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體味是否很大?

Mrs_Ma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說,不要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古人有古人的法子,古人也是很講衛生愛洗澡的。



不過,古人那時可沒有現在的條件,什麼公共澡塘啊,家庭浴室啊,熱水器啊,太陽能啊,什麼的都有。古代甚至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因為那時沒有煤,柴草也是花錢買的,連燒壺熱水都不捨得。那怎麼洗澡呢,大多就是用涼水擦洗身子,愛乾淨的女子甚至一天要擦洗一次呢。古代沒有自來水,離河近的從河裡挑水,離河遠的就只有靠打井取水了,也是很不容易的哩!但人要愛乾淨了,其他地方可以省著用水,惟獨洗浴上不能耽擱。就如同現在許多女士,吃上可以省,養顏美容上可捨得花錢呢!



人就是到哪兒說哪兒,古時雖沒有現在的設施條件,但愛美的人總會充分利用彼時的條件把自己拾掇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西施姑娘早先做浣紗女的時候,就天天在西湖邊洗頭擦洗身子。楊貴妃最牛逼了,不僅有專用的華清池溫泉澡塘子,還要隔幾天用牛奶沐浴一下身子,人說貴妃身上散發出一種很好聞的香味,應該是真的了。



當然,畢竟古代與今天相比有著天壤之別,不能同日而語。而且那時生產力落後,窮人很多,終年不洗浴蓬頭垢面的也不少,窮人家的孩子沒條件洗浴身上頭上生蝨子的也不少,苦不堪言,但生在那樣的年代,也是無奈。

說到這裡,聯想起今天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洗澡那就不叫事!珍惜!知足!努力!


燈影書畫


洗澡,在古代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凡是遇到重大的慶典,都是要沐浴的,以示重視。不過呢,在古代洗澡,一不小心,是有可能性命不保的。這可絕不是什麼危言聳聽之言。

根據《禮記》的記載,在先秦時期的古人,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洗浴衛生習慣,一般都會保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洗澡。朝廷甚至會放專門的沐浴假,讓官員們保持個人衛生。

但是,這些禮儀、習慣一般都是豪門貴族的事情。畢竟季節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洗澡的難易程度和成本也是不一樣的。況且,洗澡的頻率也要看個人習慣。

比如南方,哪怕是冬天,氣溫也比較高,而且水源充足,洗澡成本相對較低,就可以經常洗。但在北方,天氣寒冷,古代又沒有浴霸、暖氣、熱水器,長頭髮還沒吹風機可以吹乾,想要洗澡,那就需要大量的木柴來燒水,取暖,燒水的過程還非常的麻煩耗時。豪門貴族可以負擔的起,有錢,還有奴僕伺候。但普通平民小戶,頻繁的洗澡,如何負擔的起。如果是在草原、戈壁和沙漠地區,水源緊張,洗澡就更不易了。

古人洗澡的器具也很奇特,特別是秦漢時期,他們用的浴器名曰青銅“鑑”,即大銅盆。《莊子·則陽篇》有:“靈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愛好洗澡的古人也是很有創意的,架起大鍋(盆),下面用小火燒著,人在裡面泡的那個爽呀。後來還衍生出了用磚、木搭建的可燒柴的大浴池。不過,這讓我聯想起了一件事,古代君主如果一不高興,就喜歡把人扔鍋裡煮了,名曰“烹之”,危險係數很高呀。

看甲骨文中的浴字和沐字,“浴”真的很危險呀,一不小心真的會被煮熟了,搞不好洗著洗著鍋還漏了。

好在平常洗澡時,被煮了的風險畢竟較小。但由於古代條件所限,洗澡之後,如果沒有及時保暖,並將頭髮烘乾,就特別容易感染“風邪”。那時候,也沒有感冒藥呀,一場小小的感冒還真有可能奪人性命。所以,很多古人認為洗澡傷元氣,就提倡少洗澡。

對於古代的女子,不管是否是豪門貴族,抑或貧富之家,一生中都至少會洗三次澡,即出生之時,出嫁之時,以及去世之後。

豪門貴族的女子,應該會比較頻繁的沐浴,即使不能保證一天一浴,基本上也會兩三天洗浴一次。比如有名的慈禧太后,夏天會每天沐浴一次,冬天則會隔天或者三天沐浴一次。而且沐浴之後還會使用專門的花露,讓全身充滿香味,自然不會有什麼不好的體味。

那些沒有慈禧這般條件的古代女子,其實也有其他方法,來保持身體衛生的。古人沐浴跟現在一樣是可以分開的,比如沐是洗頭髮,浴是洗身體,洗是洗腳,澡是洗手。所以,完全可以不用全身沐浴,而只是擦洗身體的關鍵重要部位。雖然沒有沐浴來的乾淨徹底,但對於保持身體衛生,沒有異味也是足夠了。

至於古代那些非常貧苦的底層百姓之家,吃飽飯才是當務之急,也就不能強求太多了。


奕天讀歷史


這裡我談談自身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吧,畢竟沒有見過,也不曾看過有關這類記載的書籍。


我個人認為古代女性洗澡應該與自身條件,還有地域、天氣有關,其實也和現在差不多吧!

