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喜歡小編的文章,請加關注

。您的肯定是小編工作的動力。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日本的公共場所的衛生間是世界上最乾淨的,至少是我見過的最乾淨的。不僅沒有異味,沒有成堆的垃圾,地面上也不會經常溼漉漉的,男士小便器下方也沒有一灘由尿液腐蝕出的汙跡。這表明,廁所經常有人打掃,且在如廁人少的時候打掃,打掃完後會將地面上的水擦乾淨;此外,如廁的男士非常注意將小便尿到小便器內,如不小心灑在器外,很多人會自己用手紙擦乾淨。

在這些乾淨的衛生間內,所有蹬坑或馬桶邊一般都配有兩圈以上的手紙。如廁的人是不用自帶手紙的。不僅在大城市,在偏僻的鄉村,其衛生間裡也是配備有廁紙的。也許有人會說:這很簡單,我們有的是錢,往裡面放置一些廁紙不就行啦。但是,我們沒有人能夠保證,放在衛生間裡的廁紙會不會被人拿走。就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中國一線城市的車站,我們也沒法保證。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十年前,我國大部分飛機場候機樓的衛生間也是沒有廁紙的,現在至少國內幾個大城市的大機場沒有這個問題。而什麼時候可以見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火(汽)車站、地鐵和公園的衛生間沒有異味,並在其乾淨的環境裡為上衛生間的人準備好手紙而不被人拿走,這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所在的城市、鄉鎮、社區的公共廁所做個估計,大概與日本有多少年的差距?

衛生間有無異味和手紙有無雖然是小事一樁,但它們顯示出來的差距是巨大的。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豪華的不像廁所的廁所

日本的公共廁所,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並沒有按照國內某些地方常用的四星級五星級或六星級的規格建造,但它們都是功能完善,簡潔樸素,絕非粗製濫造,或用幾根木板或防雨布隨便攔出一塊地,挖一條溝來對付的。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在這些公共廁所裡,每塊地磚的拼接,從地面到牆壁,到天花板都很精心細心,整齊劃一。每個水龍頭,以及烘手機或存紙盒都非常精細地製造和安裝。很少看見滴漏著水的壞龍頭,也很少碰到不出水的龍頭,壞著的烘手器,垮掉或破損或塗著各種文字、廣告、圖案的、關不上門的衛生間,更不可想象你會看到下水路不通,糞便或手紙滿地飛的現象。

不僅如此,在所有廁所都有無障礙如廁通道和殘障人士專用便器以方便殘障人士如廁。而為帶孩子的媽媽準備的安放嬰兒的小座椅也是常見之物。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從這些精心製造和安裝的每塊地磚和其他附屬物品,我們就可以看出或估計日本人到底是如何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產品。不管這些產品是用在高端地域的高檔辦公樓寫字樓還是在偏僻的鄉村廁所,都有品質保證,都是一絲不苟。更為重要的是,日本人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會考慮不同群體的利益,能夠做到為他人著想。而在中國,要每個人、每項工作都一絲不苟的話,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要使我們不同行業的產品,不管是用在城市還是鄉村,都能夠精益求精、保證品質;特別是不管在鄉村還在都市、在沿海等發達地域還是在中西部,都能注意殘障人士或其他特殊群體的需求,這得要多少年的努力?

細微處見真章

日本所提供的廁紙用完後直接丟進馬桶隨水沖走(女性生理用品嚴禁如此),這不僅減少了清掃的麻煩,還使後來如廁的人不至於見到一堆髒髒的手紙;此外,將廁紙直接丟進馬桶也許有其他方面的作用(這是我的臆測:給脫氮微生物提供碳源,加速汙水淨化)。能讓手紙隨水沖走主要是日本對其手紙質量有一定的要求。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中國人很少有研究手紙的,大概沒有人覺得這裡面有什麼科學。而有一個日本人為手紙寫了一本研究專著。

