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過年時候,我大學同學的兒子突發高熱驚厥,把她嚇到差點暈過去,孩子抽搐的時候她怕兒子咬到自己舌頭,直接把自己的手伸進去讓他咬著,結果手指都咬出血來了。

這是我聽過的第四個朋友的孩子試過高熱驚厥了。

經歷過孩子熱性驚厥發作的家長常常用“膽戰心驚”、“恐怖”、“可怕”等字眼來描述當時的情景。發作時孩子的表現常常是失去意識、抽搐、翻白眼、吐白沫以及四肢在身體兩側抽動等,任誰見到這樣的場面都會感到恐慌。

父母之所以恐慌,特別是之前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的父母,看到這樣的情景,都忍不住把這個症狀看成是嚴重疾病的信號,害怕就這樣失去孩子,害怕燒壞孩子的大腦,害怕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能力和智力等。

我非常能理解這份心情,因為我女兒上個月也出現過一次高熱驚厥(熱性驚厥)。雖然之前我也寫過關於高熱驚厥的文章,但是這一次,我自己親身經歷,感觸實在太多。

記錄下來也是為了讓更多的父母瞭解高熱驚厥,過來人的經驗,相信你們看了會心安一些,淡定一些。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我女兒八個多月時,那天早上醒來就覺得她發燒,一天都沒什麼精神,體溫都是38度以上,下午我給她泡澡了,到傍晚五點多的時候,哥哥放學回家,我抱著女兒,一邊拿毛巾給她降溫,一邊跟哥哥說著話,就是那麼一瞬間,她忽然在我懷裡抽了。

當時我立馬把她放在床上,先給她喂退燒藥(後來知道我的這個做法是錯的,抽搐時不能喂任何東西!)然後一邊掐人中,一邊呼喊她的名字,女兒整個人都沒意識了,雙眼成鬥雞眼狀態,嘴裡吐出一口泡沫,四肢輕微抽動。

我把手指放進她嘴巴里,沒有發現她咬住不放,我就沒有再放進去了。

女兒抽了不到一分鐘就恢復意識了,但是人還是呆呆的沒有精神。

哥哥在旁邊看著,不知道我在幹什麼,但是看到我那麼緊張的表情和行動,他不停地問我:“媽媽,妹妹怎麼啦?妹妹怎麼啦?什麼是抽了?”

我來不及好好回答他,只跟他說:“妹妹發燒太熱了,所以抽了,我們現在需要馬上去醫院,讓醫生叔叔幫忙看一下。”

哥哥直接穿了個拖鞋就出門了,我順手拿起手機和鑰匙就出門,被子都沒帶,外面有點大風,下樓的時候我問便利店的老闆娘借了件衣服披著女兒,去醫院了。到醫院的時候,爸爸剛好也到醫院門口等著我們了。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去到醫院,直接去急診,急診部醫生立馬給女兒打了防止再抽的針,然後吸氧。

醫生說只要是抽搐過的,都需要住院觀察。還需要做磁共振、腦電圖,再根據這兩個檢查結果決定要不要腰穿。

女兒這次高熱五天,醫生抽血檢查,說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加肺炎鏈球菌雙重攻擊,所以導致高燒那麼久。

感覺這次生病,折騰了很久。有時候心裡害怕,會想不好的事情,怕會失去妹妹,心裡難受。

抽血的時候跟著她哭了。那時候心裡特別難受,很想大哭一場。不是覺得委屈,而是覺得沒把妹妹照顧好,我有些自責。

每當聽到幾個醫生在複述女兒的病情,心裡都覺得難受,有一次,忍不住當著醫生的面哭起來,醫生護士看到我哭,都在安慰我說:“我們一定會幫助你的,不用擔心,住院我們都會想辦法的。孩子都會好起來的。”聽到這句話,感覺更想哭了。

就是這樣的時刻,覺得很無助,很脆弱。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經歷過這次高熱驚厥,我對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住院時也跟醫生聊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問題。

一、多大的孩子容易發生高熱驚厥?

熱性驚厥是一個年齡依賴性的疾病,是一種幼兒發燒時常見的併發症,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到5歲的兒童身上。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大概有2%-4%的人經歷過熱性驚厥。尤以12個月到18個月的幼兒高發。3歲以後發作的就不多了。

它的發生機理至今還不是非常清楚,但最能讓人接受一個解釋,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好,等大腦發育完善以後,這種情況便不易再發生了。

二、高熱驚厥可能會出現的表現?

四肢僵硬,繼而四肢肌肉出現有節律地收縮

意識不清,整個人處於失去意識的狀態

頭向後仰

對眼或者翻白眼

口塗白沫

臉和嘴變紫

以上這些都是高熱驚厥有可能出現的表現,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全部表現。

如果是單純性熱性驚厥,通常情況下,這種抽搐一般不超過5分鐘,甚至有的不超過1分鐘。抽搐結束後孩子很快一切如常,24小時內通常只發作一次。

如果是複雜性熱性驚厥,那就更可怕一些,表現更復雜一些,這裡我不詳說了。需要專業醫生的專業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為單純性或者是複雜性。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三、熱性驚厥會“燒壞”腦袋嗎?

很多研究顯示,單純性熱性驚厥的孩子,長大後與正常孩子在智能發育、社會功能及認知能力等各方面均沒有明顯差異。

這些孩子的頭顱磁共振及腦電圖檢查也都基本上正常。所以不必擔心熱性驚厥會造成孩子的大腦傷害。

95%-98%有過熱性驚厥的孩子不會進展為癲癇。

只有出現下列情況的少數孩子有可能進展為癲癇:

a. 單次發作時間維持一小時以上。

b. 發作時只是單側身體抽動。

c. 24小時內多次發作熱性驚厥。

d. 在不發燒的情況下發作驚厥。

e. 確診癲癇除了參考臨床症狀表現外,還需要結合腦電圖的結果。

四、會不會容易再次驚厥?

