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互聯網視覺設計師

UI設計師是什麼呢?UI是User Interface Design (即界面設計)的簡稱。這個界面可以是手機界面,網站界面,軟件界面,智能設備界面等一切人機交互可視化媒介。人機交互指的是人類與計算機的交流,這種交流大家可以想見從最早的圖靈計算機依靠紙條來和計算機交流,到我們現在形形色色的屏幕上的按鈕,再到我們現在的各類語音交互,以及像科幻電影一樣的AR、VR或各類腦電波交互,這都是人與計算機越來越方便的溝通方式。可是人與計算機目前最高效的溝通還是停留在屏幕上,屏幕仍然是人機交互方式中最有效率的,這樣的交互界面需要由我們來設計成更有效率和讓用戶能夠看懂的界面,讓普通大眾更好的理解計算機的意圖,這就是我們的職責了。總結一下:UI設計師的職責是設計供人機交互使用的圖形化用戶界面,並使界面更加易用和友好。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早期採用GUI設計的Xerox 8010 Star

我們完成的圖形化界面又叫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它的要求是需要有易用性(Easy to use),即界面不需要複雜地思索即可容易地使用;友好(Friendly),即對用戶非常友好,容易理解。一個好的GUI應該是易用和友好的,比如我們手機上的微信和支付寶等熟知的APP。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很多行業被重新整合:設計師也被重新定義了。UI設計、動效設計、交互設計、平面設計被逐漸整合成了一個職業,這個職業不能單純地設計界面和排版,還需要能繪製圖形、掌握平面能力、懂交互等,這個職業有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全鏈路設計師、全棧設計師等,但是我認為合適的稱呼是:互聯網視覺設計師。目前國內名企招聘時也會使用這一詞彙來強調與只會排版和套用規範的界面設計師。互聯網視覺設計師擔負著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媒介:互聯網的設計。那無論叫什麼,我們的職責沒有改變:解決人機交互的問題。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iPhone界面中的UI設計

互聯網視覺設計師或UI設計師一般依附於互聯網產品團隊之中,而不像平面設計師或服裝設計師一樣成立很多平面設計公司。所以我們打交道的人不一定都是同行,而可能是互聯網從業者中的其他角色,如產品經理、程序員、技術團隊、運營團隊等。如果我們在的團隊不光是設計師,那麼我們就要有充分地表達能力和耐心讓周遭的人理解我們的工作。互聯網視覺設計師的工作主要有移動端設計、網站設計、運營設計等。如今隨著UI設計師的數量越來越多,行業越來越成熟,UI設計師所需要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多。如需要了解交互知識、懂平面設計、擅長手繪等。那麼UI的定義越來越豐富,現在想成為UI設計師的門檻越來越高。

互聯網的產品團隊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美劇《硅谷》中的創業團隊

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線是一個流水線。互聯網產品團隊指的是整個團隊圍繞著一個產品打造,並且以設計開發完成該產品為目標的團隊。比如微信團隊、支付寶團隊等。互聯網產品有可能是移動端,也可能是電腦端。也可能同時開展多個產品線等。我們按部門可以把他們分為:管理層、產品部、研發部、市場部。設計團可能單獨成立部門也可能融合在產品部門裡。互聯網產品團隊按角色可分為:

高層 (leader)

一個團隊的領袖,由董事會、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技術官 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等組成。決策公司的關鍵事物。

主要輸出:idea

使用軟件:Office

用研團隊 UR (User Research)

通過用戶研究的手段調查老闆的想法靠不靠譜。用研團隊保障著公司與用戶之間的聯繫,確保研發的產品是用戶所喜歡的。研發之前、研發之中、研發之後的反饋都需要用戶研究團隊及時參與收集數據等。

主要輸出:用戶研究報告

使用軟件:Office、眼動儀等

產品經理 PM (product manager)

