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宜妃娘娘,為何屢遭雍正排擠?

孫淼傑


在康熙的後宮中,宜妃是非常風光的一個。

宜妃是鑲黃旗出身,她的父親是駐防盛京正三品武職官員,地位和權力都比普通軍隊的同職官員要大。因此在講究出身的後宮中,宜妃的出身要比一般的嬪妃都要高。

(風光的宜妃)

好的出身只是第一步,想在後宮混得靚,還得靠自己努力。

宜妃先天條件不錯,她長得嫵媚動人,又頗善解人意,尚未生子便被康熙封為七嬪之一,成為自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后宮主位的人。

不過,要想地位穩,還得生皇子。

自康熙十八年到康熙二十四年,宜妃先後生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母以子貴,由於育嗣有功,康熙將她封為妃,排在四妃第二,地位僅次於惠妃。

康熙寵愛宜妃的事例隨處可見。

比如康熙出征準噶爾,會專門給宜妃寫信報平安。還非常有心地捎回當地的土特產。儘管不是獨一份,但是後宮能被康熙記掛的也只是少數妃子,所以《永憲錄》也評價宜妃得康熙“眷顧最深”。

有兒子有地位,又得康熙眷顧,宜妃恃寵而驕,在後宮那是相當高調。

(雍正繼位)

然而宜妃萬萬沒想到,康熙屍骨未寒,新繼位的雍正便開始排擠她,那麼雍正和她究竟有什麼仇什麼冤呢?

據《清史稿》記載,康熙病逝時,宜妃也正重病在身,當她得知消息後,由於無力行走,便乘坐康熙特賜的小軟轎,到康熙靈前哭祭。

由於康熙生前,宜妃的位分一直高於雍正生母德妃,因此她到了靈堂後,跪在了德妃之前。不光如此,當她和雍正相遇時,又擺出母妃的架子來。

宜妃這種種行徑讓才繼位不久的雍正大為光火。畢竟整個後宮包括皇太后都是步行而來。就算是生病,也可以由宮女攙扶而來。一個妃子竟然派頭十足要乘軟轎而來,顯然是沒有把他這個新皇帝放在眼裡;另外,德妃是不久後的皇太后,宜妃再跪在她前面顯然是大不敬。所以,正想樹威的雍正當著眾人的面狠狠斥責了宜妃的宮女和太監,使宜妃非常難堪。

(雍正的生母德妃)

此後在分封康熙諸妃為太妃時,雍正獨獨將宜妃排除在外。不僅如此,雍正對宜妃的心腹太監還做出了流放的處置。

遭到雍正打壓的宜妃在宮中再也呆不下去了,只得出宮住在皇五子胤祺的府上。

雍正難道真的就因為宜妃“大不敬”,就對她痛下狠手嗎?

顯然另有原因。

這就要說到康熙晚年鬧得最兇的“九子奪嫡”事件。

自康熙廢太子後,成年皇子紛紛參與了奪嫡,其中就有宜妃所生的皇九子胤禟。

胤禟在奪嫡過程中,雖說並未覬覦皇位,但是他卻是皇八子胤禩的最強大的支持者。他不僅為皇八子胤禩出錢出力,還到處收買人心。當時支持胤禩的不僅有朝中重臣,還有在世人中頗有影響力的大儒。而胤禩之所以能得到這麼高的呼聲,顯然和胤禟的努力有著很大關係。

胤禩失勢後,胤禟又轉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不光為他提供雄厚的爭儲資本,在他遠征西寧時,還做他的耳報神。

總之,胤禟在奪位之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也惹惱了參與奪嫡的雍正。所以雍正好不容易繼成大統後,對胤禟恨之入骨。恨屋及烏,自然對宜妃也就沒有什麼好臉色了。

雍正二年始,雍正開始對曾參與奪嫡的皇子們進行清算。

(皇九子胤禟)

