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清末哦倭仁為何堅決反對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

清末哦倭仁為何堅決反對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學家,面對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倭仁以頑固的立場反對變革。在1867年的同文館之爭中,倭仁作為頑固派的代表人物堅決反對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

倭仁是蒙古正紅旗人,出身普通旗人家庭。倭仁成長於古城河南開封,從小深受儒家文化薰陶,25歲就考中進士。倭仁在京城翰林院任職期間廣泛結交理學名家,其中著名的有曾國藩、唐鑑等。同治年間,倭仁不僅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工部尚書,且成為了同治帝的老師,是同治年間政壇上的重要人物。

清末哦倭仁为何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同治皇帝畫像)

同治元年(1862年),京師同文館創建,起初目的只為培養翻譯人才,以應付日漸增多的涉外事務。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洋務派逐漸發現掌握近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性。1866年,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恭親王奕訢上奏要求在同文館中設立天文算學館,招收科舉考試出身的低級別官員入館學習。奕訢的上奏立刻引起頑固派的強烈反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理學名家倭仁。

清末哦倭仁为何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奕訢)

倭仁反對科舉出身的官員學習西方科技,理由是他認為西方基督教自兩次鴉片戰爭以來在中國招收了大量信徒,讀書的士大夫是維持人心的關鍵,如果連讀書人都學習西方科技,中國人將完全被“西化”,因此“立國之道尚理義而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而不在技藝”。倭仁希望理義道德與西方勢力的滲透相對抗。倭仁實際上仍是以一種傳統的眼光觀察當時已經發生劇烈變化的大清,他嚴守著儒家眼中華夏與化外蠻夷的分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承平時期士大夫的追求,但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重創的清王朝要想在一個弱肉強食的“新世界”中生存下來,並不是倭仁口中那些空洞的理教可以做到的。倭仁空有道義理論,但卻也拿不出有效的辦法來變革圖強。

清末哦倭仁为何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京師同文館)

奕訢與倭仁就此問題發生多番論戰,此後倭仁雖然稱病請假,但頑固派依然大肆阻撓,導致一些原本有意入天文算學館學習的低級官員不敢報名。慈禧太后對這一爭論也未有明確的表態,晚清朝野對於是否應該向西方學習的爭論在此後數十年仍在持續。

項鍔:《再論同文館之爭》,《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李細珠:《晚清頑固派的典型——大學士倭仁》,《百年潮》2000年第5期。

清末哦倭仁为何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華 興 春 秋

清末哦倭仁为何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清末哦倭仁为何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楊培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