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重機槍兩邊的防護盾,是安慰士兵還是真的能防彈?真的有用嗎?

羊鳳霞


車載M2重機槍加裝了護盾


一般來說重機槍的重量都比較大,需要多人進行協同作業才能進行移動。因此重機槍的在使用中,會比較長時間待在一個位置。而實戰中機槍火力都是被重點照顧的對象,如果想有效保存機槍火力基本就兩種方式,要不然你就是快打快撤,要不然你不是防護好。對於重機槍來說,快速移動的能力與輕機槍是比不了的,哪怕晚幾秒鐘都有可能被對方擊中。因此重機槍會加裝一個防盾,用來防止被偷襲或攻擊。當然這個防盾只對中小口徑子彈的攻擊有一定的防護力,對於火箭筒、迫擊炮等重火力來說即使機槍有防質也跟沒有一樣。

德什卡重機槍裝有護盾


而對於輕機槍或是通用機槍,這兩種支援武器重量完全可以單兵操作,可以滿足打完就跑的作戰要求。打幾槍換一個陣地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就沒有必要裝防盾了。

實際上,現代軍隊中有防盾的重機槍多數用在裝甲戰車上或是機動底盤上,由於車載機槍手不可能到處移動,主要是在固定的位置上進行機槍攻擊,因此加裝防盾會有效避免敵方火力的傷害。而對於,步兵來說,配防盾的重機槍因為重量過大,基本上都已經被通用機槍或是不加防盾的重機槍代替了。

加裝防盾的車載M2重機槍,由於只能在車頂固定使用,因此車載重機槍很有必要加裝護盾。


機槍防盾能防子彈這是不用懷疑的,但是對於RPG火箭筒還有迫擊炮等這種單兵重火力來說,就很勉強了。如果對方只有中小口械的槍械武器的話,防盾的用途還是很大的。

帶護盾的重機槍重量超過上百斤,移動起來比較麻煩。


陶德中士


有用,相當的有用。

二戰以來地面的戰場,80%的傷亡是由炮火造成的。而我們在對越作戰的後期,炮火造成對方的傷亡比例達到了90%。

男生、軍迷大多喜歡武器,而注意力也往往被吸引在槍械上面,但實際上在戰爭中,死於槍械直接射擊的人很少。就是那裡有個敵人,在我步槍的射程之內,我瞄準,把他直接擊斃,這種情況,在戰場上只佔了很小的比例,不足5%。

炮彈爆炸造成的殺傷佔了80%多,其他爆炸物如手榴彈、地雷又佔去很大一塊比例。

而炮彈、手榴彈造成傷害的主要方式是:破片。戰場上90%的傷亡是由爆炸的衝擊波和破片造成的。

戰場上另一個殺手是:流彈。

雙方的步兵互相拿著子彈橡皮管子澆,子彈漫天飛,這個密度也不照炮彈爆炸的破片低。這些子彈通常是在很遠的地方飛過來的,也壓根就不是瞄著你的,就叫流彈。流彈已經飛出了步槍的有效射程,力道降了很多,但殺傷力還有。你要是沒有防護,沒帶鋼盔,沒穿防彈衣,沒有護盾,不幸被撞上,那也是完蛋了。如果剛好你有防護,那就能把流彈擋下來,保住小命。

這個問題提到的機槍防護盾,其實跟防彈衣、鋼盔有什麼作用是一個道理。防彈衣和鋼盔是抵抗不住步槍的直接射擊的,但戰場上步槍在有效射程之內,直接射擊造成傷亡佔的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一下。機槍護盾、防彈衣、鋼盔真正要防的是破片、衝擊波和流彈。

爆炸破片、衝擊波以及流彈造成的戰場傷亡會達到95%,而機槍護盾、防彈衣、鋼盔抵抗這些傷害的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可以極大的提高士兵的生存概率。

概率!

戰場上一切都是概率,尤其是生命。死活只是概率問題。炮彈落到半米之內的可能也是經常有,啥防護都不管用了。

尤其作為機槍手,打起來肯定是最先被針對的。如果敵人步兵衝過來,甩過來一顆手榴彈砸到你面前,而你的機槍剛好有護盾,是不是就擋住了?當然,手榴彈也有扔到護盾後面的概率......


