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民國四大才子是哪四個人?他們四人有什麼趣聞?


民國四大才子指的是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和戴望舒,四人都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和小說家,為後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徐志摩一首《再別康橋》,奠定了其詩壇地位。郁達夫的《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讓讀者每每讀到,眼前都會浮現出一張憂國憂民的沉鬱面容。邵洵美是民國時期少見的貴族詩人,追求“唯美”,一直不太有名,也是因為受人誤會較多。戴望舒則更厲害些,《雨巷》一出,人人拍案叫絕。

若問這四人有沒有什麼趣聞,有書君的答案是肯定的。有才的人,大多獨闢蹊徑,或者性情敏感,或者大氣無方,愛恨都到極致。這樣的人,自這個世上走一遭,肯定會留下那麼一兩件引人注意的逸聞趣事。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有書君一一道來。

徐志摩:情史比詩歌更長,兩度受揶揄皆一笑而過


只要一說起徐志摩,大家就會瞬間想到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張幼儀是原配的夫人,典型的飯粘子一枚,沒得到徐志摩半點的疼惜。林徽因呢,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是徐志摩到死都在唸念不忘的白月光。至於陸小曼,為了她,徐志摩名聲不顧、疲於奔命,簡直是真愛無疑。

四大才子,徐志摩居首,但他終其一生,情史比詩歌更長,相比作品,人們更愛談他的風花雪月。可他渾不在意,被人揶揄也一笑而過。最有名的,當然是他和陸小曼結婚時梁啟超給的“證婚詞”,堪稱有史以來最坦誠、最直率、最另類的證婚詞。恩師敲打,徐志摩自是無話,可他卻真的和陸小曼堅守到了最後,也算不負梁公所望。

另一件被揶揄的事,發生在他和徐悲鴻之間。徐悲鴻言志時畫馬,酬答友人時畫貓。有一次,他舉辦畫展,徐志摩有事沒去參加。不久,徐志摩發表了散文《貓》,徐悲鴻遂也畫了副《貓》給他,甚至題跋道“志摩多所戀愛,今乃及貓”,揶揄得算是很明顯了。

郁達夫:情場能將,披著愛情的外衣,渣男到底


相比徐志摩的多情,郁達夫在戀愛時所展露出來的雙商,則被後人詬病更多,甚至上升到了人品的層面。有人說,如果徐志摩是情場高手,那郁達夫就是情場能將,披著愛情的外衣,渣男到底。

他稱原配妻子孫荃為“可憐的女奴隸”,不顧妻子將要生產,拋棄糟糠,娶了小他11歲的“杭州第一大美人”王映霞。與王映霞的結合,郁達夫付出良多,狂熱的情書寫了一封又一封,追求攻勢十分猛烈。結婚後,更是揹著妻子公開發表了兩人的信件,名譽、美人一個不落。

然而,這件事卻為郁達夫和王映霞的最終相悖埋下了禍根。十年後,郁達夫抓到王映霞出軌,夫妻一朝交惡,甚至到了互相揭短的地步。世人都說郁達夫是大寫的雙標,“我可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也是可笑得不行。

邵洵美:塗脂抹粉洋場闊少,仗義疏財人稱“小孟嘗”

邵洵美此人,比之其他三位,不太有名。因為他長得太美,家裡又十分有錢,一身的紈絝氣息,實在不符合當時對文人的審美定位。他是民國時期少見的以吟風弄月為主的詩人,既不憂國憂民,也不揭露現實,難免落人口舌。

可他實實在在也是一妙人。他穿長衫,但卻跳西式舞蹈,因為皮膚太白,出門時會塗抹胭脂,說是學唐人風度。且他自稱“賭國詩人”,輸錢輸得越多,詩寫得越好。他有一句座右銘這樣說,“鈔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

他在劍橋讀書時,只要有人問他借錢,他立馬慷慨解囊,並且不要人還。條件艱辛一些的友人,諸如徐悲鴻、蔣碧微夫婦都受過他的援助。有時候不認識的人上門,他也借錢出去,甚至留學生們都叫他“活銀行”。

並且,他跟徐志摩長得超級像,兩人常被人誤認,後來還結為了莫逆之交。

戴望舒:愛恨濃烈,嗜書如命


《雨巷》裡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大多數人對戴望舒的最初印象。他的一生,也是波折不斷,戀愛故事也有半籮筐。比如在追求初戀施絳年時,不惜以跳樓相逼,姑娘只好與其訂婚。後來,戴望舒發現施絳年喜歡上了別人,更是當眾打了施一個耳光,又登報解除了婚約。

