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巴克特里亞與吐火羅、大月氏是什麼關係?

4776A12hh2671AB43


三者關係非常密切,但不是同一們概念,巴克特里亞是一個地理概念,吐火羅指的是一種“語言”,而大月氏則是指的“民族”,雖然概念不同,但三者之間又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巴克特里亞(Bactria)在上古時代指的是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Hindu-Kush)以北的包括阿富汗北部、塔吉克斯坦南部以及烏茲別克斯坦東南部的廣大地區。中國古代典籍把這裡稱為“大夏”,大約在中國的東漢時代,巴克特里亞出現了一個以“月氏人”為統治者的帝國,史稱“貴霜帝國”。


巴克特里亞地區示意圖

月氏人在西漢初年以前,是一個遊牧於祁連山至敦煌一線的部落聯盟,其人口主體是具有高加索人種特徵的古代印歐人,即通俗說法的白種人。《史記》記載,月氏人是“行國”,“隨畜移徙”,顯然是遊牧民部族。西漢初年,公元前200年前後,匈奴強大起來,擊敗月氏人,月氏人在大量西遷,進入巴克特里亞地區,大約在公元前130年左右,月氏人已經在巴克特里亞地區佔具了優勢地位。西遷的月氏人,中國古代史書中稱之為“大月氏”,以區別沒有遷走的月氏人,沒有遷走的月氏人被叫做“小月氏”。

吐火羅語寫本


那麼中國史書中的“月氏人”究竟是什麼人呢?現代中外學者經過多年的研究,結合考古學、語言學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判斷:月氏人是說吐火羅語的原始印歐人。

吐火羅語是近代在新疆的焉耆、庫車一帶發現的一種古代語言,這種語言用印度的婆羅謎字母拼寫,吐火羅語具有原始印歐語的西語支特點,跟西歐的凱爾特語、日耳曼語同源,羅布泊的古墓溝考古發現了18個距今3000多年前的人類頭骨,基本上具有原始印歐人的北歐人種類型,典型特徵為,金髮不碧眼,身材高大。這表明說吐火羅語的人群確實與日耳曼人有非常密切的親緣關係。


《藍精靈》中的藍妹妹就是典型的北歐人種類型


學術界一般認為吐火羅人起源非常早,由於吐火羅語跟凱爾特語、日耳曼語同源,吐火羅人很有可能最早生活在西北歐地區,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東遷到巴爾幹半島,之後又越過黑海和中亞草原,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抵達新疆,之後進一步向東擴展到河西走廊的敦煌和祁連山一帶。


只愛潘多拉


巴克特里亞是地理概念,吐火羅是地理、語言和民族名稱,大月氏是古代民族。2017年的中國學者的中亞考古發現幫助我們理解他們之間的真實關係。

巴克特里亞:希臘人的中亞孑遺

巴克特里亞是希臘人對於興都庫什山以北、帕米爾以西、阿姆河以南的阿富汗東北部和烏茲別克南部、塔吉克斯坦西部部分地區的稱呼。

這裡最早的居民是印歐人種東伊朗語居民。據說創立拜火教的瑣羅亞斯德(前628—前551)之女嫁給當時的巴克特里亞國王,他的教義在此地得到廣泛傳播。


540B.C前後,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征服了巴克特里亞和其北部的索格狄亞那(粟特)。

329B.C,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又征服了這裡,以其為統治東方領地的中心。

323B.C,亞歷山大死於壯年,他建立其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的帝國也隨之一分為三:安提帕特王朝統治下的馬其頓和希臘、托勒密王朝統治下的埃及、和塞琉西王朝統治下的西亞與中亞。塞琉西王朝時期,大批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移居巴克特里亞。

255B.C.,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圖斯一世宣告獨立,國土範圍涵蓋阿姆河以北的粟特地區。

208B.C.,塞琉西王朝被迫承認巴克特里亞王國。其都城巴克特拉 (Bactra)即今阿富汗巴爾赫。後來國土範圍進一步擴大,涵蓋西北印度的犍陀羅、旁遮普等地。

吐火羅:塞人部落—巴克特里亞新名—古印歐語舊名

140B.C前後,遊牧民族Sacae(斯基泰或塞種)四部Asii, Pasiani, Tochari, Sacarauli 聯合滅掉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建立政權,吐火羅也是Tochari的音譯。此時起,西方文獻稱此地為吐火羅斯坦-Tokharistan。這一事件記錄在希臘史書《地理志》中。書中還記載Asii是Tochari的王族,並在佔領巴克特里亞首府藍氏城 (Bactra) 過程中戰勝了Sacarauli。中國學者餘太山認為Pasiani即後來建立貴霜帝國的貴霜人,而Asii人與奄蔡古國有關。

128B.C,張騫出使西域到達這裡,《史記》援用張騫的叫法稱其為大夏。據研究,大夏可能是Tochari的另一種譯法。也有學者認為“大夏”來源於另一斯基泰部落Dahae。據《史記》記載,“(大夏)與大宛同俗,無大君長,往往城邑置小長”。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庫車、焉耆、尼雅等地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印歐語,他不屬於塞種人使用的東伊朗語,反而和歐洲的日耳曼語、希臘語等更為接近。德國學者發現在經由這種語言譯成回鶻語的佛教文獻《彌勒會見記》中,把這種語言稱為Twgry(回鶻語拉丁轉寫),他們認為這就是吐火羅Tochari,所以把此種語言命名為吐火羅語。古代流行於龜茲、焉耆、樓蘭等地,說吐火羅語的古代族群也叫吐火羅人。

