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 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玉階王會衣冠盛,金殿朝儀禮樂章。—清·乾隆帝

導語: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族統治者統治中國後,在確定上下衣冠服飾時,堅守其本民族傳統,將騎獵文化帶入宮廷服飾。皇太極崇德二年,對諸王和貝勒說起昔日金朝改服漢人衣冠一事,強調:“我國家以騎射為業,今若輕循漢人之俗,不親弓矢,則武備何由而習乎?射獵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國之經。嗣後凡出師、田獵,許服便服,其餘悉令遵照國初定製,仍服朝衣。並欲使後世子孫勿輕變棄祖制。”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在進一步確定冠服形制時,鞏固並加詳增改了自清立國初始時的典章制度,他認為服飾是“朝祭所御,禮法攸關,所繫尤重”,親自與諸大臣考定章程,以垂教後世,而取漢紋,不取其形的思想,讓我們在乾隆朝的宮廷服飾中能看到一些富有文人氣息的紋樣。可以說,清宮服飾在乾隆朝形制達到最完備的狀態,較之奢華絢麗的晚清,此時既不過度節制,也不過分宣張。

禮服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后朝服像》

導語:凡清宮重大典禮如元旦、萬壽、冬至,及皇后主持的躬桑勸蠶等祭祀活動,后妃著隆重的禮服。由圖可見,一整套禮服,自上而下由朝冠、金約、耳飾、領約、披領、朝褂、朝袍、朝珠、朝裙、採帨、朝靴等組成,繁複的服裝各組件與諸項配飾無一不體現著穿著者的等級身份。現在一一分解細說: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太后、皇后夏朝冠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朝冠

有頂珠、金鳳、朱緯、後金翟、冠後護領及等垂絛部件。自太后、皇后至皇貴妃的朝冠頂皆三層,上飾貂、絨,冬用薰貂,夏用青絨;妃、嬪朝冠頂二層。朝冠每層均貫一顆東珠。太后、皇后及妃的朝冠承以金鳳,飾三顆東珠,十七顆珍珠;嬪承以金翟,飾九顆東珠,十七顆珍珠;太后、皇后朝冠頂端,上銜一顆大東珠,皇貴妃上銜一顆大珍珠,妃上銜一顆貓睛石(又稱貓眼石、貓兒眼),嬪上銜一顆石羅子。朝冠上綴朱緯,自太皇太后至皇后,朱緯周綴七隻金鳳,飾九顆東珠,二十一顆珍珠,一顆貓睛石,貴妃無貓睛石,其它相同。妃朝冠朱緯上週綴五隻金鳳,飾七顆東珠,二十一顆珍珠;嬪朝冠朱緯上週綴五隻金翟,飾五顆東珠,十九顆珍珠。朝冠後均設金翟一,十六顆珍珠,後、妃飾一顆貓睛石,嬪無。翟尾均垂珠,太后、皇后,垂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每行飾一顆大珍珠;妃翟尾垂珍珠一百八十八,嬪一百七十二,皆三行二就;無論後、妃、嬪,翟尾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凡居太后、後位,飾東珠、珍珠各六,妃飾東珠、珍珠各四,嬪飾東珠、珍珠各三,皆末綴珊瑚。冠後護領,自太后至皇貴妃,垂二根明黃絛,貴妃、妃、嬪垂二根金黃絛,均末綴寶石,以青緞為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 貂皮嵌珠皇后朝冠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為清宮皇后冬朝冠,飾貂皮,綴朱緯,頂以三隻金累絲鳳疊壓,每層之間貫東珠各一,鳳身均飾東珠各三,尾飾珍珠。頂端上銜一顆大東珠,朱緯周圍綴金累絲鳳七隻,其上飾貓睛石各一,東珠各九,尾飾珍珠。冠後部飾金翟一隻,翟背飾一塊貓睛石,尾飾珍珠數顆。翟尾垂掛珠穗五行二就(橫二排豎五列),中貫兩面金累絲“心”形結,珠穗飾有金累絲與珊瑚製成的墜角。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金約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金約

