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猶太人在整個歷史上受到迫害?

何心蕊


原因有很多。

首先宗教原因,整個歐洲幾乎都是基督宗教的天下(這裡的“基督宗教”指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而猶太人卻信仰猶太教,猶太教否認基督宗教的“三位一體”教義,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

其次,猶太人在兩千多年前猶太-以色列王國滅國之後,到處漂泊流浪,很多歐洲人把他們等同於吉普賽人、羅姆人等,認為是他們神秘、施巫術、行蠱且偷拐兒童的邪惡異教徒,對他們非常憎惡。

再次,由於宗教不同且猶太人恪守自己的傳統,他們很難和當地人融合(來中國的猶太人除外,在中國的猶太人幾乎完全被漢人同化、漢化,除了外貌,完全和當地漢人無異),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集聚區,和當地人非常隔閡。

由於被歧視,歐洲的猶太人不被允許擁有土地,所以他們沒法成為安定的農民,只能成為手工藝人或者商人,特別是有錢之後往往會成為放高利貸的,所以被視為精明、奸詐甚至貪婪的剝削者。(比如說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筆下的猶太人高利貸者形象等,在普羅大眾中深入人心)。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猶太人被視作出賣和殺死耶穌的罪魁禍首,成為最大的敵基督民族,往往被基督宗教徒所憎恨。

至於猶太人在中東地區受阿拉伯民族排擠,則是在以色列建國之後。在以色列建國之前,也有很多猶太人居住在中東地區,阿拉伯民族對他們還是非常寬容和友好的,彼此也很和睦。但是以色列建國之後,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形同水火。


d至尊寶b


因為他們是典型的少數中間人。

少數中間人是在某種社會中出現的一類人。這個社會中存在著社會或經濟方面的不公平,富人和窮人之間以及掌權者與被壓迫的大多數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界限。少數中間人充當的是壓迫者與被壓迫者之間的紐帶。他們最主要從事的職業介於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如商人、放貸者等。也因此才有“中間人”一說。儘管少數中間人可能會成為被歧視的對象,但卻不會淪為社會的最低層。

在基督教盛行的歐洲和伊斯蘭世界,猶太人一直是掌權的貴族和被壓迫的農民之間的少數中間人。不過,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少數中間人,如非洲的印度人、南美的日本人、奧斯曼帝國的亞美尼亞人、日本的基督徒以及在俄羅斯的德國人。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就像監獄長和囚犯之間的告密者一樣。他們與壓迫者和被壓迫者通常代表著不同的宗教、民族或種族。

少數中間人會從事社會中既為壓迫者和掌權者鄙視又為大多數壓迫者不可企及的職業:學者、商人、銀行家、醫生等。

不幸的是,少數中間人相對富有、自由、充滿機會的身份使他們很容易遭到被壓迫者的憎恨、屠殺和迫害。同樣的,由於他們的地位不穩,他們也很容易受到掌權者的不公待遇。

注意一點,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兩極分化是少數中間人誕生的前提條件。收入分配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不會形成少數中間人,他們只會是不同的宗教、民族或其他少數團體。也正因為此,在斯堪的納維亞、瑞士、荷蘭或加拿大等社會中,猶太人並沒有遭到迫害。

在他們定居的所有地方,猶太人幾乎都在少數中間人的身份出現。他們要麼經商,要麼搞起了由於高利遭人白眼的銀行和金融,要麼當上了需要手藝的金匠和手工藝人,或是需要高智商的學者。他們對宗教信仰十分固執,從《但以理書》中的記載就可以窺見一斑。他們還征服了一些搞多神崇拜的掌權者,如塞琉西王朝的希臘人和後來的羅馬人。少數中間人的身份、嚴格的同族結婚習俗以及與大人孤立開來的傾向當然沒有任何幫助。不消說,掌權者會在他們認為有用的時候利用少數中間人的這些特質來激起大人的仇恨、誤解和怨念。由俄羅斯帝國特工奧克那拉警備隊偽造的《猶太人賢士議定書》絕對是其中最厚顏無恥的傑作了。

然而,猶太人並不是唯一一個因為這些問題遭到迫害的民族。生活在奧斯曼帝國的亞美尼亞人和生活在非洲的印度人也都經歷了相似的命運。


齜牙小豬豬


1,在1945年之前的幾千年裡,只在大約公元前11世紀的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統治時期短暫的統一過——沒有自己的領土作為安身的家園。沒有主權國家的保護造就了猶太民族悲劇色彩的歷史和“流散”式的文明延續方式。

