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八路軍為什麼叫八路軍?

尼谷OMG


八路軍,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軍隊編制,雖然使用時間短,但更流行。

1,路軍是個什麼編制?

在軍史上,除了人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排,軍以上的編制,往往讓人弄半天弄不清,聽知事給你盤點一下:

  1. 路軍,作戰中臨時編組的戰役、戰術指揮層次,級別相當於軍或略大於軍,通常不是常設編制。最有名除了八路軍,還有上海抗戰和福建事變的十九路軍、西安事變楊虎城的十七路軍,盧溝橋事變是26路軍。

  2. 方面軍,諸兵種合成的戰略戰役軍團。紅軍時期,我黨有一、二、四三個方面軍,解放戰爭中的野戰軍和方面軍很相似。日本侵華的關東軍也算是方面軍編制。目前,解放軍的方面軍又叫做戰略戰役軍團。

  3. 軍團,類似於兵團,也叫集團軍,通常來說是兩個軍以上的大部隊。抗日戰爭中,集團軍通常包含了3個軍。

2,八路軍番號的由來。

在國民黨的軍事體系中,路軍編制通常會給一些雜牌軍,前文提到的宋哲元部、蔣光鼐部、楊虎城部,在蔣介石看來,編制比一個軍大,卻又不是很有勢力的大部隊,這種部隊給個臨時性的路軍編制,早晚給他都吞併了。

這種思路下,剛好空出的八路軍編制就給了北方的共產黨軍隊。對於南方的八省游擊隊,他們自己擬一個就行了。

南方的游擊隊叫什麼呢?紅軍一直喜歡“第四軍”這個稱號,因為葉挺最初的建軍事業就開始於第四軍。抗戰初期的第四軍底子,已經被張發奎敗地只剩下兩個團了,於是南方游擊隊就整編為新四軍了。

八路軍原先是李濟深、陳濟棠的廣東地方軍閥部隊(又是雜牌軍)的番號,1936年,廣州發生逼蔣抗日的“六一事變”,被蔣介石鎮壓後,番號取消了。這個番號第二年給了北方的共產黨約4萬多人軍隊,順理成章。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陝北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937年9月11日,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算起來,八路軍作為北方共產黨軍隊僅存在了20天,但是因為這20天中,黨中央對紅軍指戰員做出了細緻周密的宣傳,讓紅軍接受了八路軍番號,後來雖然番號改了,習慣卻留了下來。

3,八路軍是抗日戰爭第一主力!

1944年5月,八路軍建立面積達24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的抗日根據地,發展到90多萬人,是抗日戰爭的第一主力。抗日戰爭中,日軍在華戰死133萬人,國民黨軍隊總共殺敵85萬,我黨軍隊八路軍新四軍等殺敵58萬,其中有40萬人是八路軍的戰績。

4萬八路軍,在8年抗戰中殺敵40萬,自己擴大為90萬,國民黨哪一隻集團軍做到了?血與火中成長起來的八路軍,是無敵的人民子弟兵,是無敵的抗日英雄部隊!


歷史知事


咱們在抗日戰爭初期無論什麼番號都統稱為紅軍,就像當初的蘇聯一樣無論什麼番號都統稱為蘇聯紅軍,咱們就稱為中國工農紅軍。

後來日本人打了進來了,但是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拒絕抗日,把中國的東北地區拱手讓出,反而來自己人打自己人,後來經過“西安事變”在張學良,楊虎城的逼迫下不得不統一戰線聯合抗日。此時中國工農紅軍為了體現自己的誠意決定接受國民黨的改編。最初接受改編的紅軍的只有45000人,後來八路軍成指數爆發式的增長到抗日結束時已經達到了恐怖的80萬人。



至於說這個稱號其實八路軍這個稱呼,當時中國工農紅軍接受國民黨的改編番號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但是有意思的是當時的這個番號用的時間非常短只有半個月,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撤銷了路軍的稱呼,改為集團軍,而此時的八路軍則改變為18集團軍。但是由於八路軍的這個稱呼叫起來不但方便,還朗朗上口。使得八路軍的這個稱呼深入人心,於是就流傳了下來,反而當初正式的番號18集團軍知道的人很少。


軍武小咖


八路軍的番號來歷,是在全面抗戰剛爆發時,整編開赴抗戰前線時,國民政府給的番號“第八路軍”。雖然此後很快更改為“18集團軍”,但由於八路軍更上口,因此被叫開了。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中共領導自己的武裝工農紅軍對抗國民黨軍。20世紀30年代日本開始入侵中國後,中共就向國民黨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後經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同意一致抗日。國共兩黨加快了合作談判。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中共再度發出通電,號召全民族統一團結抗戰,抵抗日本的侵略。國共兩黨達成協議,蔣委員長給了紅軍一個番號,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這個番號原本是廣東軍閥李濟深、陳濟棠的隊伍,後來這個隊伍番號被老蔣撤銷,就拿來給紅軍用。