雖有句俗話是說“三人一洗頭,五日一沐浴”,但其實也不是都這樣的,情況不同,洗澡的頻率也不能一概而論。

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洗澡也是很奢侈的。畢竟古代女性講究禮節,不可能像男的一樣,可以在河裡隨意洗,漏光了也不打緊。

女性洗澡肯定是在家裡洗,也需要洗浴用品之內的,如果窮的話,洗澡的次數自然會受限制。當然大富人家小姐肯定都是勤洗澡,畢竟誰會不愛乾淨呢?

地域也有很大原因,如果你生在水源奇缺的西北,比如蒙古、甘肅等地。就是如今那些地方的人洗澡的次數也不多,畢竟水源短缺,更別說古代了,那時候能一月洗一次就不錯了。

天氣也是一個重大因素,我生長在南方,夏天天天洗,但到了冬天也只是一禮拜一兩次。古代也是一樣,一年四季洗澡的頻率也應該是不同的。


洗不洗澡其實由不得自己,受條件限制,能洗我相信每個女孩子都會願意洗的。

至於有沒有體味,我相信應該看女性個人了。大多數女性是沒有的,即使洗澡洗的很少,會有點怪味,但也會選擇用香囊之內的東西去覆蓋掉。香囊之內的東西,很好弄,即使窮人家的也不難得到。但不排除會有些女漢子,和男人一樣,我就認得一個蒙古族的女子,魁梧精壯,喜歡打籃球,每天一身汗臭味,這類的應該比較少吧!

以上僅為我個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見求輕噴,畢竟古代女子多久洗次澡,我還真不瞭解,只能憑自己認知寫。


夏目歷史君


范冰冰演的古裝劇,整天和皇帝待在一起,每天都要洗澡;

《水滸傳》中潘金蓮特意洗澡勾引武松;

古代的埃及豔后據說天天洗澡,就是用洗澡來征服那些男人;

但是在寫都是影視劇中的描述,那麼真正的古代女性,她們都是多久洗一次澡呢?

《禮儀-聘禮》中記錄:“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

沐就是指的洗頭,浴指的就是洗身體,所以說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有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沐浴的習慣了,尤其是在祭祀之前,她們都會齋戒沐浴。

尤其是到了漢朝還出現“休沐”一詞,意思就是在朝為官的官員們會專門有一天假是用來洗澡沐浴的。

雖說有了沐浴的觀念和大致的天數,但是古代女子究竟幾天洗一次澡,那還是得看她們自己,還有她們的生活水平如何?

男的比如王安石長期不洗澡、袁世凱一年都難得洗一次澡;

女的有孝莊太后的婢女蘇麻喇姑,據說一年就洗一次澡,最主要的還要將洗過身體的水喝掉。

對於蒙古以及北方的遊牧民族,她們大多都是一年只洗三次澡,出生、結婚、去世各一次。但是這也只是針對一些最低階層的女性以及男性,如果是貴族階層就不一樣了,她們的沐浴次數就會多,甚至每天一次。

元朝時期《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杭州的街道上有專門給人洗澡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用冷水,但是也設有溫水,這些人基本上每天都去沐浴,尤其是在吃飯之前。

然而農村就稍遜一些,鍋灶特別多,當時人們都喜歡沐浴,連農村的女子都一週洗三次澡,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冬天也是如此,而富貴人家有獨特的火爐供自己一人使用,所以一天洗一次澡。

以上所述,可以知道,古代女性對於洗澡多久一次,怕是比如今女子還要勤快,普遍正常來說都是三天一次,如果時間久一點也就是一星期,如果有祭祀活動或者其他重要事情,這些女子都會提前每天都沐浴,她們認為這是對祭祀的尊重。

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宮中的宮女或者妃子,尤其是妃子,她們幾乎是每天都要沐浴,以保證萬一哪天皇帝駕凌,讓自己的身體散發著香味,博得皇帝的歡心,並且在洗澡時連香料都用最好的。

很多人納悶普通百姓女子如何沐浴?

