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清末時面對列強入侵,百姓不會積極反抗?

用戶58877987167


中國的近現代確實是一部屈辱史,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再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開始了整整一個多世紀被人欺負的歷史。

在這期間肯定很多人對於清王朝是相當的失望,還有恨的,正是因為在清王朝的手裡開啟了這一段的屈辱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開始,中國的老百姓其實都沒有開始大規模的反抗,特別是在清王朝和北洋政府時期。當然這裡面的問題也是很多的。

其實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問題還是老百姓的認識不夠,以前可能很多人看過一些關於中國人的奴性問題,在封建社會,清王朝的時候中國人的奴性也是發展到了極致,所以清王朝能夠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原因。我們現在的人覺得一個人愛國是很正常的,愛國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但是當時來說完全不是這樣的,當時的老百姓能夠認字的有幾個人呢?他們覺得這些都是政府的事,對於愛國其實完全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的。

其實我們從一些抗日戰爭劇裡面也能看到這一點,現在的很多抗日戰爭電視劇,都是一個小老百姓日軍殺了他的父母,或者村子裡的人,為了報仇而去抗日的,基本上很少有看到一個老百姓說是意識到了中國要被日本滅國滅族了因為愛國才去抗日的,更多的是那些大學生,知識分子才會去這樣做,所以說一個民族的教育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從這一點嚴重的來說,如果沒有教育一個人連最起碼的愛國情懷都沒有。

當然其實在面對外強入侵的時候一個國家的軍隊才是最先也是最直接抵抗的力量,然而由於清王朝本身的軟弱無能,不敢正面和列強開戰,也不敢派軍和他們打,可以看到在面對列強入侵的時候,當時的清王朝有幾次派出了絕對的主力軍隊和他們對抗呢?作為老百姓來說他們能做什麼呢?難道真要用口水淹死那些外國入侵者嗎?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發展教育,發展人才,發展科技,國家強大才是保證國人不被欺負最重要的條件。


中國歷史研究所


這個問題很複雜,並不是由某一個單一原因所導致的,也不僅僅存在於清末。我們先看一些現有的解釋:

有人說是民族問題,因為清代統治者是少數民族。但是,清代晚期以來,自曾國藩、李鴻章崛起後,漢族軍事力量是抵抗外侮的主要力量,他們並不因為滿族統治者是少數民族就不再維護了。在進一步說,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南還出現過老百姓幫助日軍繳了國民革命軍的槍。所以,民族問題不是唯一原因。

有人說是階級問題,因為上層統治者特別是皇族、士大夫階層可能會維護上層統治地位,但老百姓就不會。這個也有例子,比如,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北京城內外的老百姓還幫著送吃的,搭梯子。但是,無論是漢族還是滿族貴族士大夫,也同樣存在投降的現象,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廣東巡撫柏貴就身為滿族卻成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個傀儡政權,開了先河。漢族士大夫方面,帶領英法聯軍去圓明園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大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他可是真正的帶路黨。所以,單純拿階層問題來解釋,也不全面。

還有人說是清政府的腐敗導致的。這就更不具有說服力了。明朝政府在腐敗方面不比清政府好到哪裡去,”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就是在明朝出現的,(清知府,是清廉知府的意思,不是清朝知府)。可明末抗清的風起雲湧,可圈可點。因此,朝廷腐敗也不是唯一原因。

因此,清末的老百姓有時候還會幫助侵略者打自己人,這是眾多原因調和而成的。其中,最核心的幾條原因如下:

一是清代的中國尚未建立起現代國家。老百姓只知道有家,有朝廷,不知道有國。古代的國的概念,和今天不太一樣。我們今天熟知的國界線、邊境、國旗國徽國歌,等等,在西方也只有幾百年歷史,是在法國大革命後才逐漸形成的。傳到中國來就更晚了。因此,沒有國家的概念,也就談不上愛國主義。

二是清末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這種變局僅有少數人看到。明末的時候雖然也沒有國家的概念,但是明朝的士大夫能夠認識到,滿清的入侵”不是一家一姓的興亡,而是天下興亡“,所以明朝的士大夫和老百姓那麼激烈的抗清,就是因為捍衛的不僅是國土,而是價值觀。那麼,到了清朝,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只有少數精英人士,比如李鴻章,晚晴的留學生群體等,才逐漸發現西方的入侵,並不是馬背民族的野蠻侵略,還包含著宗教、制度、軍事、教育等全方位的文明的擴張。但是,對老百姓來說,意識不到這一點,只能憑藉自己的好惡進行選擇。


danyboy


當一個朝代腐朽沒落時,它典型的表現為:對處卑躬屈膝,軟弱無力;對內橫徵暴斂,欺壓百姓。

當時,末期的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它沒有能力抵抗外辱,而只是一味的割地賠款以求自保,在這樣的情況下,清帝國逐漸的喪失了主權。而做為當權者的慈禧太后,並沒有革新圖強的思想,她的生活卻極度奢靡驕橫。她不但不支持政府的維新變法,反而殘酷的鎮壓革新派,致使清朝失去了最後的翻身機會。

老百姓已經對這樣的政府失去了信心,並且產生厭惡的情緒,由此可見,清朝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那時,當權者已經失去了民心,所以當國家遭到入侵時,那裡還有百姓積極反抗呢?

