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採澤流潤,善療飢寒,解困厄之患立驗。

——唐·張說·《錢本草》

中國古代,錢幣長期作為一味中藥使用,不但炮製手段多樣,服用方法豐富,適應病症更是涵蓋了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各科在內的幾十種病症。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錢幣越古老,藥效越明顯

但取秦半兩,漢莢錢、大小五銖、大泉五十,吳大泉五百、大錢當千,宋四銖、二銖,及梁四柱、北齊常平五銖之類,方可用。

——北宋·《本草衍義》

古文錢,但得五百年之外者即可用。而唐高祖所鑄開元通寶,得輕重大小之中,尤為古今所重。

——明·《本草綱目》

明代以前,錢幣的成分主要是鉛錫青銅,也就是銅、鉛、錫的合金。明代以前古錢幣品種,其共同的特點是:含有銅、錫、鉛,而不含有鋅。明嘉靖後改青銅為黃銅鑄幣,耐腐蝕性增強,銅的化合物較少,所以藥效減弱,臨床中效果並不好。

《本草綱目》推崇使用“五百年前”的古幣入藥,尤其是盛唐時發行的開元通寶,其特點是含銅量高而含鉛量低。含銅量高則銅鏽種類豐富,含鉛量低則毒性副作用少。

各種各樣的銅鏽,其實是藥效的主要來源。各色銅鏽中,碳酸銅和硫酸銅是治療疾病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碳酸銅具有消毒滅菌以及收斂傷口的作用,中藥中另一味藥材“石綠”,主要成分也是鹼式碳酸銅,常用於眼部及粘膜的消毒。硫酸銅至今還在臨床上被應用,常見被製成軟膏用作皮膚黏膜的消毒與傷口的收斂。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製藥方法多,藥材容易得

炮製方法一:磨

唇腫黑痛,癢不可忍︰四文大錢於石上磨豬脂汁塗之,不過數遍愈。

——南宋·《幼幼新書》

目猝不見︰錢於石上磨汁,注中。

——明·《普濟方》

炮製方法二:滷

翳障,明目,療風赤眼,鹽滷浸用。

——明·《本草綱目》

鹽滷屬於電解質液體,確實可以增加硫酸銅與碳酸銅溶出。

炮製方法三:煮

時氣溫病,頭痛壯熱脈大,始得一日者。比輪錢一百五十七文,水一斗,煮取七升,服汁。須臾復以水五升,更煮一升,以水二升投中,合得三升,出錢飲汁,當吐毒出也。

——東晉·《肘後方》

小便氣淋︰比輪錢三百文。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

——唐·《千金方》

炮製方法四:中成藥

古文銅錢十個,白梅肉十個,淹過即爛,搗丸綠豆大。每服一丸,流水吞下,即吐出。

——北宋·《聖濟錄》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以古錢幣為主要部分的藥方

慢脾驚風,利痰奇效。用開元通寶錢背後上下有兩月痕者,其色淡黑,頗小。以一個放鐵匙上,炭火燒四圍上下,各出珠子,取出候冷,傾入盞中,作一服,以南木香湯送下,或人參湯亦可。錢雖利痰,非胃家所好,須以木香佐之。

——南宋·《仁齋直指方》

治梅毒。以胡桃同嚼食開元通寶二、三枚,能消便毒。便毒屬肝,金伐木也。

——明·《本草綱目》

腋下狐臭。古文錢十文,鐵線串燒,醋淬十次,入麝香研末,調塗。

——明·《應急良方》

跌撲傷損。半兩錢五個,火醋淬四十九次,甜瓜子五錢,珍珠二錢。研末。每服一字,好酒調,隨上下,食前後。

——晉·《青囊》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古錢幣可獨立治理的疾病

萬曆龍鳳錢,婦人臨產,置錢一枚手掌內,可催生。

——清·《本草綱目拾遺》

周元通寶,婦人手握此錢,可治難產。

——清·《因樹屋書影》

布泉錢,徑一寸,重四銖半,代謂之男錢,雲婦人佩之即生男也。

——唐·《通典》

順治初,湖南孝感縣民多病虐,或於古錢中檢開元通寶錢一文,持之即愈。

——清·《秋燈叢話》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不開玩笑!在傳統醫學中,古錢幣是一味正宗藥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