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一出好戏!大港油田古潜山由“公”变“母”

一出好戏!大港油田古潜山由“公”变“母”

刘英

记者手记:

有人将地质工作比喻为玄学,更有人称石油勘探无异于赌博,褒贬之说无疑折射出了找油的艰难。这是地球老人为世人设下的千古地质迷宫。

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大陆漂移,沧海桑田,地层的原貌早已不复存在。石油地质勘探是对自然奥秘众多探索中的一种,面对未知的地下几千米,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判断,打开时间隧道,解开石油这个谜底。

一出好戏!大港油田古潜山由“公”变“母”

2018年7月12日,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大港油田石油勘探史册的日子。歧北潜山“重磅金娃娃”现世,歧古8井奥陶系峰峰组获得高产油气流,天然气日产量突破16万立方米且不含硫化氢,日产凝析油46.3立方米,潜山“古生古储”型油气藏当下备受行业关注,成为热议焦点。

同一时间,乌马营潜山营古1井,也在上古生界二叠系发现“古生古储”型原生油气藏,来自一南一北潜山领域的喜讯,对大港人来说既振奋又鼓舞。

广泛覆盖石炭二叠系地层的古潜山勘探历程,一直扑朔迷离。经历几十年“三上三下”地质勘探,观念、理论、管理、技术“四轮驱动”,终于揭开了潜山神秘的面纱。

是巧合还是宿命,大港“公潜山”真的无油?一波三折下,地质家们锲而不舍,立志破解——

古潜山的石油勘探与大港油田同龄。早在1964年,北大港潜山第一口探井港1井钻至奥陶系灰岩时,大量油气涌出,潜山勘探大幕徐徐展开。

上世纪70年代初,受任丘潜山勘探突破启示,主攻潜山山头,在大型构造带、高位隆起带上开展多轮会战,64口井打下来,仅1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勘探的一度失利,坊间戏称大港的潜山是“公的”。

之后几十年,地质情况复杂的大港潜山勘探历经无数次跌宕起伏,潜山油气成藏谜题一直未解。1998年,板深7井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大港第一个千万吨级的潜山油气藏——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凝析油气藏被发现。

可是,千米桥地区复杂的油气水关系再次给潜山勘探降温。20世纪末,大港周边油田潜山领域捷报频传,唯独大港潜山始终沉睡不醒。据人们回忆,“三上三下”久攻不克,古潜山这一战略制高点,成为找油人心中的地质珠峰。

“同样的地质构造,大港怎么会没有油?” 带着这个问题,地质家们锲而不舍,立志破解。

在纵向几公里深、横向几千平方公里的区域,仅靠零碎的三维地震资料和成像精度差的二维地震资料,远远不够。即便摸着石头过河,也要把握规律,才能形成大突破。

以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地质家们第一次引入大连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对潜山构造进行全面立体扫描,使1亿至5亿年前的地质内幕有了成像脉络,建立了面积5280平方公里的三维叠后连片地震数据体。同时,改变只研究构造不关注岩性的粗放研究方式,重新开展了潜山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

利用该项资料,首次发现了埕海潜山,部署实施的风险探井海古1井日产天然气19.7万立方米。曾经被否定的多个潜山构造带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其勘探成果获得2009年度中国石油勘探重大发现一等奖。

几度山重水复,“油在地质家的脑海里”,哪怕零星的希望也是勘探道路的启明星。再上潜山,勇者的气度,澎湃了黑金悸动的心——

李四光从地质力学的角度推断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有利地质构造带,而大港油田作为该盆地第一个油田,历来是地质家看好的地方。大港古潜山的面容,在几十年的漫长实践中也日渐清晰。

按照自然发育形成的年代划分,地层依次为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和太古界。即便如此,并非所有地方的地层排序都是如此顺理成章的。

