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有關係嗎?平時怎麼預防幽門螺旋桿菌呢?

敏敏-芸語團隊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罹患胃癌之間的確有一定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人們就一定會得上胃癌。一個人是否容易罹患胃癌,還與他自身的生活習慣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只是其中的一個相對次要的致病原因而已。


胃癌的發病,與其他大多數惡性腫瘤一樣,也是一個非常複雜過程。究其原因,同樣可以分為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從胃癌發病的內在原因看:遺傳因素佔到了很大的一部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胃癌的發病率也會有所增加;那些曾經罹患過其他胃病的患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或者做過某些胃部手術的人,也較容易罹患胃癌。

胃癌發病的外在原因,大都與食物的選擇有關係:

1、喜歡吃含有某些致癌物質的食物,如發生了黴變的食物、熏製、燒烤的食物等;

2、喜歡吃含有某些致癌物質前體的食物,如醃製食物、油炸食物等;

3、喜歡吃可以促進胃癌發生的食物,如高鹽食物、食品添加劑多的食物等;

4、喜歡吃油膩、肥厚的動物性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水果蔬菜吃得少等。

人們的某些飲食習慣,也是罹患胃癌的危險因素,如三餐不規律、吃飯太快、暴飲暴食、喜歡吃很燙的食物、吃飯的時候大量喝酒或者情緒不佳等。研究者還發現,胃癌的放生與水質還有直接的關係,水質較硬的地區胃癌的發病率較高。

當然了,胃癌的發生還與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關。最著名的就是幽門螺旋桿菌了。因此,要預防胃癌的發生,我們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自然的食物、少吃變質深加工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衛生和飲水衛生,積極治療其他消化性疾病,才能減少發生胃癌的可能性。


藥療君


我來直接回答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的關係

  多數的人一去檢查發現自己幽門螺桿菌陽性就很是擔心和害怕,其主要原因是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是胃癌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個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致癌的細菌。

的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險重要的因素之一,與胃癌的發生也有密切相關性。但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不說就一定會出現胃癌的,所以很多人被宣傳的誤導了,認為幽門螺桿菌陽性就是胃癌,但是有一個事實就是:至今未能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直接誘發胃黏膜細胞的癌變。


胃癌的發生是多種致病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從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低級別瘤變→高級別瘤變→胃癌的變化過程是漫長的,多達數十年,也不是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就馬上要是變成癌症的。


對於成年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應該進行四聯藥物聯合舒克幽益生菌治療。而沒有症狀的小於14歲的兒童患者是沒有必要用藥除菌的,也可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


最後說,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後不必驚慌,而應該去醫院正規就診,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用藥治療還是補充對抗益生菌。



婷姐說健康


  

  幽門螺桿菌(Hp)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近幾年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加和許多單位福利的提高,體檢中常常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篩查這一項。於是,便有不少人被篩查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拿到報告單的一刻,許多人的心就開始七上八下,想“我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怎麼才能殺死這些菌啊?不立即根治我會不會很快得胃癌啊?”為此,專家解釋,並不建議所有人都去篩查幽門螺旋桿菌,查出來是陽性不意味著一定要根治,也不意味著將來一定會得胃癌。

  兩者有一定關係,但沒有必然性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曾志榮主任醫師介紹,幽門螺桿菌是存在於胃及十二指腸球部的一種螺旋狀細菌,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它才被發現。據統計,中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一般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高達50%-80%。目前的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為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篩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遠遠高於其他人群。同時如果對幽門螺桿菌陽性人群進行胃鏡檢查,他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此外,幽門螺桿菌也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菌,目前根治幽門螺桿菌就是消化道潰瘍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至於大家非常關心的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的關係,目前的研究認為兩者是可能有關聯的。中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檢出率高的地區,胃癌的發病率也高。動物實驗中,小白鼠胃黏膜感染幽門螺桿菌,一段時間後再觀察,它們胃癌的發病率也要高於對照組動物。曾志榮提醒,胃癌的病程進展時間很長,因此以上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幽門螺桿菌陽性並不意味著將來一定會得胃癌,幽門螺桿菌陽性僅僅是胃癌發病的一個環節,人的因素、環境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有胃癌家族史的建議篩查幽門螺桿菌

  既然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麼高,我們是不是都應該去查查這個項目呢?曾志榮給出的回答是“No!”。他解釋,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屬於胃癌發病的高危人群,他們去篩查幽門螺桿菌是非常有意義,若查出是陽性應儘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病率。至於其他人群,去篩查幽門螺桿菌意義不大,反而查出是陽性徒增緊張。

  對於經常上腹脹、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選的檢查並不是幽門螺桿菌,而應該是胃鏡。首選胃鏡檢查可以避免胃癌、賁門癌等消化道惡性疾病的漏診。醫生在做內鏡檢查的同時,可以在鏡下取胃黏膜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是怎麼感染上的?

  大多數情況下,首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發生在嬰幼兒及兒童時期(多在10歲以前),成人之後的感染相對少見(但也存在)。而主要的傳染源可能來自於家庭成員,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傳播途徑一般為口-口、糞-口途徑,親密接觸、進食被汙染食物和飲水都有可能傳染。國外的研究發現,在城市飲用水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達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檢測到。一旦感染上了,如果不經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陪伴您終生。

  有部分人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復發,而且複發率有地區、種族差異性,在西方發達國家及發達地區,複發率很低,平均每年的複發率僅為2-3%左右,而在欠發達地區,複發率可高達每年10-13%。這裡說所的復發包含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因為根除不徹底,殘留在體內的少量細菌死灰復燃,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治療成功後的1年內;第二種情況是再次感染了新的幽門螺旋桿菌。這兩種情況都存在,在發達國家,以前者為主,在欠發達地區,通常是後者占主導地位。

怎樣預防感染及復發?