戴朝冠時,先戴金約,用以束髮。太后、皇后鏤金雲十三,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裡;皇貴妃、貴妃為鏤金雲十二,飾東珠各一,間以珊瑚,紅片金裡。妃為鏤金雲十一,嬪為鏤金雲八。金約後均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太后、皇后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皇貴妃用珍珠二百有四,妃用珍珠一百九十七,嬪用珍珠一百七十二,均三行三就。金約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太后、皇后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八;皇貴妃、妃用東珠、珍珠各六;嬪各四。均在末端綴珊瑚。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 金鑲青金石金約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金約為嬪所使用,串珠已缺失,僅餘金箍。金箍由八節金託組成,金託上下兩緣飾累絲雲紋,每節中間嵌青金石。各節間用梅花形金鉚釘相連,外有累絲金雲,金雲中間嵌東珠一顆。附黃條,其上墨書“金鑲催生石頭箍一圍,嵌無光東珠八顆,共重六兩”,催生石即青金石。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耳飾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耳飾

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東珠各二,太后、皇后用一等東珠;皇貴妃用二等東珠;妃用三等東珠;嬪用四等東珠。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 金環鑲東珠耳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朝褂圖式三種《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朝褂

略比朝袍短些,罩在朝袍之外,圓領、對襟、坎肩式,裾左右開或後開。

朝褂皆石青色為地、片金緣,領後垂明黃絛,其飾珠寶惟宜。其形制有三種:其一,繡文前後立龍各二,下通襞積,四層相間,上為正龍各四,下為萬福萬壽文。其二,繡文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繡文前後立龍各二,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石青色緞繡八十一條龍夾朝褂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朝褂屬朝褂三式之一,在此基礎上有更奢華的創新。石青色緞為面,大紅色夔龍暗花緞為裡。朝褂通身飾片金緣,綴銅鎏金鏨花扣一枚,珊瑚扣四枚。平金彩繡雲龍紋,前胸、後背各繡大升龍二,胸以下分兩段為襞積式,並繡三段並排立龍,左右相向,前後均同,通身共繡金龍八十一條,是清代皇后朝褂中繡金龍最多的一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帝孝賢純皇后 石青緞繡金龍棉朝褂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朝褂屬朝褂三式之三,其主人是清乾隆孝賢純皇后,即富察皇后,它與《孝賢純皇后像軸》中所著朝褂一致。石青色緞為面,紅色暗團雲龍金壽字織金緞為裡,內絮薄棉,綴銀鎏金鏨龍紋扣九枚。前後身以平金繡立龍兩條,間以五彩雲蝠、八寶平水紋,以緝米珠、珊瑚珠組繡團壽字。朝褂邊緣綴嵌珊瑚、綠松石、金板,金板之間以釘綴米珠、珊瑚珠組成的排珠相連。金板嵌珠石的裝飾手法,是乾隆時期的首創。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冬季朝袍圖式三種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朝袍

圓領,肩部加緣,大衿右衽,馬蹄袖,披領及袖皆石青,片金緣,領後垂明黃絛,飾珠寶惟宜。依冬、夏季,緣飾有所不同。

冬季朝袍之制有三種:其一,領、袖片金加貂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繡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其二,領、袖片金加海龍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繡文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領、袖片金加海龍緣,中無襞積,裾後開。

夏季朝袍之制有兩種:其一,領、袖片金緣,中有襞積。其二,領、袖片金緣,中無襞積,裾後開。緞紗單袷各惟其時,其餘俱如冬朝袍。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帝孝賢純皇后 明黃緞繡金龍皮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朝袍與前文石青緞繡金龍棉朝褂為一套,主人是清乾隆帝孝賢純皇后。袍以絲綢為面,以皮毛為裡,上為羊皮,下用天馬皮(即兔皮)。袖內端施貂皮,其餘部分邊鑲染銀皮出鋒。綴銅鎏金鏨花扣三,銅鎏金光素扣二十四,黃緞盤花扣三。這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目前僅存的一件綴金板嵌珠石的皇后朝袍。其肩部飾緣和披肩上的金龍、金鳳,均嵌以翡翠、青金石、珊瑚、孔雀石和綠松石等名貴寶石。