產品經理細化產品邏輯,產品經理或交互設計師設計原型圖,原型圖用來和老闆彙報和交付設計師。負責產品從無到有的企劃。產品經理首先的職責是在產品策劃階段向管理層提出產品文檔。產品文檔PRD通常包括產品的規劃、市場分析、競品分析、迭代規劃等。然後在立項之後負責進度的把控、質量的把控和各個部門的協調工作。在產品管理中,產品經理是領頭人,是協調員,是鼓動者,但他並不是老闆。作為產品經理,雖然針對產品開發本身有很大的權力,可以對產品生命週期中的各階段工作進行干預,但從行政上講,並不像一般的經理那樣有自己的下屬,但他又要調動很多資源來做事,因此如何做好這個角色是需要相當技巧的。

主要輸出:產品需求文檔(PRD)、市場需求文檔(MRD)、原型圖(Layout)等

使用軟件:文檔書寫軟件(Office)、原型圖軟件(Axure、藍湖、墨刀等)

項目經理 (Project manager)

從職業角度,是指企業建立以項目經理責任制為核心,對項目實行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管理的責任保證體系和全面提高項目管理水平設立的重要管理崗位。項目經理是為項目的成功策劃和執行負總責的人。這個職位很多公司裡可能都是由產品兼顧。項目經理負責的是進度的把控和項目問題的即時解決。

主要輸出:項目進度表

使用軟件:文檔書寫軟件(Office)

交互設計師 UX 或UE (User Experience Designer)

把產品需求文檔(PRD)優化成可交互的原型圖給設計師和技術。

主要輸出:交互圖(prototype)

使用軟件:Axure RP、藍湖、墨刀、Adobe XD等

互聯網視覺設計師 或 UI設計師(User Interface Designer)

互聯網設計師不僅僅是給原型上色,設計師會根據實際具象內容和具體交互修改板式,甚至重新定義交互等。同時要提供給技術切圖或PSD。一些出現過的別名:美工、全鏈路設計師、全棧設計師、UID、UI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等等。都是在說我們。接到原型圖或交互圖後,我們會根據原型圖的內容來進行交互優化、排版、視覺設計。最終和總監確認後交付開發人員。如果是對接網頁項目的話,我們只需要交付給開發人員:PSD、規範。如果是對接移動端項目的話,那麼我們需要交付給開發人員:切圖、標註、規範。為什麼給網頁開發的工程師(前端)不需要切圖而直接給PSD即可呢?因為前端工程師其實最早和我們的職位一起並稱美工,是有PS操作能力的。

主要輸出:設計稿 設計規範 切圖 標註等

使用軟件:Sketch Ps Ae Ai 等

前端開發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gineer)

開發人員有數據庫端和用戶端兩種,一般來說我們接觸的是用戶端開發,他們負責還原設計。那麼做網頁端的用戶端開發的工程師叫做前端工程師;做安卓設備開發的叫Android工程師;做蘋果設備開發的叫IOS工程師。他們都指的是用戶端的開發,用戶端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切界面。目前用戶端我們接觸的就是網頁、安卓、IOS三種主流設備,他們開發使用的代碼不一樣,所以對有些特殊效果如動效、陰影等的支持有所不同。

後端工程師 或 程序構架師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gineer)

後端工程師主要負責什麼呢?後端工程師或叫程序構架師的主要工作是做數據存儲。我們平時使用產品中產生的數據,如:頭像、暱稱、聊天、對話、圖片等,均是通過互聯網傳輸到服務器再交換信息分發回去,那麼這些資料存儲的架構都是後端工程師的工作。然而遺憾的是,設計師與後端工程師的接觸沒有太多。

運營 或 市場拓展 BD

產品完成後進入運營階段,可能會根據運營調整產品設計或設計運營圖等需求。運營更加直接面對市場,所以對市場的目的也更加明確。以此推倒出市場和運營的目的往往更加直接。而有時運營的目的盈利和產品以用戶為中心的思想會有衝突,這時對設計師的要求就更高了,如何調節設計審美、運營目的、以用戶為中心幾種目的就成了設計師的難題。

測試工程師 QA

測試工程師 在企業中一般稱為軟件開發測試工程師(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SDET)。一般為具有1-2年經驗的測試工程師或程序員。有良好經驗的測試工程師可以成長為產品/項目組的測試組長(SDETLead)或軟件質量經理(SQA Manager),負責軟件質量保證,進行測試管理和領導測試團隊。測試工程師的職責就是把控軟件的質量。主管與客觀的都會進行把控,包括體驗與視覺部分。但是通常設計師需要與測試工程師合作來完成對產品視覺部分還原度的測試工作。