不管搞什麼花樣,日本對手紙品質有嚴格要求的。首先,要求手紙有一定的強度,不易破,特別是不能見水就破,這才不至於在使用的時候弄髒了自己的手;其次,要求手紙在入水後2分鐘內完全分散成不相互牽連的纖維,這樣就很容易進入下水道,不會造成下水道的堵塞。這個要求並不是很容易。大部分國內的捲紙是達不到這些要求的,不信你用杯子倒一杯水試試看。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不僅是手紙有質量要求,下水道所用的水管也有特別要求。管道大小、強度、耐腐性在這裡也不提,對內壁的光潔程度亦有高要求。因為,不光滑的管壁不僅表示所用材料有問題,在使用時可能碰巧掛住一根頭髮或一根纖維,慢慢地再形成一個阻塞點,進而演變成其他問題。

全球的馬桶大概長的樣子都大同小異,但日本人在滿足馬桶的主要功能後,也給其添加了一些花哨的東西。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除了在抽水馬桶的水箱上安裝一個水龍頭以節約便後洗手的水外,日本人在馬桶上搞的新鮮玩意還要很多,其中最普及的應該是溫水沖洗裝置。它是1980年代由東陶(TOTO)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研發出的大便完後用水將屁股沖洗乾淨的裝置。如今這玩意兒已經非常智能了,可調水的溫度、水量、沖洗位置(前,後)、沖洗方式、強度,以及除臭和洗完後烘乾。不同功能只需要依次按動按鈕就可以了。這點改動雖然不算什麼,但也要人想得到做得出來,更重要的是急人所急,為顧客服務。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日本的廁所文化

說到廁所文化現象及研究,日本應該是開先河之地,儘管我國的考古學家可以在地下找到先秦或更早的廁所或模型,但只有日本已形成了所謂的文化現象,並對世界廁所文化研究做出了貢獻。如李家正文博士連續著有《廁考》、《廁風土紀》、《西洋與中國廁所文化考》等,從廁所的變遷等研究出文化的差異,社會的發展進程等,可以說開拓了一門不錯的學問,雖然有點冷門,但為日本人搶佔了先機和世界制高點。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對廁所的高度重視不僅使日本人開發出避免尷尬的“音姬”,還為世界貢獻了廁神。廁神是日本的家神之一,是日本傳統的民間信仰,是能夠開運發財的女神。當我在日本如廁的時候,有時候突然想象一個扎著辮子的女神正在盯著自己,只好下意識地將身子往便池裡面靠,把尿拉倒池子裡。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廁所研究不僅是文化問題,在日本還是政治問題,更是科技問題。如何開發出更加環保,更加節能的廁所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此外,研究並提高廁所科技含量還涉及到太空船和潛水艇安全運行等重大科技問題,國家戰略問題,不得不重視。

據說太空飛船的廁所利用了高科技手段,將人的糞便化成極少的一點灰燼,能將尿液反覆純淨利用。又據說,我國一些高鐵上安裝的進口廁所造價超過十萬以上。不知道這些傳說是真是假,但不管怎麼樣,未來的航天、航海事業的發展是需要廁所科技跟著一起進步的。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在生態廁所研究方面,日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這些廁所由於可以移動,所以是在野外活動,或在進行群眾集會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供水不暢的地方無水生態廁所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國內也有大量類似的生態廁所,其根多源自日本,但多在一些展會上才會看到。能像日本社會一樣,在一些較偏僻的旅遊點、公園放置一些類似的廁所則需要多方努力,我們還差得很遠。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就一個廁所的距離!

一些習慣若是形成要改變是很難的,哪怕是一個簡單的上衛生間的習慣要一個人改一下也不容易,而一個簡單的衛生間衛生問題在中國的一個普通家庭可以有許多想象不到的矛盾;這些都太超乎我的想象。也一直考驗著我的忍耐能力,並使我意識到我們與外國的差距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

所以,我們與日本到底有多大差異,不同的人仍然會有不同的答案,也根本不是諾貝爾級的差距。可能是一個廁所的距離,也可能不止一個廁所的距離。而廁所及其相關的生活衛生習慣最易丈量出不同民族或群體的文明與進步的程度,比起那些高精尖的玩意兒,它最貼近普通民眾,最能夠反映個人和公眾的生活和精神特質,因而也最易印照出文明和進步程度。

本文整理修改內容源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