清宮后妃冠服之制,太皇太后、皇太后與皇后同。只是在用料上微有些區分,太皇太后、皇太后禮服用黃色、秋香色五爪龍緞、繡緞、妝緞;皇后禮服用黃色、秋香色五爪龍緞、鳳皇翟鳥等緞。皇貴妃朝褂、朝袍、採帨、朝裙皆與皇后同。妃冠服袍、垂絛皆金黃色,其餘與皇貴妃同。嬪朝褂與妃同,其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夔龍四,朝袍用香色,其餘同妃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領約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領約

用於約束頸間衣領的飾物,環形活又開合式。鏤金為之,太后、皇后飾東珠十一,皇貴妃、妃、嬪飾東珠七。均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貫珊瑚。太后、皇后末綴綠松石各二,皇貴妃、妃、嬪末綴珊瑚各二。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 金鑲青金石領約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領約環上嵌長條形青金石四塊,紅色料石兩塊。其上又嵌紅寶石兩顆,藍寶石兩顆,珍珠一粒。活又中為金質鏨花雲蝠紋,各系明黃色絛帶一條,絛帶上綴紅色料石珠,有紅色料石墜角各一,現一絛帶僅存紅色料石珠一,墜角已缺失。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朝珠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朝珠

太后、皇后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宜。皇貴妃、妃朝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絛皆明黃色。嬪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絛用金黃色。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彩帨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彩帨

后妃、福晉、夫人所用的佩巾,依色彩及紋飾分等給,使用時佩掛於朝褂第二顆紐扣上。太后、皇后及貴妃繡紋為“五穀豐登”;妃繡紋為“雲芝瑞草”;嬪不繡花紋。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 大紅色緞繡花卉彩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以紅綢製成,上窄下寬,正面繡蝙蝠、暗八仙、壽桃、靈芝、壽山福海等圖紋,上端系一蝠磬圖青白玉環,再上系黃色絲帶連綴浮雕龍紋紅珊瑚扁珠。蝠磬半圓玉環另系八組十六條掛墜,配紅珊瑚珠緝米珠。墜角有紅珊瑚、綠松石、金星石葫蘆墜、碧玉掛墜、白玉仔料芭蕉葉形墜、白玉瓶形飾、紅珊瑚、花籃、紅珊瑚點翠金箍蚌殼寶劍形飾、銀箍紅珊瑚陰陽板等,有暗八仙之意。彩帨上還有一金鏤空梯形箍,嵌紅寶石和翡翠。另黃帶上還有金累絲託碧璽墜角二,並串有珍珠。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太后、皇后夏朝裙圖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

朝裙

穿在朝袍內,按冬、夏之制採用不同質料製做。冬用片金加海龍緣,膝以上用紅織金壽字緞,膝以下用石青行龍妝緞,皆正幅。有襞積。夏以紗為之。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帝孝賢純皇后 石青色寸蟒妝花緞金版嵌珠石夾朝裙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也是富察皇后的朝裙,與此前朝袍、朝褂為一套,屬冬季朝裙。圓領無袖,大襟右衽,裾左右開,後身垂帶兩條。沿片金緣鑲貂毛飾緣,綴銀鎏金光素扣四枚、銅鎏金鏨花扣二枚。裙分上中下三層,上層有夾裡,以紅色團壽織金緞,中層為單層,以同質加襞積,下層絮薄棉,用藍色寸蟒妝花緞。下幅彩織四層行龍,間飾五彩雲紋,內側等間距綴捶條狀金版三十五塊,上嵌珊瑚、綠松石,兩端緝珍珠、珊瑚米珠與之相連。