20世紀,在阿富汗北部發現了一種奇怪的東伊朗語,它用希臘字母來拼寫,現在一般稱為巴克特里亞語或大夏語,有人認為這才是塞人部落Tochari(吐火羅)所使用的語言。

大月氏:天山牧民遠走阿富汗

大月氏是很早就生活在我國西北草原的遊牧部落,先秦稱為禺知,《史記》載“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這裡祁連指今天的天山,在新疆巴里坤草原一帶。月氏是最早的草原霸主,匈奴第一代單于頭曼時,把其子冒頓送到月氏當質子。

前209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匈奴崛起。

前176年,冒頓單于打敗月氏人,月氏被迫遷徙到伊犁河流域。後來匈奴老上單于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再聯合攻擊月氏,月氏再南遷至巴克特里亞北部,阿姆河北岸一帶。

前128年,張騫終於在那裡找到出使西域的目標:月氏人。月氏人否決了張騫重返中國、聯合抗擊匈奴的提議。

2017年。西北大學王建新團隊在烏茲別克斯坦Boysun市發現了月氏人此時的居住地遺址。

張騫之後到訪了阿姆河南岸的巴克特里亞(大夏)後回返。《漢書》記載在這個時間前後月氏人臣服了阿姆河以南的巴克特里亞各部,並設休密、貴霜等五翕候治其地。

大月氏人的語言和族屬,目前尚無定論,為數不多的線索顯示是講吐火羅語的印歐人。


都城歲月


圖片來自提問者。

巴克特里亞與吐火羅、大月氏是什麼關係?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從被大家略微熟悉的大月氏開始。

中學的歷史課本曾提到,大月氏最早在我國境內,主要活動於河西走廊、內蒙西部等地。在秦代,曾是中國西北地區的霸主,欺負過東邊的匈奴。不料,匈奴不久出了個頭號猛人---冒頓單于,他不斷暴打大月氏。冒頓死後,其子老上單于上位,繼續攻打大月氏,還殺了大月氏王,還把月氏王的頭做成酒壺。這一下,把大月氏打蒙了,從河西走廊跑到現在新疆西部的地方伊犁河谷躲避。

但是,和當地遊牧部落烏孫人又結了仇。在匈奴幫助下,烏孫將大月氏趕到阿姆河北岸一帶。而大名鼎鼎的漢代張騫曾經去那裡,聯絡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結果被拒絕。

再說巴克特里亞。想當年,歐洲一位超級牛人、猛人----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從希臘出發,一直向東暴打東部諸國,將現在的伊朗、亞美尼亞、印度的一部分,以及烏茲別克斯坦東南部、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北部稱為巴克特里亞的地區。這是馬其頓帝國在東部的統治中心。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部下狄奧多圖斯一世建立希臘化的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古書稱之為大夏。

在張騫出使大月氏的時候,巴克特里亞王國與大月氏以阿姆河為界,巴克特里亞王國在阿姆河南岸地區。但是後來,巴克特里亞王國被大月氏給滅了。

再說什麼是吐火羅?目前,有人認為吐火羅就是大月氏,也有人認為吐火羅不是大月氏。還沒有統一的定論。


自然使者


巴克特里亞是塞琉古帝國的一個行省。亞歷山大東征,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亞洲曾出現過一系列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即是其中之一。公園前246年巴克特里亞從塞琉帝國獨立,成立了巴克特里亞王國,即中國史書上的大夏國。

大月氏是個"民族\

老翁歷來是布衣


巴克特里亞人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遺留在印度的遺產。中文典籍裡巴克特里亞叫做大夏或者鍵陀羅。亞歷山大東征時,有大量希臘人跟隨其東進到印度地區,在印度建立了多個希臘人聚居地,這些希臘人聚居地就是巴克特里亞,也就是鍵陀羅。


巴克特里亞金幣,無論是樣式還是文字,完全是古希臘式的

應該說鍵陀羅和吐火羅以及大月氏本來都沒什麼關係,但大月氏人從西域南進印度,建立貴霜王朝之後,佔領了鍵陀羅人的部分領土,因此後世也吸納了部分鍵陀羅文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鍵陀羅的雕塑文化。前文已經說到,鍵陀羅人就是跟隨亞歷山大東征留在印度的希臘人,因此其雕塑工藝和古希臘人一脈相承,帶有很濃的希臘風格。


古希臘塑像

而在貴霜時期,佛教造像興起,鍵陀羅的希臘式塑像工藝和佛教深度結合,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具有明顯希臘特徵的佛教造像。而貴霜也是佛教傳入中國的一個重要路線,因此後來中原的佛教造像其實也都有一些鍵陀羅色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原的佛教塑像都曾受到一些古希臘藝術的影響。

鍵陀羅佛像,和古希臘塑像如出一轍


桃花石雜談


這三者一個來自古希臘,一個來自甘肅,一個是西域土著。把他們整合在一起的是貴霜帝國。在文化上古希臘的造像藝術和佛教在一起碰撞出大名鼎鼎的鍵陀羅藝術,並隨著貴霜帝國崛起和佛教東傳極大影響東亞國家的佛教造像藝術。


噠噠尼央


巴克特里亞指的是亞歷山大東征遺留的希臘帝國(希臘人),吐火羅是中亞的一支高加索人種(據說是分部最靠東的原始印歐人種),中國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的樓蘭等國人種都屬於這一人種!今天新疆的一些具有白人血統的民族都具有吐火羅血統先依附於大夏(巴克特里亞),而大月氏來自於中國甘肅,被匈奴人趕到中亞,最後取而代之,並以大夏為基地在北印度建立了著名的貴霜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