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黑暗森林根本不成立是為什麼?

那些心酸的日子


大家要明白一點,黑暗森林法則在《三體》之中是一種萬有定律。但是,對於人類所接觸的現實世界來說,其只能算是一種假說。

而黑暗森林法則的基本假設,即宇宙物質文明總能量守恆,至今人類物理學無法證實的一個問題。

那麼,我們就很難用對和錯去做結論。但是,作為一個非科學家,或者說非理論物理學家的假設,實質上也沒有討論其是否更加貼近於“真相”的意義。

但是,筆者仍舊想說一些問題,那就是有太多人在嘗試用臆想去反駁假設,然後證明黑暗森林法則有多可笑。說實話,這種行為更可笑。


黑暗森林法則有四個假設構成

科幻小說的魅力,就是拿著目前無法證實的理論,用想象去無限拓展整個宇宙。

《三體》也同樣如此。

劉慈欣首先做出了一個基本假設,“宇宙中各文明之間處於彼此尚未察覺階段”。

這方面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產生代入感,因為我們確實不確定是否還有其他文明存在。即使存在外星人蹤跡,也不知道他們的家鄉在哪兒。

有了這個理論作為基礎之後,大家就很容易理解另一個假設:“宇宙中的安全資源稀缺”。

因為不知道會有什麼存在,會帶給人一種焦慮的不安全感。所以獵人要躲在森林中,因為獵人不知道森林中有哪些猛獸,更不知道是否會有其他獵人對自己造成威脅。

這種假設其實是基於人性而來的,也可以理解為作家對於社會的一種思考。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本就是當前社會的主旋律。

之後,劉慈欣又提出了第三個假設:“低等文明可以通過科技爆炸超越高等文明”。

這種思考的產生其實更容易理解,畢竟在工業革命之前我們無比的強盛。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卻被列強蹂躪。

當然,這也是一種威脅性假設。因為低等文明可能隨時會超越高等文明,這就給了獵人開槍的理由。

最後一個假設:“宇宙物質文明總能量守恆”。

這個假設提供了一個依據,即提供了強者欺負弱者的理由。因為強者需要更多的資源,但是在總能量守恆的情況下,其必須佔有弱者的資源才行。

本來弱者就有超過自己的機會,這時候更有理由滅掉弱者,以實現佔有和自我安全保障。

所以,基於四項假設,劉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則。

那黑暗森林法則是否成立呢?

首先,其想要成立的基礎,就必須得讓四項假設成立。

如果宇宙物質文明的總能量不守恆,就意味著可以創造出無限的資源,在加上科技爆炸這個假設不存在,那森林中的獵人還有向其他獵人開槍的理由嗎?

亦或者可以認為,縱然是宇宙物質文明的總能量守恆,但是距離實現完全分配還有無比遙遠的距離,在加上科技爆炸不存在,獵人不就是更沒理由開槍了嗎?

說到底,黑暗森林法則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因為其假設還未證實成立。

有人提出來合作理論,但是並沒有給彼此的合作提供宇宙能量的假設基礎,這種說法實則更無稽。

如果低等文明可以隨時通過科技爆炸,實現超越高等文明,在總能量守恆的情況下,那必然就會人人自危。

因為,你的合作伙伴可能隨時超越你,並且在超越你的過程中吞併你。

而且,我們在不知道其他文明的邏輯時,保持對自身的安全保障,其實才是最有利的行為。


其實,如果大家看過《三體》話,就應該明白黑暗森林法則從一開始就存在著週期內的不可證實性。而這種設定,也是為了文學上的矛盾衝突罷了。

而且,是否明確的成立,其實也並不重要。因為《三體》是文學作品,其更多體現的是對人性的一種反思。正是因為社會中急功近利、互相猜忌、不擇手段等等情況的出現,黑暗森林法則才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如果有科普作家一定要跟筆者較勁的話,那筆者也希望有人得出黑暗森林法則四種假設中,其中一種假設的不存在。因為縱然四種假設完全成立,也不一定會產生黑暗森林法則。但是,只有其中一種假設不成立,才能絕對不產生黑暗森林法則。