按理說,“路軍”是個集團軍級別的編制,下面可以轄幾個軍,也可以轄幾個師。老蔣不願意讓共軍編制太大。

八路軍下屬的部隊,老蔣給了三個師。當時的師有三種:三旅九團、二旅六團、二旅四團。老蔣小氣,給的都是二旅四團的編制,八路軍自己在每個師加了一個獨立團。

至於三個師的番號,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這三個師原本是東北軍的番號,被老蔣調到陝西剿共,先後被紅軍給吃掉了(所以張學良才頂不住了,只好兵諫)。老蔣讓紅軍用這個番號,也含有一點詛咒的意思吧。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宣佈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

簡稱“八路軍”

但是八路軍這個正式稱號,其實沒用多久。短短半個月後,就是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進行了整編,把各“路軍”改編為“集團軍”,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佈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

只不過,“八路軍”這個稱號已經傳下去了。而且“八路軍”只有三個字,在普通話中是平仄平,可比“十八集團軍”五個字還是五連平上口多了。所以,雖然番號改成了18集團軍,但是大家還是一般叫八路軍。


巴山夜雨涮鍋


八路軍是簡稱,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但實際上,第八路軍的名稱使用時間極短,反而是第18集團軍的使用時間很長,不過大家習慣了八路軍的稱呼,一直沒有改過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8月22日,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隸屬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宣佈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

那麼當初改編時,為什麼是第八路,而不是第七路,第九路呢?因為當時國民黨的軍隊編制里正好有個第八路軍的缺額,就用了第八路軍的名稱,雖然叫軍,實際上是集團軍的編制。

1937年9月11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這樣看來,第八路軍的稱號只用了不到1個月,就改成了第18集團軍,但由於八路軍這個稱號簡潔上口,已經在各級部隊和百姓中廣泛傳播,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就被一直沿用到解放戰爭。後來隨著影視作品的推廣,八路軍的稱號更是牢牢深入人心,難以更改。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內和平基本實現。中國共產黨為了儘早促成國共合作,一致抗日,致電國民黨,工農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願意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的領導。

從一九三七年二月至九月,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葉劍英、林伯渠、朱德等同國民黨代表蔣介石、宋子文、邵力子、顧祝同、賀衷寒等先後進行了六次談判。



中共先後提出了幾種方案:四個軍,十二個師,六、七萬人;四個師,十二個旅,二十四個團,六萬人;四個師,十六個團,六萬人。國民黨為了削弱我軍的實力,儘量壓縮編制和人數。最後確定為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每師一萬五千人。


蘆溝橋事變爆發後,特別是八月十三日,日本進攻上海,直接威脅到南京,蔣介石急於要求中共出兵,才被迫同意中共的條件。八月二十二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公佈陝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任弼時為政治部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下轄三個師:

第一一五師由第一方面軍、十五軍團及七十四師合編而成。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肖華。


下轄三四三旅,旅長陳光,政委肖華;三四四旅,旅長徐海東,政委黃克誠。

第一二O師由二方面軍、二十七軍、二十八軍、獨立第一、第二師等合編而成。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參謀長周士第,政訓處主任關嚮應,副主任甘泗淇。

下轄三五八旅,旅長張宗遜,政委李井泉;三五九旅,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

第一二九師由四方面軍、二十九軍、三十軍、陝甘寧獨立第一、二、三、四團合編而成。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志亮,政訓處主任張浩(林彪堂兄林育英),副主任宋任窮。

下轄三八五旅,旅長王宏坤,政委王維舟;三八六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

九月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對日作戰。九月十二日,國民黨政府按照戰鬥序列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副總)指揮隨即改為總(副總)司令。

可能是中共特別愛八路軍這個番號,第十八集團軍這個番號卻極少使用。



行雲流水1437995


所謂路軍,是國共第一次內戰時期的國軍的戰鬥序列單位,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參加一二八上海淞滬抗戰的第十九路軍。一般的只有那些參與與紅軍作戰的部隊才會被編為路軍。

長江以北的紅軍後來之所以會被改編成八路軍,首先是抗戰的形勢逼迫國民政府不得不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特別是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戰”打響後,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中心受到極大威脅,蔣介石深受觸動,因而在9月份同意紅軍進行改編,長江以南的編為新四軍,長江以北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為什麼是八路軍這個番號,這裡面也有偶然的因素,八路軍曾經是粵軍部隊,由粵系領袖陳濟棠管轄,1936年,陳濟棠聯合桂系軍閥李宗仁發動“兩廣事變”,與蔣介石對抗,蔣介石一氣之下取消了八路軍的番號,兩廣事變結束後,八路軍的番號並沒有還給粵軍。

因而在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時候,蔣介石就將八路軍的番號給了紅軍。

不過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重新規劃國軍戰鬥序列,八路軍的正式番號就變成了第十八集團軍,不過八路軍的稱號依然保留了下來,一直到抗戰結束。


