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衛青死後,漢武帝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瀚海說史


我的觀點是奪嫡,有希望當皇帝的王子,背後的勢力開始發難,一步一步,消滅太子的力量,而且,他們成功了。具體內容很長,附後:

血雨腥風之禍起巫蠱

前92年年底,輪到宰相公孫賀倒黴了。大家記得吧,前103年,宰相石慶去世,劉徹命太僕(交通部長)公孫賀繼任,公孫賀百般推脫,不想幹,劉徹說,你特麼不想幹也得幹!然後拂袖而去。公孫賀為什麼不想當宰相?石慶之前的三個宰相,連續自殺,公孫賀發現,宰相這位子不好坐,到了本年,公孫賀做了十來年宰相居然還健在,想來也能混個善終,豈料飛來橫禍!

公孫賀也是義渠人,他的老婆衛君孺,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姐。公孫賀升任宰相後,兒子公孫敬聲接替他當了太僕。這個公孫敬聲,驕橫奢侈,目無法紀,擅自動用北軍(野戰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事情敗露,被捕下獄。

衣賜履說:太僕相當於交通部長,位居九卿,是主管皇帝車輛、馬匹之官,後逐漸轉為專管官府畜牧事務之官。公孫敬聲能夠動用北軍軍費,我們是否可以推測,彼時的軍費中,馬匹、車輛的費用恐怕不少,而這筆錢,由太僕掌管,或至少要經太僕的手。

當時,劉徹正在全國範圍內通緝陽陵(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二十五公里)大俠朱安世,一直抓不到。於是,公孫賀進見劉徹,希望承擔抓捕朱安世的任務,一旦抓獲,請劉徹赦免兒子公孫敬聲。劉徹批准。公孫賀這個人不簡單,並非僅僅靠裙帶關係上來的,他文武全才,曾七次當將軍帶兵出征,雖然沒有衛青、霍去病那麼顯赫,但也因功封南窌(讀如六)侯,更沒有出現過李廣、趙破奴那樣全軍覆沒的糗事。

果然,宰相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朱大俠很快落網。朱安世被抓,卻哈哈大笑,說,公孫賀要我的命,我要誅他的族!於是在獄中上書朝廷,揭發說,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劉徹的閨女)私通,他得知皇上將要前往甘泉宮(陝西省淳化縣西北),便讓巫師在皇上專用的馳道上埋藏木偶人,詛咒皇上,口出惡言。

前91年,正月,劉徹下令,逮捕公孫賀,下獄,經調查罪名屬實,父子二人都死於獄中,誅族。

閏五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劉徹的女兒,都是皇后衛子夫所生)及衛青的兒子長平侯衛伉,都因牽連到“巫蠱”案件,全部誅殺(劉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殺親生女兒的皇帝)。

衣賜履說:有沒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劉徹誅殺自己的親生女兒,說明調查屬實:女兒詛咒劉徹死。調查屬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屬實;一種是被屬實。我傾向於後者。

這裡面,有個疑點:

朱安世為什麼知道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特別是,他如何得知他們埋藏偶人、詛咒皇上?不管是私通,還是巫蠱,那可都不是拿著大喇叭向外宣傳的長臉事兒誒。老朱何以知之?彼時的大俠,其實並非我們理解的郭靖郭大俠那種行俠仗義的俠客,更多的是指那種橫行鄉里的豪強,比如,以前我們講過的大俠郭解,經常因別人多看他一眼就把人家殺了。郭解多與達官顯貴交往,否則也維持不了豪強的身份。朱安世當也是這個路數。劉徹通緝朱安世多時而不得,必然有官員對他加以保護,而且級別可能不低。而公孫賀既然篤定能夠抓住朱安世,說明公孫賀有渠道能夠找到老朱。我們不能排除兩人也曾有過交往,但朱安世手裡一定沒有公孫賀的把柄,否則,公孫抓住老朱之後,一刀砍了,回報劉徹說那廝拒捕不就完了?然而,朱安世人在獄中,一紙上書,就滅了公孫賀的族,只能說明,有人讓朱安世上書。這個人是誰,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確定,調查公孫敬聲參與巫蠱事的人,則一定知情,可惜,史書沒有記錄。

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公孫賀一家是冤死的,現在看看,因此事而死的都是誰:諸邑公主、陽石公主、長平侯衛伉,兩個公主都是皇后衛子夫所生(一說生母不詳),衛伉則是衛青的兒子、衛子夫的親外甥(衛青於前106年去世,衛伉繼承爵位);公孫賀的老婆是衛子夫的姐姐,四年前被腰斬的公孫敖是衛青的鐵哥們兒,還有前100年從匈奴逃回來的趙破奴,以前是跟著霍去病混的,此次也被誅族,這些人,全是皇后衛子夫這頭兒的。

很顯然,現在,有一方勢力,正在借巫蠱之禍,向皇后黨痛下殺手,他們實際上要消滅的是誰?對了,衛子夫的兒子,已經當了三十年太子的劉據。那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皇位!先把劉據的黨羽逐一翦除,下一步,就輪到衛子夫和劉據了。


