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紅saya陷入毆打孕婦的醜聞,前腳被網友人肉,後腳又被王思聰點名批評。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王思聰抨擊網紅saya的微博內容(圖片源自網絡)

人們不禁好奇,素質這麼低的一張皮囊,是怎麼進入“網紅”這個人們看不明白,想不通的“行業”的。

這一行的准入門檻和監管機構又是什麼樣的?

收音機年代裡,紅人是單田芳、田連元;

卡帶年代裡,紅人是崔健、竇唯;

知識年代裡,意見領袖被當作偶像。

而在網絡年代,網紅——網絡紅人——的產生,則是必然趨勢。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抖音網紅“莉哥”的人氣,曾旺到堪比迪麗熱巴的程度(圖片源自網絡)

不同於其他行業,網紅並不需要專業知識,也不需要道德考量,准入門檻只是“自願”兩字。

年輕的女孩們為了踏入此行,整了容、露了胸,用手機支撐起了自己的飛黃騰達、變身豪門的夢想。

當然,她們當中絕大多數,是各自為政,或者是小打小鬧的“散兵遊勇”。

這種野生網紅,和那種用產業、資本方式製造的網紅,不可同日而語。

網紅經紀公司,就是這種奇絕的存在。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掛名“娛樂”或“文化“或”傳媒”的網紅孵化公司,為許多平凡人找到了大紅大紫的窗口(圖片源自網絡)

他們提供各種便利條件,批量製造各種不同的網紅,以適應不同的場景和需要。

電商、直播、段子手以及視頻節目,都需要網紅來做門臉和代言。

像是淘寶網紅孵化,經紀公司會配專人為網紅量身打造“人設”,並按照目標人群的喜好投放內容。

並在微博內容、淘寶店裝修、服裝選品等多環節內容進行把控。

對於某一個具體的網紅來說,經濟公司的存在降低了網紅的生存門檻,但卻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整個行業競爭難度。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雖然都是網紅,但他們的商業側重點卻有著很大差別(圖片源自網絡)

張大奕,本身是一個小模特,在這行裡默默無聞,被包裝成網紅後,一炮而紅。

在2015年的光棍節,憑藉自己網紅身份的一己之力,賣進淘寶女裝TOP商家。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紅”張大奕在直播中向粉絲傳授“衣著穿搭術”

而直播、主播或者是內容生產商,則有一套更加複雜的流程和規則。

直播主播依託於公會。

像是yy平臺,就有一整套公會層級的結構。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yy平臺的直播界面(圖片源自網絡)

他們按照用戶的瀏覽喜好,每個主播的個性以及時下的熱點來製造輿論,並且確定每日的播出內容。

網紅們也不需要像是無頭蒼蠅一樣每天絞盡腦汁去考慮直播內容,這一切自然有人給你打理好。

至於那些超級網紅——動輒可以呼風喚雨,有著上千萬粉絲的“紅人”,他們的運作方式,除了需要自身水準(唱歌、外貌、遊戲)過硬之外,還有專門的經紀人為他們服務。

實際上,這種運作已經與一般意義上的明星並無二致了。

唱歌的馮提莫、已經不再風光的MC天佑、打遊戲的PDD,這些網紅都擁有一個專業的營銷與包裝團隊。

換而言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專人負責。

假若說直播唱歌、打遊戲、做美食,抑或是擼貓擼狗,只是某些網紅的“個人行為”的話。

那麼視頻節目類的網紅,則需要一整個團隊來運營和操作了。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紅的產業鏈構成方式(圖片源自網絡)

箇中代表,早期是papi醬、辦公室小野;現在則是常年流行於社交圈的搞笑小視頻。

papi醬和辦公室小野的各種小視頻,並不是用一臺手機加上簡單的後期編輯軟件就可以編輯出來的。

這些視頻需要一整個拍攝團隊的合作,要有劇本、PD和後期製作,甚至還可能要有一個專業出生的導演。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並不是一次性拍攝成功的,往往需要NG多次,才能從中找出可用的素材。

換而言之,一段5分鐘左右的小視頻,在製作過程中,最起碼需要5-8小時的實際時間。

假若不是專職工作,誰會有這麼多“業餘時間”?