大型互聯網公司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大型互聯網公司結構圖

大型互聯網公司人員配備較為齊全:高管負責決策、用研團隊負責研究用戶對於產品的反饋、產品經理負責制定產品發佈的時間表、交互設計師負責優化交互圖、視覺設計師優化交互並設計視覺後輸出切圖和標註並且完成設計規範、前端工程師負責實現界面還原和與數據庫的對接、後端工程師負責程序構架和數據庫結構、測試工程師負責測試整個程序是否可用、商務部門負責後期運營。除了完整的產品線外,大型互聯網公司還配備了人力資源部門、後勤部門、協調部門等,分工很成熟。但是往往會出現大公司病,行動比較緩慢。注:此圖為產品流程的主要關係圖,真實的工作中關係錯綜複雜,並不只是線性順序。

中型互聯網公司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中型互聯網公司結構圖

中型互聯網公司人員配備中等:高管負責決策、產品經理負責制定產品發佈的時間表和交互圖、視覺設計師優化交互並設計視覺後輸出切圖和標註並且完成設計規範、前端工程師負責實現界面還原和與數據庫的對接、後端工程師負責程序構架和數據庫結構、測試工程師負責測試整個程序是否可用、商務部門負責後期運營。中型互聯網公司人員也比較整齊,可是會缺少很多細膩的地方,設計師會承擔更多的責任。

小型互聯網公司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小型互聯網公司結構圖

小型互聯網公司人員配備較為齊全:高管負責決策和擔負產品經理的角色、視覺設計師優化交互並設計視覺後輸出切圖和標註並且完成設計規範、前端工程師負責實現界面還原和與數據庫的對接、後端工程師負責程序構架和數據庫結構、測試工程師負責測試整個程序是否可用。小型互聯網公司人員很少,決策很快,但是由於每個人負責的部分太大,所以經常有學雜而學不精的地方。並且人員較少所以進步更加依靠自己。

分工

Leader的工作

找投資:作為一個團隊的領袖,第一要務是解決團隊生存問題。所以投資是一個在產品沒有完成盈利模式構建之前的好方法。我們在面試時總會看到某公司處於A輪或者B輪融資階段。這是什麼意思呢?投資根據項目成熟度分為:路演、天使輪、A輪、B輪、C輪、上市等狀態。隨著投資的階段也代表著項目的成熟度。這一點大家也可以在找工作時加以權衡。

招合夥人:一個好的團隊領袖不應該事事躬親。除了CEO之外還應該找到CTO、CTOO等多個高管的人選。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創業咖啡文化成為熱潮,圖為北京某咖啡館內眾多創業團隊在工作。來源:網絡

用戶研究的工作

用戶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可用性測試:通過篩選讓不同用戶群來對產品進行操作,同時觀察人員在旁邊觀察並記錄。可用性測試的要求是用戶不可以是互聯網從業者而應該是真實產品的用戶群體。

焦點小組:一般有6-12人組成,由一名專業人士主持,依照訪談提綱引導小組成員各抒己見,並記錄分析。並且在焦點小組的房間裡會有一扇單向玻璃窗,用戶是看不到裡面有誰的。而在裡面坐著的通常是開發團隊,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用戶是如何吐槽他們的產品的,但是他們沒有權利直接和用戶進行解釋。

問卷調查:可分為紙質調查問卷、網絡問卷調查。依據產品列出需要了解的問題,製成文檔讓用戶回答。問卷調查是一種成本比較低的用戶調查方法。

用戶訪談:邀約用戶來回答產品的相關問題,並記錄作出後續分析。用戶訪談有三種形式:結構式訪談(根據之前寫好的問題結構)、半結構式訪談(一半根據問題一半討論)、開放式訪談(較為深入地和用戶交流,雙方都有主動權來探討)。用戶訪談設置時要注意:用戶不可以是互聯網從業的專業人員、不可以提出誘導性問題、不要使用專業術語。