江充大興巫蠱獄,太子被逼起兵變

衣賜履按:前面我們講到,有一股勢力一步一步翦除太子劉據的人,先是宰相公孫賀,然後是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和長平侯衛伉。終於,他們向劉據下手了。危急之中,劉據想與老爹劉徹溝通,居然連老爹的面也見不到,被逼無奈,鋌而走險,發動兵變。

當初,淮南王劉安為什麼做了一場皇帝夢?因為武帝劉徹十七歲登基,居然十多年沒生出兒子來,讓劉安以為劉徹沒有生育能力,呵呵。事實上,劉徹還真沒什麼毛病,從二十九歲開始,叮呤咣啷生了六個兒子。長子劉據,七歲那年立為太子,老孃衛子夫升格為皇后。另外五個兒子,王夫人生老二劉閎,李姬生老三劉旦、老四劉胥,李夫人(李廣利的妹妹)生老五劉髆(讀如勃),最後,劉徹以六十三歲高齡,生了後來的漢昭帝劉弗陵,母親是趙婕妤(婕妤是嬪妃職稱)。

劉據漸長,仁慈寬厚、溫和謹慎,劉徹感覺這個兒子不像自己那樣精明強幹,略有不喜(跟高祖劉邦對惠帝劉盈的感覺一樣)。衛子夫、劉據因皇上對他們的寵愛逐漸減少,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劉徹有所察覺,對衛子夫的弟弟、大將軍衛青說,本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邊外族侵擾不斷,我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我如不出師討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如果後代也像我這樣去做,就很可能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穩重仁慈,把天下交給他,我很放心。聽說皇后和太子擔心我不再愛他們了,哪有這回事呢!你方便時把我的意思轉告他們。

衛青趕緊叩頭謝恩。衛子夫聽說之後,為自己的不當疑懼,向劉徹請罪。每當劉據勸阻老爹征伐四方時,劉徹就笑著說,艱苦的事兒我來幹,把安逸留給你,難道不好嗎?

衣賜履說:劉徹通過衛青傳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皇后和太子想私下見劉徹一面,很難。這是危險的信號。

劉徹喜歡出遊,每次出外時,朝廷的事交給劉據,宮廷的事交給衛子夫。劉據所作裁決,待老爹回來後,撿重要的報告,劉徹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懶得過問。劉徹用法嚴厲,任用的多是酷吏;而劉據待人寬厚,經常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案子重新審理,從輕發落。劉據這樣做雖然得百姓之心,但執法大臣大多不高興。衛子夫害怕長此下去會獲罪,經常告誡劉據,要順從老爹的意思,不要擅自縱容寬赦。劉徹聽說後,卻認為劉據做得對,衛子夫多慮了。大臣們中,為人寬厚的都依附劉據,用法嚴苛的則都詆譭劉據。而由於奸邪之輩喜歡結黨,所以說劉據好的少,說他壞話的就多了去了。大將軍衛青於前106年去世,那些傢伙認為劉據靠山失掉大半,便竟相陷害劉據。

衣賜履說:寬仁反而成為短處,官場之戲劇性,確實戲劇性。此處,史書向我們透漏一些信息,即,朝臣競相陷害太子。太子是未來的天子,朝臣為什麼要陷害他?只有一種可能,即,太子有替代品,他的五個兄弟,都有可能取代他成為新太子,這些潛在的對手,背後很可能都有支持的勢力。

劉徹與兒子們很少在一起,與皇后也難得見面。一次,劉據進宮看望皇后老孃,呆得時間比較久。黃門(禁宮侍從)蘇文向劉徹報告說,太子調戲宮女。劉徹聽後,對太子頗為不滿,老子給你配的宮女還不夠嗎?打野食打到皇后宮裡去了!於是,就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太子宮忽啦啦一下子來了幾十個宮女,劉據莫名其妙,一掃聽,感情是蘇文搞的鬼,劉據氣得肝兒疼。蘇文與小黃門(禁宮貼身侍從)常融、王弼等,經常暗中蒐集劉據的過失,然後添油加作料地報給劉徹。把個皇后衛子夫恨得咬牙切齒,讓劉據向老爹報告,誅殺蘇文等人。劉據說,只要我不做錯事,又何必怕這些雜碎!老爹是多英明的人?不會相信那些鬼話的,不用憂慮。

衣賜履說:顯然,蘇文、常融、王弼這些劉徹身邊的太監,是要把劉據往死裡整,在老子面前成天說兒子的不是,這是需要勇氣和動機的。單純看這件事,對他們並沒有好處,甚至,一不小心,還可能丟了腦袋。那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對了,當然是有人讓他們這麼做。

有一次,劉徹感到身體不適,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先行回來,對劉徹說,聽說皇上病了,太子面帶喜色(我靠!這句話是要死人的!)。劉徹默然無語。及至劉據來到,劉徹特意觀其神色,見他臉上尚有淚痕,卻強作歡顏,劉徹感到奇怪,就暗中查問,得知事情真相,於是將常融處死。

