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太陽系繞銀河系一圈是不是地球就毀滅一次?

馮開朗


答:太陽系繞銀河系的公轉週期約2.5億年,目前已經繞著銀河系公轉了近20圈;並沒有出現每轉一圈,地球就毀滅一次的事。


在地球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五次著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發生在: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距今3.77億年前的泥盆紀;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距今2.51億年前的二疊紀;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距今2.1億年前的三疊紀;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

從時間上來看,地球公轉週期,和歷史上五次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並沒有明顯對應關係。


近年來,科學家對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也有了一些新發現和進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1)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很有可能是全球氣候變冷導致;

(2)泥盆紀生物大滅絕,很有可能是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3)二疊紀生物大滅絕,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

(4)三疊紀生物大滅絕,猜測和某次近地超新星有關,但僅限於猜測;

(5)白堊紀生物大滅絕,極有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

以上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只是眾多猜測中的一個,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猜測的原因並沒有和太陽系公轉有直接聯繫。

至於氣候變冷等原因,是否和太陽系公轉有深層聯繫,這個還不得而知。但試圖把五次生物大滅絕和太陽系公轉聯繫起來,是很牽強的。


目前地球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過程中,而且滅絕速度是前面五次的1000倍,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所以,研究太陽系公轉和地球毀滅的關係,並沒有太大意義;當前人類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解決文明發展和生態平衡之間的矛盾,不然到最後,人類也避免不了滅絕的一天。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中心是一個被稱為人馬座A的超級黑洞,這個黑洞的巨大引力導致銀河系數以千億顆恆星“緩慢”的繞著黑洞旋轉。

我們的銀河系有兩條正在形成的旋臂和兩條完整的旋臂,太陽系本身處於銀河系獵戶座旋臂內,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大約2.5億年繞銀河系中心轉一圈,現在為止地球的年齡是46億歲,太陽系年齡是50億歲,滿打滿算地球也繞銀河系20圈了,而地球本身還是好好的,沒有毀滅也沒有爆炸。


地球生命從誕生開始到現在一共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是4.4億年前,第二次是3.65億年前,第三次是2.5億年前,第四次是2億年前 第五次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恐龍就是那時候完蛋的。

可以看出每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間隔都不是2.5億年,所以物種大滅絕和太陽系繞銀河系旋轉一圈沒什麼關係,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只是地球自身原因,最多就是小行星撞地球一類的災難。

地球如果真的毀滅了,那也是跟太陽有關係,畢竟太陽才是主導太陽系命運的“人”,我們的地球本身就是從太陽形成後的塵埃雲中誕生的,太陽系的所有天體都在太陽引力的支配下公轉,50億年後太陽壽終正寢,那時候才是地球的末日。



太陽質量只能變成一個紅巨星而不是黑洞,所以太陽的軌道範圍在50億年後會膨脹到火星軌道附近,在此之前地球等行星就會消失在紅巨星的火海之中。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好吧,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說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應該是一個黑洞,這個黑洞叫人馬座A,人馬座A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引力場,那麼理論上來說,這個引力場內的所有天體,都要被人馬座A吞噬,但是天體運動產生的離心力,可以抵消人馬座A的吸引力。

那麼我們的太陽,也在不停的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其旋轉的週期,大概是2.5億年一圈,那麼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一圈,到底會發生什麼呢?答案應該是什麼都不會發生,其實理論上來說,地球確實有毀滅的那一天,但這一天還比較的遙遠,因為地球的壽命,是和太陽息息相關的。

太陽是一顆恆星,這顆恆星說不上年輕,也說不上年老,它現在正好處於一生中的中年階段,那麼科學家們把太陽的這段時間,稱之為主序星,太陽最起碼還有50億年的時間,才會結束主序星的階段,變成一顆紅巨星,那個時候太陽將步入老年,逐步走向死亡。

是的,當太陽走到生命末期的時候,太陽的中心將會坍塌,而太陽一旦坍塌,地球有相當大的概率要陪葬,那麼最壞的結果,就是太陽會將地球直接吞噬掉,而那個時候地球還有人類存在的話,人類也要葬身火海,但如果運氣好的話,地球可能會沒事。

因為太陽的質量在變少的同時,引力也在變弱,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地球可能會被推離到更遠的軌道,但沒有了太陽,人類又靠什麼生存呢,到時候地球將徹底冰封,所以的生物都要被凍死.........


種植恆星


地球上的生物圈經歷了多次的大滅絕,而且這些大滅絕似乎具有周期性,這一週期是多久呢,太陽系繞銀河系一圈是不是地球生物圈就毀滅一次?