其實,黑暗森林法則是否真實成立,對我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但是,黑暗森林法則本身,卻值得我們自省和反思。

筆者覺得,《三體》只是在闡述:為了資源你爭我奪,互相殺戮,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全宇宙的毀滅。而這種出自於幻想的擔憂,其實也不妨應用於地球。


小言詹詹


黑暗森林是葉文潔提示的前提推導出來的理論。

這就是說要在滿足前提的情況下才成立。

黑暗森林法則,本來就不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只是宇宙文明間的法則,是前提條件下的智慧生物遵循的最優解。

即便是在三體中,劉慈欣也沒有說黑暗森林法則放諸四海而皆準。

後期的歌者文明可以很輕鬆的查到人類和三體人在宇宙間的信息。也就是說,只要他願意不通過人類用太陽發射的信息,歌者文明也可以單獨查看地球信息。這種實力差距就不需要黑暗森林法則了。

黑暗森林法則就好比是鎖,防小人不防君子。

與歌者文明對抗的還有其他文明,很明顯他們是互相暴露了的,就像人類和三體互相暴露了一樣。這個時候不是黑暗森林法則決定勝敗,而是實力。

對任何一個宇宙文明來說,對一個已經暴露的文明實施打擊,本來也就是自我暴露的另一種方式。三體文明就是這樣暴露給了歌者,歌手文明發動打擊之前,三體世界已經被另外一個文明先打擊毀滅。那個毀滅三體世界的文明,是根據人類暴露的三體世界座標。那麼這個文明遲早就知道發佈這個座標的人類座標,這個文明對人類的打擊到來之前,歌者把人類打擊了。

從這些前後文的故事裡可以看出黑暗森林法則是有適用範圍的。

不可能因為軍事行動,在事後會被翻開歷史檔案,就不進行軍事行動保密。

用一個類比來說明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羚羊躲在草叢防獵豹,獵豹同樣躲在草叢準備抓羚羊。但是對人類軍隊來說,這有什麼意義?毀滅你與你何干?人類軍隊會躲在草叢攻防羚羊獵豹嗎?

歌者文明抹殺人類和三體人,是沒道理的,兩個文明在歌者文明眼中是透明的,距離是瞬間可到達的,歌者文明沒有抹殺他們的必要。


nqeebxyooj


看過的科幻類的小說,大劉的《三體》絕對算是獨樹一幟。《三體》當中關於宇宙文明,有這樣一個法則,或者說說法,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的主要意思是宇宙本身就類似於一個黑暗的森林,每個文明都好像是帶槍的獵人。他們能做的就只有兩件事:小心地隱藏自己、擊斃自己發現的其他獵人。言外之意文明和文明之間不存在和諧共存,一旦發現,立即摧毀。這也是對費米悖論的諸多解釋之一。


正是因為如此,有些人認為我們向太陽系外發射探測器、向宇宙深處發射無線電波信號,本質上是像葉文潔一樣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按照黑暗森林法則,我們在將來的某一天一定會招來外星文明毀滅性的打擊。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裡面其實存在一定的漏洞。我們也許並不需要那麼悲觀。

首先黑暗森林法則的基本公理認為文明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物質和能量,這點本身就值得商榷。我們思考一下,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和現在的一臺普通手機,誰的運算速度快?誰的能耗高?雖然隨著文明的發展目前人類的能源利用量越來越多,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能否找到更方便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到那時人類的能源問題還會有想象中那麼嚴重嗎?按照現在的趨勢,這些情況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除此之外,假如某些基因技術得以突破,人類可以將自身的體積改造的越來越小,那不是又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嗎?因此長久來看,如果星際航行能夠成為現實,那對物質和能源的需求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其次,個人認為文明的發展與其素質的發展基本是成正相關的。當然不排除某些好戰分子,但從人類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總體來說戰亂紛爭呈減少狀態,道德觀念和同情觀念越來越濃。因此其他更高等級的文明可能其自身素質就很高,根本不會是動輒便毀天滅地、你死我活。


