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三國演義之姜維六伐中原草草收場

吳主孫休勸蜀國北伐,姜維欣然答應,秣馬厲兵準備攻打祁山。其實姜維北伐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此時的朝廷真的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劉禪同學自從大權在握,那是在作死的道路上一騎絕塵。早就說過,一個沒有大志的君主,生活就只剩下低級趣味了。眼下劉禪的生活,只剩下酒色二字了。

三國演義之姜維六伐中原草草收場

對於劉禪的處理上,兩版《三國演義》運用了截然相反的處理方式。而毛版修改的核心就在大將劉琰身上。劉琰是山東人,再具體一點是曲阜人。作者對於這個人的出身沒有描述,但是這哥們一出場就是行中軍師,車騎大將軍、都鄉侯,官位跟張飛差不多。從這我們大概可以判斷劉琰應該是早年間跟著劉備的老人,屬於徐州系的人員。劉琰在跟隨武侯北伐的時候,也屢屢出現在重要的場合上。對於劉琰的文武才能,作者沒有描述。可偏偏著重提了一句他媳婦兒非常的漂亮,女神級別的人物,放在港姐中都能被一眼看出來。

劉禪身邊的美女那是相當的多。有黃皓這個超級選美大師,劉禪的後宮可謂春光無限。就在這種情況下,忽然有一天,劉禪的皇后把劉琰的媳婦兒請進宮裡住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劉琰覺得自己好像有了四個藝術氣息濃重的英文名字: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多納泰羅。簡單說當時蜀國上下都覺得劉琰被後主給綠成了忍者神龜。

那麼說劉禪真的綠了劉琰嗎?這還真不好說。劉琰事件發生的時間兩版有不同的描述。在壬午版中,劉琰事件發生在姜維六伐中原之前。而在毛版中,這個事件被推遲到了八伐中原之後。別管是什麼時候了,總之劉琰事件是蜀國後期的一個縮影,簡單說劉禪此時荒淫無道。君戲臣妻,比較有名的就是紂王調戲武成王黃飛虎的老婆,結果逼反了黃飛虎。那麼劉琰疑似被綠之後有什麼表現呢?

在中國就是這個樣子,別管劉琰有沒有被綠,輿論上大家普遍更願意相信劉琰被綠。劉琰如果說堅持相信主上英明、他老婆貞烈。那麼大家會說他用老婆來取悅皇上換取高官厚祿,無恥下流!這事兒太難辦了,解釋吧越描越黑,不解釋吧老百姓自由發揮。總之劉琰氣瘋了,出了一個天大的昏招,把他老婆弄到軍營裡,一不審,二不問。弄來了五百士兵,讓這五百個士兵排著隊拿鞋底子抽他媳婦的臉。五百人,每人數十下,這絕對是酷刑中的酷刑,劉夫人差點給抽死。

劉琰滿以為這是個出氣的事兒,結果劉禪不幹了。這算幾個意思?勞師動眾公開打老婆,那不就是對天下人說自己真的上了臣子的老婆?如果是這樣,那劉琰抽的就不是劉夫人的臉,抽的那是劉禪的臉。劉禪勃然大怒,很法制的招來司法部門的官員給劉琰定罪。司法部門的同志們犯了難了,這罪怎麼定?故意傷害罪?那時候沒有啊。家暴?那時候沒這罪啊。侮辱皇上?閉嘴,差點把實話說出來。但是這個罪一定要定下來,要不君臣矛盾這麼大,劉琰又手握重兵,劉琰不死,劉禪不安。

最終司法部門經過裁定,說劉琰罪過大了,他犯了兩條大罪。其一,家暴可以自己動手,讓國家的士兵幫助自己打老婆,罪無可赦。其二,就算打老婆,臉上也不能用刑啊。這花容月貌給糟踐了,多可惜啊。不對,不能這麼說。最終形成條文的罪過就是:卒非撻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

罪名定下來了,下一步是怎麼去量刑。量刑比較簡單,因為劉琰案是先量刑後定罪的程序。既然找到了合理的罪名,那就判決棄市。棄市就是在鬧市區斬首,你劉琰不是在軍營裡當中打老婆嗎?那朕就在鬧事當眾斬了你。就這樣,在蜀國軍界地位僅次於姜維的車騎將軍劉琰就在成都鬧市口被斬首。之後劉禪下令,官員的女人不許再進入後宮。