於是,這就催生出了一個依附於網紅的產業——內容製作商。

網絡上流傳著一張抖音運營池策略分析的圖片,抖音上的短視頻從1分鐘到35分鐘被細分成了接近20類,每一類又被區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模塊。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上流傳的“網紅基地”抖音的“運營池測了分析”(圖片源自網絡)

按照大數據的分析,內容提供商能很明確地知道某些類型的視頻上了熱搜,某些類型的視頻跌下了榜單。

所以,內容商聯合網紅經紀人,聯手為打造了這一些引起全民狂歡的內容。

他們製造出來的網紅,雖然不是真正的明星,但卻引領著全民的審美和口味。

可是,與傳統的製片方不同,網紅經濟中,網紅始終是主角。

網民所追捧的是網紅,而不是內容。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絡流傳的“網紅”作用百萬粉絲的幾種主題策略(圖片源自網絡)

張大奕所屬的如涵控股,在今年的上半年營銷收入為7700萬,而張大奕一個人就貢獻了4000萬。

所以,如果張大奕走了,如涵控股就倒了。

靠著流量和運氣,經紀公司製造出了網紅。

而網紅一旦出走或者是形象崩塌,經紀公司完全承擔不起損失。

沒有任何一個經紀公司敢說,自己能打造下一個XXX。

2017年,因為外掛事件而被網友群嘲的“55開”盧本偉,就是一個實證。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友們群嘲“55開”事件時製作的logo(圖片源自網絡)

原本在鬥魚擁有百萬粉絲的盧本偉,爆出了用外掛打遊戲的醜聞。

雖然及時道歉,也交納了罰款,但粉絲卻依舊拂袖而去。

今年2月,55開被所有平臺封禁,其經紀公司也銷聲匿跡。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盧本偉在其微博上就該事件道歉(圖片源自網絡)

網紅如何盈利,這是所有人都好奇的事,因為絕大多數人只是在看熱鬧,並沒有打賞主播的習慣。

而按照買和賣交易原則來看,網紅無外乎是賣掉了一些東西,而網友則是購買了一些東西。

網紅所販賣的到底是什麼?

總結起來無外乎三樣:賣服務、賣產品、賣廣告。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紅直播界面的大致樣式

美女穿的清涼陪你聊天,你可以點歌,甚至可以調戲主播,為了得到這種服務,你用人民幣購買虛擬商品,用這些商品打賞主播。

主播再與平臺按照比例分成,這就完成了“買賣”的交易過程。

賣產品的網紅就更好理解了,她們——往往是女性,用自己的姿色、身段為某些產品站臺背書,用自己的影響力讓粉絲去購買產品。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紅”雪梨(圖片源自網絡)

除了張大奕之外,曾經和王思聰傳出過緋聞的雪梨,也是開了淘寶店,並用自己的網紅身份“帶貨”的一員。

賣廣告的網紅,相比較主播和電商網紅,專業性更強。

前段時間節食減肥,並且離了婚的咪蒙,就是其中一員。

咪蒙以各種各樣的雞湯和毒雞湯文著稱,在收穫無數罵名的同時,也收割了無數的粉絲。

在她的那些推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推文形式寫成的廣告。

雖然是廣告,但文章內容依舊具有“咪蒙風格”,所以也並不令人討厭,也有人將其與硬廣區分開來,稱為“軟廣”。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網紅”咪蒙的廣告收入模式

整個2017年,她發出了200餘條廣告。

按照平均廣告價格40萬一條的價格來估算,她全年的廣告收入約為8000萬元。

在目前的網絡環境下,絕大多數的參與者是撞大運式的盲目猜測下一個流行趨勢。

但已經有人對此作出了更迭。

你看到的網紅真的是網紅本人嗎?其實她們只是被操縱的演員

新模式下的“網紅”年糕媽媽

年糕媽媽,這個育兒類的網紅,實際上只是一個由團隊打造出來的形象。

其背後的商業產業鏈的控制人,是曾在寶潔公司從事供應鏈事業,擁有豐富成熟的變現經驗的高級管理人才。

同理,邏輯思維的羅振宇以及“李叫獸”都是由團隊運作的結果。

——站在這些平臺最前面的“網紅”本人,只是一個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