最後,黑暗森林法則這條法則是怎樣提出來的?如果它是理論或者說是假說,那我們可以認為實際情況不一定是這樣,如果真的有人驗證過,那這條法則是怎樣驗證的呢?少數文明的行為怎麼可以作為宇宙的生存法則呢?況且這條法則的驗證本就需要對許多文明進行調查研究甚至接觸,才可能得出。那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文明有沒有被消滅呢?如果沒有被消滅的話那這條法則就不成立,如果被消滅的話那這種行為就有一定的可能是少數行為而不具有普適性。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黑暗森林法則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當然,這絲毫不影響《三體》在我心目中科幻第一的地位。


張家小智兒


1.什麼是黑暗森林

黑暗森林的概念來自於三體這部小說。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三體》為人類開了很多腦洞,也提出了很多新的創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法則被認為是劉慈欣對費米悖論的回答,更是三體整部小說的靈魂所在,很多人讀到這裡都被深深的震撼,直冒冷汗。在三體裡是這樣描述黑暗森林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2.大部分人對黑暗森林的解釋

很多人把“黑暗森林法則”比作宇宙的“叢林法則”,但你仔細閱讀就會發現,黑暗森林法則和叢林法則有本質的不同。不誇張的說,黑暗森林法則比叢林法則黑暗的不止一萬倍。從本質上來說,叢林法則以“優勝劣汰”為基本準則,最後生存下來的文明,以宇宙資源的承載力為衡量單位。而黑暗森林法則由於建立在“猜疑鏈”和“技術爆炸”之上,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贏者通吃的法則,即只有最發達的文明才能存活,其他所有的文明都要被毀滅,因為“別人是永恆的地獄”。而打敗地獄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徹底毀滅所有的地獄。因此當毀滅地球的歌者以全體文明個體二維化為代價來抗拒降維打擊的時候,作為頂級神級文明“歸零者”卻選擇了宇宙重啟,以此一勞永逸的毀滅所有蟲子和以光速、黑域為保護的次神級文明,這才是黑暗森林法則的終極法則。

對於宇宙的黑暗森林我認為,從我們的思維出發。

首先:如果是我們,會不會殺比我低等的生物,我想人類絕對會,就像我們會殺螞蟻,會殺小動物什麼。這是因為我們人類有惡的力比多(佛洛伊德人性的詞)。所以如果我們知道一個螞蟻王朝通知了類似於地球的星球,那麼我們就會選擇統治這裡。

其次:如果我們遇到強者,那麼我們能生存?比如會利用三級文明的外星人,同理可證(如果他們也是惡的)那麼就會被滅了。

最後:我想沒一個星球能出現的文明不一樣。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也許能有文明的存在。只是文明的概念不是咱們理解的概念。(比如十緯度空間),那麼概念全部顛覆了。還有也許有的生命沒有惡的念頭,這都不好說。也許能和平相處呢?

當然這都是瞎猜,等我們找到外星文明再說吧






橘子豬711


黑暗森林法則成立的四個條件: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選擇。

2、宇宙物質的總質量是守恆的,文明可以使用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

3、猜疑鏈。

4、技術爆炸。


生存和質量守恆是宇宙的客觀現狀。

生存是基本需求,所有文明都優先選擇生存,才會有對資源的爭奪,這是宇宙社會學中的“基本屬性”。這兩個基本面,是產生其他問題的客觀條件。

由這兩個客觀條件,產生了黑暗森林法則,也可能產生共同發展的其他法則。是否需要消滅其他文明 ,或者應該共同開發,是基於是否要生存和搶奪資源。


猜疑鏈和技術爆炸是黑暗森林成立的社會條件,是宇宙社會學的“社會屬性”。

猜疑鏈是由於信息阻隔造成,由於不能確定其他文明是否善意,因此射殺暴露的文明是最優選擇。而技術爆炸放大了猜疑鏈的後果,由於技術爆炸導致了文明之間力量強弱的不確定性,使猜疑鏈更加牢固。

就好像森林中行走的獵人,因為互相之間無法確認是否善意,只能選擇開槍,而開槍也是危險的,因為這樣會暴露自己,如果不能消滅對方,很有可能會被對方消滅。所以猜疑鏈是導致黑暗打擊的重要因素。