從地球生物圈誕生至今,總共發生了五次大滅絕事件。第一次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這次大滅絕是由於全球氣溫下降,海水大量結冰,海平面下降,沿海生態系統被破壞,造成當時85%的物種滅絕。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泥盆紀是魚類大量繁盛的時代,同時,兩棲動物開始出現。這次大滅絕的原因同樣也是全球氣溫下降導致的海洋退縮,使海洋生物遭到重創。第三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這是五次大滅絕中最嚴重的一次,地球上96%的物物種在這一時期滅絕,其中,海洋生物有90%滅絕,陸地脊椎動物有70%滅絕,許多統治海洋長達3億年之久的生物也就此滅絕。

這次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巨大轉折,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第四次大滅絕發生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大量爬行生物滅絕,爬行動物也遭到重創。第五次大滅絕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次,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鳥類和哺乳動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縱觀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時間,億億年為單位,分別是4.4,3.65,2.5,2,0.65,這四個數字之間分別相差了0.75,1.15,0.5,1.35。這似乎並沒有什麼週期性,而且,就算我們假設有周期性,那週期應該是一億年,但是太陽系繞銀河系的公轉週期是2.25億年到2.5億年之間,兩者並沒有什麼聯繫。

而且,從五次大滅絕的原因來看,這五次大滅絕多是因為地球內部的原因,只有最後一次大滅絕可能是因為一顆來自外太空的小行星。因此,太陽系繞銀河系一圈地球生物圈就毀滅一次,這一說法並不正確。


太空伊卡洛斯


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大量物種在短時間內從地球上消失。關於這些生物滅絕的原因,存在很多種假說,從地球內部環境如地質構造變化,海平面變化,到地球外部環境如小行星撞擊等等。

太陽系在銀河系中軌道變化影響,也是有關地球物種滅絕的一種假說。作為銀河系的數千億顆恆星的一份子,太陽連同圍繞它旋轉的行星一同參與了銀河系圍繞銀核的自轉,大約2.4億年轉一圈,大約1.2億年是半個週期。

有人猜測,太陽系圍繞銀心運動時,處於近銀心和遠銀心時,太陽系處於不同的宇宙環境變化,有可能引起太陽系一些性質的變化,如引力常數輕微改變等,這些細微的宇宙參數變化,都會導致地球上的物種滅絕。

地球歷史上幾次物種大滅絕,都是全球性事件,分別發生在奧陶紀末期(4.4億年以前)、泥盆紀末期(3.65億年以前)、二疊紀末期(2.5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約2億年以前)、白堊紀末期(約6600萬年以前)。

但是通過簡單計算,這些生物滅絕的週期間隔和太陽圍繞銀河系旋轉的半週期,也就是太陽系在接近銀心或者遠離銀心的時刻,也很難對應。這種太陽系-銀河系軌道變化造成物種滅絕的理論還是有很多問題的。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有科學家認為,現在地球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代,近400年生物生存環境已經縮小了90%,物種滅絕了一半。但這似乎與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毫無瓜葛。

太陽帶著咱們的地球等八個兄弟姐們行星,還有拉七雜八的一堆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碎片星雲物質,以每秒鐘250公里的線速度,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公轉週期約2.5億年。

這個宇宙已經138億歲了,太陽系才有50億歲,咱們地球大概有46億歲。如果銀河系的公轉速度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話,太陽已經圍繞著銀河系轉了約20圈了。但這50億年來,銀河系以及整個宇宙應該是有變化的,而且變化還很大,所以,過去太陽是不是約2.5億年轉一圈沒有依據。

既然如此,太陽系繞銀河系轉一圈地球就毀滅一次也完全毫無根據。地球自從誕生以來,從一個火球漸漸變成今天這個萬物蔥蘢的樣子,就說明它從來也沒有毀滅過,受到毀滅的是生態,生態要求的環境畢竟與地球本身不一樣,所以就更脆弱。

前面已經有許多朋友分析了生態的毀滅規律,也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規律。據研究,地球上的生態有過五次大滅絕,還有幾十次次級滅絕。

從大滅絕來看,第一次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事件,到第五次白堊紀末期的恐龍退出歷史舞臺,每一次間隔似乎與太陽圍繞銀河系轉一圈毫無關係。物種大滅絕從第一次到第五次的間隔時間分別為0.75億年、1.15億年、0.65億年、1.2億年。


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旋轉,不是太陽一個恆星系統的旋轉,而是銀河系所有的恆星系統的旋轉。

太陽與其他恆星的位置相對變化並不是很快很大,即使有一些不按規矩出牌的天體會偶然在銀河系中穿插,在十多萬光年的大圓盤中遇到太陽的概率也非常微小,因此這種對地球生態的影響應該是微乎其微的。

縱觀歷史上的大滅絕事件,主要影響是氣候變化、小行星撞擊、火山活動、沙漠肆虐,還有傳染病的流行。在若干次的次級滅絕中,大致也是這些原因,後期還摻入了人類的因素。


在地球上,生命從無到有,再到多樣化,經歷了長達數億年的時間演化。但與地球的壽命比較起來,生命出現的時間很短暫。

有科學家把地球46億年的壽命壓縮到一天24小時來分析,這一天的前6個小時地球上一片死寂。

生命的種子在6點以後才出現,這是最原始的藻類,這種藻類一直繁衍了14個小時;

