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合肥一25歲學生高考復讀6年考上二本,執意要“七年抗戰”考一本?

用戶6840541887


小坤沒有做錯,或許他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看到這個標題真的很沉重,這個問題大家不要難為小坤,他畢竟已經25歲,是個成年人了,既然是成年人了,他就有選擇的權力,他就有承擔自己行為後果的權利,我想我們這些看客,大沒有必要為人家操更多的心,做出各種婉惜、指責、規勸等等之態。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我們不能強求別人按照我們的主張去生活,因為有些事我們願意去做,但別人仍然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就拿小坤這件事來說,我倒認為他意志堅定,我倒認為他目標明確,我倒認為他活著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

至少,小坤是在為自己的夢想奮鬥,至少小坤是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至少小坤所做的事對任何人沒有傷害,只是他一個人的奮爭。現實社會給予人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感受,人們都知道,其實錯過了一些事情,就永遠再也找不回來了。小坤也知道,正是因為如此,他願意付出自己的美好年華,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去築就自己美好的未來願景。

任何人指責他應該如何如何都是沒有意義的。他就是他,他不是你也不是我。連考7年也不算什麼,或許明年小坤就能實現他的夢想了呢?!20多歲,還是不認輸的年齡,他應該去奮鬥,去努力,即使他不在學習上努力,也會在各個其他的方面努力。退一萬步講,即使他現在就業了,每天過的日子不也是24個鐘頭嗎?為什麼不能按他自己的願望,高高興興走在努力的路上?!

小坤,我支持你,只要是學好,上進,不管他年齡大小,都值得得到人們的尊重和理解,對於一直在努力的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你並不是別人口中的笑料,而應該是現實社會中一個一直為夢想奔跑的人!希望你能遇到明師,希望你能達成願望!


跟我學公文


成才必先成人。堅持是件好事,但是不要以傷害他人為代價。

一個人能夠走多遠或做到好,教育學歷也許會有很大的影響,但不是關鍵的。而如果一個人缺乏基本的擔當,那麼成才的可能性,更小。

自強不應是自私的

這個小坤已經25歲了,法定的成人年齡是18歲,都成人7年了,結果依然去堅持復讀。

如果他本人認真的復讀,而且有家庭的支持,並且不會給更多的人帶來麻煩,那麼,這是支持的,畢竟大部分人對於這種認真是讚美的,有一種執著是好事。

但是,這個是有前提的,就是,你不要成為更多人的負擔,給更多的人添麻煩。

而這個小坤就恰恰相反,他只顧著自己考一本,而面對家長的害怕和擔憂以及勸阻,猶如耳旁風。從採訪裡,我們可以看出事實上,小坤的行為已經給家長帶來了不少困擾。

他今年已經25了,及時考上一本,畢業也30了,然後工作,結婚,而父母漸漸老去,這種情況下,他給父母帶來的壓力將是遠期的,而且是持續不斷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重。

小坤的做法,事實上就是一種十分自私的行為,以自強為口號來掩飾了自己的自私,看起來勤奮好學,看起來要努力考一本,然而這種自私的做法,是十分不合適的。

認識自己很關鍵

事實上,有句話儘管殘忍,但是卻更加真實,那就是小坤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

一個人,復讀了這麼多年,還沒考上一本,本身就說明問題了。曾經有人問我要不要復讀,我說,如果你覺得你復讀可以提高很大的空間(比如50分以上),那麼你可以嘗試復讀,如果你僅僅覺得可以提升很小,那麼還是算了,復讀的壓力,以及不穩定性,往往會讓你的提升可能性大打折扣。