如果互相之間的信息溝通是順暢的,是否可以確認善意而結成同盟呢?打破了猜疑鏈,就不會黑暗森林打擊。

猜疑鏈可以打破,卻很難打破

以人類的社會來類比宇宙這個“大社會”。事實上,行走在黑暗森林中的獵人並不一定會直接射殺別的獵人,他們可以通過喊話,確認雙方的意圖,甚至通過廣播,把所有獵人召集在一起開篝火晚會。這是因為人類的“黑暗森林”可以被信息穿透,而宇宙的各個文明之間,卻很難形成信息溝通的渠道。以三體人和地球人為例,單是無線電傳送信息至少需要4年時間,而信息的解讀、意見的統一都需要大量溝通,這都造成信息阻隔,為猜疑鏈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如果三體人通過智子實現與地球人的溝通,確認了地球的善意,地球人願意接納三體移民,那麼,地球人怎麼確認三體人也是帶著善意來地球呢?這樣,猜疑鏈仍然存在。

黑暗森林中的獵人,你跟對方表達善意:夥計,過來一起喝酒。對方端著槍過來,你怎麼確認他是來喝酒,還是別有企圖呢?

人類之間的溝通有著共同的人性,要打破猜疑鏈都很困難,更不用說不同文明之間的思維和構造有巨大的差異了。

在某種程度上,表達善意的一方,都是做好受到傷害的準備的,風險的最壞後果就是毀滅。而高級文明是有能力承擔一定風險的,就好比穿著鎧甲的獵人,先表達善意,不擔心即使別人突然開槍,他也有能力抵擋並反擊。可是技術爆炸打破了這種確定性,使得高級文明也不敢去打破猜疑鏈。穿著鎧甲的獵人,不確定對方會不會有穿甲彈,那他就不敢冒險去表達善意了。

猜疑鏈+技術爆炸,是很強的黑暗屬性。除非有歸零者這樣的神級文明,有著必然的善意和絕對的強大,他們可以嘗試打破猜疑鏈。對於其他弱小文明來說,黑暗森林是可怕的所在。


他們叫我PS


因為開槍本身就是暴露自己。

想象一下,在夜晚的森林中有兩位獵人,一位雖然四處遊蕩,但是小心謹慎,一有危險立馬就跑,積攢了豐富的森林生存經驗;另一位整天呆在山洞裡不敢出去,對森林瞭解很少,但是他每次看到有人路過就會開槍。

你覺得哪個獵人會先暴露自己?恐怕會是窩在山洞裡、還總喜歡開槍的那個吧。

“黑暗森林”其實是一種簡單化的場景,在這個場景裡,一旦開槍,就會有一方獲勝。然而現實中,可能會有僵持,可能會有反轉,可能會同歸於盡,所以開槍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

比方說,即使是大白天,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獵人,也不能保證百發百中,總會有失手的時候。如果失手的時候,面對的是隻兔子,那倒沒什麼;要是一隻兇猛的大老虎,那這位獵人搞不好就變成獵物了。

在地球的森林裡,我們遇到的都是人類很瞭解的動物,都沒有人類聰明,而在宇宙的森林裡,我們根本不知道會遇到什麼,萬一遇到會飛能隱身還防彈的大老虎,又怎麼能打中?貿然開槍是不是就直接暴露自己了?

更何況,有句老話叫“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就算獵人一槍打死了獵物,別的獵人會不會順著槍聲找上門來呢?即使是以我們地球目前的科技,都可以藉助聲音來定位,還可以通過子彈等痕跡來追查槍手,別的獵人要想找上門來,還是挺容易的。

即使能遠程遙控開槍,又抹掉各種痕跡,也擋不住萬一遇到擁有大殺器的敵手,那麼人家根本不需要判定開槍的具體方位,只要扔一個大殺器(可以是原子彈、也可以是二向箔),就可以把整片森林都抹平,也可以把地球和三體都二維化。畢竟,雖然人類覺得四光年非常遙遠,但是對宇宙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說到戴森球,我們現在覺得恆星能量簡直是無窮無盡的,有點像窮人想象中了10億的大獎,覺得怎麼都花不完,但是實際上,土豪有土豪的過法,10億有10億的花法,恆星的能量也會用完的,比方說,土豪可能想有這麼多能量,要不要造個二向箔試試。

