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電子體溫計VS水銀體溫計,哪個更準確?家裡,醫院裡在用哪個?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老前輩們打天下的「三大件」——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紛紛披上電子的外衣。

由於準確、便捷,電子血壓計早已在臨床各科室大行其道。電子體溫計也不甘人後,諸如「體溫槍、額溫槍、耳溫槍」等產品層出不窮。比起傳統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在準確性、靈敏度上真的更甚一籌嗎?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電子體溫計。如果我們打開某寶搜索「電子體溫計」,彈出的的寶貝中一大部分都是「體溫槍、額溫槍、耳溫槍」。上述產品是真正意義上的體溫計嗎?並不是。

原因很簡單:臨床常用的測量體溫的部位只有三個:口腔、腋窩和肛門,而額頭、耳朵處的溫度因位於體表,受外界溫度影響大,並不能很好的反應真正的體溫,從嚴格的診斷學意義上講是錯誤的體溫測量方式。更何況,此類測溫儀多為非接觸式,採用紅外線感應的原理來測量溫度,可靠性上也略差。因為快捷方便,電子體溫計用於成人發熱患者的篩查尚可,但無法滿足精細的臨床工作的需要。電子體溫計常常被「投訴」測不準多半的罪魁禍首在這裡。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體溫計只包括接觸式電子體溫計。而所謂的體溫槍只能算作精確性不高的「體溫測量工具」。

電子體溫計,測溫準嗎?

電子體溫計,最核心的原件是溫度傳感器。其分辨率普遍可達到 ± 0.01℃。原理:利用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直接輸出數字信號或將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最後通過顯示器以數字形式顯示。

而傳統水銀體溫計,是依據熱脹冷縮原理製成的。精確度可達到 0.1℃。原理:其水銀玻璃泡和玻璃管連接處有一狹窄,增加了水銀的表面張力,使溫度下降時水銀柱無法回縮到玻璃泡而斷開,使體溫計離開身體後讀數仍保持穩定。雖然水銀體溫計精確度略低,但實際上,已能完全滿足臨床使用的需要。

臨床測溫,選電子 or 水銀體溫計?

測量速度更快、讀數方便,這是電子體溫計顯而易見的優點,還可以避免水銀體溫計破碎後帶來的汞汙染問題,大有取代水銀體溫計的勢頭啊。臨床工作日益繁忙,筆者在不少醫院的臨床科室中見到護士均採用體溫槍監測體溫。

個人認為這種做法不夠妥當,即使是用來對那些非發熱病人進行體溫監測也是不可取的。測溫工具應首先強調準確,否則,無論多快捷、多方便都沒有任何意義。

電子體溫計,為啥測不準?1. 測不準的原因臨床常碰到患者抱怨電子體溫計(接觸式)測不準。電子體溫靈敏度高,因此也更容易受測量時其他因素的干擾。如放置的位置、測量腋溫時腋窩是否乾燥等。測溫方法不正確,很容易引起較大的測量誤差。

2. 電子體溫計使用注意事項(1)使用前:電子體溫計前頭端仍需要消毒,消毒後務必待消毒液揮發乾淨後再測溫。(2)放置位置口測法:應置於舌下,緊閉口唇,注意測量前應閉口呼吸或者停止飲水、飲食一分鐘以上,測量過程中不要用口腔呼吸。相比較,水銀體溫計測口溫前並不要求閉口呼吸,筆者的考慮是:水銀體溫計測量溫度時間長,測量前是否閉口呼吸影響小,而電子體溫計由於測溫迅速,如果測量前張口呼吸過多則可能會影響測量結果。腋溫法:應置於腋窩深處,上臂夾緊,注意腋窩處無制熱或降溫物品(如已使用冰袋降溫,則建議取走冰袋後較長時間再測溫或採用口溫法),並將腋窩擦乾。

小結1. 測溫工具應首先強調準確;2. 電子體溫計(接觸式)的靈敏度更高,但臨床使用中操作不當易出現偏差;3. 水銀體溫計精確度略低,但實際上,已能完全滿足臨床使用的需要。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和建議可以在評論區提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