衣賜履說:真是步步驚心!常融這個小報告,那是要置劉據於死地啊!老爹生病,你面帶喜色,是盼著老爹死了你當皇上是吧?幸虧劉徹還沒有完全糊塗,暗中進行調查,太子得免。然而,調查的是真相嗎?當然不是。常融只是一枚棄子,調查的人,跟他是一夥兒的,舍卒保車,常融死前,一定根本沒有在劉徹面前喊冤的機會。

劉徹喜歡方術,這個地球人都知道。因此,長安聚集了大量方士和各種神漢巫婆,這些傢伙大都有點奇幻邪術障眼法什麼的,頗能迷惑人。一些女巫成了宮裡的常客,她們教宮中美人避災的法門,在每間屋裡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美人多,妒忌多、爭吵多、么蛾子多,她們輪番告發別人詛咒皇上、大逆不道。劉徹見天兒收到這種投訴,氣得冒火,往往把被告發的人處死,後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前前後後殺了數百人。這種事兒發生多了以後,對劉徹的精神產生影響,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個木頭小人手持棍棒襲擊他,嚇得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每況愈下,精神恍惚。

這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出場了,這個人,官兒不大,膽兒大,幾乎一手製造了武帝朝最大的冤案和最多的冤魂。他是趙國人江充。

前94年,江充被任命為水衡都尉(水利總監,二千石)。江充本是趙王劉彭祖的門客,因為得罪了趙國太子劉丹,逃到首都長安,向朝廷告發了劉丹的隱私(劉丹是個奇葩,最愛乾的事兒就是睡家人,不但睡異母的姐妹,而且睡同母的姐姐。江充向朝廷告發此事),劉丹因此被廢除太子之位。劉徹召江充入宮,見他儀表堂堂,身材高大俊朗,衣著華麗大方,暗中稱奇。與他談論一番後,劉徹大為高興,從此對江充寵信,封其為繡衣直指(繡衣戒嚴官,參見拙文《【通鑑碎玉】漢武帝的“錦衣衛”》),讓他督察皇親國戚、天子近臣中的違背體制、奢侈不法行為。江充檢舉參劾,毫無避諱,劉徹認為他忠正直率,是個人才。

衣賜履說:繡衣直指是個臨時崗位,有任務時抽調人員參加,任務結束就回歸本職,執行任務時權力很大。

有一次,江充隨劉徹前往甘泉宮(陝西省淳化縣西北),遇上太子劉據派去甘泉宮問安的使者馬車,在皇帝專用的馳道上行駛,江充便將其逮捕問罪。劉據聽說後,派人向江充求情說,我並非愛惜車馬,實在是不願讓皇上知道後,認為我平時沒有管教左右,希望江先生寬恕!江充並不理睬,徑自上奏。劉徹說,作臣子的,就應當這樣!對江充大加信任,於是,江充威震京師。

前91年,劉徹已經六十六歲。江充發現,自己得罪了別人倒也罷了,現在是得罪了太子和皇后,萬一皇上駕崩,太子變成皇上,還不要了他的小命?此前,公孫賀一家,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皇后的侄子長平侯衛伉,都因巫蠱一事被誅(詳見拙文《血雨腥風之禍起巫蠱》),江充發現,想要害人,巫蠱是最銳利最有效的武器。恰逢劉徹生病,江充對劉徹說,皇上的病是由於巫蠱作祟造成的。劉徹心中一驚,就派江充為使者,負責調查巫蠱案。江充帶著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逮捕了大批用巫術害人、夜間祭祀及自稱能看見鬼魂的人,當然,江充事先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他讓人把木偶埋在某處,再灑上血汙,然後對被捕之人進行刑訊,將那些染上血汙的地方指為他們以邪術害人之處,用燒紅的鐵鉗在人身上燒灼,強迫他們認罪。於是,受刑的人相互指認對方用巫蠱害人,官吏們每每參劾別人為大逆不道。從京師長安、三輔(大長安京畿)地區到各郡、國,因此而死的先後共有數萬人。

衣賜履說:江充這樣的奴才,碰上劉徹這樣的主子,於是翻雲覆雨、翻天覆地。我們不得不說,漢武到了這個年紀,越來越昏聵。儘管已經處死數萬人,但真正的核心工作還沒展開,江充先掃外圍,目的是看武帝的反應。

另,區區一個江充,能搞出這麼大動靜嗎?有那個實力嗎?有那個承受能力嗎?而且,江充開始辦巫蠱案時,還處於免職狀態,《漢書·江充傳》載,(充)遷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

巫蠱的陰影籠罩長安,劉徹看誰都像是用巫蠱詛咒他的惡鬼。而那些被逮捕治罪的人,誰也不敢訴說自己有冤。江充發現,劉徹本人對巫蠱也是半信半疑、心懷恐懼,只要高舉打擊巫蠱的大旗,他想幹什麼劉徹都答應。於是,指使胡人巫師檀何言稱,宮中有蠱氣,不將這蠱氣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會好。於是,劉徹派江充進入宮中,直至宮禁深處,毀壞皇帝的寶座,挖地找蠱。劉徹還派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協助江充。江充先從劉徹已很少搭理的妃嬪住所著手,然後漸次搜尋,一直搜到皇后宮和太子宮中,各處的地面都被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了。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江充向劉據射出一支毒箭,他揚言,在太子宮中找出的木頭人最多,還搜出寫了字的絲帛,內容大逆不道,應當奏聞皇上。劉據聽說後,嚇得腳酥腿軟,趕緊問少傅(太子老師)石德應當怎麼辦。

