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增强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竞争力

当前,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文化产业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掌控世界文化领导权。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认为,国家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组成,政治社会涉及国家政权和强制性的政治领导权,市民社会则涉及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体现为民众“同意”基础上的文化领导权。”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操控跨国媒体舆论和世界文化贸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强势输出西方社会的体制、文化、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其实质是对世界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旨在制造一个以全球文化趋同化为表象,实际上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国际“市民社会”。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不仅仅是扩大外贸出口额的经济问题,更是事关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肯德基联合国家博物馆,获得17件国宝形象使用的官方授权,推出“国宝耀中华”系列活动

从政府主导的行政模式向企业主导导的市场模式的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以政府推动实施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主。这种模式确保了传播内容的价值导向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创造力与活力不足的问题,这造成在国际上中国文化“走得出去、走不进去”,中国故事“讲不透、传不广”。

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亟须发挥资本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创造力和驱动力,发挥文化产业在文化“走出去”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将中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这种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动能。

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市场的总体份额小、综合影响力弱,没有在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良好国家形象方面发挥应有的主力军作用。

从文化产业的创意、生产、传播、消费各环节具体分析来看,中国在信息技术、数字传媒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产业化运作能力和文化市场机制日趋完善。

发展文化产业最欠缺的既不是技术和渠道,也不是政策和资金,而是缺乏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主要是文化资源转化利用能力和原创型符号开发能力不足。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故宫文创

提升优质中国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以文化产业为主力来推动优秀中国故事的生产与传播,既是中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文化产业具有供给决定需求的特点,因而,中国文化产业更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实现提质增效。

1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端化、同质化文化产品产能过剩与原创型高端文化产品有效供应不足这一结构性矛盾。要积极创造新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尤其是增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精品的供给能力。比如,我国电影产业面临投资大影响小、票房高口碑低的窘境,根本问题就在于重技术轻剧情、跟风多原创少,高质量故事、剧本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文化产业的发展依靠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因此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也要从这两个维度展开。首先,应把“内容为王”“创意为王”的理念贯穿于文化产业运作始终,把讲故事的能力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创意素材,中国文化产业要植根于此汲取营养、灵感和智慧,建立中国故事素材库,并进行创新性开发和现代性转化。其次,要加强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形态与优质文化资源的融合渗透,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产业,把“有意义”的故事变成“有意思”的产品。

只有努力打造文化价值、艺术品位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的优秀中国文化品牌,让外国民众自觉成为中国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文学、新闻、艺术品的观众、听众、读者、玩家和鉴赏者,在审美体验与情感互动中了解中国的文化、制度、政策、观念,才能达到最佳的对外传播效果。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电影《长城》剧照

2通过中国故事讲好世界故事

中国故事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艺术表现,当下所讲的“中国故事”范畴包括以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修齐治平的人生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为精髓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包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复兴进程中形成的新文化和时代精神,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一带一路等当代命题。

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一样,既具有本土化、民族性的独特价值观念,也蕴含着超越民族和国界的比如对和平、发展、合作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我国文化产业进行故事创作和内容开发时,要坚持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统一,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适应国外民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寻求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以传统文化蕴藉现代精神,以中国故事传达全球共识,打造既有中国风格又有世界视野的国际化文化产品,并以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和营销方式传递给各国民众。唯有如此,中国文化产业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文化折扣”,用中国品牌的力量提升中国故事的魅力,拓展中国故事的格局。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产业的内容供给侧应以体现国际秩序趋势和中国发展诉求的“和合”思想为主,多讲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故事,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以文化产品推动民心互通、精神交融和情感共鸣,以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梦和世界梦,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理解和尊重,向全世界传递一个开放、包容、充满生机和自信的东方大国形象。

文创产业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