眼動測試:使用特殊的設備:眼動儀來追蹤用戶使用產品時眼睛聚焦在哪裡,盲區是哪裡。比如一個網站通過眼動測試可以知道用戶的視覺會自動屏蔽網站的常見廣告位置,這時如果希望提高廣告的點擊,就需要把廣告位放置於用戶聚焦時間較長的位置。眼動測試的設備比較專業,通常在小公司較難開展。

用戶畫像:根據產品的調性和用戶群體,用戶研究團隊可以設計出一個用戶的模型,這種研究的方式被稱為用戶畫像。用戶畫像是由帶有特徵的標籤組成的,通過這個標籤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誰在使用我們的產品。用戶畫像建立後,每個功能可以完成自己的用戶故事:用戶在什麼場景下需要這個功能。以此,我們所設計的功能就會更接近用戶實際的需要。

用戶反饋和大數據分析:根據市場提供的反饋和數據得出客觀的判斷和合理的推測。用戶反饋也是用戶研究的一個重點,用戶反饋主要是用戶通過產品的反饋入口主動向開發者提出的意見。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圖為美劇《硅谷》中 焦點小組測試橋段

產品經理的工作

產品經理負責協調整個團隊的進程,工作十分複雜。產品經理與整個團隊都要打交道。

產品經理的產出很大一部分是在溝通和協調上。如果單純提煉輸出文件,有以下幾種:

PRD:即“產品需求文檔(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此文檔的受眾是項目組、開發組、測試組、策劃組、體驗組等等人員。文檔中表述了此產品的概念,規劃了產品各個步驟的完成時間,產出內容包括產品界面、產品流程、功能需求、測試需求、體驗需求等。

MRD:即“商業需求文檔(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此文檔的受眾是商務、運營、市場等人員。文檔表述的是產品的業務模式,明確產品的用戶人群,產出內容包括產品模式、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市場模式等。

原型圖:也稱為線框圖,即用線條、圖形繪製出的產品框架。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圖為產品需求文檔PRD模板

交互設計師的工作

交互圖:表現出操作行為後,對象之間的的關係,和觸發的下一步信息。與產品經理設計出來的線框圖或原型圖不同的是,交互設計師完成的交互圖更加細膩,並且可以在手機上運行,模擬APP完成以後的使用。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圖為交互圖案例

UI設計師的工作

優化原型圖:根據具體視覺元素對交互圖提出優化方案。

視覺設計:依據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等原理,對原型圖進行界面的設計與美化。

切圖:根據不同平臺尺寸,輸出相應倍數的圖片。

標註:利用工具在輸出頁面上標註各個元素之間的尺寸與情況備註。

項目走查:開發完成後,選擇主流機型進行畫面審查工作。

視覺總結:對設計作品中的字體、字號、顏色、icon、模塊等元素做出展示並說明。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圖為UI設計稿

前端工程師的工作

網頁前端工程師:完成網頁前端界面的編程工作。從視覺設計師手中接過PSD後切圖並用網頁代碼重新組建好頁面,並且和數據庫端給到的接口聯調,沒問題後放到服務器上網站就可以訪問了。使用的代碼語言主要有:HTML、CSS、JS等。

蘋果軟件工程師:完成iOS平臺上app的程序開發,並從視覺設計師手中接過切圖和標註,完成客戶端編譯,並和後端工程師聯調後上線。主要使用的代碼語言有:Object-C、Swift等。

安卓軟件工程師:也稱為Android開發工程師。完成安卓平臺上APP的開發,並從視覺設計師手中接過切圖和標註,完成客戶端編譯,並和後端工程師聯調後上線。主要使用的代碼語言有:java、Kotlin等。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圖為前端HTML代碼

後端工程師的工作

數據庫編程:分為網狀數據庫、層次數據庫、關係數據庫,主要利用數據庫編程來存儲管理數據。主要使用的語言有:PHP、JSP、JAVA等。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圖為後端編譯部分代碼