他復讀這麼多年,卻依然如此,只能說明,他的實力就是這樣子,而且隨著時間持續,人的學習能力下降,他可能維持都是困難。

所以,這種行為,真的是十分不理性的。

堅持是件好事,但是不要以傷害他人為代價。


李雷博士


執著有什麼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孩子有夢想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能為了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把自己的青春搭上去。為了考上一本學校,複習了七年,七年的時間完全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真的希望這個學生好好想一下,如果自己都複習了七年還沒有考上一本大學,那是不是自己的能力確實難以達到,是不是可以考慮先去上大學,人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的夢想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一本大學,應該還可以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那麼七年時間上一個二本早已經畢業,可能因為本科的努力已經有機會繼續上研究生都可以畢業了。但是這個孩子卻還要執著於一本,把七年時間用在補習上。

青春的歲月多麼可貴的,就算26歲考上了一本,四年之後30歲畢業,在自己而立之年才剛剛踏入社會,和身邊已經工作多年的同齡人比較起來,社會實踐上就差了很多,而現在很多好的工作機會對於年齡也有要求,即要求年齡還會要求有相對應的工作經驗,對於這位同學來說到時候心中肯定不只有惶恐吧。

我們常說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過來了,一步走錯,步步踩不上點,那麼就會影響到很多事情,對於一個人的打擊應該要比一個一本院校要大。

特別希望這個孩子警醒過來,大學只是一個途徑,如果走不了一本,可以選擇其他途徑,最終能夠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可以。


趙媛姐姐


我也是家長,個人覺得家裡有這種情況需要檢討首先是家長。

無疑高考成功是改變命運的方法,但肯定不是唯一的方法,現在的情況是孩子連考6年成績不理想,自己還是要再考一次,非要上一本。即使明年真考上了,他已經26歲,別的同學是18歲,四年後畢業是30歲。有點兒悲涼……


01.是父母先教給孩子“考上一本,一切ok”的想法,之後才有如此的執著

肯定是父母把考入一本就能翻身的思想傳遞給孩子的,再之後孩子堅信不移,以至於產生了執念——非要考上一本。
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現在的生活真的那麼不堪嗎?考不上大學(無論幾本)那就是不成功,人生就完了嗎?我看未必,很多學歷不高的人過的也不錯。父母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平安度過一生嗎?啥學歷不學歷的,能有份工作,結婚生子,沒病沒災到老就挺好。

年輕時不太理解父母這種期望,升級為父母之後我感覺越來越深。“做正常人,別出事”就是基本要求。


02.考試這事兒除了跟方法有關係,跟能力確實也是有關聯的——以前80歲還沒考上秀才的多半是能力不成

之前看過幾本講科舉的書,清末還有人以考功名為終身志向,80歲了還要進考場,考不上不算完。
這裡面有一點,我們還是需要承認的,無論是科舉還是今天的高考某種程度上是能力測試,除學習方法、投入時間之外,如果成績不高那多半是能力不行。
我並不是說能力不能提高,而是要找到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解決。6次參加高考仍然成績不理想,那多半是對短板缺乏反思。

之前新聞還報道過70多歲大爺多次考研的事情,我也想問同樣的問題:“難道您不應該檢討一下備考方法和能力嗎?”


03.認知升級:每個人都在承擔選擇的後果

人生而自由,只要是自願選擇,選什麼都成。如果這位同學就是要考上一本,明年不行就後年,家裡也願意支持,那繼續考就成了。
只有一點要認清,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選擇的後果。你選擇反覆考試,現在不找工作,那之後會出現的一系列情況的結局都要自己來擔。
想清楚就成,別人無權干涉你的選擇。
這是“張大志leo”的第494個長篇原創問答。

兼容幷蓄交織感性理性,無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歡迎關注轉發或者留言討論,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張大志leo


還有80多天,2018年高考又來了。

我班已經有一位學生回家上週回家了,他準備放棄今年的高考,準備來年復讀,原因和合肥這位學生一樣,高一高二耽擱太多學業,喜歡玩手機沉迷於遊戲,高三感覺自己成績實在是太差,跟不上,於是選擇做了一個逃兵,可是他又心有不甘,寧缺毋濫,不考上本科就不讀。

