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案件聚焦:上海奉賢法院“起死回生”的轉他案執行


案件聚焦:上海奉賢法院“起死回生”的轉他案執行

不久前,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奉賢法院)執行局法官顧威執行到了一筆60餘萬元人民幣的涉案款項。在一次執行法官們閒聊時,顧法官將此案的執行情況分享給了執行法官衛志強。萬萬沒想到,這個消息卻令另一起終本的執行案件“起死回生”。

“這個案子的申請人是一位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老闆,名叫劉柳,他與被執行人王某之間是租賃合同糾紛。這次根據劉柳提供的準確線索,我們一舉執行到了60餘萬元的執行款,也還算是順利……”顧法官若有所思地介紹著。


案件聚焦:上海奉賢法院“起死回生”的轉他案執行

顧威法官(右二)工作中

坐在一邊聽著的衛法官連續聽了好幾遍“劉柳”的名字之後,有點坐不住了。憑著多年的執行經驗練就的對於人名的敏感,他在腦子裡迅速檢索有關“劉柳”的記憶,並在事後通過辦案系統證實和補充。瞭解清楚後,他又找到顧法官,讓他先彆著急把執行款給劉柳,“這筆執行款有大用處!”衛法官胸有成竹地笑著說。

原來,早在2014年,衛法官終本了一起以高某為申請人、劉柳為被執行人的案件。這起案件中,劉柳是某一個市政工程公司的老闆,因租賃合同糾紛拖欠高某約50萬元。後來,在執行法官的努力之下執行到了約30萬元,另有20萬元左右執行不到。

“我們也去銀行查了,被執行人劉柳的賬上有錢,但是已經被凍結,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找到劉柳。按照法定程序,我只好中止了本次執行。”衛法官介紹道。由於沒有線索,這個案子也就此擱置。

但是這次和顧法官聊過之後,衛法官也瞭解了一番,大概知道這個叫劉柳的人主要是在工地開公司承接一些項目,這個地方的工程結束了,就換個地方再開公司,如此反覆,而且公司的名字也不斷變換。

“雖然公司的名字變來變去,但是法人始終是劉柳,說白了就是他開的。既然顧法官為作為申請人的劉柳執行到了60萬,那我也是時候讓作為被執行人的劉柳履行那20萬的欠款了。”衛法官堅定地說。

巧的是,沒過多久申請人高某也聯繫了衛法官。原來,衛法官所辦案件的申請人高某和顧法官所辦案件的被執行人王某相識。顧威執行到了錢款之後,王某就將此消息說與高某,於是高某趕緊通知了衛法官。

“雖然這兩個公司都是劉柳開的,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執行公司的錢,必須有公司的印章。”衛法官於是聯繫劉柳,讓他來法院確認執行款的有關事項。劉柳來院後,衛法官向其當面確認了兩個案子中的市政公司均為其所有,於是提出讓劉柳拿出作為申請方的公司印章,以公司的名義,用執行到的60萬元來履行之前案子中尚未履行的20萬元。

這是一筆明白賬,劉柳心裡也很清楚。於是他當場同意,並在事後不久按照衛法官的要求帶來了作為申請方的公司印章,在上海奉賢法院代管款轉他案的相關文件上簽字蓋章。最終,劉柳既償清了前一案件的拖欠款,也拿到了後一案件中其作為申請人所申請的錢款。但是,由於其在前一案中多年拒絕履行法院判決的不當行為,上海奉賢法院仍對其做出罰款1000元的決定。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 胡巧玲


案件聚焦:上海奉賢法院“起死回生”的轉他案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