測試工程師的工作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圖為黑盒白盒測試漫畫解釋 來源:網絡

黑盒測試:以用戶角度測試,摸黑測試。這個測試方法就是按照用戶的視角摸黑測試。

白盒測試:按照產品需求文檔的功能點逐一測試。

灰度測試:直接給30%的用戶發送新版本升級,70%用戶沒有發放灰度包。這種測試方法就是把我們的產品直接發放給部分用戶來聽取反饋意見。

運營人員的工作

運營項目:運營的具體手段主要分為:渠道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品牌運營。即通過各種手段進行不同的組合,將用戶與產品更好的連接,得到特定數據的增長,並完善產品價值、持續其商業價值。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維護人員的工作

維護產品所需要硬件的狀態。包括但不限於:

服務器:即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服務器的組成包括處理器、硬盤、內存等,與普通計算機類似,但是它的性能更強大、更穩定。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一般可以寄託在服務器農場裡或者放在公司內部。如果不是寄存那麼就需要維護人員實時去關注。

域名:(Domain Name),將ip地址轉化為便於人們記憶的英文名稱等。域名是按年收費的。

人力資源的工作

招聘:主要流程是確定人員需求、制定招聘計劃、發佈信息、人員甄選、辦理入職等工作。

離職:主要流程是告知離職信息、準備離職面談、辦理相關離職手續、配合交接工作、資料存檔等工作內容。

福利薪酬管理:制定企業員工的福利薪酬制度,日常考勤、績效考核、福利發放等工作。

產品設計思維 UED

UED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我們老聽UED。UED就是: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的簡稱。UED是進行產品策劃的主力之一,他們用自己的知識、經驗、設計能力拿出設計方案。能夠用自己的互聯網知識來設計出行業專家想實現的操作,而付諸以商業營銷。UED團隊包括:交互設計師(Interaction Designer)、視覺設計師(Vision Designer)、用戶體驗設計師(User Experience Designer)、用戶界面設計師(User Interface Designer)和前端開發工程師(Web Developer)等等。

UED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一種設計手段,以用戶需求為目標而進行的設計。設計過程注重以用戶為中心,用戶體驗的概念從開發的最早期就開始進入整個流程,並貫穿始終。可見,UED並不是一個特指,而是指的是全體互聯網產品團隊的一種思維,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來做設計。這種理念貫穿到設計、代碼、運營等方方面面。UED是一個以用戶體驗為原則的團隊。

UCD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UCD是什麼?UCD(User Centered Design)是指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是在設計過程中以用戶體驗為設計決策的中心,強調用戶優先的設計模式。在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維護時從用戶的需求和用戶的感受出發,圍繞用戶為中心進行產品設計、開發及維護,而不是讓用戶去適應產品。無論產品的使用流程、產品的信息架構、人機交互方式等,以UCD為核心的設計都時刻高度關注並考慮用戶的使用習慣、預期的交互方式、視覺感受等方面。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衡量一個好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有三個維度:

1. 產品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

2. 產品的效率(efficiency)

3. 用戶主觀滿意度(satisfaction)

特別說明:大家可能老誤會UED和UCD是某個部門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大公司都設置了用戶體驗部門,如騰訊網UED、阿里巴巴國際UED等團隊。所以UED和UCD不光特指某一個部門,更是一種團隊的模式。

設計師必備能力

經過我們對上文的閱讀,我們知道了互聯網視覺設計師在團隊中的主要職責。歸納一下,我們的工作主要是:第一,根據原型圖和PRD文檔優化原型圖和交互圖的交互設計;第二,根據需求完成視覺設計並完成設計規範;第三,根據技術的需求完成 切圖 標註 命名PSD 設計動效等工作;第四,有時還會擔負起公司的運營設計和企業形象設計或者公司內部的平面設計等。我們的工作越來越複雜,這就要求我們掌握的知識也要越來越多。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目前互聯網設計師需要具備的三種能力

互聯網設計師主要需要掌握的能力主要是以下幾種:排版能力,交互知識,圖標繪製,插畫繪製,手繪,運營圖設計能力,專題設計能力,網站設計能力,移動端規範,基本代碼原理,展示作品的能力, PPT設計能力,表達能力,H5設計能力,LOGO設計等。