石德說,先前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以及衛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蠱害人之罪而被誅殺,如今巫師與皇上的使者從您的宮中挖出證據,您根本解釋不清。想要活命,只有一個辦法,假傳聖旨,將江充等人逮捕下獄,徹底追究其奸謀。皇上生病住在甘泉宮,連皇后和您派去請安的人都無法見到,皇上是否還健在,實未可知,而奸臣竟如此無法無天,難道您忘了秦朝太子扶蘇的事了嗎(秦始皇暴死,胡亥和趙高矯詔誅殺太子扶蘇,胡亥立為秦二世)!

劉據說,我當兒子的怎能擅自誅殺老爹的大臣?不如前往甘泉宮請罪,或許能僥倖無事。

劉據打算親自前往甘泉宮,但江充抓住巫蠱之事逼迫甚急,劉據無奈,只好按石德的計策行事。秋季,七月七日,太子派門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按道侯韓說懷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詔書,被太子門客殺死。太子親自監殺江充,罵道,你這趙國的奴才,先前擾害你們國王父子,還嫌不夠,如今又來擾害我們父子!又將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師燒死在上林苑中。

衣賜履說:劉據不會搞陰謀,一出手就完蛋了。正確的方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怎麼能殺了江充呢!抓起來,嚴刑拷打,取得證據。此番,一刀幹掉了江充,手上毛都沒有一根,今後如何向老爹解釋?太子手下,看來沒有能人良師。能人良師的作用在於,在危機中保持冷靜,提出有效對策。

劉據派門客無且攜帶符節乘夜進入未央宮長秋門,通過長御(女侍衛長)倚華報告皇后,然後調發皇家馬房的騎士,長樂宮警備部隊,打開武器庫拿出武器。長安城中一片混亂,紛紛傳言“太子造反”。

蘇文趁亂逃出長安,一路跑到甘泉宮,向劉徹報告說太子造反(居然讓蘇文給跑了!)。劉徹說,太子應該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樣的變故。於是,派使臣召太子前來。使臣不敢進入長安,回去報告說,太子已經造反,要殺我,我逃了回來。劉徹大怒。

衣賜履說:先前,搜出了小木人,劉徹沒什麼反應;蘇文報劉據造反,劉徹還是沒有反應;直到使臣回報,才勃然大怒。一方面是三人成虎,劉徹不得不信太子造反;另一方面說明,劉徹之前並沒有要廢掉太子的打算。只是,這個使臣是誰?為什麼謊報?他的這句“太子已經造反”,簡直就是太子的催命符啊。

宰相劉屈氂(前91年,正月,宰相公孫賀被誅,劉徹任命涿郡太守劉屈氂為宰相,封其為澎侯。劉屈氂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此時正在長安,聽到事變消息後,抽身就逃,連官印、綬帶都丟掉了,派長史(秘書長)飛馬奏報劉徹。

劉徹問,宰相是怎麼做的?

長史說,宰相封鎖消息,沒敢行動。

劉徹吼道,事情已經沸沸揚揚,還有什麼秘密可言!宰相沒有周公的遺風,難道周公能不殺管叔和蔡叔嗎!

柏楊先生注:前1115年,周成王在位,叔父周公旦攝政。周公的弟弟,管國國君姬鮮、蔡國國群姬度等叛變。周公出兵,斬姬鮮,貶姬度。劉屈氂跟劉據,也正是兄弟輩關係,祖父都是景帝劉啟。

衣賜履說:江充可以見到劉徹,蘇文可以見到劉徹,宰相長史可以見到劉徹,就特麼太子見不到!

於是,劉徹給宰相頒賜印有璽印的詔書:

捕殺叛逆者,朕自會賞罰分明。應用牛車作為掩護,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殺傷過多兵卒!緊守城門,決不能讓叛軍衝出長安城!

劉據號令文武百官,說,皇上因病困居甘泉宮,我懷疑可能發生了變故,奸臣們想乘機叛亂。而此時劉徹已從甘泉宮返回,來到長安城西建章宮,下詔徵調三輔鄰縣的軍隊,部署轄區內二千石以下官員,全部由宰相統御。劉據也派使者假傳聖旨,赦免長安各府衙關押的囚犯,命少傅石德、門客張光等分別統轄;又派長安囚徒如侯(名字應為如侯,不是侯爵)持符節徵發長水(今滻水,霸水支流,流經陝西省藍田縣西北)、宣曲(陝西省西安市西南)兩地的胡人騎兵,全副武裝前來會合。正好劉徹派侍郎(宮廷警衛官)馬通到長安,得知此事後立即追趕前去,逮捕如侯,通告胡人兵團,如侯的符節是假的,不能聽他調遣!於是誅殺如侯,帶領胡人騎兵開進長安。又徵調水上船伕,交給大鴻臚(藩屬事務部長)商丘成指揮。