吉服

導語:吉服又稱彩服,在重大節慶、宮廷宴饗、祭祀活動首尾階段穿著。整體包括吉服冠、龍褂、龍袍、朝珠等,較之隆重的禮服,吉服使用場合稍輕快些,形制和色彩既莊重嚴肅又不失活潑。后妃吉服有繡飾彩雲金龍的石青色、明黃色,也有隨時令節日改變的彩色,紋樣不僅有龍紋,亦有團花、喜相逢、壽字、暗八仙等代表福瑞的諸多紋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心寫治平圖》(局部)戴吉服冠、著龍袍的皇后,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吉服冠

太后、皇后、皇貴妃皆飾貂,上綴朱緯,頂用東珠,垂明黃絛;貴妃、妃、嬪吉服冠頂用碧璽,垂金黃絛。吉服朝珠較輕省,減至一盤,太后、皇后珍寶隨所御。自太后至皇貴妃,絛用明黃色。貴妃、妃、嬪冠服袍,垂絛用金黃色。皇貴妃龍褂、龍袍與皇后同。嬪龍袍用香色,其餘同妃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 點翠嵌珠寶鈿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鈿子

多與吉服相配,是皇后、妃、嬪們平時戴的便帽。通常以黑色絲絨纏繞成覆缽狀帽架,銅鍍金為底託,以寶石、珍珠、珊瑚、碧璽等組成吉祥圖案,飾以點翠。另配鈿又於鈿子之下,約束頭髮,兼具裝飾。后妃多用鳳紋鈿又,皇太后、太后為九鳳,次第以降使七鳳、五鳳。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前部綴 5 只金累絲鳳,上嵌珍珠、寶石,又銜珍珠、寶石流蘇。金鳳下排綴 9 只金翟,為銀鍍金質,又銜珍珠、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紅藍寶石等貫串的流蘇。鈿後部亦有幾串流蘇垂飾。此鈿子用大珍珠 50 顆,二、三等珍珠幾百顆,寶石二百餘塊。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皇后石青地立水八團金龍褂圖式

龍褂

龍褂皆石青色,圓領對襟,平又袖,後開裾。為皇太后或皇后在祝壽、賜宴等重要典禮場合時穿著,是套在龍袍外面的一種服裝。包括八團有水龍褂、八團無水龍褂,據《清史稿》,龍褂繡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飾行龍四,下幅八寶立水,袖端行龍各二;另有下幅及袖端不施章採的式樣。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緙絲石青地八團龍褂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龍褂以圓金線緙織四團正龍和四團行龍,周圍用五彩絲線織流雲海水點綴,下襬織壽山福海及雜寶紋樣,應是皇太后、皇后所用。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石青色緞綴繡八團喜相逢夾褂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石青色緞綴繡八團喜相逢夾褂局部

此夾褂下幅及袖端不施龍紋章採,而以平針、釘線、套針、纏針等刺繡針法,彩繡八團花卉紋樣。八團內所飾蝴蝶及蓮花、菊花、牡丹、海棠紋樣,既襯托出節日的熱鬧場面,又反映出清乾隆時期高超的裝飾工藝與獨特的審美情趣。內襯月白色纏枝花卉暗花綾裡,綴石青素緞拴係扣袢五枚。領又處系墨書黃紙籤二,一書“石青緞繡八元喜相逢女夾褂一件,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日收”;一書“石青緞綴繡八團五彩雙蝶無水夾褂一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八團無水龍袍圖式

龍袍

皆明黃色,領、袖皆石青,包括八團有水龍袍和八團無水龍袍,據《清史稿》,龍袍有三種形制:其一,繡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福壽文采惟宜,下幅八寶立水,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如朝袍,裾左右開。其二,繡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行龍四,下幅八寶立水。其三,下幅不施章採。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黃色緙絲雲蝠壽袷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袍以黃色緙絲為面,湖色素紡綢為裡。通身裝飾約一百個團壽字,間飾五彩流雲和紅蝠紋,寓含“洪福齊天”、“長壽百歲”的吉祥意義。下襬飾海水江崖、八寶立水紋。鑲石青色紗領、袖邊,上繡喜相逢紋樣。領又系黃條,正書:“黃刻絲壽字有水袷袍一件”,背書:“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收”。

