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禪修方法,才能讓心安靜下來

止,又稱奢摩他,義為寂止,指心不外散,也不昏沉,一心專注於某一所緣境,了了分明,寂然不動。——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

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禪修方法,才能讓心安靜下來

初學者的禪修,應從寂止入手,讓我們粗大的分別念停下來,讓心安靜下來。根據堪布的教言,此處簡單地把寂止的方法分為三種:

第一,一緣專注於一個外在的物體;

第二,調息法,就是觀察自己的呼吸;

第三,觀察念頭,觀察念頭的重點就是觀察此念已滅、下一個念頭未生之間的那個空當。

1、一緣專注法。

關於一緣專注,上師指出:“修習寂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一個固定的物體上,一顆念珠、一粒小石子,或者是一個種子。”

不要太緊張;也不要想“我第一次修禪修好緊張”,或者心裡想著“我能不能修成啊?能不能有一個很好的效果或者驗相啊?”不要刻意地去希求。

心不要太內收,也不要去作意、去分析、去思惟這個小石子是光滑的、是方形的、是什麼顏色的,這個時候不要去分析這個外境。這樣慢慢地,心也就可以平靜下來了。

“專注的能力增強之後,可以把目標物換成佛像。佛陀、本尊、菩薩的塑像、畫像都可以。慢慢熟悉,最好能達到眼前沒有佛像,也能觀想出來的程度。”從佛像的整體到每一個細節都能夠觀想出來。這就是一緣專注的觀想方法。

2、調息法。

怎麼來觀察呢?堪布說,“以調息的方法修寂止,只需把意念輕輕放在呼吸吐納上”,我們對上師教言的每一個字都不要放過或者滑過去,應該仔細地看,這就是修法的竅訣。

其中的意念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把我們的覺察、覺知的心念,輕輕地——而不是刻意地、特別用力地——放在呼吸的吐納上,“了知即可,不必特意控制”。

我們的呼吸和心意有很大關係,要讓自己的心處在一個非常平靜放鬆的狀態,了知自己在喘氣就行了。

了知些什麼呢?“出息知是出息,入息知是入息,息短知吸短,息長知息長,息暖知暖,息冷知冷,保持覺察和專注,呼吸自然而然就會輕長,雜念也會慢慢減少。”

我們也可以用數息法,數自己的呼吸,以7為循環或者以10為循環。此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縱容自己,明明已經外散了,不知道哪兒去了,還要硬著頭皮往下數。數呼吸的時候發現念頭散了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3、觀察念頭。

和呼吸有點相像。“一般的念頭可以用來修寂止。念起時知念起,知念起時念即滅,念滅知念滅。”

堪布對此處的關鍵點做過開示:“這裡要緊的是把握這個覺知的力度。”就好像有一顆監督的心在觀察念頭,念起念滅,週而復始。

只要了知念頭的生滅就可以了,不需要進行判斷和分析,也不要以這個念頭為緣進行安住或觀察,更不需要去想:“‘一個念頭生起了’‘一個念頭滅了’,否則覺知本身又成為新的念頭,亂上添亂。”

對於用多大的心力去觀察念頭,沒有統一的規定,堪布特別強調說:“這需要我們自己好好去體會,也只有通過自己的反覆體會,才能明白覺知與念頭的差別。”

古代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曾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聞思了多少知識,它的力量還是不夠強大。真正掌握一定要“躬行”,就是要去實踐。

當我們知道念頭生起的當下念頭就滅了,如果只是記住這句話,而不真實地去觀察,那永遠無法真正體會這句話的內涵。佛陀沒有一句教言不是用來修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實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