漢朝的符節是純紅色,因太子使用的就是紅色符節,為了加以區別,劉徹所發符節一律加上黃纓。

劉據來到北軍(野戰軍)軍營南門之外,召出護北軍使者(北軍指揮官)任安(司馬遷《報任安書》,就是此人),頒與符節,命令任安發兵。但任安接受符節後,返回營中,緊閉大門再不出來。劉據無奈,只能離去,強行武裝長安市民數萬人,到長樂宮西門,正遇到劉屈氂率領的軍隊,雙方血戰五天,死亡數萬人,鮮血把街邊的水溝都灌滿了。民間都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依附太子,而劉屈氂這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

七月十七日,劉據兵敗,從覆盎門(長安南城東面第一門)逃走。司直(宰相府執行官,前118年設置)田仁把守城門,內心實在糾結,因太子是皇上的兒子,那是親父子,不願逼迫太急,放劉據逃出城外(田仁放了劉據一馬,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其實,抓住劉據,交給劉徹,可能更穩妥一些)。宰相劉屈氂要殺田仁,御史大夫暴勝之說,司直為朝廷二千石大員,理應先行奏請,怎能擅自斬殺呢!於是劉屈氂放了田仁一馬。劉徹聽說後,雷霆震怒,將暴勝之逮捕治罪,責問他說,司直放走謀反的人,宰相殺他,是執行國家的法律,你為什麼要擅加阻止?暴勝之惶恐不安,自殺(暴勝之是三公之一,居然也被逼自殺)。

劉徹派宗正(皇族事務部長)劉長、執金吾(首都長安警備區司令)劉敢,前往皇宮收繳皇后的印璽和綬帶,皇后衛子夫自殺。劉徹認為,任安是個老官油子,戰亂之前,竟然坐觀成敗,看誰取勝就歸附誰,對朝廷懷有二心,於是,與田仁一同腰斬。

馬通擒獲如侯,劉徹封其為重合侯。長安男子景建跟隨馬通,擒獲石德,封其為德侯。商丘成奮力戰鬥,擒獲張光,封其為秺(讀如杜)侯。劉據的眾門客,凡出入過宮門的,一律處死;凡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官兵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因劉據逃亡在外,所以在長安各城門置軍鎮守。

不久,太子在逃亡中被迫自殺,兩個皇子也被幹掉。至此,與衛氏一家有關的人,基本都被消滅。


衣賜履和金大妞


衛青死後15年,朝廷發生巫蠱之禍,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殺,衛青長子受到株連。

題主的說法有三個錯誤,首先漢武帝並未想誅滅衛氏家族,只是衛氏家族收到了巫蠱之禍的牽連。其次漢武帝沒有“急著”動手,是在衛青死後15年才發生的。最後,衛青只是長子被牽連殺死,其餘兩個兒子應該沒事。

題主這個問題傾向性很明顯,大約想說衛青因為功勞太大引起漢武帝猜忌?可是衛青在世時候就有意識不養門客,縮小自己的權勢,讓漢武帝安心。

真正讓衛氏家族倒黴的,是發生在衛青死後10多年的巫蠱之禍。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農曆冬天,當時一個被追捕的“俠客”朱安世,上書告發大臣公孫賀(衛青的另一個姐夫)之子公孫敬聲(衛青的外甥)與陽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詛咒漢武帝。於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孫賀父子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

在這以後,“巫術詛咒”成為宮廷鬥爭的大殺器,動不動就檢舉揭發。漢武帝有一天也做夢夢見自己被木頭人毆打,懷疑有人詛咒自己。酷吏江充和衛子夫、太子劉據有仇,趁機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數萬人。最後,他說在太子宮中發掘出了大批木頭人 。劉據害怕被父親殺死,先下手為強捕殺了江充。但這就構成了造反。漢武帝命丞相調兵鎮壓。一場大戰,長安血流成河。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兵敗逃亡後也自殺。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衛青的姐姐和外甥死於非命。

不過,漢武帝后來查明是江充汙衊太子,很是懊悔,懷念太子。到了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又得到皇帝的詔書,恢復了富貴。


巴山夜雨涮鍋


為什麼衛青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卻在他死後還要誅殺衛青家族?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衛青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在衛青生前,漢武帝沒有對衛家下手。衛家出事,也是在衛青去世很多年以後的事了,所以和衛青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第二,衛子夫失寵。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給漢武帝生了一子三女: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隨著兒女們慢慢長大,衛子夫的容顏慢慢變老,漢武帝開始寵幸其他美人。

第三,漢武帝並沒有誅滅衛家九族,只是因為巫蠱之禍,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受牽連被誅,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衛子夫不願受辱,自殺而亡。但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

從以上事實分析,漢武帝並不是象劉邦、朱元璋一樣誅殺功臣之後,而是因為奸臣江充逼反了太子,假造巫蠱之禍。漢武帝是受矇蔽才釀成這場悲劇的。罪在江充。因為並沒有斬絕衛家之後,所以在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以皇帝詔復家。武帝之後,衛子夫的名譽也得到了恢復。