這是戴望舒關於感情上的軼事,另一個趣聞,是他的嗜書如命。文人喜歡看書買書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戴望舒的嗜書如命,有一些入了魔怔的意味。他在留學時,手上稍微有一點錢就全部拿去買了書,根本不管接下來衣食該怎麼辦。

與友人施蟄存通信時,更是大為感嘆,哪怕沒有書寄來也好,有目錄也能聊以慰藉。沒錢買書時,他就去看看摸摸,彷彿書是心嚮往之的愛人,恨不能全部搬回家去。愛書之人雖多,但愛到戴望舒這種地步的,也確實少見。

民國四大才子,他們或憂鬱,或痴狂,個性雖都有缺陷,但瑕不掩瑜,不失風骨、風趣和風雅。多情才子徐志摩,亂世才子郁達夫,落魄才子邵洵美,悲情才子戴望舒,趣聞再多,也抵不過他們留給後人的文學瑰寶,讓我們為他們致敬。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關民國四大公子,歷來有多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都少不了袁克文。本文只聊袁克文。

袁克文一生倚紅偎翠,詩酒歌賦,千金散盡,活著全憑逍遙自在。

自古少爺出富貴,袁克文作為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二公子,著實給老袁家“光鮮”的臉上抹了一把“黑”。

袁世凱也常常指著這個最中意的二兒子,怒其不爭:“好好的皇子不當,非要學人家扮假名士,這給你高風亮節的。”

袁家17個兒子,大兒子袁克定權力慾極強,一心想當太子。

為了堅定袁世凱稱帝的信心,袁克定不惜耗資三萬僱人假造一份《順天時報》,天天刊載擁護帝制的消息,袁世凱被矇在鼓裡大感欣慰,殊不知,被太子夢蠱惑不輕的袁克定給他看的,是一份與外界完全不同的“順天時報”。

真實的《順天時報》則是那個時代唯一記載袁世凱復闢的詳細報道者,袁世凱知道自己看的一直是個假貨這消息也是袁克文忽悠自己小妹去告訴袁世凱的。

一輩子欺世盜名的袁世凱,到頭來被自己的大兒子騙得團團轉。

與征戰名利場的其兄不同,袁克文不愛權利這玩意。

袁世凱窮盡一生打下江山,打算風風光光的稱帝,並給自己做了一套帝服,也給袁公子們定做了皇子服。

然而袁克文瞧不上眼。

試穿當天,任性的袁二爺壓根沒搭理自己的“父皇”,大袖一甩,鑽進了戲園子。

興許是從小嬌生慣了,他覺得胸中有一股悶氣,一發不可收拾。招呼美女找來筆墨紙硯伺候,懸空揮筆寫了一首詩,以致於香墨淋漓,筆畫流淌串連,讓在場的人開懷大笑。自己也大呼:“暢快,暢快!”筆桿子一丟,花臉的袁二爺在觀眾一致叫好的掌聲中又唱戲去了。

唱起崑曲,那小生、丑角,一挑眉,一莞爾,一翹指,一轉身,一回頭,都被二爺演得神情俱佳,勾人魂魄。

筆跡幹了,其中一句有些扎眼: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一句諷“帝”詩,從戲園子傳開,袁世凱聽到臉都綠了:“這個不孝子,給我綁了關起來。”

不孝子袁克文,冷嘲熱諷評價其父,如此當著看臺下的觀眾,吐槽父親的“雄心偉業”。

在這個家裡,除了袁世凱被氣得不輕,袁克定也瞧不上自己的這個弟弟。

當然不是因為其不務正業,而是袁克文自小受寵,袁世凱對他,那也是急在眼裡,疼在心裡。

袁克定怕自己這嫡傳長子繼承太子身份的路坎坷,想方設法要給袁克文使絆子。

聰慧的袁二爺可不像袁世凱,對大哥眼裡的虎視眈眈,早就回過神來是什麼意思了。他專門請人去刻了一方印,上書“皇二子”。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老子是老二,對你那太子沒興趣,你們愛誰誰當去,別因為這事耽誤二爺我唱戲。