然而資源有限並不一定導致爭得頭破血流,因為即使爭得頭破血流也不一定會有一方獲勝,很可能兩邊都會輸得很慘,所以才會有 “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的故事,《三體》後面的劇情也驗證了這一點,只不過大劉站在人類的立場上,安排了飛船,讓少數人逃了出去,然而真實的宇宙恐怕不會這麼照顧人類。

如果知道開槍會暴露自己,會毀滅你和整個地球,你還會開槍麼?


喬小海


黑暗森林法則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其科幻鉅著《三體Ⅱ:黑暗森林》中提出的一系列假設。具體如下:

(1)宇宙各個文明之間的信息具有非完全性,他們未曾察覺彼此的存在,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被對方首先察覺到;

(2)各文明認為宇宙間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3)較低級的文明能夠產生大量的技術爆炸,有可能趕超高級文明;

(4)宇宙物質文明的總質量守恆。


這個法則的解讀就是我們可以把宇宙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一個帶著槍的獵人,他們都在黑暗森林中小心翼翼地行走,因為森林中還存在和他一樣的帶著槍的獵人,如果他們發現了別的生命亦或者是被別的生命發現了,他們能夠做的就是開槍把他消滅,在這片森林中,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文明都是威脅,任何暴露自己的文明都會很快滅亡。

為了具體解釋這一假設,不妨做一個事例假設。假設宇宙中有一個星球文明A暴露給了比他科技更高的星球B,那麼星球B就有可能認為星球A有趕超自己的潛力,這樣的話星球B就會想要把星球A給毀滅,但是如此一來,星球B也可能把自己暴露給比自己更高級的文明,B或許因為害怕被更高級的文明發現而謹慎不行動。

而如果B魯莽對A進行了打擊,這樣被更高級文明發現了,B也可能會迎來滅頂之災。但是比B更高級的文明可能比B更謹慎,不對B採取行動,那樣的話B就是撿了便宜了。


其實越是高級的文明,就越是謹慎,越是不會向低級文明發動打擊,因為天外有天,他們也不知道自己上面是否還有一個更加高級的文明,這對於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而言也是一樣的,他雖然有能力摧毀任何一個文明,但是他也不確定是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所以也不會輕舉妄動。

這樣一來,宇宙中能夠發動戰爭的就是那些低級的文明,就好比是地球和三體文明等,而更高級文明之間不僅沒有戰爭,甚至連交流都不會有。但是高級文明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資源有限,資源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們不可能不去擴張,而對於地球這類低級的文明,他們想要去更多的瞭解宇宙、探索宇宙,所以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大,已經發射出去的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就是很好的證明,有人說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暴露了地球的座標,將會給地球帶來滅頂之災,這並非沒有道理,但是按照黑暗森林法則,豈不是高級文明發現了地球但是又懼怕被更高級的文明發現所以不敢輕舉妄動呢?我認為這是不對的,任何一個文明想要發展都需要擴張,想象如果人類發現了一個比自己更低級文明,會不採取任何行動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於低級文明是這樣,高級文明也是一樣,當生存資源面臨枯竭的時候,他們必須選擇侵略更低級的文明,而不是懼怕被更高級文明發現而默不作聲,而戰爭也是文明交流的需要。其實作者劉慈欣就已經說過黑暗森林法則只不過是為了小說創作的需要,為了製造矛盾而已,並不是一種嚴密的科學推理。各個文明之間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樣,總有一些文明不斷地擴張而有一些文明熱愛和平,不能一概而論。


鏡像科普


黑暗森林法則是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三體II 黑暗森林》中引入的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劉慈欣先生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我在一次活動中和劉先生聊天,我說,我不同意黑暗森林法則,當然也不同意用黑暗森林法則作為費米悖論的解釋。劉先生笑了一下說,我提黑暗森林法則就是為了能夠在小說裡面製造出矛盾衝突,沒有其他的意思。