20世紀猶太藝術家馬克·夏加爾畫筆下猶太人流浪生活的寫照

2,從經濟上說,在以農耕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沒有土地的外來人就只能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等頗受歧視的領域,但長期來看,這些行業卻能迅速積累財富,所以很多猶太人都比較富裕,小到一個家庭的生活條件,大到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就拿二戰題材的電影來說,常常在某個猶太人家裡搜出了世界名畫、精美的金銀器皿、昂貴的珠寶手飾。所以,主權國家的民眾認為寄居的猶太人佔用他們的土地、掙著他們的錢、過得比他們好,那肯定心中不滿。

夏加爾的畫就是猶太民族歷史和現狀的真實再現,令人觸目驚心

3,從宗教上說,猶太人關於“上帝的選民”的觀念就挺找事的,其他民族都是多神信仰、而且神是具體有形的,唯獨猶太教的神是唯一的不說,還是抽象的,神神秘秘,又不包容,這導致了猶太民族從人種到宗教信仰上都拒絕接受異質群體,寄居他鄉卻堅持為異客,難免引起衝突。此外,基督教剛出現時,猶太教對基督教信徒的迫害一點不比羅馬人的輕,所以基督教中對殉難者的封聖和禮拜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基督揹負的“十”字架後來又還給了猶太人。



所以,無論是物質層面上的經濟基礎,還是精神層面上的宗教信仰,猶太人都與主權國家格格不入,加上猶太人一輩又一輩地在異鄉從商的經歷,使他們精於計算/算計,他們不僅善於自我保護,而且注重醫療、衛生、教育,整體上突出於主權國家的普通國民,因而受到排斥,甚至在極端特殊時期受到迫害也是事出有因的。


最美還是藝術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主要3點:

第一,猶太人太弱,人人得而欺之

猶太人沒有國家,甚至沒有跨越國家的領袖人物。

猶太人其實就像今天進城打工者,分散居住在歐洲全境。

他們沒有國家和團體撐腰,成為全歐洲的弱雞團體。

每一次歐洲的戰爭或者動亂,猶太人雖都沒有參與,卻都極為驚恐。

因為,任何勢力都比猶太人要強大,猶太人實際上處於沒有保護,任人宰割的地步。

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存在排猶甚至屠殺猶太人的歷史。

比如15世紀末的西班牙開始,國王斐迪南毫不留情的驅趕甚至殺害猶太人。西歐其他國家,也隨之仿效。到了16世紀,西歐猶太人幾乎絕跡,幾十萬猶太人被從整個西歐趕了出來,從這時起,眾多的猶太人被迫逃亡波蘭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

這種事件,歷史上還多的是。

因為這樣,猶太人建國以後,立即組建自己的軍隊。

第二,宗教原因

猶太人信仰猶太教,認為自己是上帝選民,而天主教、基督教都是偽宗教,猶太人根本不承認耶穌。

甚至,猶太人還逼迫羅馬總督處死了耶穌。

由此,歐洲基督徒將猶太人視為宗教的死敵。

大家也知道歐洲的宗教戰爭,持續幾百年之久,僅僅是因為基督徒內部的矛盾。

現在猶太教乾脆是基督教的敵人,那猶太人還能好的了嗎?

第三,猶太人民族性的問題

相比一些強悍好鬥的歐洲民族,你惹我,我拼了性命也要和你對抗,猶太人則不是。

宗教和民族性,讓猶太人較為軟弱。

他們認為人生只是永恆的一部分,活著時候吃苦,死了以後就可以進天堂。

所以,即便遭受各種壓迫甚至屠殺,猶太人通常忍辱偷生,委曲求全。

比如奧斯維辛大屠殺期間,很多猶太人明知道去了毒氣室就會死,但仍然不抵抗,溫順的像綿陽一樣。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那麼誰都來欺辱猶太人了。


薩沙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談談其中的宗教因素,但是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闢一個謠。