這事兒發生之後,經過劉琰和劉禪的大規模炒作,基本上就定下了後主調戲臣下女人的輿論。朝中有的人心灰意冷,但是有的人卻看到了機遇。因此很多小人就走黃皓的門路,阿諛奉承劉禪。自此蜀國朝政越來越昏暗。

姜維沒工夫搭理朝政,匯和夏侯霸點起大軍,出兵北伐!要說起《三國演義》中的棋逢對手,我首先想到的是曹操和袁紹。其實這哥倆的差距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曹操善略,袁紹善謀。他倆都在吞併身邊軍閥時展現了雄才。要不是許攸和審配有仇,導致許攸投降曹操獻上袁紹的一級軍事機密,那失敗的就是曹操。下一組對手我想到的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司馬懿可能出了武功之外,哪哪都不如諸葛亮。但是這兩人纏鬥數年,也沒分出個勝負。再往下數就算得上姜維和鄧艾了。

姜維和鄧艾一直沒機會正面交鋒,雙方淨玩陰的了,結果吃虧的往往是姜維。姜維肯定不服啊,畢竟是隊友不濟,又不是自己無能。這次姜維北伐,就是要與鄧艾決一雌雄。那麼姜維打哪呢?先打祁山。

自從鄧艾主持西涼軍務,就把防線擴大到了祁山。鄧艾和姜維作戰,其實很像一個人左手跟右手下棋。自從鄧艾探得姜維出岐山,就知道了姜維要在哪安營。都是懂業務的,哪能安營,哪能紮寨不是胡來的。要想非主流,搞個出其不意,就不在對方能算到的地方安營,那就是馬謖和于禁的下場。

鄧艾和姜維都看重的安營地點,必然易守難攻。鄧艾就算猜得到,也打不下來。姜維深通地理,但是不通地脈。所謂地脈就是地底下的結構,姜維雖然不懂,但是鄧艾卻是這方面的行家。鄧艾發現姜維肯定會去紮營的一個地方,地下土質疏鬆。所以魏軍早早就在地下挖了地道,就等姜維來安營紮寨。

三國演義之姜維六伐中原草草收場

姜維帶領二十萬大軍出征,先鋒是倆老頭:張翼和廖化。左軍是王含、蔣斌,右軍是蔣舒、傅僉,姜維自領中軍。屯兵在地道之上的就是左軍王含和蔣斌。

王含和蔣斌駐紮之後,按部就班的紮營、立鹿角、搭寨門。唯恐魏軍劫營,王含、蔣斌晚上都不敢卸甲睡覺。按說他倆夠警惕的吧,工作態度夠認真吧。但是就這麼認真的情況下,都沒能提前發現地底下鑽出一隊魏軍來。這事要是張遼碰上,必然下令三軍不許妄動,戳死這幫王八蛋在地道里。畢竟魏軍從地道得一個一個的鑽出來。但是王含和蔣斌不是張遼,這哥倆看見滿地鑽土行孫,營寨之外鄧忠前來攻打。王、蔣第一反應是撒丫子撤退。跑也行,關鍵是作為大將,跑該怎麼跑?得列好隊伍,徐徐撤退,派人斷後。但是這倆人把撤退帶領成了馬拉松,一下隊形就散了,撤退變成了潰退。

中軍姜維看到了左軍有事,趕緊下令三軍就地防禦,不得妄動,魏軍敢來就用長弓硬弩射擊。勝利在望的魏軍衝擊了一夜,蜀軍在姜維的帶領下依舊巋然不動。鄧艾歎服,姜維真厲害,於是收兵回營。

姜維派人再給鄧艾下戰書,約定祁山決戰。以前鄧艾兵少,每次都不拿戰書當回事。這回鄧艾有兵有將,又剛剛重新認識了姜維,因此欣然迎戰,與姜維來場正面對決。姜維見鄧艾這次來了,於是慢條斯理的佈下了八陣圖。這八陣圖可是武侯當年的絕技,拿石頭布陣陸遜都出不來。鄧艾一見八陣圖,好勝之心爆棚。不就是八陣圖嗎,鄧艾也會。於是鄧艾也佈下了八陣圖。姜維一琢磨,小樣,可以啊。於是姜維問鄧艾會不會變陣。鄧艾當然說會,於是變陣成八八六十四個門戶,得意洋洋的給姜維展示。