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清朝政府是滿族人統治的政權,而做為國家主體的漢族人本來就沒有歸屬感,自身都想取而代之。因此,當列強侵略時,老百姓反而成了旁觀者。

據傳說,當西方列強入侵清朝時還有老百姓幫助外國人裝運炮彈呢,由此可見民眾對當朝政府的態度了。


淡淡心緒煙雨中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那段時間:

一隻螃蟹,帶著爪牙,在沙灘上橫行霸道,橫衝直撞。

大肆搶奪小雨小蝦的生活口糧。

螃蟹太厲害了,它的爪牙太囂張了,小魚小蝦都躲起來了,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

幾隻烏龜王八來了,

他們來勢洶洶,目空一切。

螃蟹嚇死了,帶著爪牙溜了。

烏龜王八們接管了螃蟹的地盤。

他們有點奇怪,怎麼螃蟹逃走了,小魚小蝦們一個都不逃走,也不反抗。

有一隻王八問小魚:你為什麼不逃走?也不反抗?

小魚呵呵兩聲,說道:天下烏鴉一般黑,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你來了,我也在。你走了,我還在。好死不如賴活著。

有一隻小蝦搶著說:你當我們傻啊?我們拼死拼活把你們趕跑了,丟命的丟命,等螃蟹回來再來害我們?

另一隻王八說:可這是你們的地盤,養家活口的地方,你們無動於衷嗎?

一隻老蝦米冷冷地說:關我屁事。老子從孃胎裡出來就沒過上好日子,誰當王,都沒我的吊事。


閱盡人間冷暖


“先生,那是你的國”,聽過這句話嗎?

清朝不是民族主義國家,尤其是經歷了200年文字獄後,就連傳統的華夷之辨都被磨得差不多了。外國人打過來了,那有啥關係?

洋鬼子登陸了?他們遠道而來肯定缺糧食缺水,這是商機啊,趕緊發財!

圓明園被燒了?臥槽,趕緊過去看看能不能撿個漏。

八國聯軍來了?趕緊掛各國國旗保命要緊!

當然,也不完全如此,畢竟中外矛盾越來越尖銳,中國也慢慢醒過來了,清末也出現了一些主動反擊外國侵略的“義兵運動”(反割臺之戰,義和團等)。

但總體來說,當時的中國人是渾渾噩噩的,基本沒有民族概念,這就是封建小農時代的常態。

中國人啥時候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的?辛亥革命之後,所以後來侵略中國的日本人就吃盡了苦頭。


國史拾遺


《社會契約論》和《血酬定律》

法國的社會契約論,公民與政府訂立契約,公民向政府交稅,政府則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務,比如抵抗侵略、維護社會公共治安等。

中國的血酬定律,政府通過暴力流血鬥爭,獲得權力,以暴力為後盾向治下人民收稅,從而維護社會秩序,對外通過外交手段或者暴力手段維護國家安全,對內鎮壓暴動,提供社會公共服務。

用中國的古話來說,廟堂之事肉食者謀之。一般情況下中國統治者還是很尊重這條古老契約。

因為發動老百姓參與暴力運動,不僅僅是違反契約,更是要向底層百姓賦權,讓群眾擁有武器,最後就會威脅統治者的權威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兩宋政府和清政府,寧願賠款,也不願輕易發動底層百姓,參與暴力抵抗外國侵略。

武裝侵略和武裝劫掠

到19世紀,距離西方大航海運動以來擴張侵略已有400餘年,他們也積累了很多實用的侵略經驗。

他們也知道擒賊先擒王,通過當地的統治者來掠取資源比直接向當地百姓劫掠資源更划算。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西方侵略者跟清政府打戰時,有很多中國老百姓冒著炮火給侵略者送水、送糧和送物資,絲毫沒有膽怯羞愧之色,反而沾沾自喜。

WHY?因為這些侵略者並不是白拿他們的物資和勞動,反而是高價購買他們的物資和勞動。

至於國家抵抗侵略失敗之後的鉅額損失和不良影響,他們根本不管,或者他們也想不到那麼遠。他們也許不知道這是賣國行為,只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溫水煮青蛙沒感覺。