我不同意的原因在於,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最終生存下來的文明都是與外部交往的文明,沒有哪個文明是在完全封閉的狀態下發展起來並且能夠延續下去的。人類文明如果永遠侷限和束縛地球上,最終是一定會滅絕的。宇宙中如果有其它文明的話,他們也會認識到這一點。跨星球的文明交往需要合作,而不是滅絕對方,因為每一個文明必然有各自的侷限性,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如果宇宙中有很多文明的話,我相信,最後生存下來和繼續發展的文明一定是那些具有合作意識的文明,而不是一言不發就幹掉對方的文明。至於宇宙中的資源,我相信對於智慧文明是夠用的,不需要靠滅絕別的文明而生存下去。

聲明:由於太忙,我沒有時間讀我回答後面的評論和發給我的私信,當然也

無法回答評論裡面提出的問題和回覆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問題,請在悟空問答提出,然後邀請我回答,我會在方便的時候挑一些問題回答。但是在提問之前請先看看我以前回答過的問題,我不重複回答問題。謝謝!


張雙南


按照人類的經驗來看:

一個原始文明如果想要步入到科技文明階段,首先要具備好奇心,其次是進取心,好奇心提供原動力,進取心提供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的動力。

科技文明階段又分為好幾個等級,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宇宙間文明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文明即行星文明,充分利用行星資源;二級文明即恆星級文明,充分利用恆星能源;三級文明即星系文明,充分利用星系資源(銀河系級別星系)。

三個等級之間隔著巨大的鴻溝,低等級文明要如何步入到高等級文明呢?

第一個,需要時間;第二個,需要科技的突破。其中,時間是個最大的變數,也是指文明的存在時間,不能在過程中“返璞歸真”,如果直接中斷了,那就更別提。

所以,條件還是非常苛刻的,經過這一輪的篩選,能夠步入到一級文明的文明,必然應該是愛好和平,不愛殺伐的文明。

達到一級文明之後,巨大的能源需求是個問題,必須尋求能源突破口,如果找到了獲取源源不斷的能源的辦法,那麼就離邁入二級文明不遠了。

文明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充沛的資源,而對於那些能步入二級文明的文明來說,他們已找到辦法,能源的問題不再是他們擔憂的問題。

所以,這又是一次篩選,對於二級文明來說,他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真正的探索更深的宇宙。

至於三級文明,那就不必要再說了,他們都是非常古老的存在,發展了無數年,也不知道達到了何種地步。

從這些方面看,黑暗森林法則不成立,因為,對於任何一個高級文明來說,他們已能夠找到更便捷的辦法使文明向前發展,他們的目標是探索宇宙本質。另外,高級文明也應該是愛好和平的種族,懂得互惠雙贏,懂得合作,否則又怎會達到如此高度呢?


科學船塢


別說宇宙了,在地球上生物與生物之間不都是存在著赤裸裸的“黑暗森林”法則嗎?人類是最頂級的獵手,獵殺或圈養所有的其他動物。如果人類對於某種動物展現出僅有的一絲憐憫,那也只能是那種動物的存在對於人類而言如同螻蟻,毫無利用價值而已。

地球對於人類足夠大了了吧,資源如此豐富,人類不還是為了爭奪資源而征戰連年嗎?為了果腹獵殺圈養其他物種,為了滿足自己的物慾無情的掠奪自然資源。

文明就像癌一樣吞噬著地球,當文明能解除其他文明的時候也必然相互吞噬。同為人類的不同文明數萬年來都發動過無數戰爭,種族屠殺,奴役,我們僅僅只有最近半個世紀沒有發動大型的戰爭,就好像我們已經安詳了數萬年的和平,我們的核心技能仍是殺戮與侵略。

如同癌的人類文明在未來宇宙中若是遇見歌者文明,人類必然就是被毫無憐憫抹去;若是三體文明,人類被奴役是很正常的;若是家畜文明不幸遇上人類,人類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