其實為了能夠沐浴,無論是富貴人家還是貧窮人家,家家戶戶都有浴盆,他們可以自己燒水,每天擦拭身體,有的女子每天都會泡在浴盆裡,洗的香噴噴。

實在窮的叮噹響,沒有錢沒浴盆的,乾脆去附近的河邊洗個痛快!

要說沐浴時間間隔久的那些女子,大多都是和民族習俗以及生活條件還有水源有關,畢竟從人們有了沐浴這個觀念來看,普遍都是喜歡沐浴的,而且間隔時間一直都和今天的人們差不多,無非就是條件沒我們好,也沒我們方便。

以上,大家就不要認為古代女子都要好久洗一次澡,身上體味大,其實是不存在的,除非有狐臭,沒有哪個女子如果有條件是不洗澡的。

【歡迎關注羽評郡主,每天更新,為您呈現有趣而又豐富的歷史】


貓眼觀史


隨著當今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安裝了淋雨設施,以便大家正常 的清潔。我們都知道,現代人,特別是女性對於自身的衛生問題可是非常講究的。幾乎每天都會洗澡,即便是冬天,最多也是隔一天洗一次澡。那麼,對於古代女性來講,她們多久洗一次澡?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古代科技水平比較落後,但並不代表著當時的人們都不洗澡,都不將就衛生。反而,洗澡對於古代人來講是一種禮儀制度,人們也比較重視。因此,古代女性洗澡的次數和現代人們相比,次數都差不多的。比如夏季,會洗的稍微頻繁一點,一天清洗數次。正常的情況下就好似2-3天清洗一次,再長一點的話,可能就是一週清洗一次。不過,這就要看她們的身份和地位如何了。

如果是普通人家,對於自造這件事就沒有那麼講究了。隔幾天洗一次就可以了,冬天就能不洗就不洗。但是如果是貴族女性,那就需要隨時洗香香了,不然有損家族顏面。而後宮的嬪妃,為了爭寵,博得皇帝的歡心,不僅要洗的頻繁,洗澡時選用香料都必須頂級的。如果是湯浴的話,使用的湯料也必須是最好的。

另外,古代在重大的節日以及各種重要的祭祀儀式等重要時期都是非常重視的。人們在正式來臨之際,便會天天沐浴齋戒,就算是皇帝,也需要如此,更何況是廣大女性。所以,古代人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我們想像中的一年洗一次澡的樣子,大多數和我們在清洗的頻率是一樣的。

不管怎麼說,在古代,地位比較高的洗的頻繁一些,地位較低的就少洗幾回或者是直接等到重要時期時再洗。這是由當時的社會地位以及整體的社會環境決定的。


歷史鹹談


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1.經濟條件。富人家小姐肯定都是勤洗澡,畢竟洗完澡自己會舒服很多,別人也會喜歡愛乾淨的?經濟條件差一點的得幹活,幹活出汗比較多,也會經常洗。

2.地域條件。

雨水豐沛的地區水資源多,經常洗;乾旱的地區,水資源稀缺,一個月洗一次就不錯了。

3.氣候條件

夏天基本天天洗,但到了冬天也只是一禮拜一兩次。

所以說,洗不洗澡,不由自己主觀,而是受條件限制。至於有沒有異味,大多數女性是沒有的,即使洗澡洗的很少,會有點怪味,但也會選擇用香囊之內的東西去覆蓋掉。


歡樂魚豆


洗澡,在如今這個時代真不是什麼難事,就連農村都有24小時熱水,如果你願意可以每天洗澡,誰不愛乾淨呢?


古時候還有“三天一沐,五天一浴”之說,也就是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還有給洗澡專門放假的“休沐”日。


在古代真想要每天都能洗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起碼於平民百姓來說很難實現,要受氣候、環境、地域的約束。



古時候缺醫少藥,大冬天的每天洗澡無異於作死,畢竟得了傷寒可不是鬧著玩的,搞不好是會死人的。


再有就是窮苦人家人口多,居住條件有限,沒有單獨的房間用來當做浴室,這樣也大大限制了洗澡的次數。


在那些乾旱地區人們連吃水都成問題,哪裡還有多餘的水來洗澡?只有一種情況女人才能洗澡,那就是出嫁。



以前聽奶奶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年大旱,一連幾個月都沒下過雨,地裡莊稼都旱死了,大地都裂開了一條條的口子,全村人畜的飲用水都靠村頭的一口土井。


有一戶人家女兒要出嫁,日子早就定好了,一切準備就緒,按習俗出嫁頭一天要洗澡的,這可難壞了姑娘的父母,年頭不好,水比油金貴,去哪裡弄那麼多水給她洗澡啊?


