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一週財經聲音」黃奇帆:粵港澳大灣區要避免內耗

黃奇帆:粵港澳大灣建設要避免同質化

針對大灣區建設,前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日前在深圳出席活動時表示,中國用不著也不能走東京、紐約或者舊金山一國一制的那種發展路子,必須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灣區經濟發展模式。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要堅守一國之本,不追求同質化,促進灣區內各城市差異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他指出,灣區經濟同樣遵循競爭和合作的市場法則,按照過去經驗,如果把粵港澳大灣區搞成同質化的制度體系,看似跟過去接軌了,但是恰恰把大灣區天然的體制優勢給抹平了,最後可能是深圳搶香港的優勢,珠海搶澳門的優勢,導致九個城市競爭大於合作,九個發動機變成一個普通發動機,造成內耗局面。

任志強:希望儘快看到中國房地產稅立法

華遠地產前董事長任志強撰文指出,希望能儘快出臺中國的房地產稅法,並希望通過房地產稅法推動改革,打破現行的各種雙軌制。 他指出,中國只出臺針對城市的房地產稅法,會進一步加深中國由雙軌制形成的各種矛盾,切斷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橋樑,造成更加嚴重的城鄉差別和兩極分化。在任志強看來,要建立中國的房地產稅,就必須進行一系列法律、稅制的改革。否則不但無法解決立法中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反而會增加新的社會矛盾和衝突。

李迅雷:消費增速下降並不等於消費“降級”

針對最近外界對消費“降級”的討論,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指出,從上半年的消費支出構成看,醫療保健的支出份額比去年同期上升1個百分點,文化教育娛樂的支出份額下降了1.7個百分點。但這並不意味著“消費降級”。不過,仍需要關注消費增速下降過程的兩大問題,一是居民槓桿率偏高帶來的風險問題,槓桿率過高不僅影響消費,更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二是消費減速所對應的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速回落較快問題,如2017年農民工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降至6.4%,其背後必然隱含著農民工失業率上升的問題。

唐建偉:警惕一線城市租金上漲對消費產生擠壓

在供需失衡等因素作用下,近期北京等一線城市房租同比出現大幅上漲。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房租帶來的生活成本上升可能傳導至工資水平,而工資水平的提高無疑將帶動企業成本的上升,影響企業的盈利。另一方面,房租是許多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每月支出中佔比最大的一部分,租房支出的增加會直接擠佔其他消費支出,從而影響消費增長,在中國擴大內需的情況下,這一點尤為值得關注。

楊業偉:打破城投信仰需要財政體制深度改革

日前,兵團六師SCP001完成延期兌付,引發了外界對城投信仰是否會被打破的憂慮。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楊業偉表示,城投信仰完全打破,需要財政體制的深度改革配合。他指出,地方融資平臺的存在是在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受限環境下,應對事權與財權不匹配的結果。因而消除融資平臺對地方政府的融資功能,一方面需要擴大地方政府正規融資的規模,即擴大地方債發行規模,特別是一般地方債的發行規模;另一方面,需要減少地方政府的事權,中央政府需要更多的承擔具有全局協調性以及較大外部性的事權,例如養老、教育等。

葛長銀:稅收高增長在於沒有擰住“閥門”

2018年上半年個稅收入8127億元,同比增長20.3%,前7個月個稅收入9225億元,同比增20.6%,個稅徵收業績十分搶眼。中國農業大學會計系副教授葛長銀表示,稅收的“閥門”掌握在基層廣大徵管人員的手裡,或者說他們手裡掌握著稅款徵收的“尺度”。優惠政策再多,只要他們肩頭扛著“工作量”一樣的徵收指標,又有業績考核,不徵收的項目也會被納入徵收範圍。在他看來,擰住“閥門”的方法也很簡單:在財政預算方面,限定稅收增長指標必須與經濟增長指標同步,超過算失職;稅收指標分解到基層稅務機關征管人員頭上,也必須保持同步,超收扣獎金。

鍾正生:港元或在四季度迎來轉機

近期土耳其貨幣危機引發市場恐慌,美元走強的同時新興市場貨幣遭到擠兌,港元走勢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員鍾正生撰文指出,預計三季度港元都將維持弱勢,四季度或有轉機。一方面7月美國工業產出、零售銷售數據均向好,說明美國經濟仍然強勁;另一方面7月失業率回落、核心CPI繼續上行,支持美聯儲漸進加息,這兩方面因素將支撐美元在三季度保持強勢。不過,美國需求強勁建立在稅改紅利之上,而這以財政赤字走擴為代價,並不利於美元長期走強。隨著港市流動性擠出、美國經濟巔峰將過,四季度或迎來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