渤海湾盆地大部分潜山,是元古界地层直接埋在古近系地层之下,而大港油田潜山地层保留齐全,地质复杂性远远高于辽河、华北、冀东等油田,除了碳酸盐岩“山头型”油气藏外,还存在多种多样的赋存于潜山内部的油气藏,超乎想象。

中生界和石炭—二叠系地层是一套以泥岩为主的盖层,依据地层颜色,业内俗称“红被子、黑被子”。过去,大港油田潜山勘探的主要对象是“任丘式”山头型碳酸盐岩潜山,而始终把“红、黑被子”这种过路层,看成是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没有当作主要勘探目的层,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勘探因此屡屡落空。

2016年,大港地质家们再上潜山,突破“红、黑被子”观念,创新多层系内幕油气成藏模式,勘探50年的北大港潜山终获突破:发现白垩系、二叠系、石炭系3套新含油层系,形成千万吨级效益储量区。

敢于扬弃,唯实,唯是,唯发展,“过路层”宝藏芝麻开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地质勘探,大港地下的确是个世界级难题,这种复杂“蕴含着潜力”,也大大增加了地质认识上的难度。

古潜山的石油勘探史证实,勘探大突破的先决条件,取决于认识上的大突破、科学技术上的大突破和管理上的大突破。在吸纳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能被牢牢束缚住思想,必须要敢于扬弃,给勘探换个支点,突破认识的局限。

歧北潜山是2016年以来地质家们研究的重点含油圈闭。它是一个隐伏在古近系斜坡之下的断鼻潜山构造。

以往认为,该潜山埋藏在古近系斜坡之下,“新生古储”油源条件差,而古生界煤系源岩虽广泛分布,但埋深浅,还没有完全成熟,不具备规模聚集成藏条件,勘探部署依据不足。

人的认识常常落后于客观实际,但眼前的迷雾一旦散尽,迎来的是艳阳天。

2017年,利用煤系烃源岩取心资料,系统开展生烃评价,认识到煤系烃源岩富氢组分高,早生早排,具有持续排烃潜力,提出了二次生烃门限为3300米,原生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的新认识。

以此为指导,重新构建生烃模式,探索原生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古生界含油气性,部署实施甩开预探井歧古8井,获得高产。这说明了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生烃区弱改造型中低位潜山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渤海湾盆地类似潜山原生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该井奥陶系试油过程见微量硫化氢,经分析为系酸化次生形成,打破了乌马营、埕海潜山奥陶系天然气藏内硫化氢系TSR成因的原有认识。这一认识为埕海、乌马营等奥陶系潜山重新评价、盘活油气资源、实现开发动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质家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石油勘探的发展亦然。在渤海湾盆地,大港潜山油气藏探明储量仅为3%,与周边其他油田相比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巨大。对此,我们用时间做轴,可期、可待更大的发现。

一出好戏!大港油田古潜山由“公”变“母”

专家点评

大港油田首席专家付立新:受复杂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制约,大港潜山始终未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方向。几上几下,反复探索与实践,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歧北潜山、乌马营潜山钻探在古生界发现了新油气层,并证实油气来自古生界原生油气系统,无疑为“红黑被子覆盖”的大港特色的多层系潜山勘探打开了一扇窗。

古生界天然气已成为大港油田新领域规模增储的资源基础。同时,歧古8井勘探发现也为渤海湾地区天然气清洁能源开采提供新的启迪,意义深远。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潜山研究所所长李宏军:大港油田是中国东部原油生产的重要基地,天然气开发一直是我们的软肋。歧古8井奥陶系天然气藏的发现以及次生硫化氢成因的新认识,打开了奥陶系潜山勘探的一片新天地。

曾经发现的埕海、乌马营等奥陶系高含硫化氢潜山气藏,需要重新评价认识,可望成为大港油田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高度发达的京津冀地区,对本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作用巨大,如果能够深化天然气开采技术攻关,将成为大港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出好戏!大港油田古潜山由“公”变“母”

联系方式:010-6452340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策划统筹:刘燃

校对:王琳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