最後袁克文一語成讖,爬到瓊樓最上層的袁世凱只做了幾十天皇帝,就鬱鬱而終,高處不勝寒。

袁世凱啊,不如二爺活得明白。


大唐雷音寺


四大才子分別是指:

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

因為對後兩位的瞭解少於前兩位,在此就只說前兩位的事蹟,其餘兩位,等我有時間再整理一番他們的生平,謝謝。

先說徐志摩這位詩人:

1926年的10月3日,即七夕節當天,在北京北海公園內,舉行了一場世紀婚禮。

整場婚禮之轟動,幾乎影響到了中國文化界的所有大腕。

新郎是詩人才子徐志摩,新娘則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陸小曼。

證婚人更是鼎鼎大名的梁啟超,主持人是胡適,其餘的嘉賓,幾乎也全是中國近代史上名揚天下的大人物。

不過他們倆結婚,其實徐志摩是二婚,他跟原配夫人張幼儀,是奉父母之命成婚,也就是古代人那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後來結了婚,即便張幼儀是名門之後,但畢竟理想追求和徐志摩不一樣,而且張幼儀跟他也沒感情基礎,所以很快,生性浪漫的徐志摩就再也無法容忍,而毅然決然的離家發展。

後來遇到了陸小曼,徐志摩先生才終於體會到了真正的愛情。

但好景不長,二人結婚後,於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欲前往北平,給林徽因的演講去捧場,結果乘坐的飛機因遭受大霧天氣,誤觸濟南開山,導致墜毀。

徐志摩不幸罹難,時年僅34歲,這位傳奇而浪漫的詩人,就此長眠。

——————

郁達夫,這位民國時期的作家,更是一名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

他在發揮文學才華的同時,也積極的在新加坡,印尼等地,成立各種抗日組織,聯合各方力量,為抗日做出巨大貢獻。

抗戰勝利後,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曾對中共黨員國外統一戰線負責人夏衍說:“那時郁達夫不僅掩護了我,還援救了許多被日本人逮捕的華僑。”

一位馬來西亞共產黨負責人說:“沒有他的幫助,我們的組織會遭到不可補救的損失。”

但由於漢奸告密,日本憲兵在印尼開始全面調查郁達夫,並準備對郁達夫在內的南下文化界人士實施大屠殺。

身處險境的郁達夫安排胡愈之等人,先行離開印尼。

六月,郁達夫流亡至蘇門答臘西部市鎮巴爺公務,化名趙廉,在當地華人協助下開設酒廠謀生。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

時年49歲。

一代革命先烈,就此奉獻了自己慷慨激昂的一生。



——————



錢品聚


民國四大才子是指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四人都是中華民國時期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家,對民國的中國文學發展有著卓越的貢獻,既然題主問的是趣聞,那就隨便講講吧,

首先說徐志摩,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徐志摩可謂是天下頭號“渣男”,大家都知道金庸的《天龍八部》裡面有個惡人雲中鶴吧,還有,金庸小說中的“表哥”形象一般都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但是人品惡劣的負心漢(《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連城訣》裡的汪嘯風、 《倚天屠龍記》裡的衛璧。),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金庸本人的表哥是徐志摩,而“雲中鶴”是徐志摩的筆名之一,“表哥”的惡劣行徑金庸實在是看不下去。

郁達夫則是個性相當獨特狂放的人,也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最傑出也最獨特的一位作家,他一生狂放,做學問鞭辟入裡,說起話來要言不繁。聽他講演很過癮,但也得忍受他那單刀直入的快感。有一天他應邀去演講,題目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概念》,這是一個入門的話題,應該有一番闡釋,諄諄善誘,把學習者引領進去。達夫先生一走進演講廳,二話不說即在黑板上大大的寫下三個字:“快短命”,底下聽眾一頭霧水,不知這位老師吃了什麼藥,演講變成要人快點短命。然後他便解釋說,我要講的“基本概念”就是這“三字訣”:“快”就是痛快;“短”就是要精簡扼要;“命”就是不離命題,演講和作文都是一樣,都不能離題太遠。”郁達夫從在黑板上寫下三個字到說完話,前後不到兩分鐘,完全符合他的要訣“快短命”。對了,郁達夫不僅僅是著名作家,還是愛國志士。

