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古代政治是皇權專制嗎?你怎麼看?

餘映燈


中國古代在明朝之前,不存在嚴格的皇權專制。我先講一個小故事:

北宋元豐五年(1082)秋冬之際,宋朝對西夏用兵失利,宋神宗大怒,“內批出令斬一漕官”,御筆批示將一名路轉運使斬了。次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宰相)蔡確奏事,神宗問他:“昨日批出斬某人,今已行否?”蔡確說:“不可斬,方欲奏知。”神宗說:“此人何疑?”蔡確曰:“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又說:“可與刺面配遠惡處。”這時,門下侍郎(副宰相)章惇站出來說:“如此即不若殺之。”神宗問道:“何故?”章惇說:“士可殺不可辱。”祖宗聲色俱厲地說:“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章惇不客氣地頂了一句:“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

“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這並不是宋神宗一個人的牢騷,其實是宋朝君主處處受掣肘的常態。今天許多人以為皇帝一定是口含天憲、出口為敕,但這一想象並不合宋朝史實。也就是說,宋朝並不存在所謂的皇權專制。

後來,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廢除宰相制,這是傳統政體的一大變故。宰相制度既然作廢,過去一直存在的君權與相權的相制相維,也就完全坍塌了。所以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置相”篇中,劈頭宣佈:“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吳鉤的鉤沉


皇帝是皇族首領。丞相是百官之首。百官是要到丞相呢裡上小朝議事的。皇帝打天下,丞相治理天下。

著名的姜子牙,蘇秦,管仲,百里奚,曹操,諸葛亮,


達o芬奇密碼


周朝時期是屬於封建制度,天子是貴族首領,是天下的共主,由天子分封諸侯。周朝最多時有100多個諸侯國。貴族即諸侯國首領在自己的封地上有自主的統治權,包括軍隊武裝。貴族與天子,是道義上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天子有義務保護貴族的統治利益,包括抵禦外患、協調爭端,而貴族需要向天子朝貢、率兵隨天子征伐等義務。這種制度相當於現代的基層自治、聯邦體制。

中國封建制度止於秦朝,秦剪滅六國,貴族勢力消亡了,建立起皇權專制制度,皇權至高無上,皇帝是上天的代理人,天子,牧養萬民。天下是天子家的私人財產,普通老百姓是臣民。


理性觀天下


皇權專治有對應的實際情況,例如部落聯盟對應奴隸制,封建(周的封建不是秦以後的封建社會)對應內部禮儀為主外部暴力。封建社會皇權專治對應的是屠城。

這三種模式分別對應三種時期人口的增長,部落聯盟到春秋末期隨著人口的增多奴隸制被暴力的戰爭和屠城替代,封建專治對應的是在戰爭以屠城為背景下大多數人願意把權利交給皇權以應對屠城式戰爭。

皇權專治在太平天國後走向衰落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戰爭模式從屠城式戰爭演變為賠款式戰爭。太平天國可以說是屠城式戰爭的巔峰不管是曾國藩還是洪秀全都有大規模屠城記錄,雙方的戰爭更是造成人口銳減。

戰爭模式決定政治制度,戰爭對普通平民的態度決定國家頂層制度,以種族滅絕和屠城為主的戰爭對待平民,平民必以皇權專治和獨裁回應,以復國和增加國民權利的戰爭往往對應民主。


用戶83859908181


中國長期歷史,尤其是長達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就是封建皇權專政的歷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說是最典型的皇權統治的代表。因而,皇權至高無上,皇帝為九龍天子,有九五至尊。皇權與封建統治的思想,哲學相融合構成了一整套皇權統治的大至社會禮道,小至生活準則,也派生了中國的獨到文化,道德觀念。以致於今天也對現代化社會產生影響。


手機用戶59480155998


漢武帝是我認為對漢族最有貢獻的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他的集權統治,是漢武帝北擊匈奴的準備,在於遊牧民族對抗中農耕名族單兵不佔優勢,戰鬥的時間和地點都有遊牧騎兵掌控,這也就要求農耕民族我要有強大的人力物力調動能力,來彌補缺陷,因此強大的行政能力是當時必須的,因此某種程度上說皇帝的集權是民族生存的必須品。秦始皇和劉邦的統一中國從時間點上說是及時的,否則戰國的分裂狀態,面對後來強大的遊牧民族,很可能早就各個擊破的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