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江蘇新能源汽車期待“氫”風徐來

江蘇新能源汽車期待“氫”風徐來

【速問精答】

出場嘉賓:江蘇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振東

問:請您用幾個關鍵詞概括下江蘇燃料電池汽車業的發展史。

答:概括起來有發展時間較早、產業鏈較為完整齊備且研究路徑多樣、政府重視這三大特點。

問:您認為當前江蘇氫燃料電池汽車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什麼?

答:我認為如何攻克制約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是最大瓶頸。

問:未來,江蘇在燃料電池汽車業還有哪些後勁之力?

答:江蘇的產業優勢、政策優勢、高校和基礎研究優勢都能有利地支持燃料電池產業更好地發展。

問:請推薦一本財經類書籍。

答:程振彪的《燃料電池汽車 新能源汽車最具戰略意義的突破口》。

從2008年第一輛燃料電池汽車問世,到如今擁有眾多具備10年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研究經歷的關鍵企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江蘇燃料電池汽車業走過近二十載春秋,結出了許多“碩果”:不僅在產量、技術突破上頻傳“喜報”,還展現出行業人士推陳出新,攻克技術的精神。回首過去,江蘇如何一步步攻堅克難,畫下燃料電池汽車業的“發展地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前,又將如何進一步高起點、高質量發力“氫經濟”,再鳴燃料電池汽車業的“千古之音”?記者在日前由省經信委指導、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和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主辦的江蘇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尋找到答案。

先行先試頻添“干將”

“2017年,全省電池、電機、電控等重點企業達到66家。匯聚了南京金龍、蘇州金龍、江蘇九龍等一批行業領頭羊,吸引了上汽、長安、北汽等品牌在江蘇設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產量達4.15萬輛,同比增長327.1%,佔全國總量10.2%。”省經信委副主任馮文勝介紹,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車在“三電”技術領域已培育出南京國軒電池、江蘇智航等骨幹企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相比於純電動、混合電動,氫燃料因具有零排放、續航里程長、燃料加註快等優勢,成為近幾年新能源汽車中備受關注的新晉“網紅”。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振東表示,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對改善能源結構、發展低碳交通等都具有顯著意義。

作為經濟強省,近幾年,江蘇加快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步伐:在如皋和常熟已建成兩座企業內部試驗用加氫站。此外,各地將燃料電池汽車業納入規劃佈局,先行先試。例如,南京金龍和鹽城奧新率先在全國取得燃料電池汽車生產資質;南通百應、蘇州弗爾賽等企業突破了氫燃料電池膜電極、電堆及系統等核心技術研發,產品為上汽集團、揚州亞星、陸地方舟等多個企業配套。

省經信委產業政策處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江蘇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實現產值約11億元。全省目前從事氫燃料電池汽車關鍵產業鏈的重點研發生產企業達20家,其中整車研發生產企業7家,已初步形成涵蓋氫氣儲備和儲運、燃料電堆電池系統、整車製造和加氫站建設運營等完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可以說,江蘇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業發展正走在全國前列。”

啃掉“硬骨頭”才能全面爆發

張家港氫雲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魏蔚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在技術成熟度和研發成本上,與國際一流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市場整體處於起步期。”此話一出,便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自2009年起,國家就對燃料電池汽車給予高補貼支持。2013-2015年,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含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每年退坡10%。至今,一輛氫燃料電池客車可獲得50萬元的國家補貼,不少地方政府也會出力支持。有這些政策紅利,為何市場化進程還是緩慢?在商業化應用中,氫燃料到底遭遇了哪些“攔路虎”?

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李春對此感受頗深,他說,公司自2006年起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如今公司的5臺樣車已升級到第四代,包括測試、維護等費用就將近1億元。“一輛8.5米長的客車,配置一套60千瓦的進口燃料電池,光電堆的費用就達60萬元,佔據整個成本的近一半。而在加氫站建設上,不僅審批、環境評估、建設等環節的投入時間長達8-10個月,建成一座滿足100多輛客車使用需求的加氫站的前期投入也高達三四千萬元。這些都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除了成本高,技術不夠領先也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李春舉例說,一輛一天能行駛10小時的公交車,如果使用國產燃料電池,不到兩年就得“換裝備”,用進口產品則能使用4.1年,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這就是技術差距。”李春一語道破。

儘管如此,李春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發展仍保持樂觀態度:“等到氫燃料電動汽車研發成本下降、技術成熟度高,也許全產業能在2025年以後迎來大爆發。”

產學研助力氫能產業全應用

一個行業要想朝著大發展前進,需要深化產學研合作。今年5月,省經信委推動召開了全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研討會第一次會議,決定由南京工程學院牽頭成立“江蘇省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發展研究中心”,用以跟蹤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前沿技術變革,研究各國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加強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優勢企業的合作交流。

對此,趙振東表示肯定,他說,江蘇擁有優質的高校資源和電化學、車輛工程、電子控制等強勢學科,有很多潛力亟待挖掘。同時,政府部門要“多想法子”,為企業和高校牽橋搭線。

馮文勝透露,經信委將以重點企業培育為抓手,加快推動相關文件的出臺。同時,引導企業牽頭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支持重點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進應用技術轉化和產業化;提升原發創新能力,保障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發展,確保江蘇產業區域影響力。改革送來了“氫”風,也讓江蘇燃料電池汽車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在政策紅利、產學研合作等背景下,江蘇燃料電池汽車業的“氫經濟”將愈發生機勃勃。

江蘇經濟報記者 劉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