邵洵美是個有貴族氣質的詩人,在山雨欲來的革命時代,他一味吟風弄月,追求”唯美”,的確與當時國家多難、問題成堆的大背景不太和諧。但他為人慷慨,有”小孟嘗”之美稱;他的”慷慨”使其家裡的經濟狀況日漸緊張,他穿長衫,跳西式舞,像“公羊之鶴”。因為皮膚蒼白,出門前要薄施胭脂,自稱這是學唐朝人風度。他愛畫畫,愛藏書,愛文學,在自家豪宅裡辦文學沙龍,來往的人川流不息。他愛寫詩,而且要在沒有格子的白紙上寫,落筆字跡秀麗,行列清晰,勻稱潔淨,甚至可以直接付印。他的英式詩風,追求唯美,有人評價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氣,豔麗如一個應該讚美的豔麗的女人”。

戴望舒嗜書如命。戴望舒最喜歡逛塞納河左岸的書攤,他說:“就是摩挲觀賞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是很滿足的,況且薄暮的塞納河又是這樣的窈窕多姿!”戴望舒留學法國期間,雖然衣食無著,人在異鄉,但只要手上有錢,總會量力而行,日積月累,竟然買了不少書。好友施蟄存對此豔羨不已,寫信給戴望舒時說:“聽說你有許多書運來,甚想早日看見。”施蟄存也經常委託他幫忙買書,兩位好朋友在面對好書時,總是不可遏止地想著要去擁有它。施蟄存講到戴望舒在信中所講的巴黎書業的盛況時,總是會發出可憐兮兮的嘆息:“我只恨無錢,不然當寄你三四百元給買大批新書來看看也。珍秘書之嗜好至今未除,希望繼續物色,雖無書寄來,目錄也好。


國史拾遺


不同時代造就了不同的才子,演繹著每個時代裡不同卻有相同之處的才子佳話。而在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盪的民國,文化習慣在變革中延續與革新,造就了有著民國時期特殊印記的“民國四大才子”。下面就來品味一下“民國四大才子”的各色人生。

民國四大才子指的是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和戴望舒。



先來說說徐志摩

陸小曼與徐志摩結婚,想請人做伴郎,想來想去的結果竟然是王庚,王庚也二話沒說,行。王庚是陸小曼的前夫!

(二)

當年泰戈爾來中國叫徐志摩放棄林徽因,追凌叔華,徐志摩一想,對,於是,狂追美貌才女陸小曼及凌叔華。情書一次兩份,拷貝複製群發。陸小曼和凌叔華雙雙回信,三人打得火熱。忽一日徐的父親和陸小曼的丈夫王庚來到,徐志摩為了避嫌,大聲說:凌叔華來信了。兩人打開,登時大怒,拿錯了,是陸小曼的情書……

你發錯過短信麼?



(三)

林徽因和梁思成去美國唸書,有次從美國給徐志摩發電報,說自己孤單苦悶。徐大喜,次日一早就去回發電報安慰她。電報局的員工看了說:“先生,今天早晨已經有四位先生給這位女士打電報了。”

原來,林徽因給好幾個男人發了同樣內容的電報。丫的原來這就是最早的群發啊。

徐志摩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找到其它4個人要他們與林徽因斷交。

郁達夫



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有一次請一位在軍界做事的朋友到飯館吃。飯畢,飯館侍者到他們飯桌邊收費,他就從鞋墊底下抽出幾張鈔票交給他。他的朋友很詫異地問:“鬱兄,你怎麼把錢藏在鞋子裡呀?”郁達夫笑了笑,說:“這東西過去一直壓迫我,現在我也要壓迫它?”

邵洵美

當年這位劍橋歸來的才子,能詩會文,推崇唯美,與徐志摩、徐悲鴻、郁達夫、沈從文、施蟄存等人都是摯交。他慷慨俠義,樂善好施,家中常高朋滿座,人稱“文壇孟嘗君”。



邵洵美,其人如名,溫雅俊秀,許多人說,他是鼻樑筆挺、有著希臘風側影的美男子。賈植芳回憶:“他身材高大,一張白潤的臉上,一隻長長的大鼻子尤其引人注目。他穿了一件古銅色又寬又長的中式絲綢舊棉襖,敞著領口,鬚髮蓬亂,頗有些落拓不羈而又泰然自若的神氣。”曹聚仁也說他“保持著一種從容不迫的神情,有如激流邊上的浮萍”。