青年史學家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協議,紅軍主力改編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首先弄清楚什麼叫做“路軍”。“路軍”又稱為“路”,本來是作戰中臨時編組的戰役、戰術指揮層次,一般在戰後即取消。比如“討逆第十路軍”。通常其級別相當於軍,或者略大於軍。由於當時國內派系眾多,不能同時完成軍級的整編任務。“路軍”和軍同時並存,使得軍隊編制更加複雜和混亂。

第八路軍最早由北伐戰爭中留守廣東的粵軍部隊編成,李濟深、陳濟棠先後任總指揮。軍閥混戰期間,第八路軍一直歸於粵軍統轄。1936年,陳濟棠聯合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發動了兩廣事變。之後,第八路軍被撤銷,後來改編紅軍的時候,第八路軍的番號便給了紅軍。

此後,八路軍奔赴抗日戰場,接連取得平型關戰役、夜襲陽明堡機場、雁門關伏擊戰等勝利。八路軍的名聲也開始廣為人知。“皖南事變”’以後,八路軍的番號一度上曾經不準使用,只能叫做第十八集團軍。雙方為此進行了很長時間的鬥爭,不過八路軍還是一直堅持叫做八路軍。


歷史是什麼


八路軍這個稱呼是簡稱,八路軍的番號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它的前身是我們熟知的紅軍,紅軍經過改編後,分割成了八路軍和新四軍。

我們都知道抗戰時期中國的軍隊分為了兩個陣營,共產黨和國民黨。當時的中國政府是由國民黨把持的。國民黨的軍隊被稱為國民革命軍,而共產黨的軍隊被稱為紅軍。

後來為了抗戰打日本人。兩黨決定合作,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根據雙方的商議,決定對共產黨的軍隊,也就是紅軍進行改編。將紅軍納入到國民黨的軍隊中,由國民黨政府統一管轄。

具體的就是把紅軍在南方和北方的軍隊進行了拆分,北方的主力部隊改編成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為什麼要叫八路軍而不是叫七路軍、九路軍呢?

因為當時的國軍番號中只有第八路軍空缺,其他的幾路軍都已經有了,從一路軍到十路軍都已經存在了,只有第八路軍因為一些原因番號被取消,處於空缺中。所以就把紅軍的番號放到了第八路軍。

這就是八路軍名字的由來。

至於紅軍的另外一部分,也就是南方几聲的軍隊,當時被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抗爭勝利後,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番號幾經改編,到建國後統一變成了現在的解放軍,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漂浮菌


八路軍的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華北抗戰的人民軍隊,部隊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

1937年2月,為了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就工農紅軍的改編進行了協商,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蔣介石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對盧溝橋事件的嚴正聲明》,“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此次聲明促成了談判的成功,8月22日,國民政府宣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將駐陝甘寧邊區的第一,第二,第四方面紅軍和西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八路軍就是國民革命軍的一個番號,初創時期是作為戰鬥序列編排的,後來漸漸地就變成一支部隊的番號了,番號的前身是粵軍陳濟棠部隊的番號,陳濟棠在1936年聯合桂系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失敗後,被蔣介石撤銷了番號,再前身是湖南軍閥唐生智部隊的番號,中原大戰中唐生智是反蔣一方,反蔣聯軍戰敗後,唐生智下野,部隊被收編,後來番號給了陳濟棠,這次為了抗日,就將這空缺的番號給了共產黨的部隊,番號只是一支部隊的代稱,並不是表示作戰時是第幾路大軍,和作戰序列無關。


為了適應戰爭形勢的變化,蔣介石於8月20日,按戰鬥序列將全國劃分為五個戰區,第二戰區為晉察綏地區,八路軍就分配在第二戰區裡,9月11日八路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八路軍作為一個代稱就延用了下來,有人說是因為叫習慣了,一時改不了口了,從8月22月的八路軍,到9月11日的十八集團軍,僅僅十幾天,不存在改口難的問題,之所以還叫八路軍,就因為八路軍就是一個代號而已,不知我說清楚沒有?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兩黨達成合作抗日的協議。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委會宣佈原中共領導下的西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這就是八路軍名稱的由來。

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

八路軍由朱德擔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八路軍下轄第115師、120師、129師及部分直屬部隊。其中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政委)羅榮桓、政訓處副主任笑肖華。平型關戰鬥後,林彪被閻錫山的晉綏軍誤傷,赴蘇聯治療,師長一職由第343旅旅長陳光代理;第120師師長由賀龍擔任,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政委)關嚮應、副主任甘泗淇、參謀長周士第;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政委)張浩、副主任宋任窮、參謀長倪志亮。

在公佈八路軍番號20天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照全國部隊作戰序列將八路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德擔任集團軍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其他人員職務照舊。但不知什麼原因,在中共和十八集團軍內部,人們口頭上仍然稱十八集團軍為八路軍,陝甘寧邊區和其他根據地的老百姓也是如此稱呼。因為這個原因,八路軍這個僅僅存在了20天(從1937年8月22日——1937年9月11日)的部隊番號居然一直傳遞、延續下來,直到今天仍然婦孺皆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