我看有答主稱猶太人雖然被迫害,但是也屬於罪有應得,因為猶太人在一戰時表現不好,出賣德國。


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根據西德自己統計,光是1917年有62515名猶太人在戰爭中於前線服役,這是猶太總人口的六分之一,有超過10萬猶太信仰或者是猶太種族的人換上了帝國軍隊的制服,其中有三分之一獲得了榮譽,有2000餘名軍官,1200名醫護人員,在1918年戰爭結束後,超過12000名猶太士兵為國捐軀。


無論是參軍人數還是犧牲人數,從比例上講,德意志帝國的猶太人都遠遠超過德意志帝國內的德意志人,因此,猶太人一戰時出賣德國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好,接下來說正題。


猶太人歷史上受迫害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是我覺得宗教原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當然,與此同時,宗教也是猶太人能一直從上古時代堅持獨立性和民族性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很多人主張猶太人是被創造出來的“民族”,也是因為猶太人除了宗教以外,差別實在太大了,尤其是在語言上。


比如希伯來語在第一聖殿時期還是猶太人的主流口語,但是到了第二聖殿末期(羅馬時代)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日常口語已經是與其他黎凡特人相同的亞蘭語了。之後德國的猶太人、西班牙的猶太人、東羅馬帝國地區的猶太人,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宗教,他們彼此之間根本是“語言不通”。


而當猶太人放棄他們的猶太教,他們就會迅速被當地人同化,比如東羅馬帝國時期在希臘有相當數量的希臘化的猶太人,但是由於這些希臘化猶太人放棄了猶太教信仰,因此,很快就被希臘人同化了。


在羅馬帝國時期據說猶太人人數能佔到帝國人口的10%,到了中世紀全歐洲猶太人大約有150萬人,很多人說按照這種比例,今天猶太人應該有2億,之所以今天猶太人只有1300萬,是因為大部分猶太人被屠殺了。



我覺得這種觀點胡說,不否認屠殺的存在,但是我相信大部分“消失”的猶太人不是被屠殺,而是主動或者被動放棄猶太教信仰,然後迅速被當地人同化了;事實上在歷次歐洲大規模迫害猶太人的事件中,我們都能看到每次都有相當數量的猶太人“改宗”。


扯遠了,說回宗教,猶太教和基督教其實差別不大,比如兩者都拜耶和華,都承認《舊約》,區別僅僅在於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和《新約》,但是這兩點直接是質疑了基督教的合法性,所以,當歐洲成為基督教世界後,猶太人的苦日子就來了。


而且,猶太人或者說猶太教有一個特點也加重了這種迫害,就是猶太教在信仰上是非常虔誠和高調,尤其是猶太教神職人員,歷史上很多次大規模針對猶太人的迫害,開頭都是因為基督教和猶太教宗教觀點不同所引發的。


我這裡舉一個例子,就是沙皇俄國反猶運動的起源。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斯拉夫地區的猶太人比生活在西歐的猶太人幸福,因為斯拉夫地區那時候還屬於多神教時期,沒有人來干涉猶太人的宗教信仰。


雖然從公元988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接受東正教後,對待猶太人的態度有所轉變,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仍舊容忍猶太民族和猶太教的存在與發展,猶太人仍然享有信奉猶太教的自由,是自由民。


總體而言,在古羅斯時期,無論是官方還是在民間,都還沒有形成一種極端歧視和敵對猶太人的整體性社會氛圍。


俄國社會民眾的反猶主義始於15世紀末的“猶太異教運動”,這場運動的發起者是基輔博學的猶太人撒迦利亞,其信奉者反對官方的東正教,認為耶穌根本不是“上帝之子”,也不是“三位一體”的本源。


在撒迦利亞及其追隨者的宣傳和遊說下,許多東正教徒皈依了猶太教。這場運動首先發生在諾夫哥羅德,隨著莫斯科公國伊凡三世大公吞併諾夫哥羅德,皈依猶太教運動也隨之蔓延到莫斯科,皈依猶太教的東正教徒也擴展到了上層,許多政府官員和高級牧師都加入到這個行列,這其中包括大公的媳婦和莫斯科的主教,整個政府事實上一度由皈依猶太教者和支持者組成。


猶太教的傳教活動嚴重威脅到了俄國的東正教文化,它在俄國引起了全民性的思想騷動和信仰危機。也因為如此,猶太人遭到了沙俄全面打擊,沙皇伊凡三世對猶太人進行了嚴酷鎮壓,很多猶太人被監禁、流放,甚至遭受火刑。


