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放得開、管得好”——解密青白江區大數據監管平臺的12345

青白江區上線全省首個事中事後監管大數據平臺,積極助推互聯網+智慧監管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場主體快速增長帶來的監管形勢越來越複雜、監管壓力越來越大。為有效解決監管執法力量與不斷增長的監管對象、監管執法手段與日新月異的監管需求之間的矛盾,青白江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依託自主研發的全省首個事中事後監管大數據平臺,積極探索以大數據為支撐、以信息化為手段的互聯網+智慧化監管執法,有效提升了監管效能、規範了監管行為,在推進“放管服”改革中切實做到了“放得開、管得好”。

一個平臺,業務高度整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自2015年3月機構整合以來,工作人員需要登陸“金信系統”、智慧工商系統、成都質監平臺等10餘個原工商、食藥監、質監的不同業務系統帶來了諸多不便和數據重複錄入等情況,青白江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以滿足監管需求和工作應用為根本,自主開發了集法規信息、行政許可、監督抽檢、行政執法和信用行為等10項功能於一體的青白江區事中事後監管大數據平臺,將原屬工商、食藥監、質監等三個部門的10餘個業務系統進行重構,並一一對應平臺功能系統,在全市市場監管系統首次實現了業務一網查詢、數據互聯共享,實現了從機構整合向業務整合的實質性轉變。同時,根據工作崗位特徵,設置監管人員、監管部門和紀檢監督人員等不同用戶,通過賦權管理,賦予篩選業務需要的監管信息,精準掌握市場主體監管動態等不同應用功能,提高了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靶向性。

兩項技術,主體全息畫像

監管對象是監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礎,為確保“家底清、基數準”,青白江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研發了青白江區域識別系統,通過電子地圖、GIS 、GPS等技術手段,全方位打造企業立體畫像:一是通過地名地址匹配技術,將市場主體的住所(經營場所)自動轉化為地理空間座標,充分應用商業地圖技術,藉助青白江區企業電子地圖等圖形數據,全方位整合市場監管信息,形成企業地理位置、身份信息、經營狀況、信用信息等全景畫像,實現市場主體與主體行為“一圖可視”。二是引入前端技術系統。利用GIS系統的數據存儲、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功能,實現在企業電子地圖上任意框選區域,即可直觀、動態地展示當前區域內市場主體狀態,達到準確掌握主體方位、直觀展示主體類別、全面彙集監管信息目標,實現了本區市場主體各類綜合信息的“一窗盡覽”。

三類設備,動態綜合執法

為適應瞬息多變的監管執法需求,青白江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通過配置高新技術裝備,積極推進動態綜合執法:一是採購GPS數據採集器,監管人員在日常監管執法過程中,採集監管對象的物理空間地址數據,並歸集到事中事後監管大數據平臺;對住所(經營場所)發生變更的監管主體相關數據,適時動態更新。二是購置了4G執法記錄儀,網絡連接事中事後監管大數據平臺,通過“現場執法記錄-執法存證管理-後臺綜合監督”的“三位一體”運行格局模式,實時觀看記錄儀現場畫面實時回傳,並同時與現場人員對講、適時更新監管指令及GPS全球定位,更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加強執法監督。三是配備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和各類快檢設備,開展流動食品監測,利用食品安全檢測車的移動終端,構建了局(所)後臺系統監控和檢測車現場指揮的兩級檢驗檢測監管機制,實現緊急情況現場處理、工作數據同步更新的適時動態監管。

四級標準,信用分類監管

為避免隨意執法、多頭執法,減少執法擾民,青白江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以信用監管為核心,實施信用分類監管:一是加強涉企信息歸集共享和運用,依託青白江區企業信用信息協同監管系統分別建立了監管事項庫、監管對象庫、執法人員庫,確定抽查事項332項,錄入全區行政執法人員1517名,歸集市場主體數據54778戶。二是依據信用等級和風險等級確定年度監管頻率,根據監管頻率劃分監管等級,將全區各類監管對象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明確了每個等級的年度監管檢查次數和隨機抽查比例,採取差異化管理措施,並實行檢查次數倒扣制,完成全年檢查次數後取消該主體信息中的警示提示標識。三是在開展監管執法過程中,採取了日常監管、專項檢查與“雙隨機”抽查相關結合的方式,在確保監管質量的同時提升了監管效率。

五大功能,多元智能應用

依託市、區兩級大數據平臺,加強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分析,為宏觀決策、監管預警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持。一是數據互聯共享。打通了與市工商、市食藥監、市質監、市信用中心等市級部門的數據接口,並賦予28個區級相關部門主體數據信息查詢權限,實現了市、區兩級數據的互聯共享。二是智能化預警。通過監管數據篩選標識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等重點企業,進行預警監管,同時對12345投訴、舉報、諮詢等業務信息進行分析,對投訴舉報量較多的行業、企業進行預警管理。三是大數據監測。通過對註冊資本情況、企業的產業分佈、行業分佈、時間段、區域等進行分析,將數據統計分析從登記註冊向行政執法、市場監管延伸,從數據中發現線索。四是可視化統計。通過區域識別系統可視化地圖,可以實現鼠標圈點範圍內市場主體數據的分行業、分類型的自主統計,提升了對監管主體個性數據的掌握瞭解。五是主體發展分析。通過對全區市場主體總量、註冊資本總額分行業、類型、產業進行比較分析,以主體發展趨勢圖方式直接展示選擇年度內全區主體發展情況。

今後,青白江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將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推進智慧監管工作:一是結合“誰執法,誰普法”的工作要求,通過鏈接方式將執法監管動態視頻同步到門戶網站以及相關公眾平臺,同步開展以案釋法、引入社會監督,切實構建“合法經營、誠信經商”的良好環境。二是進一步拓展監管數據的歸集、運用,以信息數據歸集為樞紐,大力推進“數據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工作理念,切實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著力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自治、社會監督”的共治格局。

尹華林 成都日報 劉瀏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