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三字經》之教育和禮儀

今日伊始,筆者想和大家分享《三字經》中的內容。

《三字經》之教育和禮儀

《三字經》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其作者說法不一,大多數學者更傾向於南宋深寧居士王應麟。隨著歷史的發展,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現在市面上的《三字經》與原著並不相同,為修改增減後的版本。《三字經》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六個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從“為人子,方少時”到“首孝弟,次見聞”講述的是禮儀;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講述的是常識;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講述的是典籍;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歷史;從“口而誦,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講述的是學習。

首先,隨我來看看教育和禮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

人在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很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但是後天由於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也相差甚遠。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誨,善良的本性就會改變,教育要講究方法,貴在始終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昔日戰國時,孟子的母親,安家時謹慎選擇鄰居,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五代時竇燕山教育孩子很有方法,教育的五個兒子個個聲名遠揚。僅是撫養兒女,卻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教育不嚴格,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又能幹什麼呢?玉石不加以雕琢,不會成為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會明白事理。所以作為兒女,從小的時候就要尊師敬友,嚴格學習禮儀。東漢人黃香,九歲的時候就替父親暖被窩,孝順父母,子女理當如此。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吃,這種敬愛兄長的道理,從小就應該明白。做人首先要講孝悌,其次才是增廣見聞。

此段《三字經》中還講述了四個典故:

1.“昔孟母,擇鄰處”—孟母擇鄰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戰國鄒城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並稱“孔孟”,儒學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耳熟能詳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小的時候非常調皮,當初他家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家的小孩一起學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辦喪事的遊戲。孟子的母親見到後,就說:“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隨後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家的小孩學商人做生意的樣子,學著歡迎客人、招待客人。孟子的母親見到後,又說:“我也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於是,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孟子的母親見到後說:“這才是我孩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就定居在那裡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這也是成語“孟母三遷”的由來,可見為何如今學區房如此之貴了!

2.“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五子登科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周時期大臣、藏書家),他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最後他的五個兒子個個聲名遠揚。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五子名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五子登科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家人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的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當然現代社會生五個兒子實屬不易,因此現代社會對五子登科又有了新的玩笑解讀,那就是“妻子、孩子、房子、票子、車子”。

3.“香九齡,能溫席”—扇枕溫衾

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用扇子扇涼蓆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再讓父親睡。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這個故事也是“二十四孝”之一。

4.“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六個兒子,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四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香梨,放在壽臺上面,父親讓孔融把梨分了,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餘的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們。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麼呢?”孔融答道:“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

下一期中筆者將講述《三字經》中的“常識”部分,敬請期待!

謝謝每一位耐心看完的小夥伴,如果您覺得我寫的還不是太差,在您願意的前提下,希望您可以把它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