雖為龍袍之式,卻無龍紋,這種飾百壽紋的龍袍不見於清代服飾典制之記載。從明黃色、飾百壽紋、鑲中接袖和裾左右兩開等特徵看,它應是乾隆時期皇太后或皇后於壽誕慶賀之時穿用的吉服袍,為當時別具一格的新制樣式。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杏黃色紗綴繡八團雲龍女夾龍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為貴妃、妃吉服。月白色團龍暗花紗裡,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在杏黃色纏枝花卉紗地上,綴繡八團彩雲金龍及海水江崖紋。繡制者將事先完成的緞繡八團紋樣內無繡工的石青空地剔除,使其形成雕縷狀的剪紙效果,再釘綴在袍面,產生高浮雕的立體裝飾效果,這種挖綴裝飾法在清代帝后服飾中十分鮮見。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乾隆的書房“三希堂”,位於故宮養心殿的西暖閣,這裡有一面被博古花瓶裝飾的牆壁。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綠色緞繡博古花瓶紋綿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后妃吉服之一。綴銀鎏金鏨花扣四枚。襯粉紅地暗花絲綢裡,內絮薄棉。以綠色素緞為地,集平針、套針、正戧、打籽等繡法於一身,彩繡八種不同的古瓷瓶,均插名貴花卉,間飾折枝月季、牽牛、壽菊、水仙、石竹、彩蝶等,下幅繡海水江崖與雜寶紋,寓意“壽山福海”;領、袖邊鑲石青緞並繡飾牡丹花,寓意“玉堂富貴”。將乾隆時期精美的觀賞用瓷的器型、紋樣等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為故宮博物院現藏清代服飾文物中的孤品。

左右兩肩繡插月季花的蒜頭瓶、插蜀葵的龍穿花貫耳瓶,其它六瓶,見局部圖: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白底彩雲龍敞又瓶,插牡丹花(前襟上)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白瓷蟠螭雙耳瓶,插罌粟花(前襟下幅右)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青花黃釉寶月瓶,插菊花、芙蓉花(前襟下幅左)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仿青銅雙環獸耳瓶,插牡丹花(後背上)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青花纏枝唐草管耳瓶,插白梅、紅茶花(後背下幅左)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白瓷獸耳銜環瓶,插海棠花(後背下幅右)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藕荷緞繡四季花籃棉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后妃吉服之一。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藕荷色素緞為地,月白色暗花綾裡,內絮薄棉。通身繡八組二十餘種四季花卉組成的花籃紋,間飾雜寶、草蟲等紋,下襟繡間飾雜寶的海水江崖。領、袖邊飾石青平金繡鳳鳥紋緞及石青片金緣。領又系墨書黃紙籤二,一書“藕荷緞繡花卉有水綿袍一件,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初五日收,敬事房呈”,一書“藕荷緞繡花卉綿蟒袍一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綠色緞暗團龍棉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綠色緞暗團龍棉袍袖局部

后妃吉服之一。綠色團龍暗花緞為地,領、袖邊處鑲飾彩繡折枝四季花卉紋。緣飾團龍雜寶織金緞及石青緞彩繡蓮花絛,月白色素紡絲綢裡,內絮薄棉,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領又系黃紙籤,墨書:“綠緞鑲領袖綿袍一件,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香色緞妝花八團喜相逢棉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香色緞妝花八團喜相逢棉袍局部

此為嬪吉服之一,在重大吉慶場合穿著。圓領,右衽,馬蹄袖,裾左右開。香色素緞地,飾妝花八團喜相逢圖案,間飾五彩翔鳳。鹿馱寶瓶、折技花卉及亭臺樓閣。領、襟邊、接袖鑲石青緞並繡五彩花卉,湖色萬字曲水小團龍暗花綾裡,內絮薄棉,銀鍍金光素扣五枚。附墨書黃紙籤二,一書“乾隆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收,王常貴呈覽,香色緞織五彩百蝶女綿袍一件”,一書“香色緞織八團五彩雙蝶無水綿袍一件”。