UI設計師所使用的軟件

界面設計軟件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dobe Photoshop 簡稱PS。三十年老店不會讓你失望。來自一個行業具有壟斷地位的公司的好處是你不用擔心研發公司倒閉而軟件停止更新,同樣由於開發公司的實力所以PS支持Windows平臺和Mac平臺。這個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了。PS的版本三十年中數不勝數,而我們應該永遠學習最新的版本。而且PS是Sketch和AI無法代替的,它的像素圖形處理,它設計運營圖與其他圖像的能力無所匹敵。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dobe Iullstrator 簡稱AI。同樣來自母公司Adobe,擁有比PS稍微年輕一點的歷史。由於他們都是Adobe旗下的軟件,所以兩個軟件可以互通甚至直接拷貝,那麼配合度要比不同廠家的軟件高得多了。PS在UI設計中主要負責界面設計和圖形處理,AI可以負責線性圖標的設計,設計後直接拷貝進PS裡即可。不能直接用AI作圖的原因是AI不具備切圖和標註與團隊合作等多種PS可以輕鬆辦到的事情。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Sketch 看完了上兩種軟件你一定還是心有不甘希望用AI的矢量作圖功能,配合PS可以切圖標註的擴展性對吧,那麼就誕生出了Sketch這款軟件。在作圖的功能上更加接近AI,擁有矢量圖形功能,而切圖標註甚至比PS更加方便快捷。遺憾的是它並非Adobe出品,所以和PS與AI的協作上差了一些。並且由於不是大公司出品總有一些不放心:比如與蘋果決裂後,Sketch需要在官方購買並安裝軟件包而並非直接從蘋果下載;比如由於PC盜版嚴重暫時在Windows系統下是不可用的等等。但是總之這款軟件現在很受UI設計師喜愛。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dobe XD 全稱Adobe Experience Design。集原型、設計和交互於一體的設計軟件。 傳言將會是skech的勁敵。廠商背景決定了它支持Windows操作系統,而且XD的優勢是原型圖和設計都可以搞定。所以在國外比較流行,國內設計業界鮮有同行使用,所以不是必學。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dobe Fireworks 列出來這款軟件並不代表大家要學習,因為這款初心是為網頁設計師所設計的軟件已經退役了。

動效軟件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dobe After Effects 由於同樣來自Adobe,所以該軟件和PS與AI都可以直接導入,互通有無。這一點非常的爽。但是本軟件的初心並不是做UI的動效設計,而是影視後期。所以首先我們的限制是使用這款軟件完成的動效只可以沿著時間線播放,而不可以交互。其次這款軟件複雜的插件也都是為了影視後期而設計的,對於新手學習比較難。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一款大家必學的軟件。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Princple Sketch沒有動效小夥伴怎麼辦?彆著急,Princple出現了。這款軟件可以直接點擊大鑽石導入Sketch文件並設計出在手機可交互的動效,堪稱UI設計師的福音。但是不足之處和Sketch一樣,就是不支持Windows系統。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Flinto 交互原型利器,只可以Mac平臺使用。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Origami交互原型和動效的一個輕巧的工具,同樣只可以Mac平臺使用。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Framer 交互設計和原型圖設計工具,偏代碼方向。只可以Mac平臺使用。

原型圖工具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墨刀 國產原型圖工具,語言優勢加上服務器速度響應快,而且是一款Web應用,也就是說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站即可設計出原型圖來。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xure RP 老牌產品經理原型圖工具,有多式多樣的插件可以實現多種效果的原型圖。

前端工具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dobe Dreamweaver 前段編譯工具,Adobe生產,有設計和代碼模式。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Adobe Muse Adobe公司生產的網站開發工具,支持可視化設計,並且生產出網頁前端代碼。

好UI的標準是什麼?

變身成為互聯網設計師

好用

以用戶為中心

功能清晰

Don’t make me think

好看

滿足用戶畫像群的審美

達到需求方的目的

比要求完成的更美;審美教育義務

好實現

可以實現:設計須可以實現

效率:須考慮對載體效率和性能的影響

為實現設計 回頭根據實現角度調整

無論做什麼,只要你擁有一套好的方法論加上刻意練習都會獲得很好的結果。互聯網設計是崇尚經驗的工作,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方法論的沉澱,我們一定能夠取得不錯的進步。希望真正喜歡互聯網設計的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