在“猶太異教運動”後,俄國猶太人被貼上了“異教徒”的標籤,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迫害。極度憎惡猶太人的沙皇伊凡四世指責猶太人“把毒藥帶進俄國並把基督徒引入歧途”,禁止猶太人在俄國作任何停留,並對此實施嚴密監視。


伊凡四世


1563年,伊凡四世為打開通向波羅的海的窗戶,在佔領了波洛茨克後下令:“三分之一驅逐,三分之一同化,三分之一淹死”。沙俄當局淹死了300名拒絕改宗者,把同意改宗者變成農奴。(改宗的猶太人則迅速被同化)


從沙俄反猶運動緣起可以看出,宗教問題是猶太人在歷史上屢次遭受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正如我所說,也正是因為猶太人在宗教上的虔誠,使得猶太人作為一個民族得以延續至今。


蘭臺


猶太人之所以受到迫害,最大的原因就是——宗教信仰。猶太教的經典式《舊約》,基督教的經典式《新約》和《舊約》。非常關鍵的是,基督教源於猶太教,他們都認為上帝存在,但是猶太人認為耶穌不是上帝的兒子。

西方的認為人性本惡,最終要在在審判日接受審判,在審判日來臨的時候,只有與上帝簽約的人——上帝的信徒,才能得到倖免。他們就是發明了猶太教的猶太人。

猶太人堅定的相信自己式上帝的”特定選民“,上帝只拯救猶太民族:1、必須式信仰上帝的人,2、必須式猶太人。翻譯一下就是,不是猶太人,信仰了上帝也沒用。

由於猶太教是猶太人發明的,其他民族的人突然找到一個思想上的操作系統,但是突然猶太人蹦出來這麼一解釋,當然惹人生氣了。

猶太教認為亞伯拉罕和摩西是限制,直接受命與唯一真神耶和華。耶和華通過摩西,和猶太人定了摩西十誡,只要猶太人遵守,只信仰耶和華,在審判日就會免受懲罰。


嘟嘟讀讀


這個論斷僅限於歐洲地區。所以要分開來談這個問題。

先談歐洲。猶太人所建立的以色列王國,被古羅馬帝國所滅,後來分為多支顛沛流離。其中一支來到了歐洲。而當時歐洲已經進入了中世紀階段,天主教和東正教是當時歐洲的主流宗教。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和這些宗教格格不入。天主教又因為種種原因推行宗教不寬容政策,在某些地區,比如西班牙,還實行非常嚴酷的宗教管理制度對非基督徒進行嚴酷鎮壓。猶太人被限制居住在某些特定區域,佩戴特殊標誌以供識別,並且不得擁有不動產。大部分猶太人憑藉著銷售奢侈品和放高利貸為生,這是基督徒因為宗教原因而無法從事的職業。猶太人藉機獲得了一定資本之後,又成為歐洲人仇富的對象。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之後,猶太人憑藉著資本獲得了一定的地位提升,但與此同時,歐洲興起的民族主義開始形成反猶思想,並最終演化成納粹思想。

再看中東地區。從血緣上講,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閃族人的後裔,說起來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民族。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後,猶太教並沒有在中東受到清洗。按照伊斯蘭教的習慣,猶太人只需繳納一定的額外賦稅就可以獲得維持自身信仰的權利。可以說,在整個中世紀,中東地區的猶太人,獲得了比歐洲猶太人更為安定的生活環境。兩者之間不存在非常尖銳的矛盾衝突。二戰結束以後,猶太人準備在中東地區建國。英國從中東地區的殖民地當中,劃分出了一塊土地給了猶太人,也就是現在的以色列控制區一部分。而以色列在建國的時候,驅除了當時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阿拉伯人。從而引發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之後雙方因為領土問題爆發了多次戰爭。小規模的武裝衝突更是不計其數。從而形成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勢不兩立的局面。

最後再談一點中國的情況。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北宋初年,有一支猶太人沿水路來到開封,並在開封定居。具體數量沒有確切記載,有學者認為在五千人左右。之後長期在開封定居。中國的歷代政府給予他們同等的國民待遇。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他們逐步放棄了原有的信仰,並開始熟讀四書五經,以此參加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到了晚明時期,開封猶太人當中,已經沒有人能夠閱讀猶太的古典文獻。時至今日,由於歷經多次通婚,所謂的開封猶太人和漢人在外貌上已經沒有了明顯差別,生活習慣上,除保留極少數民族特徵以外,和漢族沒有顯著差異。原則上講,他們已經不是猶太人了。

