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王朝》中,雍正想殺科場舞弊的張廷璐,為何要等張廷玉的奏摺?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皇帝的手段是真厲害,決定殺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還要張廷玉上奏摺說支持雍正皇帝的決定,張廷玉又不能不上這個“殺弟”的奏摺,這讓張廷玉心理在滴血,不但孫嘉誠代表督察院的御史們來找過張廷玉,據說雍正帝也在等著張廷玉的奏摺,看來是躲不過去了。


【雍正帝在等張廷玉奏摺】

雍正帝的登基本就遭到非議,特別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躲在一邊看熱鬧,巴不得雍正皇帝整出笑話。雍正帝登基以來為了扭轉康熙皇帝留下的一系列弊政,首先是清理虧空,緊接著舉行了科考,目的是選拔人才。

清理虧空,隆科多舉薦了諾敏為山西巡撫,不到半年山西全省官員欠的二百萬兩銀子還清了,最後一查是諾敏“弄虛作假”欺騙雍正,這就是諾敏玩了剛剛登基的雍正帝一次,八爺黨發動朝廷上下極力保諾敏的一條命,這是笑隆科多的舉薦,恥笑雍正帝的愚蠢。

緊接著就出現了張廷璐的科場舞弊案,張廷璐是張廷玉的親弟弟,八爺黨保張廷璐是何意?無非就是讓雍正帝的新政破產。
【八阿哥胤禩出招了】

雍正皇帝下決心要殺了“諾敏、張廷璐”二人。可諾敏的背後是幫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舅舅隆科多,張廷璐的後面是他哥哥上書房大臣張廷玉,所以殺張廷璐要看上書房大臣張廷玉的態度,雍正皇帝想知道張廷玉對這事是怎麼想的。

這關係到雍正皇帝與張廷玉君臣二人今後的相處,是幫助雍正皇帝對是否殺掉科場舞弊的張廷璐,以及山西巡撫諾敏欺騙朝廷大案下最後的決心,因為八爺黨正在看笑話,更是認為雍正無能!

目前朝廷上下有勢力,一股是以孫嘉誠為首的督察院的御史們主張儘快殺了諾敏、張廷璐二人。另一股勢力就是以八阿哥胤禩為代表的八爺黨,他們發動朝廷官員力保這二人,目的可想而知。
【督察院御史們支持雍正帝】

雍正皇帝的御桌子上有鋪天蓋地的關於諾敏,張廷璐二人的奏摺,內容無非就是兩種:保與殺!

現在擺在雍正帝面前的就是一種選擇,那就是殺了“諾敏、張廷璐”,唯一不能委決的就是等張廷玉的奏摺,張廷玉的態度就是對八爺黨及反對新政的人一個有力還擊,是雍正帝立威的砝碼。

雍正皇帝在朝堂之上說過:

大家都在想,此二人罪不至死,講究“天理、人情”,天理就是諾敏欺騙了“朕”,欺騙了天下人。

張廷璐不過就是夾帶了幾名考生,可這是國家掄才大典,考中了的考生要在朝廷任職,為百姓辦事,豈能是兒戲,盡如人意。
【火氣沖天的雍正皇帝】

山西巡撫諾敏是隆科多舉薦的,張廷璐是廉親王胤禩舉薦的,都是他們二人犯下的罪不可饒恕,這是雍正帝朝堂上公開說的!

雍正帝等著張廷玉對殺他弟弟張廷璐的態度,這並不是雍正帝自己決定不了,而是張廷玉的態度能證明雍正皇帝對推行新政是堅定不移的,證明雍正皇帝不是一位糊塗的帝王。張廷玉最終奏摺來了,殺了諾敏與張廷璐不但震懾了大權在握的隆科多,也讓以八阿哥胤禩為代表的八爺黨及其貴族官僚資本感到雍正帝的治國方略堅定不移,所以張廷玉的態度意義重大。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第192期總268期)


日堯居


回到這個題目之前,咱們先來簡單的敘述下這個背景:

康熙駕崩,老四胤禛在一片質疑聲中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位,登基之後的胤禛在承受非議的同時,還要面對國庫空虛,日漸疲軟的大清朝,於是雍正帝在登基之後,想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來扭轉弊政,而無論如何扭轉,都需要有得力的干將來負責,而眼下的這些大臣們,基本上都是康熙朝留下來的,而這些前朝遺老們,對雍正的並不怎麼心服,畢竟雍正在還是皇子的時候,康熙讓他追討國庫借款一案,在當時惹出了不小的麻煩,也正因如此,雍正在大臣們中並沒有多少好感度,所以,選拔人才,選拔一些可以為自己效力,站在自己身後的大臣,是雍正更為首要的一件事。因此,雍正對第一次科舉考試非常的重視。不僅自己親自出考題,更是親自欽定了主考和副主考人選,可誰曾想到,如此重視的科舉,竟然出現了科場舞弊的事情,關鍵這犯案者竟然還是自己欽定的主考官張廷璐。