上個世紀70年代,我也有個同學復讀7屆,年年把家裡父母養的所有家禽賣掉都不夠他做學費,最後只好心痛地把養了十幾年的耕牛賣掉。每次看到他父母衣衫襤褸來學校送米送學費的身影,我都會偷偷落淚。

其實,復讀本沒有什麼大錯,有些人就是因為不甘平庸選擇復讀而取得巨大成功。俞敏洪覆讀2年過考上北大;馬雲復讀過三年才考上杭州師範學校的專科;丘吉爾復讀4年考上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馬英九復讀一年考上臺灣大學;

可是,教育環境已經今非昔比,條條道路通羅馬,成才途徑多種多樣,不一定要把自己吊死在高考這個大樹上,讀書也考慮人生的性價比,不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任性又自私的死磕,都25歲了,要替父母想想。

雖然復讀是對命運的挑戰,雖然說人只要有夢想,眼睛就會有光澤。可是,對於自己遙不可及的夢想千萬不要鑽牛角尖,仔細看看父母的眼神和衣著,看看他們漸漸老去的容顏,不管考上什麼大學都要知足,都要珍惜和懂得感恩。


——上山畝教育,一個專注教育的號——


上山畝教育


我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哈,不過,不是高考,是中考。

我在前面的答題中曾經說過,我們那時候中考是先錄取中專然後再錄取高中的,錄取了中專就意味著可以跳農門吃國家糧了,所以好多人都是奔著這個去的。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當時信息閉塞,多數人並不知道能參加高考上大學一事,畢竟恢復高考制度不過才區區四年,我們的父母大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那是在1982年,我所在的那個鄉鎮往縣城才剛剛通上汽車,對外面的世界我們一無所知。

我的那位同學就拿出了不考上中專不吃上國家糧堅決不罷休的態度。從1982年一直考到1988年。1982年我們中考,她沒考上,我們上高中了。她後來跟我妹妹同學,1985年我們上大學了,她還在堅持復讀初三,繼續迎戰中考。直到1988年,那年跟我同學一起上學的我妹妹都考上大學了,我的那位奮鬥了七年初三的同學,終於考上了我們市的衛校,如願跳出農門。現在仍在醫院工作。

怎麼來評價這件事。首先,我很佩服這樣的人,有一種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畏艱難的勇氣。如果換成是我,或者是我們大多數人,一年又一年的下來,或許早就被打擊得趴下了。

其次,如果要問這件事情做得值不值,則我相信每個人的觀點和態度都不一樣,成功了,或許是值的。如果不成功,回想這些年付出的青春和努力,那些過去了不再來的好年華,誰又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呢?

具體到小坤,既然已經考上了,不如去上吧。再過一年,誰知道是考得好還是不好呢?如果好且不說他,如果不好,那又將會承受怎樣的打擊?過於的執念,有的時候是對自己的殘酷摧殘。


蘇小妮


人最難認識的是自己

小坤熱衷於復讀,在常人看來是上進的表現;復讀七年,這份上進還得打一個雙引號了。我覺得復讀三年是一個人的極限,若三年復讀對於成績都毫無進展,我覺得可以接受現實。他不明白的是,並不是復讀越久成績就能越好的,一是人的潛力挖掘有一個極限,二是高考改革一直在穩步進行,七年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了,三是時間成本太高,七年時間,相信當初他的同學都畢業參加工作了,讀師範的同學可能跟他在同一所學校呢,只是變成了師生關係,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復讀是一個人自由的選擇,然而花七年時間,我覺得首先他對自己的認識不夠 ,再者是對家長們的一種綁架,25歲再復讀意味著30歲才有大學畢業。無論是對於他的人生髮展還是對其父母而言,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大學只是一個過程,並不能決定所有

小坤的心裡,賦於大學巨大的意義,其實大學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考上大學,並在大學階段也可以再努力。大學畢業證可能在你大學畢業那會兒,找工作有點作用,但是工作三年之後不會有人再問你哪個學校畢業的,只會問你學哪個專業的。再過三年,別人只會問你,你能帶給別人什麼價值。想明白這些,就不會執著的去復讀七年了。