村頭的土井打一次水要等幾天才夠村民打第二次,爹孃實在沒辦法,就用家裡的碗盛上滿滿一碗小米,去鄰居家換一碗水,就這樣,老父親揹著小米,老母親拎著水桶,走了半個村子才換了大半桶水,提回家給女兒讓她燒熱了擦擦身子。


同樣是洗澡這件小事,要是放在達官貴人或者皇帝后妃身上,那就是小事一樁了。


宮裡的娘娘們不但可以每天洗澡,還可以在洗澡水裡加牛奶、玫瑰茉莉花瓣或者其他自己喜歡的香料,來增加沐浴後的清香,來征服皇帝。



當然也有例外,對於蒙古族以及北方的遊牧民族,她們大多都是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結婚、去世各一次,蘇麻喇姑一年才洗一次澡,而且洗完後還要把水喝掉。


其實古人很愛乾淨,洗澡不光是為了講衛生,每逢重要的節日或者舉行祭祀活動,都會齋戒沐浴,孔子上朝前都要洗澡,沐浴也是一種禮節。


正常情況下,普通百姓女子都會在家裡沐浴,家裡都備有木桶或者浴盆,可以燒水洗澡擦拭身體。


所以大家不要再覺得,古時候沒有我們現在洗澡方便他們就不經常洗澡,事實上如果條件允許,怕是比如今的某些女子還要勤快些,所以身上根本不會有味道。


洗澡不單單是講衛生,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法,將皮膚上的油脂、皮屑等清洗乾淨,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令人神清氣爽。


24幀半


洗澡頻率這種事情,如果放在現在今天來說,大抵和三個層面相關:氣候條件、季節變化與個人習慣。

氣候條件:雨水充沛的人們洗澡的頻率就要高一些,乾旱地區的人們洗澡頻率就要低一些 ,而氣候條件往往又會形成一定的地域習慣;

季節變化:天氣炎熱的時候,出汗多,洗澡就要勤快些,天氣寒冷的時候,出汗少,洗澡就沒那麼勤快了;

個人習慣:有些人愛乾淨一些,洗澡就頻繁些,有些人沒那麼講究,十天半個月不洗澡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要是放在古代來說,則要在氣候條件與個人習慣的基礎上還要再加上一條:物質條件!

為什麼要加上物質條件這一點,其實也很好理解,古代物質水平沒有那麼發達,洗澡設施遠不如現在這麼齊全,沒有花灑,也沒有大浴缸,洗澡也不那麼方便。特別的一到冬天,普通人家不可能經常燒熱水洗澡,因為燒熱水也是耗柴火,要錢的。再者,一旦洗澡感冒了,那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有錢人家,洗澡也不是什麼難事。就像宮鬥劇裡面的妃子,各種洗澡,什麼玫瑰花浴,茉莉花浴,甚至還有酒池肉林這樣的特殊澡堂子!

當然了,即便是生活在皇宮中,身份很高,也有不愛洗澡的人,傳奇女子蘇麻喇姑便是如此,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

整體來說,古人洗澡的頻率肯定是不如今人高的,男女皆是如此!

當然,古人其實也是很講究衛生的,早在先秦時期就形成了“三日一沐、五日一浴”的習俗(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到了漢代,乾脆規定,公務員們每五天休一天假,用於洗澡!

但是,這些說法基本都是指的男性,尤其是指貴族男性。至於女性,相對來說地位遠低於男性,洗澡也不如男性方便,想來洗澡的頻率也沒有男性那麼頻繁,更多的情況下是擦拭一下罷了!


小鎮月明


我來推斷一下,沒錯只是推斷,因為沒有明確記載,某個朝代什麼人多久洗一次澡。

老規矩,儘量簡明扼要,邏輯清晰。


第一個問題,多久洗一次?

答:看人,皇后有條件天天洗,而缺水地方農婦一個月也難一次。

但是,以上不是關鍵,關鍵是以下兩點:

第一點,在比較久遠的古代,即便是皇后,也不可能天天洗澡,因為她們的衛生觀念遠不如現代人,並且從各種古籍記載,我們知道,古人只有遇到重大事項,才需要“齋戒沐浴更衣”,反推一下,沒有重大事項的時候,還會天天都“沐浴”嗎?

第二點,即便是農婦,在西北地區的,可能幾個月都無法洗一次澡,而在江南水鄉的,只要你不怕麻煩,家裡有錢,不需要工作,你就可以每天都洗。(當然她們大概率不會,理由參照第一點)


第二個問題,體味是否很大?