當然,從客觀上,衛家的勢力在衛青時代達到了高峰,大將軍姓衛,皇后姓衛,丞相也姓衛(衛倌)。衛青的後人,包括外甥霍去病在內五人封侯: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外甥霍去病及霍嬗(霍去病之子)。這麼強大的勢力,一是遭到漢武帝的防範,二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妒嫉與加害。這也是衛青家族遭到陷害的原因。


生生遊戲解說


其實,在衛青還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就開始打擊衛青後人了。

一開始,衛青是得到漢武帝極大寵愛的。衛青打了大勝仗,還沒有班師回朝,漢武帝就高興地把衛青的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封為侯。

要知道,當年劉邦曾和大臣們立過“白馬之盟”,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是劉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個人沒有戰功,就不能封侯。衛青的三個兒子,不但沒有任何戰功,而且還沒有成年,漢武帝竟然就把他們封為侯,同時,每個人都是食邑1300戶。

(衛青劇照)

衛青是個明白人,知道漢武帝封他三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侯,對他的兒子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一回來,他就推辭。說他的兒子們無功,不能封侯。但是漢武帝不聽,一定要封。

不過,沒過多久,漢武帝都開始打擊衛青的兒子們了。

當然了,功臣的後代,很容易就養成紈絝子弟的作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官二代”。“官二代”行為不檢點,作風浮浪,受到皇帝的懲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衛青的兒子們所受到的處罰,似乎並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為。

在衛青的兒子們被封侯第八年的時候,漢武帝就以“矯制不害”的罪名。削奪了衛青大兒子衛伉的侯爵。

“矯制”就是假傳聖旨,“不害”就是沒有造成什麼危害。那麼,衛伉究竟假傳了什麼聖旨?假傳聖旨本來是大害,怎麼會沒有造成危害呢?因此,這個罪名實際上是非常可疑的。更為可疑的是,史書上並沒有給出理由。既然是“矯制”之罪,為什麼卻不給出個理由呢?因此這就很讓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這個罪不值一說,要是說出來的話,讓大家看明白了,對漢武帝的形象有損害

除了衛伉外,衛青的兩個兒子衛登和衛不疑在衛青活著的時候,也遭到了打擊。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奪了衛登和衛不疑的侯爵。

削奪衛登和衛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說,獻給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漢武帝劇照)

如果說漢武帝打擊衛伉,有些讓人不明所以的話,他打擊衛不疑和衛登,就明顯是一種故意找茬了。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故意找茬打擊衛青的兒子們呢?

我們知道,皇帝如果忌憚某個大臣,一般是這個大臣居功自傲。但是衛青恰恰相反,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從不居功自傲。漢武帝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而衛青加以拒絕,就是證明。

除此之外,衛青有一次得到了漢武帝一千的賜金,衛青當即把五百金贈送給了漢武帝最寵愛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這個行動,表明了衛青在討好王夫人,也以此討好漢武帝,這就是衛青不做大的證明。

另外,衛青也從來不“養士”。當時的“養士”之風很盛行,這是從戰國末期傳下來的一個傳統。但是,當社會發展到漢朝這樣一個大統一的朝代,依然還要“養士”的話,就很有嫌疑了。衛青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再加上他位高權重,因此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養士”。

可以說,一直到衛青去世,他都沒有犯過什麼錯誤,也沒遭到漢武帝的打擊。這在漢武帝的手下,是相當不容易的。

(霍去病劇照)

那麼,既然衛青那麼謹小慎微,為什麼漢武帝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親自把他封給衛青兒子們的爵位給奪去了呢?

這實際上就是漢武帝的一種“馭臣之術”。他要對大臣隨時保持一種高壓的態勢,讓大臣任何時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漢武帝任用過很多宰相,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無一善終,就是一個證明。

畢竟衛青對於漢武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打擊匈奴,還只能靠衛青,以及衛青的侄兒霍去病。漢武帝雖然忌憚衛青,卻不敢把他給拿下。所以只能採用這樣的辦法,不斷地對衛青進行敲打。

當衛青已經去世後,漢武帝對衛青家族就不客氣了。尤其是在後來“巫蠱事件”發生後,衛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擊。《漢書》上說,“衛氏悉滅”。對這句話,後人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在“巫蠱之禍”中,衛青家族被漢武帝悉數殺光。有人認為說的是“巫蠱之禍”後,衛青家族的勢力全沒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說明了漢武帝對衛青後人,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張生全精彩歷史


衛青家族是漢武帝時代最有權勢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都出自其家。但衛氏家族卻下場悽慘,大部分成員最終都被漢武帝殺死。這是為何呢?