胤禟首當其衝遭到了雍正的打壓。

牆倒眾人推,一時彈劾胤禟的奏摺如雪花一般向雍正飛來,有人向雍正告發,說胤禩等人在雍正繼位初有奪位陰謀,打算奪位成功後封九王(胤禟)之母宜妃為皇太后。

雍正愈發對胤禟等人恨之入骨。

雍正四年,被削除宗籍,改名塞思黑(狗的意思)的胤禟在牢獄中被折磨而死。

雍正十年,皇五子胤祺病亡。

宜妃由於身受不平待遇,再加上兒子慘死,本就虛弱的她遭受到一連串的打擊後,身體急轉直下,不久便病逝了。

宜妃去世後,本應下葬景陵旁邊的景陵妃園寢。由於雍正不允,導致她一直不能入土為安。直到乾隆繼位後,才得以下葬。

深居後宮的宜妃,本不該受到政治的波及,但受胤禟的連累,最終落得個悲苦的結局,實在是令人同情。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宜妃雖是康熙爺的寵妃,卻不是雍正生母,而且她生的兒子九阿哥胤禟還處處和雍正作對。

就是她自己也是個低情商的人,比如;在康熙靈堂她竟然跪在了德妃烏雅氏(雍正生母)的前面,據說和雍正說話還擺出一副母妃的架勢。


她這種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性格在康熙帝眼中是可愛,是情人眼裡的西施,而在雍正看來卻是妄自尊大、沒有規矩,對她自然就沒啥好感。

她受到打擊不假,但卻不是鬱鬱而終,而且她年過古稀算是很長壽的了


曹操的速度


宜妃是惠宜德榮四大妃子之一,都是跟了康熙較久比較受寵的妃子。康熙離開宮裡的時候,還會給宜妃帶特產,寫信,如同尋常夫妻一樣,可見他是非常寵愛宜妃的。

宜妃還是素有毒蛇之稱的九阿哥的生母,而九阿哥是八爺黨的成員,並且非常活躍。後來八阿哥奪嫡失敗,他們轉而支持八爺黨的另一位十四阿哥的時候,九阿哥更是曾經當眾宣稱:十四阿哥乃兄弟中第一人,我們都不如他。



所以宜妃身為九阿哥的生母,雍正本來就不會對她有好感。而且雍正後來還聽人告密,說八爺黨的人密謀得到皇位以後,尊宜妃為皇太后。對宜妃更是不喜。

在為康熙守靈的時候,德妃作為新君雍正的生母,本來應該在前面,但是宜妃卻還在德妃前面,讓雍正當場就很生氣,斥責宜妃。


後來宜妃搬出宮和另一個兒子五阿哥胤琪同住,最後兒子們都死在了宜妃前頭,宜妃自己也鬱鬱而終了。

說到底,宜妃後來結局的淒涼,也是被九龍奪嫡這件事牽連了,要不她作為康熙的寵妃,幾位阿哥的生母,怎麼也不至於那麼淒涼的。


檸檬扒


主要是兩個原因:雍正厭惡皇九子允禟,宜妃不識時務。

先說為什麼厭惡皇九子允禟

允禟是宜妃的第二個兒子,老大是五阿哥允祺。五阿哥不爭皇位,雍正對他沒有戒心。但是老九就不一樣了。很多人對允禟的印象主要是《雍正王朝》電視劇,劇中的允禟是八阿哥跟班的形象。但是歷史上的允禟絕對是個狠角色,並非八爺黨的小弟。



史載康熙晚年的廢太子一案,康熙因厭惡老八允禩,欲將其鎖拿宗人府時。老九允禟跳出來頂撞康熙,替老八允禩鳴不平。康熙盛怒之下打了允禟兩個耳光。結果允禟竟然協同老十四允禵一起懷藏毒藥,願與老八同死。同時又攜帶鎖銬,親自隨老八同行,以示同患之意。

這個事讓雍正驚呆了,老九是個人物,不能小看他了。關鍵時刻是真敢玩命!對老九如不作防備,他是能幹出造反這種事的人。

廢太子案後,康熙不追究允禟,老九反而更加得意忘形,私自結交朋友,經常拉攏官員加入自己的小集團,擴充實力。康熙非常不喜歡這種行為,雍正也非常厭惡。在雍正心裡,老九和老八劃是一類人,老八博名聲,老九博人緣,這兩個人混在一起,朝廷的官員都會被兩人收買,日後都是大禍害。