答:如果你沒有特殊的薰香、香囊,不能每天換乾淨的衣服,體味一定很大。

否則你認為古代常常出現的薰香、香囊一類的物品,都只是用來好玩的嗎?

那麼再分析一波,誰才有那些東西?答案是:有錢人、達官貴人。


那麼整個答案就很簡單了。

總結一下:

古代的普通人、普通女人,大多有體味,受到地域影響和個人體質(例如狐臭),體味表現的程度不同。

古代的有錢人、達官貴族,可以享受到自由洗澡的待遇,並且有香噴噴的衣服和香囊輔助,大多數沒有體味,或者只有輕微的體味(例如某些香囊也蓋不住的狐臭,又例如人家就是不愛洗澡)

所以,看看下圖,還是現代女人可愛呀😂




洛子霂


影視劇中,美女洗澡都是“侍兒扶起嬌無力,溫泉水滑洗凝脂”,場景香豔誘人,但古代女子洗澡都是這麼好看嗎?

關於洗澡頻次

古代禮儀規定“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但這只是理論規定,而且僅適用於官員士大夫階層,實際情況千差萬別。

總體來講,由於技術條件有限,古代洗澡不像如今這麼方便,洗澡頻次遠遠不如如今。

一是跟地位有關。

皇宮的嬪妃專門伺候皇帝,宮裡既不缺水,也不缺人,基本上每天都要洗澡,以備皇帝臨幸,畢竟皇帝一年四季都會發情。清朝時,實行翻牌子制度,一旦被翻到牌子,嬪妃更要洗的香噴噴,不然皇帝不高興。

王公大臣家的女人不如嬪妃嬌貴,但也是上流人士,家庭條件好,衛生習慣好,洗澡也是比較頻繁的,不一定像嬪妃那麼講究,但至少要保持乾乾淨淨。

普通百姓家的婦女就不好說了,跟個人家庭條件和衛生習慣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經濟條件越好,個人衛生習慣會越好,3天、5天、10天,甚至更長時間都有可能。

最特殊的是風塵女子,她們要經常接客,伺候不同男人,雖說以前不是特別注意防止性病傳播,但女性總是愛乾淨的,每次接客後至少要仔細清洗私處。接客比較多的,就要每天洗澡,畢竟她們總嫌棄“臭男人”,在她們看來,自己的身體也是骯髒的,必須天天清洗。

最慘的就是窮苦百姓了,雖說女人一般不用下地幹活,但像紡線、打水、洗衣做飯、照顧孩子等家務勞動也很累,基本上沒心情也沒興致天天洗澡,除非夫妻生活前可能會洗洗下體。

二是跟民族和信仰有關。

大多數漢族人,沒有特殊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洗澡習慣比較正常,以個人衛生為準。

有些少數民族比如藏族、蒙古族,宗教信仰和生活環境不允許經常洗澡,洗澡次數就很少,哪怕是女性一年也不過洗一兩次澡,有的甚至一輩子只洗三次澡。

最誇張的是康熙時期的蘇麻喇姑,據說一輩子從未洗過澡,每年只有除夕之夜才用水擦拭身體,並且要把用過的水喝掉,結果人家居然還能百病不得,長壽無疾而終。

三是跟氣候有關。

北方天氣乾燥,洗澡頻次少一些,十天八天才洗一次;南方天氣潮溼,洗澡頻次就多一些。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洗澡就勤一些,可能要天天洗;冬天天氣寒冷,洗澡就少一些,十天半個月不一定洗一次。春秋兩季天氣舒適,洗澡次數就比較適中了。

四是跟體質有關。

有些女性屬於油性或者敏感體質,容易出汗,或者皮脂分泌較多,那麼就要勤洗澡;有些屬於乾性皮膚,出汗少,油脂少,自然沒必要經常洗。這一點跟下一個體味有很大關係。

關於體味大小

我們經常會說“女人味”,這裡的女人味排除“脂粉味”以外,是一種女性身體分泌的自然味道,混合著雌性激素、汗液、體液和油脂等。

這些體味大多是天然分泌,混合上灰塵以後,時間一長,便很難聞了,需要洗澡祛除。


由於洗澡頻率不同,必定對體味造成影響,這一點古今如一。

跟女性有過親密接觸的男性肯定知道,經常洗澡、乾乾淨淨的女性即便不用化妝品也有一股清新之氣,令人心曠神怡,讓男人愛不釋手;那些不講究個人衛生,經常不洗澡的女性,難免產生噁心的體味,讓男人敬而遠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