讓人去勸說英布加入自己的陣營,英布聽了使臣的話語後,就同意了。

因為在劉邦的軍隊大放異彩,和韓信,彭越共同成為三大將軍,項羽自刎之後,劉邦建立漢朝,封英布為淮南王,等到劉邦殺死韓彭二人之後,英布覺得自己也快了,就起兵造反,後來在叛亂過程中就被殺死了。

第三位,季布

季布為人仗義,喜歡抱打不平,而且言必行,成語一諾千金說的就是他了,季布在項羽活著的時候,立下了很多功勞,曾經多次率兵和劉邦對打,並且還擊敗了劉邦,差一點就活捉了劉邦。

項羽死後,劉邦記仇啊,於是就發出懸賞令,捉拿季布,季布沒有辦法了,就找到了當時的俠士周家(這個人就叫周家),周家把季布帶到了夏侯嬰家,一番勸說之後,夏侯嬰答應幫季布說話。

於是劉邦在夏侯嬰的勸說下,饒了季布,並且還封季布做郎中,季布也不愧是一諾千金的選手,歸順漢朝後,一心一意的幹活,到了漢惠帝的時候,還直言阻止了一場戰爭,到了漢文帝他還治理了當時的河東,季布對於漢朝來說,也算是三朝元老了。

第四位,鍾離眛

鍾離眛也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多次隨軍征討劉邦軍隊,並且給予劉邦沉重的打擊,當時劉邦被項羽擊敗,劉邦想向項羽求和,但是項羽不同意,劉邦一籌莫展之時,他的謀士陳平說,項羽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因為他身邊有很多人幫他,但是真正忠心的只有亞夫范增,鍾離眛,龍且幾個人而已,咱們用計謀讓項羽懷疑他們,自然項羽就不行了。

果然項羽這個力大無腦的人就中了計,對身邊的人開始懷疑,這時鐘離眛也傷心的走了,他投奔了韓信,並且一直跟隨韓信到項羽兵敗身亡。

項羽死後,劉邦聽人說韓信謀反,打算出兵偷襲韓信,韓信打算起兵自證無罪,這個時候有人對韓信說,只要你殺了鍾離眛,王上就不會懷疑你了,鍾離眛知道之後,就對韓信說,劉邦之所以不敢直接攻打你,是因為我們在一起我能夠幫你,但是你把我交上去,你也快完了,原來你也不是一個守信之人,說罷,鍾離眛揮劍自刎。

第五位,虞子期

虞子期這個人,更多人是說他是杜撰出來的,因為虞子期出現最早的書也是《西漢通俗演義》,而作者是明朝人,所以認為虞子期這個人其實並不存在,但是傳說的事情又很細緻。

說虞子期主要是靠販賣兵器為生,恰巧這個時候項梁起兵,就在他這買了大量兵器,於是虞子期和項羽就認識了,虞子期還有一個妹妹,也就是虞姬,在和項羽相處的時間裡,虞子期發現項羽為人可靠,於是就讓虞姬和項羽在一起了。

當項羽兵敗烏江的時候,虞子期也在他身邊,所以說虞子期在項羽自刎的時候也死了。但是為什麼把他列為五大將之一,小太陽也不知道為什麼。

以上就是項羽帳下五虎大將的簡要生平和結局啦,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等你哦。


小太陽D


西楚霸王項羽的名望由來已久,大家佩服他天生神力、武功蓋世的同時,也惋惜他在烏江自刎。儘管項羽在個人武藝方面無人能敵,但一個好漢三個幫,其手下不乏良謀虎將,如英布、龍且、季布、鍾離眜和虞子期五大虎將。

這五人相當於項羽的左膀右臂,且將領每個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但其每個人下場也都不一樣,有幸運的、有憋屈的,也有神秘消失的。

下面來看看這幾個將領分別的下場如何。

最狡詐的虎將—英布

英布是皋陶五十九世孫,秦末農民起義時,他也跟著一起反秦,在聚集了幾千人後他投靠了項羽的隊伍。

英布此人有兩個特點:

  • 其一、驍勇善戰

他在前期是呂布的得力助手,在鉅鹿之戰時,項羽一窮二白,但在這場生死存亡之戰中,英布作為急先鋒,先是破壞了秦軍在鉅鹿城外的糧道,後又多次打敗秦軍。可以說鉅鹿之戰中英布功不可沒,也是此戰讓他名揚天下。

滅秦之戰後,項羽明白英布的功勞,因此在分封諸侯王時,他被封了九江王,他也是五虎將中唯一一個被封王的。

  • 其二、牆頭草

在封了王后的英布不在屈身與項羽賬下,在楚漢爭霸開始後,他選擇觀望。後來被劉邦說法背叛項羽,之後就跟著劉邦打項羽。

項羽兵敗,劉邦稱帝后,封英布為淮南王。當劉邦開始對異姓王揮屠刀時,英布知道自己也將會成為刀下亡魂,於是選擇了造反,最後被劉邦打敗。

失敗後的英布逃到岳父長沙王哪裡,最後被小舅子殺死,屍首上交劉邦,反覆無常的英布最終也落得慘死。

最坑爹的虎將—龍且

龍且也有兩個特點:

