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百米跑步的技巧有哪些?

L60


從1968年墨西哥第十九屆奧運會開始,創新了硬件設施出現了塑膠跑道和電動計時,使得田徑項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男子跳遠美國運動員比蒙跳出8.90米的成績,當時媒體報道說是跨世紀的一跳。撐杆跳高出現了尼龍杆使用,使成績得到大幅提升。為了充分發揮塑膠跑道的作用,跳高項目創新了背越式跳高,他的優勢遠比俯臥式跳高更先進和實用,至今跳高項目運動員都是釆用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

塑膠跑道的出現短跑百米全程技術有了新的發展,起跑以後的加速跑的技術動作,要求動作連貫流暢和加速度過程中的實效性,起跑器與電動計時系統聯通。途中跑階段的技術動作有了明顯的變化,塑膠跑道的彈性使腿後蹬時,大腿和小腿的快速摺疊,有利於腳後跟貼到臀部,縮小膝關節半徑提高大腿前擺速度,在腿部後蹬階段,膝關節角度到168度左右,就完成了向前效果,創新了腿的曲蹬技術動作,改變老式煤渣跑道的後蹬角度(178度左右),縮短了後蹬時間。使途中跑技術動作有了質的變化。塑膠跑道為百米衝刺階段創造了良好條件,沒有煤渣跑道的坑窪不平客觀存在。能夠充分體現運動員的能力。尤其腿部曲蹬技術動作,使短跑項目技術動作發生了革新變化。

當今中國短跑名將張培萌100米10.00秒、蘇炳添9.91秒、謝振業9.97秒他們都經歷了十幾年的短跑訓練,尤其是百米全程技術,是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達到熟練程度再到自動化程度,形成條件反射能力。除了短跑技術動作,就是豐富參賽經驗,提高技術與心理素質。

百米跑步是經過艱苦訓練才能達到短跑名將,百米跑步的技巧沒有,有百米跑步週期性運動技術1,腿部的前擺技術,2,腳的著地技術,3,腿部緩衝技術,4,腿部後蹬技術,稱為週期性運動。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有訓練的技巧,使得在訓練過程中科學.合理與實效,使得運動員在長期訓練過程中得到充分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