另外多說一句,所謂猶太人,因為太聰明,太會經商而受到嫉妒,所以遭到迫害,這種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從開封猶太人的發展來看,並沒有體現出非常卓越的經商和智慧,與普通漢人沒有顯著差異。這種將猶太人刻板化的論述,實際上和將某些人種視為低賤人中的論述,本質上是一致的。猶太人善於經商是在歐洲的特殊環境下形成的特殊現象,不具有普遍性。以色列針對猶太幼童進行的智商測試結果表明,猶太幼童在智力上和其他民族沒有顯著差異。


用戶4325101516


2000多年前,猶太人就曾經在今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過王國。後來羅馬帝國滅掉了猶太人的國家,猶太人被迫流落到各地,主要是流落到歐洲。但歐洲主要是信仰基督教,而猶太人是信仰猶太教,而且猶太人盛行族內婚,往往拒絕與其他民族融合。宗教信仰和風俗上與歐洲人的格格不入使歐洲各國統治者對猶太人非常沒有好感,這些統治者擔心猶太人的到來會顛覆基督教對歐洲的統治,所以千方百計壓制猶太人,不允許他們進入各國的政府組織和官僚階層。為了生存,猶太人無奈只好主要從事商業、放高利貸等工作。而放高利貸往往使人家破人亡,做生意的猶太人由於十分精明,經常能戰勝各種商業競爭對手,因此在民間猶太人的名聲也不好。各國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不但平時對猶太人徵收苛捐雜稅,一旦國內出現各種危機,他們往往就通過將矛頭指向猶太人、煽動反猶情緒來轉移矛盾,同時藉機掠奪猶太人的財富。所以我們不難理解歷史上歐洲多次發生排猶運動。近代以來,由於有不少無產階級革命家是猶太人,一些西方國家別有用心宣傳說共產主義思想是猶太人創造的“邪說”,在反對共產主義時順帶發起反猶運動。這樣就造成了猶太人在歷史上多災多難。



廣雅君觀世界


這個問題應該再加一個限定語才更符合事實:為什麼猶太人在基督教的整個歷史上受到迫害?在答主看來,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

基督教基本教義的因素

猶太人在基督教世界裡受迫害,最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因為基督教的基本教義。雖然追根溯源地講,

基督教其實是源於猶太人的傳統信仰,也就是猶太教,甚至可以說基督教剛誕生時只是猶太教的一個非主流教派而已。比如基督教的《舊約》,實際上就是照搬了猶太教的聖經,基督教的《新約》,所講述的故事也完全是發生在猶太人社群裡的事。但基督教在誕生之後,就打上了深深的反猶色彩。

這主要是因為後世的教會把猶太人定義為了不信耶穌並且殺死耶穌的人群。如果按照基督教《新約》的記載,也確實是這樣,耶穌在猶太社群裡傳教,但他所宣揚的教義無法得到多數猶太人的接受,並且被視為邪教,最後替他管錢的猶太人徒弟猶大出賣了他,致使他被當時統治猶太社群的羅馬帝國官方逮捕,最後在猶太權貴的壓力下被釘死。

基督教世界裡猶大的形象:陰險狡詐,沒有底線

但有句話說的好,“部分真相不配被稱作真相”。可以說上面的內容按照基督教《新約》也算是“真相”,但卻只是部分真相。按照同一本書裡的故事,另一部分真相是,耶穌本人也是猶太人,他除了猶大之外的徒弟們也都是猶太人……但在古代的基督教教會里,這些事實是不會有人去強調的。當然這也很正常,因為耶穌創立的教義當時沒有被多數猶太人所接受,而基督教能夠發揚光大,是因為耶穌的這些弟子後來離開了猶太社群,把耶穌的教義在其它社群裡傳播開來,最後使基督教成為了一個世界重要宗教。

基督教的傳播:基督教雖發源於中東,但卻是在遠離猶太人社群的地方發展壯大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基督教是一群背叛了猶太社群的猶太人所發揚光大的,他們雖然是猶太人,但卻對猶太社群充滿憎恨,所以後世在基督教社會里,猶太人始終受到了莫名的歧視與迫害。