關於三元里抗英鬥爭

這是我們歷史書上,明確記載清政府治下的老百姓英勇抵抗外國侵略的故事。它可以用作證明老百姓積極抵抗侵略的例子嗎。

1841年5月25日,英軍拿下廣州城外製高點,英軍炮火能直接攻擊廣州城。清政府負責人奕山被迫向英軍求和,簽訂《廣州合約》賠款。

三元里百姓商議抗英

本來合約已籤,只等拿錢撤軍。或者為了好玩,或者為了炫耀武力,部分英軍到廣州城郊(三元里就在廣州郊區)搶劫施暴。這下炸鍋,原來看英軍攻城廣州老百姓不幹了。由當地鄉紳牽頭,聯合廣州城郊100多個村莊7000餘人,斷絕英軍供應,武裝伏擊英軍,打死7人傷40多人。

最後,英軍請清政府出面調停,解散民兵。

我覺得三元里抗英,恰恰證明西方侵略者武裝劫掠老百姓而導致的巨大反作用力,而不是老百姓積極幫政府抵抗侵略。

清末老百姓沒有積極參與抵抗侵略,一是老百姓切身直接利益未受到巨大侵犯,二是清政府沒有看到人民群眾的力量,而是害怕老百姓武裝起來,威脅自己的統治,不願發動百姓抵抗侵略。


茶亭浪子


在清末的反侵略戰爭中,清廷幾乎就沒打贏過,這和統治階級的無能是分不開的,但是當列強入侵時,老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呢?要是換到現在,其他國家若是敢踏進我中華大地,我國各個階層同胞、各族人民絕對會團結一致奮起抵抗。所以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同時代意識形態有差別,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認知和想法去和古人做比較。

那時候的百姓還沒有國家的概念。而且自清軍入關後,在政治經濟上的許多政策都是重滿抑漢,還實行“以漢制漢”的方法,以至滿漢矛盾重重。江山是愛新覺羅家的,天下是滿人的,打仗全靠八旗子弟,這麼說來還真沒老百姓什麼事。

在那個時代,受交通等因素影響,信息傳播速度本來就比較慢,再加上清廷的愚民政策,大規模實行奴性教育,使得老百姓思想愚昧,一些落後地區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更別談反抗列強了。只有當老百姓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百姓才會反抗,三元里抗英鬥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且,當時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國家,本身生產水平不高,老百姓只關心能否吃飽飯。滿清後期吏治腐敗,苛捐雜稅層出不窮,清廷大失人心。所以當列強入侵時,有的人甘願當“帶路黨”、清軍戰船被擊沉,百姓還開口叫好等事例就不足為奇了。對於社會底層受盡壓迫的百姓來說,清廷比洋人更加可惡。

清朝當時畢竟淪為了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朝廷的腐敗更是消磨了人的正義感。百姓受盡壓迫,民族意識徹底瓦解,在列強入侵時無動於衷,只求自保,這可以說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哀了。


兵說


問這個問題真逗。當時的老百姓真實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要看當時流傳下來的老照片不要看那些拍的雷人的電影。當時政府貪汙腐敗、苛捐雜稅、欺壓百姓、民不聊生,以至於1萬多人的八國聯軍打敗堂堂大清國,小日本以很少的兵力攻佔大半個中國。我認為關鍵是當時的政府失了民心,八國聯軍來了,人們載歌載舞歡迎,小日本來了,人們幫忙維持秩序,成立偽軍幫忙清剿。老百姓想,別人來統治,我可能生活會更好一點,愛國?當然要愛,但是不代表去愛殘酷欺壓我們的人


除塵收塵淨化過濾袋


即便放到現在也一樣!老百姓又有幾個願意豁出命去為那些蛀蟲、資本家、官僚資本家、金融資本家、房地產資本家、大商辦、大買辦,、各類資本家賣命的?我就不願意為他們這幫畜生賣命!他們只知道平日裡喝血!魚肉百姓!有危險了,我才不會那麼傻!即便他們拿錢來買命,我也會送他們一程的!😂😂😂


蒼穹金龍


為什麼要反抗?他們又不燒殺搶老百姓,他們為什麼打清軍在告示中寫的明明白白,清軍拿百姓的東西給錢嗎?聯軍給!各位看看英法聯軍為什麼燒園明園!法軍不同意而英國首領給出放火的理由!一個政府不把百姓當人而有難時想百姓為政府賣命,你當真百姓傻啊?什麼時候都是的,平時時時想著百姓,國家須要百姓時百姓才會為國賣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