常服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導語:常服是帝后在春秋兩季所穿,包括常服鈿子、常服袍、常服褂,是除禮服、吉服之外,唯一可佩戴朝珠的服裝。它既有禮服的性質,又兼具吉服的作用,在經筵大典、齋戒祭祀、喪期內的吉慶節日,或逢節日期間是先皇、先皇后的忌辰,帝后著常服,以示莊重。常服與便服不同,不能理解為平常穿的衣服,但在政治活動頻繁的清宮內,它的穿用次數非常多。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石青緞棉褂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常服褂為皇后常服之一。圓領,對襟,平袖,裾後開。石青團龍暗花緞面料,綴銅鎏金光素扣一,銅鎏金鏨花扣四。月白色纏枝菊暗花綾裡。領又系墨書黃紙籤二,一書“石青緞棉褂一件” ,一書“覽石青緞夾褂一件,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初四日收,敬事房呈。”乾隆朝皇后常服幾乎均是石青色,乾隆《欽定大清會典》規定:“皇后常服袍,無定色,表衣色用青,織紋用龍鳳翟鳥之屬,不備彩。”道光以後漸有彩色,如銀灰色、明黃色、月白色等,仍是素淨無紋或暗花緞為主,不作華麗裝飾。

便服

導語:后妃的便服,穿用於燕居閒暇之時,它們款式豐富,花色繁多,是宮妃時尚生活的體現。便服包括便袍、馬褂、坎肩、襖、衫、褲等,乾隆朝還是以雅緻、內斂風格為主,隨著宮廷與貴族生活的安逸奢侈之風,便服變得華麗。特別是道光朝之後,出現寬襟博袖的氅衣、襯衣等純休閒的服裝,至晚清,更是斑斕奪目。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月白緞織彩百花飛蝶袷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月白色妝花緞面,黃色纏枝暗花綾裡。使用大紅、粉紅、碧綠、草綠、香黃、駝黃、淺絳、湖藍、深灰、淺黑、淡白等十餘種色線織制折枝花卉及蟲蝶紋樣。其中花卉有牡丹、蓮花、海棠、秋海棠、梅花、石榴花、水仙、桃花、繡球花和蘭花等,蟲蝶有螳螂、蟈蟈、蜻蜓和蝴蝶。紋樣豐富多彩,表現出自然界百花盛開、百蝶翻飛之景,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充溢著春天生機盎然的氣息。此袍織造精良,做工細緻,紋樣雅麗,是一件乾隆時期的服裝精品傑作,且為故宮博物院現藏的為數不多的年代最早的后妃便袍之一,故十分珍貴。領又系黃條,上墨書:“月白緞百花妝袷襯衣一件,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收”。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清乾隆 香色地百蝶花卉紋妝花緞棉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袍為嬪之冬季便服之一。袍右衽,捻襟式,馬蹄袖。領、袖鑲醬色雲龍海水紋妝花緞邊,領邊有正龍二,行龍三;接袖處有行龍二,兩袖端有正龍各一。棉袍面料為妝花緞,襯湖色雲紋暗花綾裡。紋緯用“挖梭妝花”織造,這種織造方法設色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在一排同樣的花紋上可以織出不同的色彩,使色彩豐富多變。此種技術於宋代已出現,盛於明清,並沿用至今。該袍面料織牡丹、石榴花、菊花、蘭花、梅花、桂花、水仙等花卉和松竹等,蜂、蝶翩翩起舞於花叢間,栩栩如生。花卉與蜂、蝶之設色有月白、石青、蛋黃、粉紅、紫紅、雪灰、淺綠、墨綠和茄皮紫等共 20 多種,五彩斑斕,色調和諧。

現實版《如懿傳》真正乾隆盛世的后妃服飾

《欽定大清會典(全兩冊)》,吉林出版集團,2005 年版。

《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 年 8 月。

《皇朝禮器圖式》,清內府繪本,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

《天朝衣冠—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服飾精品展》,紫禁城出版社,2008 年版。

《清宮服飾圖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 年版。

《中國古代服飾圖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