因為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獨裁、最有權力慾的皇帝之一。他殺衛氏家族成員,主要是為了限制外戚權力、加強皇權。

漢代從建國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傳統。呂后、竇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預朝政,不亞於後來的武則天、慈禧。漢代皇太后的權力不亞於皇帝。

呂后

漢武帝剛繼位時,有著兩個太后,一個是他的奶奶竇太后,另一個是他的母親王太后。竇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時期都很有勢力,其代表人物是竇嬰(竇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兩代外戚對漢武帝的壓制都非常厲害。比如竇太后曾經罷免了漢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擔任丞相時,仗著姐姐王太后撐腰,也是專權跋扈,令漢武帝非常氣憤。剛繼位的漢武帝,對竇太后、田蚡都是無可奈何。

隨著竇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較少干政),漢武帝逐漸開始大權獨攬。漢武帝很瞭解外戚得勢後的囂張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勢力過於強大。

竇太后

漢武帝廢掉了出身高貴的皇后陳阿嬌(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館陶長公主),立奴婢出身的衛子夫為皇后。之後又開始提拔衛青,這是在培植自身的親信勢力。衛氏出身低微,在漢武帝看來,是易於控制的。

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衛氏已經發展成僅次於皇家的豪門大族,皇后、大將軍、驃騎將軍、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衛子夫的大姐衛君孺,嫁給了大將公孫賀,公孫賀後來官至丞相)。衛氏已經成為朝堂上最龐大的勢力,實力更勝過前代外戚。當然,衛青為人忠厚謹慎,並不貪權。但漢武帝不會因此就對衛氏放鬆警惕。

在衛青最受寵幸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衛青晚年,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剝奪了侯爵。衛青去世後,又發生了巫蠱之禍,衛子夫、劉據、衛伉(衛青長子)、公孫賀(衛青姐夫)等都死於此次事件。衛氏主要成員幾乎全部死亡。

漢武帝繼位之初,地位不穩,需要扶植衛氏作為羽翼。等到衛家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被漢武帝削弱、打擊是必然的。


國史拾遺


衛青從平陽公主的一介騎奴,最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方面是因為他是武帝皇后衛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憑自己的實力和戰功。漢武帝為什麼要誅殺衛氏家族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對衛氏家族的削弱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另外,衛氏家族並沒有被漢武帝徹底滅族,漢宣帝劉詢(衛子夫曾孫)招衛青孫子衛玄,讓其復家。



衛氏家族勢力大,擔心外戚專權

漢武帝誅殺衛氏家族,主要還是擔心外戚專權。西漢自高祖駕崩之後,先後經歷了呂后,竇太后家族的外戚專權,而竇太后(武帝的奶奶)更是廢除了漢武帝的推行的新政。所以漢武帝對外戚專權非常敏感,終其一生都在避免外戚後宮專權。

而反觀衛氏家族,當時確實已是枝繁葉茂,大權在握,已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其中比較著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以下幾個:

衛青: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

衛青外甥: 太子劉據

衛青三姐:皇后衛子夫

衛青大姐夫:丞相公孫賀

衛青外甥: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

衛青三個兒子: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

為此隨後漢武帝開始一系列的操作,寵信霍去病,大有分化衛青二人的舅甥關係;同時開始冷落皇后衛子夫。

並逐步廢除了衛青三個兒子的候位,元鼎元年(前116年),因矯制廢除長子衛伉侯位,元鼎五年(前111年),衛不疑和衛登都因為“酎金”事件,侯位被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長子衛伉繼承了長平侯,衛氏家族大受打擊。


“巫蠱之禍”,衛氏家族勢力徹底瓦解

衛青死後,他的姐夫公孫賀(當朝丞相)的兒子公孫敬聲被遊俠朱安世誣陷用巫蠱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和陽石公主通姦。

於是漢武帝在盛怒之下,將公孫賀父子下獄斬殺,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衛伉也連坐被殺。自此以皇后和太子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隨後武帝命寵臣江充調查巫蠱案,因為江充和太子劉據有矛盾,他藉機聯合宦官蘇文,安道候韓說誣陷太子。

漢武帝晚年疑心較重,崇信方術,太子恐懼,被迫起兵誅殺江充。被鎮壓後,太子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雖然武帝后來醒悟,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但衛氏一族勢力徹底瓦解。

後記:

漢武帝託孤於霍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和衛氏一族並無血緣關係),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劉弗陵。漢昭帝二十一歲駕崩,無子。幾經周折,霍光擁立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漢宣帝。漢宣帝在元康四年,詔賜衛青孫子衛玄錢五十萬,使其復家。


多有疏漏,煩請指正


中外縱橫史


漢武帝晚年追求長生,聽信方士。據說有次方士獻上長生不死藥,東方朔看見了就跑過去把藥吞了,漢武帝大怒,要殺掉東方朔,東方朔說,如果這藥是真的,我已經長生不死,你殺不了我的。漢武帝細細一想才知道上當。漢武帝上了幾次當,還把一個女兒給搭進去。漢武帝疑心病很重,對此衛青是十分了解的,早早就交出兵權退下來,但是其他人就不好了,漢武帝又是一個熱血上湧,不考慮後果,動不動就滅人滿門的皇帝,比如李廣利,作為漢武帝時代最後一個帶兵大將,漢武帝竟然在他帶兵在外的時候屠他滿門,要知道五代十國的時候,郭威就是帶兵在外的時候被皇帝屠戮滿門,郭威立刻回軍滅了皇帝。如果當時李廣利也回軍打漢帝國,那會如何?估計漢武帝當時想起自己的錯誤也是會出一身冷汗吧。漢武帝和太子在京城大戰,禍及全城百姓,數萬人為此喪生。不得不感嘆漢帝國生命力之頑強,如此折騰竟然都沒有動搖國本,可見根基之深厚。


靜夜思160519196


衛青戰功赫赫?衛青斬獲幾個匈奴就成了大將軍?才幾千人而已!典型的裙帶關係上位!