所以雍正繼位後,將老九發配到青海。後又藉故將老九鎖拿回京,半路上將其軟禁在保定,交由直隸總督李紱看押,並暗示李紱隨即弄死。後來老九也確實死在了監獄。

雍正不喜歡老九,因而惡其餘胥,也討厭宜妃。



當然,雍正討厭宜妃,也不全是因為老九。更要命的是,宜妃深得康熙寵幸,是清代所有後妃中入駐翊坤宮時間最長的一位,翊坤宮在地位上僅次於皇后的坤寧宮,宜妃在此居住長達近五十年,其受寵可見一斑。

《清史稿》記載:“聖祖甚愛之”。康熙出巡盛京,曾經兩次居住在宜妃孃家裡,這在整個康熙朝的后妃中是絕無僅有的。而雍正的生母德妃就沒有這種待遇。雍正對宜妃的怨恨,應該是一種積怨。而在康熙死後,宜妃自己也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導致被雍正抓到把柄,故意找茬。



康熙生前曾賜給宜妃一頂軟轎,用於在宮中來往。康熙去世後,宜仍然還是乘軟轎。康熙帝守孝期間,雍正和其它母妃同在康熙皇帝棺前治喪,只有宜妃一人乘軟轎前往治喪,此舉動讓雍正震怒。(軟轎就是高檔轎子,可以躺著裡面,相當於汽車中的豪華品牌)

現在已經不是康熙爺在位的時候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宜妃不會不懂。這麼招搖,顯然是仗著先帝寵幸,不拿雍正當回事。

事後雍正不僅頒詔訓斥,還不給給宜妃加太妃的尊號,將她她逼出皇宮。

宜妃搬出皇宮後,又做出了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她居然搬到了老九允禟的府裡。這又是一個要命的決定!雍正甚為厭惡老九,現在被逼出皇宮後居然還敢投靠老九?什麼意思?

宜妃怎麼想,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雍正怎麼想,顯而易見。不給太妃頭銜,搬出皇宮,不予養老,就是雍正的態度。皇帝不養老就去找允禟。不知道皇帝厭惡允禟嗎?這個時候跟允禟劃清界限都已經晚了,還主動貼上去。是在跟皇帝打擂臺嗎?雍正聞之後,內心愈加震怒!

雍正四年,允禟被圈禁致死,他的親王爵位和王府被內務府一併收回,宜妃也被趕出王府投奔大兒子允祺府上。此時的宜妃才是真正見識到了雍正的厲害,從此之後也沒有進宮,躲雍正遠遠的。晚年淒涼而死。

然而到死,雍正也沒有饒過她。宜妃死後,雍正不讓她的靈樞入康熙的景陵。等於把宜妃作為康熙妃子的身體剔除了。一直到乾隆繼位,才準宜妃的棺材入葬景陵妃園寢,陪葬康熙。

總的來說,雍正厭惡宜妃,老九允禟是根源。宜妃自己也是不識時務,讓雍正更加討厭。


Mer86


向敬之

宜妃郭絡羅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宜嬪,很得聖祖寵愛。她從康熙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六年間,先後給康熙帝生下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聖祖慶祝平定三藩,特封四妃,依次為惠妃、宜妃、德妃和榮妃。宜妃位列第二,在皇四子胤禛生母德妃、皇三子胤祉生母榮妃前,僅次於皇長子胤褆生母惠妃。清人蕭奭撰《永憲錄》,稱“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皇十一子夭折。康熙對宜妃甚為疼愛。康熙帝出巡盛京時,曾二次在宜妃孃家駐蹕,這在康熙后妃中絕無僅有的。康熙帝出征在外時,都會命人向宜妃所住的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產,不多見。張國立、鄧婕夫婦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訪記》系列,雖然把康熙弄成了一個風流天子,但情感主線還是康熙與宜妃夫妻情深。