這下,可是將雍正給氣的夠嗆,科舉考試是選拔人才的大事,可偏偏作為主考官的張廷璐竟然犯案,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張廷璐依律理應該斬。有人說,這個案子未必有那麼簡單,可為啥就偏偏殺張廷璐一人呢?其實,雍正早就知道這事兒不簡單,考題是雍正自己親自定的,可為啥偏偏如此保密的事情,還能洩露出去。張廷璐只是一個主考官,肯定沒有這個能力,有偷看考題的人必定是雍正身邊的人,是誰?是八爺?還是弘時?但有一點,無論是誰,雍正剛登基,在此時此刻都不能揪出背後的大老虎。因此,只好將張廷璐作為主要案犯,也可以說是讓張廷璐背鍋了。


題目提到的斬殺張廷璐,雍正為啥要等張廷玉的奏摺,張廷璐是張廷玉的親弟弟,此時此刻,雍正等張廷玉的奏摺,並不僅僅是想看看張廷玉會如何寫這份奏摺,更為關鍵的則是背後的深遠影響。張廷玉與其他前朝遺老一樣,都是從康熙朝過來的,但張廷玉和其他大臣們不一樣,張廷玉一直都是擁護君主的人物,康熙在時,一切以康熙的意思為出發點,第一次廢除太子,其他大臣包括上書房另外兩位大臣佟國維和馬齊都投老八的票,只有張廷玉密摺投老二的票,其原因就是因為投選太子人選只是個幌子,而康熙想借此機會恢復老二才是真的,這一點張廷玉摸索出來了,因此得到了褒獎。由此可見,張廷玉對雍正也是非常擁護的。

眼下雍正剛剛登基,朝局未穩之時,就出現了科舉舞弊案,此時此刻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看著這齣好戲,在等著雍正出醜呢,雖說張廷璐是自己的弟弟,倘若在此時此刻,張廷玉顧及自家兄弟的性命,奏請雍正開恩,那就不僅僅是開恩那麼簡單的了,延伸出來的則是親信大臣也並不用戶雍正,因此,此時此刻,聰明的張廷玉只能選擇上書嚴懲張廷璐,一切按大清律例辦事。


看到這份奏摺,雍正很欣喜,張廷玉和張廷璐都是敲門磚,只是張廷璐需要為此獻出生命,但這恰恰可以對八爺黨們帶去震懾的作用,證明了雍正對推行新政決不動搖的信心。於是,雍正將這個監斬官的活給了張廷玉,這一用意又是非常的明顯。


PS:歷史上的張廷璐並沒有因此事而被腰斬。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雍正王朝》中,雍正對於自己登基後的首場科舉,格外重視,親自出題,親自把關,甚至親自為考生掌燈,為了就是籠絡考生,打造自己的嫡系部隊。張珽露身為主考,洩露考題,誤了雍正大事。在多派力量的角逐下,雍正必須要對張廷璐痛下殺手,但是卻一直都在等張廷玉的奏摺。

張廷玉是大清帝國的首席執行官,也是張廷璐的親兄弟;董事長雍正的權利還沒有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不具備乾綱獨斷的條件。

張廷玉是朝中元老,上書房的天字第一號大臣,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他的態度與立場,直接可以影響到整個朝廷的政治格局。官場上有上行下效的風氣,一旦張廷玉亮出自己的立場,跟風的奏摺將會如同雪片一樣的飛到雍正的桌上。

雍正剛剛繼位,立足未穩,面對內憂外患,他需要張廷玉的支持。張廷玉是張廷璐的哥哥,雍正要殺張廷璐,如果沒有張廷玉的支持貿然下手,就會得罪朝中一半的大臣。

“科場舞弊案”的背後暗流湧動,關係糾纏不清

張廷璐是八爺舉薦的主考,同時還牽涉到皇子。案發後,一邊是都察院的御史要求嚴懲不貸,一邊是八爺黨發動百官要求保張廷璐。不殺張廷璐,雍正會得罪御史和清流,並且還會龍威盡失。張廷玉的沉默讓雍正也犯難,殺了張廷璐,張廷玉有可能會被拉進八爺黨,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在形勢明朗前,雍正只有等,等這位帝國總經理的支持。

張廷璐的殺與不殺由雍正決定,由張廷玉左右,由朝廷百官影響。只有等到了張廷玉的支持,殺張廷璐才是水到渠成。


秋媚讀史


事關國家選才,關乎著莘莘學子的前途命運,張廷璐竟然敢“徇私舞弊”,毫不顧忌他兄長張廷玉的身份,公然動搖國家公器,置朝廷臉面而不顧。

張廷璐完全是作死,他敢在科考上做手腳,置雍正於不忠、置兄長於不義、置天下士子於不仁,完全是因為他背後站著的是老八胤禩!

