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郭子儀後代給元朝賣命,攻破700多座城,元朝只讓他當個七品縣令

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上的最為嚴峻的生死關頭之一。由於唐玄宗用人失誤,把野心勃勃的安祿山當成大忠臣,讓他一身兼任四鎮節度使,一手掌握唐朝將近三分之一的武裝部隊,還都是最精銳的北疆邊兵,結果最終釀成安史之亂的驚天大禍。加之平叛初期,唐玄宗連出昏招,下令斬殺唐朝當時第一流的名將高仙芝、封常青,自毀長城,使得安祿山叛軍一時間縱橫天下,無人可敵。

郭子儀後代給元朝賣命,攻破700多座城,元朝只讓他當個七品縣令

李白曾經寫詩記敘了唐朝當時的危急局面:“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所謂“永嘉”,是指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當時北方匈奴後裔建立的漢趙國南下中原,攻破西晉首都,接連擄走西晉兩位皇帝,使得司馬懿家族費盡心機建立的西晉就此滅亡。當時唐朝的“兩京”長安和洛陽,也先後被叛軍攻陷,唐玄宗被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比起永嘉之亂也強不了多少。

郭子儀後代給元朝賣命,攻破700多座城,元朝只讓他當個七品縣令

好在唐朝命不該絕,大將郭子儀危難關頭挺身而出,以超乎尋常的膽識和才幹,讓氣焰囂張的安史叛軍遭遇迎頭痛擊,並使出回天之力,逆轉了幾乎不可挽回的戰局,最終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亂的勝利,讓唐朝躲過一劫,堪稱對唐朝有再造之功。郭子儀的忠心和將略,也因此受到後世千年稱頌。

郭子儀後代給元朝賣命,攻破700多座城,元朝只讓他當個七品縣令

到了南宋末年,蒙元大軍大舉南下,佔據中原的金國、佔據江南的南宋相繼遭遇滅頂之災。在蒙元大軍一統河山的戰爭中,中原漢人武將居功至偉,說是元朝武將的中流砥柱也並不為過。元朝開國戰爭中,先後湧現出中原漢人名將有張柔、張弘範父子,汪世顯、汪德臣父子等人,大唐名將郭子儀的後代,也赫然出現在元朝開國功臣名單中。

《元史》記載,郭子儀的後代子孫中,有祖孫三代人都是蒙元大將。第一代是郭寶玉,《元史》明確指出他是“唐中書令郭子儀之裔也”。郭寶玉祖籍華州,被金國人封為汾陽郡公,蒙元大軍南下後,郭寶玉投靠成吉思汗,從此開始了他祖孫三代與元朝的不解之緣。

郭子儀後代給元朝賣命,攻破700多座城,元朝只讓他當個七品縣令

郭寶玉深受成吉思汗的器重賞識,他也知恩圖報,為成吉思汗誓死效力,最終積勞成疾,病死軍中。他的兒子郭德海、郭德山也擔任元朝大將,郭德山在潼關之戰中戰死,郭德海在河南的一次攻城作戰中被炮石擊中,身負重傷,不久死去。郭德海死後,他的兒子郭侃年齡還小,被當時元朝丞相史天澤收為養子。

郭侃長大後,很快顯示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在元朝三代郭家將中,數他的能力最強,功勞最大。他先在元朝滅金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很快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元憲宗七年,郭侃隨親王旭烈兀西征西亞,並在西征之戰中達到他軍事生涯的巔峰時期。

郭子儀後代給元朝賣命,攻破700多座城,元朝只讓他當個七品縣令

《元史》記載,郭侃在西征作戰中,擔任最為艱鉅的先鋒,先後行程數千裡,在征服沐奈兮之戰中,他“下一百二十八城”,在征服乞石迷部之戰中,他“拔三百餘城”。征服天方之戰中,“下其城一百八十五”,破兀林之戰中,“得城一百二十”,合計攻破七百多座城池,如此輝煌的戰績,不僅在蒙元時期武將中獨一無二,即使在整個封建歷史上也是出類拔萃。

郭子儀後代給元朝賣命,攻破700多座城,元朝只讓他當個七品縣令

郭侃如此為元朝賣命,為元朝立下蓋世功勳,下場卻很不好。原因與他的“後臺”有莫大關係。他的“後臺”就是他的養父、元朝丞相史天澤。元世祖忽必烈繼位後,一度對位高權重的史天澤產生疑忌之心。《元史》記載,至元二年,有大臣上書建議解除史天澤的兵權,史天澤被迫交出兵權,改任文職。郭侃也被視為史天澤的心腹,一併受到打擊,先被貶黜為滕州同知。至元四年,又被貶黜為高唐縣令,威震一方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帥,竟然成了七品縣令,處理雞毛蒜皮的民間小事,讓人啼笑皆非。後來後來史天澤又被起用,郭侃卻彷彿被人遺忘,又陸續擔任夏津、白馬等地縣令,在鬱郁不得志中了此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