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腫瘤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可以服用這些中藥

近年來,隨著新化療藥的不斷問世、新化療方案的不斷出現,化療引起的毒副反應的發生率有下降及減輕趨勢,大致有以下特點:1、因某些聯合化療方案所含藥品的種類有減少趨勢,療程總體時間也有縮短,大劑量用藥的現象不多,劇烈嘔吐等消化道反應趨緩。2、由於阿黴索等藥的應用有下降趨勢,心臟毒性減小。3、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對脫髮、皮膚色素沉著等問題更加重視。4、長春瑞濱等藥應用總量上升,靜脈炎及化療藥物外滲引起潰瘍的現象增多。5、骨髓抑制仍是目前化療的重要毒副反應,以外周血粒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紫杉醇、泰索帝、諾維本、喜樹鹼類新藥如羥基喜樹鹼、伊利替康、拓撲替康都可發生骨髓抑制。

中藥保護骨髓、升白作用緩慢,不如集落刺激因子作用快捷,也難以改變有些藥物遲發性骨髓抑制的變化規律曲線,但可以減少其下降的程度,且作用持久,多以口服為主,無明顯毒副反應。這樣,在非緊急處理的情況下,及早應用中藥對防治白細胞長期持久低下是有益的。

化療藥引起的白細胞下降不可統稱“血虛”,其治法也不宜稱“升血”或“補血”。中醫的“血虛”是指在總體上血液生成不足或濡養功能低下,表現為面色蒼白、萎黃,唇舌無華,眩暈心悸,舌淡脈弱等,與現代醫學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失血性貧血相似。單純白細胞下降I級或Ⅱ級患者多無明顯症狀,高於II級者可有氣短乏力,精神不振,倦怠頭暈等,近似中醫“氣虛”證,應以益氣治療 為主,同時應關注“氣血同源”,補腎氣、補心脾,在諸多方劑中常見的益氣藥有黨參、人參、黃芪、白朮、山藥、枸杞子、女貞子等。常見方劑舉例如下:

補中益氣湯:生黃芪、甘草、人參、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朮,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在消化道腫瘤化療中,可改善脾胃氣虛的消化道症狀及四肢無力等倦怠症狀。

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藥組成,益氣、滋陰、養心。可減輕乏力,振奮精神,改善頭 暈、氣短症狀,與十全大補湯同用提高療效,對蒽環類化療藥心肌損害有保護作用。

腫瘤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可以服用這些中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