老八胤禩的勢力一直是胤禛的心頭大患,不除掉這股隨時可以顛覆他的政治力量,胤禛是睡不著覺的,就更別提實施新政了。


“攤丁入畝”和“官差一體納糧”是雍正必須推行的國策,因為這是解決他老爹康熙遺留下來的爛攤子,但這勢必會得罪既得利益者。

這些大清國的蛀蟲偏偏又和所謂的“賢王”老八胤禩糾纏不清,所以雍正需要新人上臺,用新鮮的血液沖淡被黑暗籠罩的大清國政壇。

但張廷璐的舞弊嚴重打了雍正的臉,老八胤禩帶頭上奏要求免除張廷璐死罪,一是看雍正的笑話,試圖破壞新政;二是想利用張廷玉救弟的心理,促使他背叛雍正,讓雍正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果胤禩的目的達到了,雍正將會臉面全無,不要說新政了,恐怕他自己的皇位都不保。

所以在這個危急的時候,雍正想殺張廷璐以正國法,給天下寒窗苦讀的讀書人一個交代,張廷玉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了。


張廷玉是兩朝元老,又是康熙欽點的輔政大臣,雍正的大學士和心腹,也是朝中一大批正直無私、忠君體國的漢臣領袖!

所以,張廷玉對張廷璐殺與不殺的態度,直接關係著雍正能否破解眼前困局、胤禩陰謀能否實現的關鍵。

康熙、雍正兩父子沒有看錯人,張廷玉是謙謙君子,關鍵時刻一槌定音,張廷璐敗壞國家公器,參與科舉舞弊,罪大惡極,該殺!

正是張廷玉的大義滅親,讓雍正化解了眼前的危機,贏得了天下士子的信任,挽救了大清國朝廷的臉面,挫敗了老八黨的陰謀,也為自己贏得了配享太廟的身後殊榮!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歷史上的張廷璐,並沒有被雍正殺了。他還被稱頌為“三朝舊臣,後進楷模”

張廷璐是張廷玉的弟弟,張英的第三子。他的父親張英是雍正的老師,康熙朝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的二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康雍乾三朝老臣張廷玉,在雍正朝曾出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要職!而張廷璐本人能力雖然比不上二哥張廷玉,但是他自己也不弱,歷任河南學政,江蘇學政等。直到乾隆九年,才辭官回鄉。雍正死了,他都沒死。所以,張廷璐被腰斬的事,純屬小說編的。

雍正朝,因為科場舞弊被腰斬的是俞鴻圖。

俞鴻圖的僕人勾結他的小妾,將他的試題外洩。雍正十二年,俞鴻圖被判腰斬。俞鴻圖被腰斬以後,上半截身體在地上打滾,痛苦萬狀。他還用手指沾血寫下七個"慘"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雍正帝知道此事以後,下令封刀,腰斬自此廢除。

歷史上的諾敏,也不是山西巡撫!

清朝的確有一個諾敏,而且,還是名門之後。他是滿洲正黃旗人,一等忠達公圖海之子!擔任過刑部尚書和禮部尚書。

他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就死了。雍正登基當皇帝是1722年,當時,諾敏已經死了將近30年了。

另外,山西巡撫也沒有叫諾敏的,雍正時期,只有一位叫“諾岷”的山西巡撫。這個人跟《雍正王朝》中的諾敏很相近,也是雍正即位以後授予山西巡撫一職,並負責追查虧空。但是,這個諾岷並沒有山西虧空的事獲罪。相反,他追繳虧空的力度太大,雍正自己都覺得太狠了。因此,雍正三年,諾岷以病乞假,命回旗調理。

總之,“天下第一巡撫”諾敏被殺和張庭璐因為科場舞弊案被腰斬,都是二月河編的。歷史上根本沒有這麼回事。《雍正王朝》中,雍正辦的三件大事,只有年羹堯平定西北叛軍是真實的。剩下的兩件事都是假的。

迴歸正題,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分析,雍正其實在等張廷玉對實行他新政的態度。

雍正登基以後,辦了兩件事(追繳山西虧空和舉行新科考試),都給辦砸了:山西虧空案和科場舞弊案。這成了八爺黨眼裡的笑話。八爺黨就是想讓雍正窩囊下去,不能讓雍正辦成事。因此,雖然諾敏和張廷璐不是他們一黨,八爺黨也要上摺子替他們求情。

老八的打算很清楚,只要雍正不殺這兩個人。以後,雍正說的話也就不作數了。皇上下達的旨意每人聽,這個皇帝還有什麼用?!更關鍵的是,張廷璐科場舞弊案的主謀是弘時!弘時可是有機會接雍正班的,有這個把柄在,弘時肯定要受八爺黨制約。此時,張廷璐成了老八和雍正鬥爭的工具。