這位邵公子衣袂飄然,氣度非凡,且出身名門。祖父邵友濂曾出任上海道臺(相當於上海市長),外祖父盛宣懷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洋務大員,嗣外祖父李鴻章更是聲名顯赫的朝中第一大員。邵洵美妻子盛佩玉,乃盛宣懷的孫女。百年前的上海灘,盛家是名副其實的豪門貴邸,既有奢華生活,又有詩書傳統。盛宣懷的葬禮,由百人抬棺,且從故宮請來曾為慈禧抬棺的原班人馬,送葬的人從盛公館一直排到外灘。如此出殯排場,堪稱奇景。

戴望舒



20世紀30年代詩人戴望舒,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有個女大學生,長的相當漂亮,不少男子紛紛追求她,這時候戴望舒也去湊熱鬧,參加這“追求隊伍”,可是戴望舒並不好看,所以無法獲得垂青。但他毫不氣餒,每天都堅持寫情書寄給她。

起初,那女大學生見是戴望舒寫的信,就直接投進字紙簍,久而久之,便姑且看之。

那時候,戴望舒已有名氣,編輯收到他的東西總是文不加點,立即編髮。



有一次,寫好的情信與寄放報社的稿子同時發出,可是搞錯了,,女孩收到稿件,莫名其妙,最糟糕的是報館收到情書依然文不加點,立即發了出來。

這件事情,使那個女學生頗為羞窘不安,她一方面覺得面子攸關,另一方面也為戴望舒一往情深的誠意所感動,終於和他結成伉儷

看看仙樂老師,看看這個故事,各位古草應當多多學習才是啊。


江雪寒


民國四才子 是說:多情才子―徐志摩 、 另類才子―郁達夫、性情才子―邵洵美、抒情才子―戴望舒

一生短暫傳奇的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短暫得只有35年,但他人生充滿傳奇,詩句膾炙人口。他說: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趣事:當年泰戈爾來中國叫徐志摩放棄林徽因,追凌叔華,徐一想,對,於是狂追美貌才女陸小曼及凌叔華。情書一次兩份,完全複製。陸小曼和凌叔華兩位女人雙雙回信,三人打得火熱。一日,徐父和陸小曼的丈夫王庚來到,徐志摩為了避嫌,大聲說:凌叔華來信了。兩人打開的卻是陸小曼的情書……

陸小曼與徐志摩結婚,想請朋友做伴郎,想來想去竟想到了王庚,王庚竟然也答應。此時王庚的身份是陸小曼的前夫。

林徽因和梁思成去美國唸書,有一次,林徽因給徐志摩發電報,說自己孤單苦悶。徐大喜,立即回發電報安慰她。電報局的員工看了說:“先生,今天早晨已經有四位先生給這位女士打電報了。‘’原來林徽因給幾個男人共同發了同樣內容的電報。徐志摩可不是省油的燈,他立即找到這4個男人,要他們與林徽因斷交。

郁達夫性格怪誕多變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情感奇特詭異,極有才學,趣事也是讓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郁達夫遊杭州西湖,在茶亭進餐,餐罷面對遠山近水,不由詩興大發,遂得一聯: “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三竺:指上、中、下竺;六橋:指蘇堤上映波橋、鎖銅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跨虹橋;九溪:在煙霞嶺西南;十八澗:在龍井之西)。

一時沒有得出對句,此刻茶房來算賬: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郁達夫以為是下聯,得知實情不禁哈哈大笑。

有一次請一位軍界的朋友到飯館吃飯,侍者到他們桌上來買單,他就脫掉鞋子,從裡邊抽出幾張鈔票交付飯費。朋友非常詫異:“鬱兄,你怎麼把錢藏在鞋子裡呀?”郁達夫笑著說:“這東西過去一直壓迫我,現在我也要壓迫它……”


天生詩人唯美風流邵洵美

邵洵美 有一首詩《你以為我是什麼人》:

你以為我是什麼人?   