姜維心裡有數了,鄧艾不會變陣。八卦變六十四卦有點基礎的都會,變個非主流的鄧艾就不會了。於是姜維問鄧艾敢不敢來打自己的八陣圖。鄧艾太敢了,既然能佈陣,就知道這個陣法的命門所在。八門按照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排列,出入休、生、開三門即可。於是鄧艾放心的去攻打姜維的八陣圖。

姜維馬上變陣,八陣圖變成了長蛇卷地陣。這個陣太冷門了,鄧艾見都沒見過。被圍在陣中等死。關鍵時刻,當初被鄧艾救了的司馬望來救鄧艾了,離奇的是司馬望居然認得長蛇卷地陣,還輕鬆的救出了鄧艾。

鄧艾也很納悶,沒看出來啊,司馬家族能人輩出啊。原來司馬望年輕的時候有倆好朋友,一個叫崔州平,一個叫石廣元。沒有錯,就是當年和諸葛亮是好朋友的崔州平和石廣元。因此司馬望略知長蛇卷地陣。既然這樣,司馬望決定第二天和姜維鬥陣拖延時間,讓鄧艾去偷襲蜀軍身後,大事可成矣。

當司馬望的戰書傳到姜維手中時。姜維很納悶,司馬望是什麼人,敢跟老子鬥陣?必然有詐。於是答應來日鬥陣,然後秘密派出廖化、張翼去後軍埋伏。

第二天,司馬望以專家學者的身份去和姜維鬥陣。司馬望說了,他的八陣圖才是正宗的,包括諸葛亮在內用的八陣圖都是山寨的。大話誰都會說,姜維問司馬望此陣有幾種變化?司馬望絞盡腦汁,聲稱有八十一種變化。唐僧取經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八十一這個數字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那是極大的。姜維差點沒笑場,隨便司馬望吹牛逼才吹了個八十一變。姜維讓司馬望變個陣看看。司馬望不會啊,當初跟著崔州平和石廣元都沒學全。於是瞎變了幾個糊弄事。還大言不慚的問姜維認不認識。那姜維怎麼可能認識,都是山寨的。於是姜維揭曉了答案,此陣有三百六十五種變化!這個數字太驚歎了,司馬望腦洞大開也想不到。於是讓姜維擺個陣看看。姜維不想陪外行玩了,當場戳穿了司馬望的陰謀,然後大軍出動,殺的司馬望丟盔棄甲,大敗而逃。

三國演義之姜維六伐中原草草收場

與此同時,毫不知情的鄧艾和先鋒鄭倫正往蜀軍身後行軍。此時的廖化和張翼等了很久,手中的大刀早就飢渴難耐了。要說這魏軍前鋒鄭倫如果是手持降魔杵,坐下碧眼金晶獸,哼一下就能讓對方下馬的哼將鄭倫,這仗還有得打。但是這個鄭倫實力就是遇見廖化被一刀斬掉的水平。魏軍大亂,兩位老將前後夾擊,縱使是神一樣存在的鄧艾也大敗而逃。

鄧艾自從出道以來,還沒經歷過如此大敗,一時間難以適應。關鍵時刻鄧艾和司馬望用了司馬懿當年的計謀,派人結好黃皓,散佈流言,說姜維造反。劉禪還和以前一樣,趕緊下詔讓姜維回成都。這時候擺在姜維面前兩條路:回or不回?這是個問題。

其實姜維完全不用搭理這封詔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其一。再一個,滅了鄧艾再回去完全沒有問題。那時候通訊不發啊,天知道姜維什麼時候接到詔書,什麼時候班師。但是姜維還是退兵了,其中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劉禪的班師詔書,而是以張翼為首的將軍們厭戰情緒高漲。他們覺得見好就收得了,誰也不敢保證打下去會發生什麼。張翼是老四川人,這些年親眼看著連年征戰苦的都是四川人。其實張翼等蜀人對這些外來戶是反感的,既然皇帝降詔,那沒的說,趕緊班師回朝。姜維在四川混,不可能跟四川人對著幹。再讓人家告個抗旨,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這六伐中原,就在這封詔書下達後,草草收場。姜維也算是勝了鄧艾兩陣,雙方皆大歡喜,各回各家。

姜維這次回去幹啥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國那邊又出事了。在魏國這個和諧社會中,居然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一場文字獄即將展開。下節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