  • 其一、戰功顯赫

他與項羽是發小,兩人情同手足,也是最早跟隨項羽起兵的兄弟。龍且的英勇善戰,被稱為項羽麾下第一猛將,為項羽的起義事業立下巨大的功勞。

  • 其二、狂妄自大

龍且打戰很厲害,但此人也很驕傲自大。也就是這個原因,龍且把項羽坑的最慘。公元203年,韓信攻打臨淄,這也是楚漢相爭的後期了,齊國向項羽求救,項羽也明白救齊國等於變相救自己。於是他把僅有的三十萬兵力,給了龍且二十五,這就可見項羽對這場戰役的看中。

但怎知龍且驕傲的性格犯事了,他覺得韓信此人途有虛表且膽小怕事,根本不放在眼裡。最後韓信發動“水戰”打得龍且丟盔棄甲,而龍且也在兵敗中被殺。而龍且此戰的失敗,讓項羽再也無法與劉邦較勁,最後兵敗如山倒。

最憋屈的虎將—鍾離眜

鍾離眜驍勇善戰,能力不比龍且和英布差,每次作戰都衝在最前面,殺的劉邦軍隊哭爹喊娘,因此也是戰功卓著。

最為重要的是,此人對項羽是百分百的忠誠,項羽此人多疑,多次中劉邦的反間計,導致很多人將領離開他,唯有鍾離眜致死不離不棄。

項羽自刎,劉邦稱帝后,依舊對項羽舊部追殺,鍾離眜在逃亡時投靠了自己的好友韓信,韓信將他藏在自己的府內。劉邦得知消息後讓韓信交出來,左右為難時,鍾離眜對韓信說:“如果我們兩人抱團,劉邦不敢對你怎麼樣,如果你殺了我表忠心,到時候反而死路一條。”

而只想當下保住性命的韓信不為所動,鍾離眜見此罵韓信是個反覆小人後,自殺身亡了。然而他說對了,韓信將鍾離眜屍體交給劉邦後也未得到信任,而鍾離眜死的相當憋屈。

最幸運的虎將—季布

季布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誠實守信且很講信用,有句俗話說“得千金,不如的季布一諾”,這也可反映出季布的為人。

季布打戰勇武,但多疑的項羽總是對他不信任,這就讓季布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但項羽失敗後,許多將領投靠劉邦,唯有季布不從,便投靠濮陽周家。劉邦下令捉拿季布,並頒佈告示要殺藏匿季布的人三族。

周家害怕牽連自身,但又不敢出賣季布遭世人恥笑,於是在徵得季布同意後,剃掉他的頭髮用鐵鏈束住脖子,偽裝成囚犯賣給朱家為奴。

朱家人也很仗義,並知道此人就是季布,但還是奉他為上賓,為了能夠解決季布的困境,朱家買通夏侯嬰向劉邦說情。劉邦雖然心狠手辣,但他也善於納諫,在思慮再三後終於下定決心免了季布的罪,只要季布來京城懺悔認錯即可。

後來季布答應此事,劉邦也大為歡喜,封他為郎中。此後,季布便在漢朝為官,呂后執政之時,他還挽救過大漢江山,漢景帝時做到了河東太守,最後壽終正寢。

最為神秘的將軍—虞子期

這個將軍的厲害之處就是於“神龍見首不見尾”,他也是在五虎將中唯一沒有正史記載之人,有的也只是野史斷斷續續的傳聞。

虞子期的身份一直是個謎,沒人知道他是什麼時候跟隨項羽的。但有傳說虞子期是虞姬的哥哥,也就是項羽的大舅子,所以很多人猜測虞子期能做到將軍位置靠的是虞姬的關係。

後來的文學小說把他塑造成一個工匠世家出身,擅長打造兵器之人,但不管野史怎麼記載,虞子期的個人能力是不弱於其他將領的。他除了戰鬥力出眾外,對項羽也是忠心耿耿,曾經的滅秦之戰,他一直和英布配合,因此英布有的功勞,他也有份。

對於虞子期的下落沒人知道,但有野史傳聞,在項羽自刎烏江後,虞子期也跟著項羽戰死,只是屍首不知下落。


慕容鑑史


在清末之前,無論是正史亦或是野史都從未對項羽麾下的將領進行“幾大將”之類的排名。而直到清末才有了“項羽帳下五大將”的說法,此時在清末民初小說家蔡東藩編撰的小說《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中,他將龍且、季布、鍾離眛、英布、虞子期(此人物非歷史人物,而是虛構的,最早出現在明人編著的《西漢通俗演義》一書中)等五人列為項羽麾下最厲害的虎將。



龍且

龍且,秦末名將,被譽為是項羽麾下第一猛將。他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因此項羽起兵後,龍且被視為心腹中的心腹。自起兵時,他就跟隨著項羽南征北戰,每次作戰都衝鋒在前,英勇無比,為項羽的西楚立下了汗馬功勞,且更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項羽對他的寵信有別於任何一個人,當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連糧道都被切斷時,此時劉邦為了解滎陽之圍,就接受了陳平的建議,派人去離間項羽身邊的文武臣子,而此後劉邦的離間計果然奏效,其中范增更是被逼走,但就算這樣龍且卻依然是被項羽所信任,項羽沒有對他有一絲的懷疑,反而是越發的信任他,更是將麾下最精銳的部隊交予他指揮。