學霸數學


我記得我高考那年,班上有一個復讀了三年的大齡考生。那時候他年紀輕輕但是頭髮已經花白了。他的第一批同學都開始規劃去哪工作了,他還在計劃明年能考多少分,能讀哪所大學。

我感覺我很能理解這些小夥伴,因為我們傳統觀念裡,考一所好的大學那絕對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的大事。所以我們骨子裡會有種對功成名就的渴望有種偏執,或許也是為了證明你不比別人差。

但是事實呢?你考了一所好大學並不代表著你能平步青雲一步登天。或許證明了你的標籤比別人多,你的貸款能力比別人強。但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社會貢獻值會比別人高多少。

大學這趟列車始終會到站,出站找工作,老闆只會問你能做什麼,而不會關心你坐軟臥還是硬座來的。為了一張車票而去荒廢整個青春,我只能說替你感到不值


奕大白


如何看待合肥一25歲學生高考復讀6年考上二本,執意要“七年抗戰”考一本?



1、 中考復讀一年,高考復讀六年,欲戰第七年。

在很多父母操心自己的孩子“厭學”“不求上進”“沒有目標”的時候,他毅然告訴家人“不考到一本那個分數我是不會上的”。連續兩年都被宿州學院錄取,可他就是不願意去。下定決心要進行第七年復讀。

你的上進心是對的,但是用錯了地方。

高中時,像《破繭成蝶》、《高考季》等青春勵志雜誌,在校內的書刊是十分搶手的。大多是講述高考生經過自己最後一年的努力,磨鍊,最終考上了自己夢想的大學。高考就像我們人生的第一大關,堅持和刻苦就是我們的座右銘。高考來臨時,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有“非A大不上的”想法,但是真正結束之後,我們的想法也會隨之改變。在考慮到家庭情況和自身能力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大學只是一個門檻,真正要去學習還是得靠自己。不能因為高考的“失敗”,而去否定接下來的人生。

2、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不能再任性。

今年是已經是25歲,大學四年讀完是29歲。而我們正常畢業生的年齡應該是在22歲左右,7年的差距,會落下多少呢?心理輔導後,醫生是這樣回答的:“他已經錯過了一個最佳的心理成長時期,但是他現在可以在同齡人中去學習,交往,有一個同伴的力量,去彌補父親榜樣的缺失。要去打破和媽媽共生的狀態,可以去談談戀愛結交女性朋友,而且同時他的這種自信心很缺乏,他的內心也是非常需要力量去支撐的,我覺得從他自身來說,可以去做一些心理的治療,去促成自我探索,自我成長,找到自我價值所在。”學著去擔起25歲應該負的責任,去更好的迎接這個社會,而不是選擇自我封閉,逃避現實生活。


尼克六六


如今,有決心堅持一件事這種精神很可貴,但如果堅持過頭就是固執。愛學習固然是好事,但為了考進大學,花費6年的時間,是不是值得呢?事件回顧:合肥市長豐縣左店鄉的陳大姐,對於孩子的學習熱情有些害怕和擔憂。因為她的兒子今年25歲,已經六次參加高考,今年又考上一個二本,孩子執意要“七年抗戰”考一本。這讓陳大姐很頭疼,不知如何是好。



一.讀書的意義

雖然說,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能考上好的大學,找份合適的工作,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但條條大路通羅馬,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一本重點大學的起點確實是比二本大學的起點高,但是隻要你努力,這些差距並不能完全阻礙你成長。何況他已經25歲了,有夢想是好事,但不能不考略現實情況。如果過於執著,就會傷害到自己的家人。



二.現實情況

六年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你現在為擁有一棵樹,正在失去一整片森林。教育中存在的“馬太效應”,資源分配不均讓很多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儘管最後這位孩子可以考上一本,但畢業後年齡肯定會拖他的後腿。人要認清自己的實力。



綜上,不建議這位孩子“七戰高考”,考上二本,認真完成學業,就不錯了。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