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观看“闹花灯”,总是很自豪我们村有这一传统习俗。一年之中,村里最热闹莫过于元宵节当晚。届时,港头村“家廟”里人头攒动、香火鼎盛,整个村庄热闹非凡!每次,我都依偎在爸妈的背上,伸着脖子去看“穿‘灯脚’”、“抢‘丁花’”,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燃放烟花,玩的不亦乐乎。在我的童年里,“闹花灯”留下了美好、温暖的记忆。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港头村林氏元宵“闹花灯”,据族谱记载是本村明朝进士林绍在朝为官时,曾奉勅阅视宣大山西三镇边务。皇帝视其办事得力,恩宠有加,为褒奖他,特赐“阀阅赐蟒”高衔,享此殊荣,在漳浦境内仅有黛峰林(港头林)一家。故我族人每年元宵节庙内外都要悬挂成双“林府三世进士阀阅赐蟒”大灯笼,举行隆重而庄严的祭祀祖先和“闹花灯”纪念活动。

元宵节当天,“家廟”后厅香火萦绕,大大小小摆满了几十桌的礼品,用以祭祀祖先。“家廟”两侧的墙上,悬挂着当年“新婚”或生“男丁”的家庭制作的一座座独特的“丁尪”,显得光彩如意,以凑上热闹排场。“家廟”的前厅中梁上,悬挂着一朵用赤竹片精心编织直径一米多的花灯宝盖,里头扎有插在蒲姜头上的 72 盏灯花、东西南北四朵大茶花,中央插一身魁生、八个八仙箍和六个鲤鱼箍,此标志着祖先曾被嘉靖帝赐“蟒袍”的荣耀。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夜色渐暗,“家廟”大门口排起由“新婚”和生“男丁”组成的队伍,生“男丁”的抱着儿子,新娘身着红装,手拿有头有尾的甘蔗,意指婚姻有头有尾,家庭幸福美满、和和睦睦,如甘蔗节节甜蜜。等大门一开,“新婚”和生“男丁”的在婆婆的陪同下,走进大门,从花灯宝盖底下穿过,绕过后厅祖先的灵位,再从大门走出。此意为“新婚”祝来年生贵子,生“男丁” 祝年年吉祥。“穿灯脚”活动过后,小孩子们高兴地燃放烟花,大人们恭恭敬敬地点香祭祖,族人间欢欢喜喜,亲亲热热唠起家常,互祝新春吉祥,家庙内外一片喜庆吉祥。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晚上九点左右,“闹花灯”的高潮终于开始了。抢“丁花”,谁先抢到它,谁就会给自己来年带来好运、家庭平安吉祥、赚大钱的福气,故你争我抢,互不“谦让”。可抢到“丁花”并不容易,一是竞争者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底盘”不稳;二是拉伸人通过大绳控制花灯宝盖,使其能不时地变换节奏、迅速地上下移动。这样一来,竞争者便难以摘走“丁花”。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抢“丁花”一开始,便上演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拉绳人灵活而有力地控制花灯宝盖,使其渐渐下落“逗”竞争者,勾起他们抢的“欲望”。一旦竞争者出手将要抓住“丁花”时,拉绳人猛的一拉大绳,花灯宝盖迅速向上“蹿”,竞争者瞬间扑空,引起哄堂大笑!有时,竞争者抓住了花灯宝盖的赤竹片,拉绳人便使劲来回拉大绳,竞争者往往因抓不牢而被甩飞,瞬间“点燃”全场,观众欢呼声、尖叫声一片,不断有人拍手称赞!竞争者每次“失利”后,便与身边的人商讨“战术”,总结“失败”,熟悉花灯宝盖移动的“规律”,再鼓起“士气”,继续“冲锋”。有时,竞争者表面上站都站不稳,实际上是在等待“时机”一把摘走“丁花”;有时,竞争者们互帮互助,双手搭在对方肩上,稳住“阵地”,稳扎稳打;还有时,竞争者们团结协作,一人先抓住赤竹片,其余人陆续上手,利用重量稳住花灯宝盖,再将“丁花”哄抢一空。整个活动过程中,竞争者们与拉绳人各自使劲浑身解数,互相“较量”,“家廟”内掌声、欢呼声不断,高潮迭起......真是精彩!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接着,开始由各房头家组织祭祀祖先仪式,以示孝心。礼毕,鞭炮、礼炮雷鸣,响彻夜空,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直至晚上十一、二点,“闹花灯”活动才结束。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长大后,在外求学多年,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去观赏“闹花灯”,再感受一番热烈、激情、惊险,甚至是揪心。更是回味儿时趴在父母亲背上的依赖、温暖、无邪,回味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时的开心与天真。纵使离家万里,时光飞逝,“闹花灯”永远是我心目中的美好与想念!

林毅智:漳浦县佛昙人,陆军某院校学员,佛昙文化研究会会员

时光荏苒,不变的“闹花灯”——林毅智

审核:林惠玉

监制:杨坤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