是個浪子,是個財迷,是個書生,  

是個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   

你錯了,你全錯了;   

我是個天生的詩人。  

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身為詩人、翻譯家、出版活動家的邵洵美,確是那個年代的風雲人物。這位劍橋歸來的才子,能詩會文,推崇“唯美”,與徐志摩、徐悲鴻、郁達夫、沈從文、施蟄存等人都是摯交。他慷慨俠義,樂善好施,家中常高朋滿座,人稱“文壇孟嘗君”。  

邵洵美妻子盛佩玉,乃盛宣懷的孫女。邵洵美與表姐盛佩玉家喪之後偶遇相識,他偷拍了她的照片,又寫了情詩,還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本名邵雲龍的他,見《詩經》中有“佩玉瓊琚”,為盛佩玉之名,就從“洵美且都”中取二字為名,以示愛慕。1927年,邵洵美與盛佩玉在卡爾登飯店舉行婚禮,盛況空前。證婚人馬相伯,文藝界名流郁達夫、徐志摩、陸小曼、劉海粟等都來祝賀。



抒情才子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是他最著名的詩作《雨巷》的詩句。

詩人戴望舒聲名遠播,詩詞婉麗浪漫,但因小時候患天花而落下一連臉麻子總有自卑感。

有一次,邂逅了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大學生,她就是施絳年。施絳年因為年輕漂亮,免不了有很多英俊瀟灑的男子追求她。戴望舒雖然在施絳年面前碰了好多次釘子,但堅持每天寫一封情書給她,從不間斷。 起初,施絳年連拆也不拆。時間長了,施絳年見戴望舒依然堅持寫信給她,就姑且拆之,看之,但是從來不回信。而戴望舒卻把寫情書當成了日常功課。



那時,戴望舒在中國文壇上已經頗有聲望,報社和雜誌社凡有他的稿件都來搞照發。 偏偏一次戴望舒把給《現代月刊》的約稿寄成了情書,《現代月刊》也是情書照登。 這件事立刻成了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 慶幸的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施絳年最終被戴望舒的一往情深而感動,成就一段佳話。


風中落英425


民國四大才子是指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

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作為那個時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他與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噓,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熱烈而深情。

郁達夫,原名鬱文,幼名廕生、阿鳳,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郁達夫精通五門外語,分別為日語、英語、德語、法語、馬來西亞語。代表作《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曾經與徐志摩作為同班同學。曾與魯迅創刊合編《奔流》。

由於郁達夫的失蹤太過詭秘,關於他的生死至今仍像謎一般沒有解開。較為流行的一種說法緣於1946年8月8日,邵宗漢先生從棉蘭蘇門答臘聯軍總部情報處所獲取的消息。該消息證實,聯軍當局在日本戰犯口中得知郁達夫於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槍殺,同時被害者尚有歐洲人數名,遺骸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然而,這一說法卻有個重大的疑點難以解釋,即有研究者曾翻閱棉蘭法庭的審訊記錄,卻完全尋覓不到有關郁達夫(趙廉)的蛛絲馬跡。如果此說成立,那麼郁達夫和同時遇害的幾位歐洲人的被埋地點也應該很清楚,可是,郁達夫的遺骸在整個東南亞都找不到,所以這種說法的可靠性未能得到證實。

邵洵美,人稱“中國最後的孟嘗君”。祖籍浙江餘姚,出生於上海,出身官宦世家。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譯家。1923年初畢業於上海南洋路礦學校,同年東赴歐洲留學。入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1927年回國,與盛佩玉結婚。1928年開辦金屋書店,並出版《金屋月刊》。1930年11月“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成立,當選為理事,並任會計,1933年編輯《十日談》雜誌,並發表第一篇小說名為《貴族區》。1934年編輯《人言》雜誌。1936年3月至1937年8月主持《論語》半月刊編務。 晚年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工作,譯有馬克·吐溫、雪萊、泰戈爾等人的作品。其詩集有《天堂與五月》、《花一般的罪惡》。

邵洵美為人熱情、坦誠、仗義。在三四十年代上海灘文藝界多元格局並存的情況下,邵洵美擁有一大批左、中、右的朋友:胡適、葉公超,潘光旦、羅隆基、曹聚仁、林語堂、沈從文、方令孺,聞一多、夏衍、鄒韜奮、徐悲鴻、劉海粟、張光宇、丁悚、魯少飛,以及張道藩、謝壽康、劉紀文等等。真是高朋滿座、好友如雲。邵洵美與徐志摩,都是那時候的風流人物,都被人譽為“美男子”,與徐志摩並稱為“詩壇雙璧”。邵洵美祖父邵友濂,同治年間舉人,官至一品,曾以頭等參贊身份出使俄國,後任湖南巡撫、臺灣巡撫。外祖父盛宣懷(亦即邵妻盛佩玉的祖父)是著名的洋務運動中堅人物,中國近代的第一代大實業家,富甲一方。又因邵洵美過繼給伯父邵頤的關係,按譜系,李鴻章當是他的叔外祖父。