前203年十一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史稱濰水之戰。此戰龍且敗於韓信之手,最後被被灌嬰手下丁復斬殺。

季布

季布,楚地人,他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因此楚地曾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這就是“一諾千金”的由來。季布初期曾效力項羽,並多次擊敗劉邦軍隊,打的劉邦軍潰不成軍。前202年,項羽敗亡,季布逃亡,而後劉邦以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



不過因季布這人為人仗義,曾幫助了許多人,因此他在逃亡時許多人都願意收留他,而不曾告發他。後來,在夏侯嬰的幫助下,劉邦還是赦免了季布的罪,不久還任命他為郎中。漢惠帝時期,季布擔任中郎將,此時因匈奴單于寫信侮辱呂后,呂后欲出兵伐匈奴,於是樊噲就站出來說道願率十萬大軍征討匈奴,而據《史記.季布列傳》載:“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於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季布卻站出來表示明確的發對。



他說道:“樊噲這是在撒謊,當年高祖領兵四十餘萬都打不過匈奴,而此時妄想靠十萬大軍打敗匈奴,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再者秦王朝正因是對匈奴用兵,才最終引起陳勝等人的起義造反,而直到現在創傷都還沒有治好,而樊噲又此時又要對匈奴用兵,這時想要讓天下再次出現動盪”,如此就是在季布的勸阻下,呂后放棄了對匈奴動兵。此後,季布做了河東郡守,直至終老。

鍾離眛

鍾離眛,項羽麾下大將,多次在與劉邦正面對戰中給予了劉邦以沉重的打擊,讓劉邦狼狽逃竄。但就是這麼一個勞苦功高,且忠心耿耿的大將,最後卻是被項羽自己給趕走了,而趕走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劉邦使了一個離間計。垓下之戰時,鍾離眛逃離楚軍的陣營。



項羽敗亡後,鍾離眛投奔韓信。而後韓信被封為楚王,不久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要求韓信追捕,可韓信卻並不聽,反而是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前201年劉邦派兵攻擊韓信,韓信為自保欲將鍾離眛交出,鍾離眛得知後,怒罵韓信是一個無德之人,之後就自刎而死。

英布

英布,秦時曾犯法被判處黥刑,並被派往修築秦始皇陵墓,因此又稱黥布。陳勝起義後,他在不久就投靠項梁,起兵反秦。在項氏陣營中,每次作戰,英布都驍勇善戰,總是列於眾軍之首,因此深受項氏的統帥項羽的寵信。



前206年項羽分封天下時,英布被封為九江王,成為項羽麾下少許幾個封王的將領,定都於六,轄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江(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二郡。前205年,英布受劉邦的蠱惑反叛項羽,但不久就被龍且率軍擊潰,敗亡後逃往劉邦處。

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次年,項羽敗亡,劉邦稱帝,英布成為大漢為數幾個異姓諸侯王之一,淮南國以六安為都城,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前196年,英布再次叛漢,但不久即戰敗,而後被長沙哀王吳回用計誘殺。

虞子期

虞子期,他是明人甄偉編著的《西漢通俗演義》中虛構人物,在書中他是虞姬的堂弟。在第11回《會稽城項梁起義》中這樣說道:“數日,梁遣人娶虞姬歸會稽,與籍成親,就帶堂弟虞子期隨軍聽用。”之後就很少出現,直到第83回《霸王帳下別虞姬》中寫道他自殺。



總得說在書中,他對項羽是忠心耿耿,同時因他是項羽寵妾虞姬的堂弟,所以項羽對其也是很重用。之後,項羽敗亡時,他亦自殺跟隨項羽而去。

總得說項羽麾下的五虎將除季布外,其餘都得不到善終,或自殺,或被殺,總之是身首異處,死於非命。


澳古說歷史



在烏江這條江邊一代霸王項羽因楚漢爭霸的失利自刎而亡。在清末民初小說家蔡東藩編纂的《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項羽麾下五大猛將的說法,他們分別是:龍且、季布、鍾離眛、英布、虞子期。而將隨主亡,他們在項羽自刎後又有怎樣的境遇呢?

龍且

自幼與項羽一同長大,情如手足,在項羽兵敗垓下的前一年,他在與韓信的交戰中因計而亡。

季布

他的結局是在五大將裡最好的一個。他在項羽死後因夏侯嬰的說情與引薦最終為劉邦所用,拜為郎中。

鍾離昧

在戰後,他逃到曾經的營中好友韓信處躲避劉邦的追捕,但遭人舉報,最後自殺而亡。



英布

英布先是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再在漢朝建立起後,起兵謀反,最終以謀反之罪被殺。


虞子期

虞子期是明朝甄偉《西漢通俗演義》的虛構人物,人物設定是虞姬的哥哥,最終隨項羽一同戰死沙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