到了晚上的20點,海洋湖沼中才有了軟體動物;23點30分,恐龍才出現,但只存在短短的10分鐘就謝幕了;

哺乳動物出現在這一天的最後20分鐘,並迅速多樣化分化,23點50分,靈長類的祖先,也就是猴子猩猩人類們的祖先出現了,而人類變成一個有聰明大腦的動物才2分鐘,這短短的2分鐘,人類迅速的掌控了地球,變成萬物之王。

現在有科學家分析,地球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時代,人類活動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負面作用。

科學家們已經聯名發出了兩次公開信,指出人類的活動給生態造成了重大的影響,物種正以更快的速度減少,警告人類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所以,當前我們需要擔憂的不是太陽運行給生態帶來災難,而是人類自身活動要有所收斂,減少排放,和平合作,科學發展才有出路,才能避免第六次大滅絕給人類帶來的毀滅性影響。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點評。


時空通訊


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公轉一圈是時間是2.5億年,而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很顯然不可能每過2.5億年就炸一次。

再者題主提到了恐龍滅絕,難道是物種每過2.5億年就毀滅一次嗎?並不是。

地球上的生物至今一共發生了五次滅絕(有學者認為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第六次)。來看看每次滅絕的時間間隔。(下圖)

第一次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第二次在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第三次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第四次在1.85億年前,第五次在6500萬年前。可以清楚的看到每次的時間間隔,最長的不過1.2億年,顯然和太陽公轉週期不符。

我們來看看這幾次大滅絕:第一次有85%物種滅絕、第二次是海洋生物滅絕、第三次最嚴重,96%物種滅絕、第四次80%的爬行動物滅絕、第五次就是熟知的恐龍滅絕。

滅絕的原因有幾大類:地球氣候的異常突變、傳染疾病的泛濫、地質運動災害等等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地球歷史上似乎呈現週期性的生物滅絕,但與太陽系繞銀河系運行的2.6億年週期沒什麼關係。地球形成之後很難被毀滅了,毀滅的只是地球生物而已。

地球歷史上的生物滅絕事件,都是由於環境的大幅度改變,地球本身所處的太陽系中的位置,使地球環境比較溫和,加上大氣和地磁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生命發生、演化,呈現目前的生物多樣性。而銀河系中,不同恆星相距距離很遠,通常在1光年以上(太陽系直徑就被認為至少1光年),因此遭受其它恆星風暴的影響導致生物滅絕基本是不可能的。

太陽系外銀河系中運行,所處的位置和周圍的恆星等在較長的時間內也是相對不變的,地球生物滅絕更多的是發生於自身的事件。地球歷史上的幾次滅絕事件,有海水溫度的降低、海水氧含量降低、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球大氣溫度降低,均造成了生物的大量滅絕。而這些事都沒有導致地球的毀滅,毀滅的只是部分物種,地球仍然繞著太陽在銀河系中運行。

地球生物滅絕並沒有嚴格的規律,也和太陽繞銀河系運行規律沒什麼關係。


來看世界呀


如果太陽系真的每繞銀河系一圈,地球就毀滅一次。那麼按照地球的形成時間46億年,太陽系公轉週期2.4億年,地球已經毀滅了19次了。可是,從地質考察結果來看,地球一次也沒毀滅。最多就是發生了約5次的物種滅絕事件,而且還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滅絕。



地球毀滅,總有有一個毀滅的原因或者毀滅留下的遺蹟。可是,太陽系圍繞銀河系轉圈轉的好好的,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因素可以導致地球毀滅。只知道恐龍是在6500萬年前被滅絕的,一隻不剩,且恐龍滅絕是小行星撞擊的。但是這些恐龍滅絕的因素,和太陽系圍繞銀河系轉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說,對於已經繞過了19次銀河系的太陽系來說,圍繞銀河系轉就是輕車熟路,極少出現危險的。


科學探秘頻道


從時間的跨度上看,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什麼聯繫,也可以說是毫無聯繫。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轉一圈是一個銀河年,一個銀河年約等於2.25-2.5億個地球年。

目前來講,按照地球的歲數來看,地球已經是處在第20個銀河年了(現在被認為是處在第20個銀河年)。

從地球上物種大滅絕的時間表上來看的話,第一次物種滅絕發生在奧陶紀末期(4.4億年以前);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末期(3.65億年以前);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二疊紀末期(2.5億年以前);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三疊紀末期(大約2億年以前);

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白堊紀末期(大約6500萬年以前),恐龍大滅絕,陸地上大型動物消亡殆盡,哺乳動物開始演化。

恐龍雖然出現於2億年以前,但是恐龍的滅絕是在6500萬年以前。

太陽系處在銀河系所謂的“生命宜居帶”上,雖然會定期的穿過銀河系內的特定位置,但對於地球的生態系統影響不大,主要的因素還是來源於地球自然本身,另外就是地外天體了。

從物種大滅絕相距的時間跨度上也與一個銀河年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綜上可知,物種大滅絕與太陽系繞不繞銀河系一圈沒有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