戴望舒,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詩人,翻譯家。後曾用筆名戴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男,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浙江省杭州人。戴望舒原名戴朝,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戴望舒的詩繼承和發展了後期新月派與20世紀20年代末象徵詩派的詩風,開啟了現代詩派的時代,因此被視為現代詩派“詩壇的首領”,他也因為詩作《雨巷》一度被人稱為“雨巷詩人”。代表作《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等,另有譯著多種。

戴望舒是個書痴,嗜書如命。即使囊中羞澀,買不起書,光是看一看,摸一摸,也會感到其樂無窮。


葫蘆金剛爸爸


自古才子多風流。明月秋風,落花流水,暮色長空……到處都是才子們抒發浪漫情懷的素材,而女子又多是感性浪漫的,自然這其中就不乏愛恨情仇。從唐代白居易,宋朝柳永,再到清代紀曉嵐,一字一句皆是情。一方文人墨客,一片粉黛佳人,好不熱鬧!

而今天不聊柳永,也不八卦紀曉嵐,這兩人的“緋聞”太多,一下八卦不過來。今天就來聊聊民國四大才子其中的兩位——徐志摩、郁達夫的情史。


民國四大才子——徐志摩、郁達夫、戴望舒、邵洵美



徐志摩,就不用多談了,風韻情史比作品還要知名。一般人說起徐志摩,除了想起他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之外,不得不提到“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這三個女人。一個如天邊彩霞,終其一生也盼不來,得不到;一個為其衝破傳統,可婚後也只能算勉強相守;最後一個是被挖了心,割了肉,只剩下這一生的痛。

其實,在那個時代,就有了報紙頭版頭條的“週一見”,北京知圈裡面這些大咖的一舉一動,也是被人們茶餘飯後所津津樂道的。徐志摩與陸小曼的結合,在當時算得上一個“爆炸式”的大新聞了。陸小曼原是王庚的妻子,豈料,被自己的朋友徐志摩給挖了牆腳。當時北京知圈簡直是炸開了鍋,水軍友軍傻傻分不清。


在他倆人結婚當天,老師梁啟超訓誡道:“徐志摩,你這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取……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點頭如搗蒜,可風流乃本性,怎改?正如張愛玲所寫一樣,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後人多歌頌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情,實在是搞不懂,兩人談愛實在是太重。一個是得不到的躁動,一個是僅僅仰慕才華,談愛太重!林徽因是聰明人。



徐志摩,你可知,最愛你的人是張幼儀。

徐志摩,你可知,最後守著你的是陸小曼。

而林徽因,每個才子都會遇上一個讓自己才思泉湧的佳人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郁達夫,才華橫溢,任情適性。貌似一開始,老天就給他播下了陰鬱的種子,他的風流更加了一些辛酸的滋味在裡面。

少年時期的郁達夫就是個情種,在他的小說集《沉淪》裡就曾經因暴露青年性的苦悶,那時展示靈與肉的衝突而風行一時,文中那個飽受性壓抑苦悶的青年其真實生活中的影子正是郁達夫自己。而後陸續他也遭受了分離之苦、嫉妒之傷、背叛之羞和毀家之痛。



郁達夫一生經歷了四個女人,對日本少女隆子的痴情,有對原配夫人孫荃的憐惜,有對新加坡情人李小瑛的依戀,更有對王映霞的一見鍾情與狂熱追求。

而今天要談的便是他與王映霞這段起於轟烈,終於轟烈的故事。

“她穿一件織錦旗袍,曲線玲瓏,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似笑非笑盯著他,看起來不過十八九歲的樣子”,注意關鍵詞,“曲線玲瓏”、“會說話的大眼睛”、“似笑非笑地盯著”、“十八九歲”,如果說一見鍾情不是因為愛上了外表,請問還有什麼?好像也沒人願意第一次便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探索你的靈魂吧?

這樣一個青春年華的妙齡少女,讓一路風塵僕僕的郁達夫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他滿臉紅暈,緊張得手都忘記和她握了,坐下之後,額頭上都在冒汗。

然後進行了千年不變的搭訕方式:“我覺得從前在什麼地方見過王小姐,好生眼熟。”

呵呵!