有過一次高熱驚厥的孩子,再次復發的機會是比較高,6歲前,孩子每一次發燒都不能掉以輕心,千萬要控制好提問。

下面幾個情況是複發率比較高的:

1.首次發作時體溫並不是很高的,可能沒到38就驚厥的;

2.發燒初起時就驚厥的,換句話說,出現發燒症狀和發作驚厥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容易復發;

3.首次發作時年齡小於15個月的;

4.直系親屬中有熱性驚厥史的。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五、高熱驚厥需要做磁共振、腦電圖嗎?

一聽到這幾個檢查,父母都很難淡定。

磁共振需要孩子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才能做,所以需要打“鎮定劑”,父母擔心的是磁共振的輻射問題,以為“鎮定劑”對孩子的影響。

腦電圖需要孩子自然入睡,所以預約好時間後,要很早叫醒孩子,以便他在做檢查的時候能迅速進入睡眠狀態。這個檢查父母也是怕輻射問題。

我們這次,兩個檢查都做了。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因為女兒高燒五天,我真的不淡定了,問了很多有過高熱驚厥經歷的媽媽,也問了專業的醫生朋友,他們的建議總結為:

1、磁共振和腦電圖的輻射極少,幾乎可以忽略,不需要擔心;

2、鎮定劑的劑量很少,對孩子的影響不大。有些孩子對這個根本是“免疫”的,像我女兒,打完這個針,過了好久都沒辦法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做完檢查立馬就醒來了,並沒有出現嗜睡、沉睡不醒的情況。

3、做檢查是為了排查高熱驚厥有沒有對腦部(腦膜炎之類)造成影響,也是讓父母安心,如果你根據孩子的情況,覺得沒必要做,也可以不做;如果你內心還是覺得很糾結,怕輻射又怕抽搐對孩子有影響,那就做吧,心安還是最重要。

4、一般來說,單純性的高熱驚厥,做這兩個檢查都是沒有問題的。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六、驚厥發生的時候應該怎麼幫助孩子?

1、家長保持冷靜。一定要儘量做到這點,深呼吸,不慌張,不忙亂。

2、解開孩子的衣物,避免衣物包裹過緊束縛孩子的手腳抽動,同時不要把孩子抱在懷裡限制他手腳的抽動。

3、讓寶寶平臥,把寶寶的頭側向一邊,以防寶寶嘔吐時嘔吐物倒流入氣道而引起誤吸或窒息。

4、不要往孩子嘴裡塞任何東西,有不少家長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手指塞進孩子嘴裡,被咬了一圈血痕自己受苦不說,反倒給孩子幫倒忙。記住一點,驚厥發作中的孩子不會咬傷自己的舌頭,反倒是人為塞進嘴裡的手指、棉籤、筷子、壓舌板等物容易造成呼吸不通暢或者口腔損傷。

5、不要搖晃寶寶,不掐人中(容易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不喂水,不喂藥,記住不要往孩子嘴裡放任何東西。

6、記下發作開始及結束的時間,並仔細觀察發作時的表現,以便必要時向醫生準確描述。重點觀察孩子神志,輕輕呼喚,看孩子有沒有反應。如果可以,最好拍視頻記錄下來。就診的時候視頻比家長的描述更有助醫生判斷和治療。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七、高熱驚厥的孩子可以正常打疫苗嗎?

住院的時候,我問了住院部的醫生,醫生說跟熱性驚厥非現行規定疫苗接種的絕對禁忌,在排除了疫苗各自的接種禁忌情況後可以正常接種。

但是女兒痊癒之後,我特意過去社康問了一下,女兒本來要打流腦疫苗的,但是醫生一聽出現過高熱驚厥,就說:凡是出現過高熱驚厥的,建議一年內不要打跟腦有關的疫苗。

乙腦、A+C群流腦等這些疫苗,為保險起見,社康都不給打。有些社康是半年內不可以打。其他的疫苗則不受影響。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八、我們平時需要備什麼藥?

有過高熱驚厥的孩子,6歲前發熱,只要一到38度就應該立馬給退燒藥了。

退燒藥,備美林或者對乙酰氨基酚就可以,這兩個藥多數是吃的,還有種是塞屁股的,成分也是差不多,也可以備著。

不推薦長期或者短期每日服用抗驚厥藥魯米那(也叫苯巴比妥)進行預防,因為魯米那的副作用可能會改變孩子的性情,使之變得易怒暴躁,這些副作用帶來的危害遠大於療效。

寶寶燒抽了怎麼辦?來看一位媽媽親述高熱驚厥的經歷!

這次女兒出現熱性驚厥,自己也曾自責沒有帶好妹妹,回想她在我懷裡抽搐的那個情景,總想時間可以倒流,我一定提前給她吃退燒藥,我一定不一直抱著她讓她沒辦法好好散熱,我一定給她泡泡手腳讓她儘快出汗退熱…我早就知道有熱性驚厥這回事,知道處理方式,但是當發生在自己面前,還是很害怕很難受。

特意寫下這篇文章,一是記錄這次高熱驚厥事件,二是也想幫助更多的父母,希望大家都能提前知道有高熱驚厥這件事,當然,願你們都不需要用上,但是萬一真的遇到了,自己知道一些相關的知識,還是有些幫助的,至少能相對淡定一些些,不至於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以為孩子出了什麼大問題乾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