奇襲右賢王是李蔡這一路立功,衛青這一路無功,然而部隊尚未返回,漢武帝派人半路上授予衛青大將軍,生米煮成熟飯。

漢武帝這麼做,無非是愛屋及烏。可是衛青真的以為自己有多厲害,定襄之戰武帝讓李廣給衛青壓陣,衛青就是不用,結果損失士馬十幾萬。

霍去病卻嶄露頭角,然後衛青被擱置,衛青還不服氣,漠北之戰要和霍去病較個高低,讓霍去病先選大將精兵,沒想到霍去病硬氣的很,只要5萬騎兵,一個將軍都不要,牛。憑著李敢等一眾校尉領兵,把十萬匈奴主力打成渣。衛青卻幾十萬大軍被單于三萬戲弄,損失士馬十幾萬,弱爆了!不用李廣,還逼死李廣,武帝表面不說,心中氣惱,李敢也被超火箭速度提拔為郎中令,提升速度超過霍去病衛青。這也是對衛青的一種責備。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武帝忍無可忍,丞相李蔡莫須有的罪名自殺,李敢被霍去病背後暗箭射殺,殺了生死兄弟,又知道殺錯了,以霍去病的內向性格,抑鬱而死概率很大。

短短時間失去4大神將,武帝怎麼會給衛家好臉色,從衛青兒子的侯爵被擼去開始,衛家的結局已經註定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漢武帝誅滅衛青家族,根本原因是其寵信法家思想。



其一、韓非子認為,國君立太子後,太子和王后便希望國君早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也就是說,除了太子外。皇后衛子夫也希望劉徹早死。衛青整個家族都希望劉徹早死。所以,劉徹重用法家酷吏杜周、江充,假借巫蠱之禍,屠戮皇族,包括衛氏滿門。

劉徹也知道太子和衛子夫不信巫蠱。但劉徹認為,不用巫蠱詛咒我。照樣用其他方法詛咒我死。

漢武帝唯一信巫蠱的兒子劉胥,卻活了下來。因為依據法家思想。劉胥最不想讓皇帝死,皇帝一死,太子即位,他就沒戲了。

其二、還是法家思想。

韓非有曰:大臣太重,必易主位。功高震主者,必誅。

韓非又稱: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那殺誰?

且看韓非之言:近愛必誅。刑不避大夫。即首先是國君的骨肉至親,其次才是大臣。

基於以上原因,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其中,大將軍衛青和皇后衛子夫家族,是重點屠戮對象。

此外,衛子夫所生的長公主,是漢武帝最最最最寵愛的女兒。依據法家思想,長公主是太子的親姐姐,她也希望皇帝早死。於是,長公主被腰斬,駙馬全家被滅族。


楊朱學派


漢武帝有個特點,就是見不得外戚耀武揚威。他親眼看到過三代外戚對朝廷的制約。所以,使盡手段根除外戚勢力。但是,他又不得不依靠外戚。這很矛盾。

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后,是個霸道婆婆。她讀本書《老子》,也必須全國全宮廷推廣。漢景帝就是在她的陰影下執政,受盡窩囊氣。漢武帝的媽王太后,在竇太后剛過世,她就馬上要進主長樂宮,這讓兒子非常反感,更可怕的是建元新政舅舅田分(伴蟲旁),要當丞相,還封武安侯!憑什麼?就憑是老媽的弟弟。竇嬰之死,就是死在王夫人姐弟手中。竇氏慘敗於王氏手中。漢武帝的皇后阿嬌,她是姑媽的女兒。因為扶持漢武帝出了大力,後來雖沒幹政,卻也讓漢武帝受了許多氣。

自衛子夫生下劉據後。衛家在朝中得勢起來。衛青以軍功得到三子一出生就封侯的殊遇。後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嫁給衛青。霍去病嶄露頭角,功勳蓋過老舅。這霍衛一大族在朝中赫赫有名。無人企及。

衛青在霍去病建功後,勢頭弱了下來。霍去病死後。衛家的勢力碰上冬季了。漢武帝寵信李夫人,這信息讓朝堂別有用心的人看出來了。恰在這時,衛青過世。衛太子劉據又在處理政事時得罪了一些人。特別是從趙來來告黑狀而得到皇帝寵信的江充。江充就一破罐,讓劉據很噁心。江充怕劉據上臺,今後整治自己。就造謠說宮中有邪惡的"蠱",於是就奉旨挖"蠱",竟然連皇后宮和太子宮也不放過。皇后誰呀,太子誰呀?太子一氣之下就殺了江充。結果蘇文這宦官向武帝告狀,說太子帶兵造反……

事情就大發了。漢武帝一怒,鎮壓。於是衛子夫自殺,衛太子一家逃亡,後除劉病忌尚小外,其餘全死了。這事一牽連,衛青家受累甚廣,奪侯之後,伏誅,幾乎消滅乾淨。

霍去病之弟霍光,後來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