《康熙微服私訪記》張國立、鄧婕夫婦版康熙與宜妃

康熙對宜妃之子,也很重視。康熙三十五年,聖祖親征噶爾丹,命胤祺領皇帝親率的正黃旗大營,十三年後和胤祉、胤禛一起晉升為和碩親王,即恆親王,而且一步到位。胤禟是諸子中的發明家和語言學家,康熙四十八年和胤禵一起受封固山貝子,三年後一次性同獲賜銀四千兩。

然而,為人仗義豪爽的胤禟和胤禵,都是皇八子胤禩的鼎力支持者,參與了著名的“九子奪嫡”。胤禛上臺後,第一時間將胤禟發配到西寧軍前效力,想著辦法折磨,最後以定罪二十八款,拘禁在禁所死於非命。雍正帝連他的名字,也改成了塞思黑。

《雍正王朝》唐國強版雍正

封建時代母憑子貴,但雍正時期母因子賤。雍正憎恨胤禟反對自己,於是將怨氣撒向了多病的宜妃。康熙駕崩時,宜妃正重病,命四人用軟塌抬著她去奔夫喪,經過還是德妃的未來太后前,被新立之君胤禛看見,沒行禮,被雍正責罰不恭之罪。《清史稿·后妃傳》記載:“世宗見之,又傲,世宗為詰責宮監。”康熙駕崩前才宣佈新君人選,病重的宜妃未必及時知道胤禛為新皇,且德妃還未進位太后,平常都是胤禛和德妃向她行禮問安,故而疏忽了政治性新禮節。宜妃看重的是與大行皇帝的情愛,喪夫悲痛,哪還管那些人情世故,不料被抓小辮子的胤禛找到了打擊的藉口。雍正帝及乾隆帝尊封康熙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雍正十一年,宜妃病逝,而且在前一年,她僅存的長子胤祺也抑鬱而終。


以禮觀書


宜妃,應該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康熙的妃子了吧,早年那部經典的系列電視連續劇《康熙微服私訪記》裡,宜妃就始終陪在康熙左右的。從劇中可以看得出,康熙對於這位宜妃非常的寵愛,以至於讓我們以為康熙就這麼一位妃子。而在正史中,康熙的確是非常寵愛和喜歡她,宜妃也先後為康熙生下三個兒子。

首先我們就先了解一下這位宜妃。

宜妃,郭絡羅氏,生年不詳,卒於1633年。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冊郭絡羅氏為宜嬪,對其“眷顧最深”,未生育皇子就被冊封,也屬難得。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皇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宜妃,在四妃中居位第二,僅次於惠妃(大阿哥胤禔生母),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一子胤禌。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遷居兒子胤祺府邸,雍正十一年,宜妃薨,乾隆二年,入葬景陵妃園寢。雍正及乾隆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

宜妃之所以晚年如此悽慘,和她的第二個兒子九阿哥胤禟有著密切的聯繫。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中,九阿哥胤禟非常堅定的站在了“八爺黨”裡,先是極力支持八阿哥,然後又支持十四阿哥,並且他不是單純的站隊支持,九阿哥將自己積累的大量財富提供給八爺黨作為政治活動的經費,而成為了八爺黨的“財神爺”,同時,九阿哥自幼非常的聰慧,也為八爺黨經常的出謀劃策,間接的增加了雍正與八爺黨對抗的難度,因而九阿哥胤禟受到了雍正的記恨。雍正繼位,便安排其西寧駐紮。雍正三年(1725年)被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隨後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作為胤禟的母親,也因為胤禟受到了雍正的遷怒,從而開始了自己悲劇化的晚年生活。

與宜妃郭絡羅氏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十三爺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章佳氏在世時身份和級別非常的低微,死後才被追封為敏妃。但是她的兒子十三阿哥胤祥在“九子奪嫡”中,從一開始就堅定的站在了雍正一方,全力支持雍正,因而在雍正繼位後,不僅十三阿哥被奉為鐵帽子王,章佳氏自己也被晉封為敬敏皇貴妃,棺槨也從原來的墓地抬出,按照皇貴妃的禮儀重新下葬。對比於宜妃郭絡羅氏,反差那真的是非常之大呀。