社會經濟因素

除了基督教教義這個表面的因素之外,其實歐洲歷史上對猶太人的迫害更為深層的原因是社會經濟原因。在歐洲歷史上,猶太人因為上面提到的宗教原因,在從事農業、手工業乃至從政方面都有著許多困難。因此,猶太人最主要的職業就是商人。而在封建時代,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洲,商人階層都是富裕但又倍受歧視的階層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也塑造了猶太商人奸詐冷酷的刻板形象

首先商人沒有政治地位,在古代通過經濟地位獲得政治地位的途徑很少,這點中國和歐洲都差不多。所以雖然猶太商人通常都家財萬貫,卻沒法擺脫政治方面的弱勢地位。同時商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猶太人只能分散在各地,通過散佈在全歐和中東的商業網絡獲取利益,所以他們也沒法通過抱團,在某地建立自己的政權(當然當時歐洲的政治氛圍也不允許出現猶太人政權,即使出現也會立即被周邊基督教國家組團滅掉)。

而在農業社會,普通的農民眼裡商人永遠都是唯利是圖的吸血鬼形象。社會環境好時最多大家罵罵而已,可能還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但一旦遇到任何災變,猶太商人當然也就很容易成為最大的替罪羊(當然有時他們的行為也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普通歐洲百姓的苦難)。這其實也是全球封建社會普遍鄙視商人階層的一種反映。

一戰結束之後,德國陷入了巨大的經濟困難之中,普通人生計艱難

即使是在希特勒時代也是一樣德國在一戰戰敗之後,被強加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經濟和民生方面遭遇了空前的困難,普通人生活水平驟降,面臨各種困苦。但當時在德國境內大量的猶太商人階層卻富裕仍舊,這種情況很自然地讓他們成為了普通德國民眾憤恨的目標。再加上一千多年基督教傳統在歐洲社會里形成的對猶太人無需理由的自然憎恨心理,反猶在當時的德國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觀念。希特勒也正是利用這種觀念攫取了政權。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後面的猶太大屠殺,這其實也是歐洲一千多年來反猶思潮與行為的一種延續

猶太集中營也是歐洲千年反猶的延續


桃花石雜談


猶太人曾在二戰期間被納粹大肆屠殺,這導致了600萬歐洲猶太人的死亡,殘酷的大屠殺進一步刺激了猶太人的復國主義思潮,於是他們在1948年5月14日建立了自己的以色列國。“以色列”一詞源於猶太語中與神角力之人的含義,事實上古代猶太人就曾建立過自己的國家,然而他們的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滅亡,此後猶太人就在世界各地四處漂泊流浪,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遭受了各種白眼,事實上納粹之所以能展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和歐洲歷史上長期以來的排猶反猶主義有莫大的關聯。就連世界級文豪莎士比亞也在他的《威尼斯商人》中透露出排猶反猶主義的傾向。那麼猶太人為什麼這麼不受人待見呢?

這首先是由於猶太人獨特的宗教信仰和排外意識:猶太人獨特的猶太教信仰同歐洲的基督教主流文明和中東的伊斯蘭文明都顯得格格不入。他們始終是作為一個人口規模有限的邊緣小眾民族存在。猶太人面對各國的歧視排擠採取的是自我封閉的對策——他們不與其他民族通婚,舉族聚居在特定的猶太社區。在其他民族眼中猶太人就是一個和自己格格不入的神秘民族。尤其是在猶太人聚居的歐洲所信奉的基督教儘管是由猶太人耶穌所開創的,但耶穌卻是被猶太教權貴出賣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使基督徒對猶太教徒一直存有隔閡。

其次猶太人作為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控制著許多國家的金融業務,成為各國百姓乃至貴族王室的債主,然而這個經濟上富裕的民族卻處於政治上無權無勢的地位。對當時各國的封建領主而言:財大氣粗卻又無權無勢的猶太人正是他們眼中可以肆意劫掠的對象,而對當時的各國民眾而言:一方面猶太人在文化上同自己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們對猶太人的富裕也充滿嫉妒。於是各國領主就利用當時這種普遍的反猶心理一次次煽動起排猶運動,從而實現自己從猶太人手中掠奪財富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