同時,張廷璐的哥哥是當朝首輔張廷玉!張廷玉可是雍正的得力助手,他要是在弟弟的事上心軟了。以後,還怎麼秉公處理政務呢?那樣的話,雍正又少了一個得力助手。而且,張廷玉的態度,同時代表了絕大部分文官集團的態度。如果,張廷玉顧念親情,對此事默不作聲。雍正就算依然是下令殺了張廷璐,也會傷了一大批文官士子們的心。

所以,雍正必須要等張廷玉自己上書請旨“大義滅親”!有了張廷玉的支持,天下的讀書人就還會跟雍正一條心!張廷玉還是能站在雍正身邊,支持雍正!

最後,不要拿電視劇當歷史。現在很多歷史文章都拿張廷璐科場舞弊案和諾敏山西虧空案的事當歷史講,也是“誤人子弟”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一次的科場舞弊案,張廷璐不過是被動捲入的。背後的幾尊大神都沒有人敢動,包括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

這次的行動有八王爺親自策劃,保舉張廷璐為科場主考官,借比把張廷玉和弘時拉了進來。楊名時和李衛兩個人把整個節奏都打亂了,把這個案件給掀了個底朝天。

最後背黑鍋的只能是張廷璐。張廷璐又是朝中大臣張廷玉的兄弟,在這件事情上,雍正皇帝想聽聽張廷玉的看法。


背後還有更深一層意思,雍正皇帝也是在試探張廷玉。雖然案情在審理過程中,張廷玉迴避了。但在案情明瞭的時候,雍正皇帝還是想試探一下張廷玉的心。



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思,科舉考試是選拔人才的大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依律該殺的人,一個也不放過。這就為這個案子奠定了基調。

其實雍正皇帝還有更深的一層意思。他私下也跟李衛說,這個案子背後一定還有更大的人在主使,不把臺前的人給處死,就不能震懾幕後的人。



雍正皇帝心中非常清楚,科舉考試的題目是皇帝親自擬定並封存在金櫃之中,楊名時和張廷璐也是考試前當場拆開。那麼是在哪一個環節題目被洩漏了呢。不是阿哥,就是王爺。

八王黨和雍正皇帝的鬥爭,正在若明若暗的激烈進行中。科舉案也是雙方的較量之戰,不管站在任何一個角度上,雍正皇帝都不能輸。



雍正皇帝表面上是在等張廷玉的奏摺,實際上也是在賣張廷玉一個面子。張廷玉也不是第一天認識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的秉性他太瞭解,刻薄寡恩那是出了名的。

對張廷璐進行腰斬,既是對於八王黨的震攝,也代表著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決心不容動搖。然而推行新政需要軍機處大臣們的權力支持,張廷玉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兩朝元老,必須贏得他的支持。

只有張廷玉自己說出處理科舉舞弊案的處理意見,並堅決站在雍正皇帝這一邊,才代表雍正皇帝的全面勝利。


當雍正皇帝看到張廷玉也支持處決張廷璐時,他長出了一口氣,遇事就任命張廷玉為監斬官來處死自己的弟弟。

這個決定就代表著雍正王朝的統治地位是穩固的,他的決策是取得朝中重臣的支持的,所有反對他的勢力陰謀都不能得逞。


新知傳習閣


因為張廷玉的奏摺可以堵八爺黨的嘴。

明眼人都看得出,八爺黨就等著雍正騎虎難下呢。如果不殺張廷璐,就打了自己的臉;如果殺了張廷璐,就傷了官員的心。



雍正的高明之處在於,我不怕被打臉,但我也不能讓你們八爺黨當槍使,到最後你做賢王我當惡人,這不能夠!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張廷璐的哥哥張廷玉大義滅親。人家哥哥都公開主張嚴懲,你們這一群嗡嗡叫的蒼蠅還能說啥?



所以我們看到,雍正徹底難眠,發愁地盯著那一大摞保張廷璐的奏摺,心心念念地盼著張廷玉的奏摺能夠救他於危難。

孰料,此時張廷玉也在糾結之中,他以避嫌為名躲在家中,恐怕也是看清了時局,不想出來大義滅親罷了。深夜,孫嘉誠的到訪改變了張廷玉的態度,他在孫的勸說下,決定上奏摺殺自己的弟弟張廷璐。



當雍正在清晨收到這份奏摺時,終於長舒一口氣,心裡的大石頭隨之落地。


達摩說



曉霞古亭


這都是故事,本身就不是歷史事實!分析它有意義嗎?分析的越精采,那不是越是能睜眼說瞎話的主嗎,這豈是為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