一瞬間電閃雷鳴,山崩地裂,火山噴湧,海水翻騰,一場轟轟烈烈的“狂戀”就在此拉開了序幕。

當日回到家中,郁達夫就在日記裡寫道:我的心被映霞攪亂了,“南風大,天氣卻溫和,月明風暖,我真想煞了映霞,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此事當竭力進行,求得和她做一個永久的朋友。”

此時,他的結髮妻子,早已被他拋諸腦後。就這樣,一個30多歲的已婚男人開始對一個19歲的姑娘進行了猛烈的追求。



“讓事實來證明一切吧!這一次是我生命的冒險,同時也是我生命的昇華”一個詩人狂熱起來了真可怕,真是拉都拉不住啊!

1982年,郁達夫徹底拋棄妻子,與王映霞結婚。以為是一段美好生活的開始,豈料…兩人相處不過幾年,王映霞郁達夫矛盾叢生,而此時王映霞更是曖昧許紹棣。

1939年3月間,郁達夫把以往兩年所寫的詩詞加註編成《毀家詩紀》,在《大風旬刊》30期週年紀念特大號上發表,寫的東西竟然把王映霞“背夫偷情”的種種事態,赤裸裸地公佈出來。

王映霞立即以書信體裁寫給郁達夫一封長信,在《大風旬刊》第34期發表,其中有云:“為了孩子,為了12年前的諾言,為了不願使你聲名狼藉,才勉強維持這個家的殘局,把你的一切醜行都淹沒下去,然而你卻是一個欺善怕惡、得寸進尺的人,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只好把你那顆蒙了人皮的獸心揭穿了。”

是不是覺得有點相似,不過以前是發報刊,現在是發微博罷了!這場“撕逼”之戰最後也以“離婚”終結。

相愛容易,相守難啊。


我不愛吃發麵餅


民國四大才子有很多版本,最終歸納映屬於這四個人。

一,多情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在浙江嘉興海寧,現代詩人、散文家。他的詩詞就是現在讀起來也是很有影響力,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他一生與三位女子的愛恨糾纏,也成為大家談論的話題。

二,傷情才子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戴望舒一生與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緣,他的初戀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第二任夫人是楊靜,然而三位女性卻並沒有哪一位能與他相持一生,最後只留下令詩人的一生難以釋懷的愛情悲劇。

三,愛國才子郁達夫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文學與戀愛,在郁達夫是互為表裡的。戀愛的激情,本來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觀其一生,無時不在飛揚著由戀愛所激發的才情,然後表現到文學的創作之上,寫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樣,他的戀愛經歷也如同他的文學名篇一樣,煥發著迷人的光彩,悵惘也罷,迷離也罷,悲歌也罷,總之都成了傳世的名作。郁達夫結過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別是孫荃、王映霞、何麗有。此外,在新加坡時,還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

四,落魄才子邵洵美

邵洵美(1906—1968),祖籍浙江餘姚,出生於上海,出身官宦世家。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譯家。1923年初畢業於上海南洋路礦學校,同年東赴歐洲留學。入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

在文壇上邵洵美有孟嘗君之美譽,他為人熱情、坦誠、仗義。在三四十年代上海灘文藝界多元格局並存的情況下,邵洵美擁有一大批左、中、右的朋友。

邵洵美與徐志摩,都是那時候的風流人物,都被人譽為“美男子”,與徐志摩並稱為“詩壇雙璧”。周劭先生說他倆“玉樹臨風,人稱雙璧,洵美似乎比戴眼鏡的志摩更漂亮一些。”

1935年從剛果來到上海的美國著名女作家艾蜜莉·哈恩,她最早結識的就是邵洵美。那天,在蘭心大戲院她一見到邵洵美,就為他生有一張面白鼻高的有著希臘臉型的面龐而驚異,更為他的多才多藝和流利的英語而傾倒。不久他倆開始同居,他們的同居完全公開。改名項美麗的艾蜜莉·哈恩經常出入邵家,她與邵洵美的妻子盛佩玉成了朋友,與邵家大小也和睦相處,邵家人都暱稱她“蜜姬”。


喜從天降


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和陸小曼之間的感情糾葛,給他的一生增添了豔麗的色彩。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些是人們耳熟能詳的。 郁達夫是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他寫成了章章不朽的名篇。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邵洵美,在文壇上他有孟嘗君之美譽。他與一位美國才女的一段傳奇愛情,被大家津津樂道。 戴望舒,因為雨巷,被稱為雨巷詩人。他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