雍親王府


聖祖甚愛之――《清史稿》


聖祖指的是康熙皇帝,而愛之的對象就是宜妃娘娘。康熙到底有多愛宜妃?康熙二十年,封了四個妃子,宜妃就是其中之一。康熙外出征戰的時候,還不忘給她帶一些特產,經常給她寫信。堂堂一國皇帝,能做到普通人家庭一樣,非常的不容易了。

Δ康熙與宜妃

宜妃被眾人所熟知,應該是從熱播的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劇中的宜妃死在了微服私訪的路上,然而真正的歷史上宜妃死在康熙之後。也就是雍正十一年,享年七十多歲。雖然比康熙晚走幾年,但是屢屢遭到雍正排擠。

雍正的生母是德妃,然而康熙更加寵愛的是宜妃。康熙死的時候,宜妃帶病前來守陵。宜妃憑藉自己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跪在了德妃的前面。這讓剛剛登基的雍正非常的不滿,怒斥宜妃身邊的太監,當眾給宜妃難看。


Δ康熙與宜妃配圖

除了宜妃本身的原因,還有他的兒子九阿哥胤禟。九阿哥是八爺的人,兩人是死對頭。所以雍正對於九阿哥的印象一直不好,順帶著也不喜歡他的生母宜妃。後來在徹查八阿哥的時候,得知原先是想尊宜妃為皇太后,這也增加了雍正的怨氣。

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宜妃一直住在自己兒子五阿哥胤祺那裡。因為胤祺比較穩重,一直沒有參加皇位之爭。除了五阿哥和九阿哥之外,宜妃還育有還有十一阿哥胤禌。


Δ雍正

九阿哥因為皇位之爭的影響,一直被雍正圈禁在府中,雍正四年抑鬱而死,後來胤祺也在雍正十年病死。接連遭受喪子之痛,宜妃也在雍正十一年去世。一直到了乾隆二年才得以安息,被葬在景陵妃園寢。


史之策


真正九泉之下的宜妃娘娘,如果聽說,因為一部電視劇,讓自己名聲大震了,不知道應該作何感想。

歷史上的宜妃娘娘究竟是不是寵妃呢?

我們來看一看宜妃這個人。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之女。

康熙十六年八月,一入宮,就冊為宜嬪。而過了兩年,生下了五阿哥胤祺。再兩年,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封為宜妃。這時候,後宮是沒有皇后的,皇帝的四妃中,宜妃排名居位第二,僅次於生了大阿哥的惠妃。而後,再兩年,她連續獲寵,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都有了生育——康熙二十二年生九阿哥胤禟,康熙二十四年生十一阿哥胤禌。

從她的生育狀況來看,康熙確實是很喜歡她的,所以《清史稿》有記載:“聖祖甚愛之”,在《永憲錄》中亦有記載:“眷顧最深”。據說,康熙在外巡遊出訪,也有給她寫信,這種恩寵,別的妃子,恐怕是很難得到的。

另外,宜妃入宮的時候,還有一個妹妹同時入宮,封為郭絡羅氏貴人。她給皇帝生了一兒一女,但一直到康熙去世,也沒有封妃,還是個貴人。姐妹的境遇如此不同,大概是性格原因。

但是,宜妃為什麼會在康熙去世之後倒黴呢?

她做錯了一件事。

康熙去世的時候,宜妃生病了,她命人抬著她乘軟榻奔喪。結果,不知道是昏了頭還是怎樣,居然走在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康熙沒死的時候,她走在德妃前面不要緊,可是康熙去世了,德妃變成了皇太后,這下,她犯了大錯。據說,雍正帝立即大聲斥責抬轎太監,讓宜妃非常難堪。

當然,比這件事更可怕的,是因為她生下的兒子中,有著名的“塞思黑”,九阿哥。母憑子貴,兒子倒黴,母親肯定跟著生氣。


不過,宜妃確實是自然死亡的,並不是雍正害死或是逼死的。《大義覺迷錄》裡,說到了雍正逼死宜妃的事情,雍正還專門做了解釋。


susie李舒


鄧婕和張國立的《康熙微服私訪記》深深在我腦海裡印刻出了“宜妃”的形象!

