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鹹海,中亞地區的鹹水湖。舊譯"阿拉海",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面積5萬餘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水深64米。南北最長435公里,東西290公里,面積68,000平方公里,有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注入。北部和東部湖岸曲折,分佈有許多小湖灣和沿岸島嶼,南岸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為陡岸。湖盆地區屬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週期性乾旱氣候影響,湖水位變比較大。20世紀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面積6.4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四大湖(1960年)。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鹹海在中亞的位置

鹹海在1960年曾為世界第四大湖,面積達68,000平方公里、總水量1,100立方公里,然而,到1998年,鹹海面積下降至28,687平方公里,世界第八大湖,丟失的水量相當於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總和。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鹹海風光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鹹海風光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鹹海風光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鹹海漁業

鹹海的水源主要靠阿姆河和錫爾河注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兩河上游地區的人們開展的大規模開荒造田運動使大量的河水被用於棉田灌溉。中亞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長絨棉產量在1972年曾佔全世界的 25.8%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由於缺乏科學的灌溉系統,水資源浪費現象極為嚴重,阿姆河和錫爾河已基本不能再為鹹海輸水,再加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氣候異常。鹹海面積不斷縮小,沙漠化和環境汙染問題相繼出現,導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積急劇下降和湖水鹽度增高,魚產量減少,多種魚類滅絕,湖盆附近地區大量幹鹽堆積,植物受到破壞。生活在鹹海附近的人們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帝國落幕蘇聯解體前夕發行的保護鹹海生態環境的郵票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已存在於地球550萬年的鹹海因人類不科學過度利用而迅速萎縮。隨著水位不斷下降,鹹海於1987年分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兩片水域,其中南鹹海於2003年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2014年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1960-2015年50年鹹海乾涸示意圖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藍天白雲下的鹽鹼地荒漠盡顯蒼涼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荒漠上的漁船將在時間的長河裡駛向何方?

小夥伴們,你們認為鹹海是怎麼漸漸走消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