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不規範導致抗生素的濫用,對於根治影響非常大,而且幽門螺旋桿菌會產生耐藥性。目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需要聯合用藥,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在殺菌的時候,也會給胃、肝帶來傷害,所以可以選擇2種抗生素加2種食物一起。

食物中含有抑制殺菌作用的有我們常用的火麻仁油,經常會吃到的捲心菜,這2種都是有較好的殺菌作用。

我們先說火麻仁油。此油含有亞麻酸與天然雙歧桿菌、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滋生與復發,長期食用可以達到根除效果。食用方法,每天炒完菜上裝盤時,在菜上面澆上一些即可。

捲心菜具有抗生素,可殺死多種細菌,其中也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它含有化學酮和花青素,可刺激胃腸分泌液與防癌擴張化。食用方法最好用新鮮的,榨成菜汁飲用。


快男鱉三


【 編號WD093】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較未感染者發生胃癌的幾率明顯增高,尤其感染者存在萎縮性胃炎時,更是胃癌的高危因素!統計資料也顯示胃癌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是80%以上!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關係密切,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手段!



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呢?

幽門螺桿菌是細菌,存在於胃內,產生胃炎,長期胃炎的存在,會致胃酸分泌過少,逐漸粘膜萎縮,胃粘膜出現腸管內粘膜的樣子,也就是腸上皮化生,低級別內瘤變,高級別內瘤變,原位癌!所以說幽門螺桿菌與胃癌關係密切!

日常生活中怎麼預防呢?

我們中國人一家人都是圍在一起吃飯,你在家一個人和大家分開吃,也就算是奇葩了。可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以消化道途徑傳播的,這樣一家人就相互傳染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是吧?

分餐不太現實。現在好多家庭廚房裡有那個消毒櫃,我覺得不妨經常用用!

胃鏡檢查,尤其存在萎縮性胃炎,胃潰瘍這些情況的,建議四聯藥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定期複查胃鏡!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知識可以看看 相關文章!


劉永毅醫生


有關係,但也不一定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得胃癌,從常見的消化不良,經常性的腹瀉便秘腹脹開始,還是要經歷幾個階段的病變的,儘早做清菌治療,三聯配合對抗菌,還要注意飲食,少吃肉,多多吃素,不然更容易滋生壞菌的,好的飲食習慣,是免疫力的基礎,免疫力好了就可以預防



用戶67012351780


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世衛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幽門螺桿菌為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原。


一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使胃癌發病增加3-6倍。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發病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炎、胃潰瘍也與胃癌發病關係密切。

所以說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增加胃癌風險,但不是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


關於平時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好的生活方式。

1.保持衛生,注意清潔。

幽門螺桿菌能夠通過“糞口傳播”,所以餐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平時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定期洗牙。

2、選擇分餐、使用公筷。

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口”傳播,家庭成員中若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它是可以通過相互使用餐具傳播。

所以家庭最好使用公筷夾菜,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餐具與其他人分開使用。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幽門螺桿菌可在未燒開的水以及不潔的食物上生存,人通過飲水或吃不潔淨食物後容易感染。

所以最好喝開水或者純淨水,水果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

4.對於長期有胃部不適、消化道潰瘍、以及家族胃癌史的患者,需要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話,應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分享給更多的人。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無名藥師


幽門螺桿菌是唯一能在人體胃內長期生存繁殖的細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並能使胃部的慢性炎症持續存在且不斷加重演變,加速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演變過程。1941年被國際癌腫研究機構確定為人類一類致癌源,所以說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關係的。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首先要阻斷幽門螺桿菌的口—口傳播途徑:

1.注意飲食衛生,儘量採用分餐制,餐具、茶具定期煮沸消毒,並保持乾燥。

2.已知自己是幽門螺桿菌的攜帶者或患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應儘早使用“三聯或四聯療法”足量足療程殺滅清除幽門螺桿菌,同時要避免與小孩和家人親密接觸。

3.儘量少吃衛生條件不達標的路邊攤、大排檔。

4.儘量不吃生冷和放置時間超過12小時的剩飯剩菜。

5.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飯後嗽口或刷牙。

6.避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禁菸酒及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保護胃黏膜的屏障功能。




小克大夫


胃癌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但其中幽門螺桿菌(HP)感染、飲食和遺傳是非常重要的病因。有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可降低胃癌發生的風險。對已經患過胃癌的患者,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復發的重要手段。

幽門螺桿菌的防治工作

1. 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飲食尤其是進食生冷食品講究衛生,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制”和“公筷”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現在聚餐很多,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如果暫做不到“分餐”,也要使用“公筷”和“公勺”,這是最低要求了。“一碗湯人人涮”的陋習一定要改。

2. 胃癌患者治療後的隨訪中,檢查Hp感染是隨訪必查的指標。一旦發現有Hp感染,及時應用三聯/四聯/衛樂舒對抗菌治療。有效控制Hp感染,是預防胃癌復發的有效措施之一。


健康模範1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應洗手,餐具、水杯充分洗滌,如果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建議實行分餐制,注意口腔衛生;


其次,即便是健康人也建議將幽門螺桿菌檢查納入常規體檢,幽門螺桿菌檢查金標準為尿素酶呼氣試驗,該方法簡單、無創,發現感染陽性應及時根除;


最後,如果自己或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為幽門螺桿菌陽性,在進行根除治療之前建議家庭成員都進行一次幽門螺桿菌檢查,無禁忌症的家人應一起治療,避免根除後因密切接觸感染者造成反覆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04747cce5a130eec33881f39cb92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