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一一(總第0421-0432首)

【編者按】董元奔先生以七絕吟詠公元前1046年至1954年三千年間文人2600人,2600首以上。作者按歷史分期分別由《作家》、《古典潮》等不同公眾號分輯推出(今日頭條等相關大型網站同步):周至六朝300首(0001-0300),隋唐五代300首(0301-0600),遼宋金元1000首(0601-1600),明清近代1000首(1601-2600)。

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一一(總第0421-0432首)

【0421】李頎時運輸詩友

千金散盡效青蓮,尷尬回來未一般。

何必功名高適路,原來富貴不相傳。

註釋:

李頎(690-751),河南穎陽(今河南登封附近)人,存詩3卷。/青蓮:李白。/頎嘗如高適,遠走邊塞謀取功名。

【0422】韋述護書兩受辱

四十年中國史成,忽逢賊陷帝王京。

低眉本為護書稿,何故邊庭羞愧生!

註釋:

韋述(690?-757),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存《國史》112卷。/安祿山陷長安,述受任偽秘書監,叛平,述流放渝州(今重慶),為渝州刺史薛紓辱,絕食死。

【0423】鄭虔治臺拒還朝

蒙冤白璧貶台州,坐教衙門理世流。

無視君王來紫詔,惟思埋骨括蒼丘。

【0423】鄭虔長安識杜甫

賊亂初平逢杜甫,同鄉異地淚汪汪。

台州此去山連水,互道平安盡酒觴。

註釋:

鄭虔(691-764),字趨庭,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詩書畫三絕。/虔雖未受安祿山偽職,亦貶台州(今浙江臨海)司戶。虔於臺辦學有政聲,拒還朝,遂卒於台州。/蒼丘:台州臨海有蒼括山,故以代指台州。

【0424】李適之不善權謀

豪情縱酒心無礙,聖殿玩權不適之。

罷相歡欣猶未退,月堂又有皺眉思。

註釋:

李適之(694-747),唐太宗曾孫,有詩《罷相樂》。/適之性豪,嘗為相,以李林甫讒罷,憂憤自殺。/月堂:李林甫府中獨處讀書之殿。

【0425】孫逖久官難為相

州官引做忘年交,單測君門仕點高。

四十年中無入相,只因善治短於昭。

註釋:

孫逖(696-761),博州武水(今山東聊城附近)人,存詩1卷。/逖幼年以文與雍州刺史崔日用結為忘年交,以崔舉,玄宗親試授官左拾遺,勤政而不顯揚,官至刑部侍郎。

【0426】韋見素入夢出夢

拜相緣於天子夢,失尊只怪是先臣。

官微宦大尋常事,亂裡平安最是真。

註釋:

韋見素(697-763),字會微,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存文1篇。/玄宗夢孝子攙,高力士解夢曰孝子白衣為韋見素,於是帝拜見素為相。安史亂平,肅宗罷其相。

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一一(總第0421-0432首)

【0427】郭子儀不敢戀權

滅叛迎尊復國臣,無貪顯位欲安身。

天皇向使心懷闊,權柄如何落宦人!

註釋: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代表作《論吐蕃書》。

【0428】王昌齡名高惹禍

弄韻吟詩充聖手,可憐七絕害昌齡。

如能棄宦居邊塞,高適岑參不上廳。

註釋: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有“七絕聖手”之美譽,遭嫉遇害。

【0429】陳希烈不善為官

依附權奸尊貴短,投降叛賊禍端長。

原來學富椽文筆,遁隱青衫裹大唐。

註釋:

陳希烈(?-757),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存詩文6篇。/希烈依李林甫為相,以輕主見罷,後以降叛軍賜死。

【0430】吳筠識亂罷仕心

修仙積載天朝詔,入仕三年欲返山。

盛世猶知安史禍,無言帝面不同奸?

註釋:

吳筠(?-778),字貞節,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有《宗玄先生文集》。/筠學道嵩山,天寶中應召,後復歸。

【0431】王維恨未交李白

摩詰行文猶有畫,禪行宦意也奇葩。

同齡李白無相識,不然唐詩別樣花。

註釋:

王維(700-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存詩6卷。

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一一(總第0421-0432首)

【0432】王縉瞢中到白頭

代兄受過有嘉稱,命運通流法紀崩。

富貴何能翻覆去,人生佳處是裝瞢。

註釋:

王縉(701-782),字夏卿,王維弟。存詩8首。/安史亂中,王維迫受偽職,縉願罷相代兄受過,帝罷之旋復相之。後縉入元載黨。元載族滅,縉當賜死,然帝止貶其括州(今浙江麗水)刺史耳,旋復召回,升任東都留守,幸甚!


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一一(總第0421-0432首)

【作者簡介】董元奔,字奔轅,號時雨齋人,1971年生於江蘇宿遷,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知名輔導工作者,學業主攻古典文學及泛傳統文化。其文史隨筆長篇的雍容典雅,短篇的潑辣犀利。其五言絕句清潤通達;七言絕句含蓄雋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