01

首先她端莊、聰明、睿智,把康熙管得服服帖帖,但是最終沒有皇太后命,三個兒子都讓她白髮人送黑髮人,難逃鬱鬱而終的命運。


02

康熙生前對她長寵不衰,沒生兒子就立為妃嬪,兒子一連生三個,可惜兒子沒有君王之相,最終難逃雍正的魔爪。

康熙早一步去世,宜妃更是沒有了保護傘,雍正怎麼不會對其打壓?



03

自伺位高權重,不懂得跟隨主流,靈活變化。

為什麼呢?

首先以生母口氣對話雍正,當朝皇帝怎麼不記恨,不看在你以往得寵,可能早就砍你頭!

再而就是去看望臨終的康熙,雖然生病坐軟架,但走在雍正生母德妃前面,這在皇家怎能不忌諱?

兒子不頂用,被雍正仇視;丈夫沒了;一個女人家子,被寵幸了一輩子,肯定是處處樹敵,要說她那麼鬱鬱而終的結局,是怎麼造成的,與她一輩子的聖恩隆寵分不開。

如果康熙沒那麼早死,或者她比康熙早去世,那麼,她絕對是毫無遺憾,風風火火的一生,奈何命運捉弄啊!


小棲夢夢


很簡單的道理,被兒子害的。其第二個兒子胤禟是雍正最恨的兄弟之一,後被改名塞思黑,圈禁而死。

宜妃郭絡羅氏,康熙四妃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生下皇長子胤禔的惠妃。清史稿記載“聖祖甚愛之”。一生為康熙誕下三個皇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可謂備受榮寵。但是問題就出在她的第二個兒子胤禟身上了。


胤禟,自幼與八阿哥胤禩交好,在康熙四十七年廢立太子風波中,表現得特別積極,不斷找尋不利於太子胤礽的罪證,並上下聯絡,意圖保八阿哥胤禩上位。胤禩在群臣中人緣甚好,眾臣聯名保奏其為新太子,康熙責備胤禩結交黨羽,將其奪爵拿問,胤禟與十四阿哥胤禵拼死為胤禩保奏,甚至懷揣毒藥,身戴枷鎖以示與胤禩同患難。此後更是不斷出資,幫助胤禩、胤禵二人爭位。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去世時,胤禟、胤䄉、胤禵輪番送飯,竟然還約胤禛一同,由此,胤禛心中暗恨,為後來繼位後清算埋下伏筆。


胤禛久謀大位,只是一直隱忍,對於處處張揚的八阿哥黨可謂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特別胤禵還是自己的同母胞弟,由此對胤禩、胤禟、胤䄉等人的憤怒雪上加霜。後來康熙駕崩後,胤禛意外繼位,胤禟對胤禩、胤禵繼位的期望落空。雍正開始表面上安撫胤禩,加官晉爵。但對其他三人再不手軟,將胤禵貶去為康熙守陵,胤禟發往西寧軍前效力,胤䄉被率先治罪奪爵抄家圈禁,以此為突破口,找出八阿哥黨互通書信等證據,再以各種罪名,將胤禩、胤禟都圈禁治罪不算,還將二人改惡名阿其那、塞思黑。最終二人在禁所悽慘去世。

所謂愛屋及烏,恨烏也會及屋。雍正對胤禟攀附胤禩,結交胤禵,圖謀大位的情況深恨不已,故而對胤禟的生母宜妃不會有好臉色。雍正屢次尊奉康熙的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所幸其長子胤祺生性仁厚不爭,雍正也比較認可,否則可能對宜妃的處境更加不利。雍正甚至不留情面曾專門下旨指責宜妃僭越:“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猝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指責宜妃在皇太后面前坐軟榻,指責宜妃在自己面前態度不端正,用詞可謂相當嚴重。所以說,宜妃真的是被自己兒子坑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