銳度何老師


當然有用,就算扯條內褲掛上去也能夠有效干擾敵方射手的視線,起到掩護機槍手的作用,更別說是那實打實的鋼板。在真實的情況下,機槍的擋板遠比想象的結實得多,有人做過測試,用重機槍的在100米的距離上都無法打穿這種防護鋼板。

在當時的情況下,機槍手由於佔著射程的優勢,以日軍92式重機槍為例,92式的有效射程在1200米,最大射程更是高達4500米以上。這使得即便是狙擊手也很難進入到500米以內對機槍手構成威脅,因此,機槍擋板的防護並不是防彈這麼簡單,更多是為了防炮用的。由於機槍手的射程優勢,對待機槍手最常用的武器是用大炮轟,當然被炮彈轟到的話肯定沒法活了,但是炮彈往往沒法打得那麼準,更多是打在周圍,然後掀起石頭沙子,甚至炮彈的碎片,這是機槍擋板最主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擋板的時候往往比想象的結實得多。

其次,防彈作用。防止彈藥中斷失去火力壓制能力的時候能夠對士兵進行有效防護。一個是在戰壕戰時期,所有人都可以躲到戰壕裡更換彈夾,唯獨機槍手不行,他們必須在光天化日之下更換彈藥鏈。二是,當被敵方突擊到陣地的時候能夠擋住對方突擊步槍與衝鋒槍的子彈。


優己


當然是真的能防彈,重機槍兩邊的防護盾只有5~7毫米厚,但是採用的是高強度合金鋼,別說普通步槍子彈對他沒用,就是7.62毫米的所有子彈,包括各種輕重機槍子彈都不能擊穿,而且是在100米距離左右。如果遇到12.7毫米以上的子彈,在500米都有防護能力,除非遇到反器材穿甲彈。


重機槍由於太重,都是幾百斤重量,移動起來比較麻煩,還要幾個人協作才能完成,因此在戰鬥時就不像輕機槍這麼靈活,需要長期待在一個地方進行火力壓制。這當然也是敵方火力的一個重點照顧對象,為了保護機槍手的安全,防止對方的集火或者精確射擊給幹掉,留給重機槍射擊一個防禦盾,這個盾防禦力是經過嚴格的試驗出來的,在100米範圍內可以防禦各種子彈、炸彈碎片等,能有效保障機槍手的安全。當然如果敵人的迫擊炮、RPG過來顯然是沒有辦法的,畢竟這玩意不是萬能的。


由於重機槍移動不變,現代戰爭對機動力要求越來越大,後來就大量的把重機槍搬裝甲車或者移動底盤上,提升重機槍的火力優勢和機動性,搬上車輛後機槍手就更沒有掩體掩護了,機槍手也被固定在這輛車上,也就更需要防護盾的保護,否則很容易被偷襲幹掉。

而由於重機槍實在太重,隨著輕機槍和通用機槍的發展,目前基本已經取代了沒有底盤的重機槍了。


狼煙火燎


重機槍兩邊的防護盾有沒有用,我認為,重機槍上的防護盾是非常有用的,主要功能其實是防止戰場上的流彈。

如果讓一名機槍手去命中對方陣地上的機槍手,基本上非常困難。我們平時在電影裡看到的八路軍用三八大蓋反覆消失鬼子的歪把子機槍手,有藝術渲染的成份。 防護盾主要是能防止流彈,但是較真地說還是能防住敵人的步槍彈的。


這些護盾有的是鋼板材質,目測大約10毫米左右。7.62毫米步槍彈能擊穿鋼板,但是八一槓的子彈得是在100米距離上擊穿6mm的鋼板。如果護盾是10毫米,那麼它就擊穿不了啦。而且機槍手的前方100米處,很難出現八一槓的,這一點大家還是自行腦補吧。

現在,在反游擊戰的大背景下,很多國家不僅為重型機槍安裝金屬護盾,還在高機動越野車、反地雷伏擊車、艦艇的舷外機槍、直升機門機槍等部位,也安裝了護盾。畢竟,多一份防護,戰士們的生命就多一份安全。 但是,機槍手也不要怕被流彈擊傷。

如果是在美國陸軍,你在戰鬥區域哪怕是被流彈劃破了點皮,那也是要授予紫心勳章的,也是英勇的表現。


吾評武願


重機槍兩邊的護盾,其實也就是個給士兵的心理安慰了。

看見了沒有幾毫米厚的鋼板。你覺得這東西能擋下來啥?撐死了也就是能擋一擋步槍子彈。並且這個在更大的意義上是用來保護機槍的。畢竟就這麼大能擋住啥?

(35毫米狙擊自動榴彈發射器參上,兄弟對狙嗎?)

當然了,這個幾毫米厚的鋼板也是高強度的合金鋼,或者是其他的防彈材料,輕武器沒什麼問題。


但是從一戰時期就有一個經驗,那就是發現機槍手和狙擊手就是往死裡炸,機槍手永遠都是敵方火力優先針對的目標。也是步兵裡死亡率最高的一個兵種。這就叫做你覺得你要防的是子彈,實際上別人打的是20毫米往上走的炮彈。

並且現代戰爭火力嚴重過剩。就是坦克兵都慫的不行不行的,生怕對面有反坦克導彈。你拿個機槍你敢浪啊?


嘯鷹評


當然真能防彈,不過確實做不到萬彈俱防的地步,只能說一定程度的抵禦輕武器射擊,為重機槍操作者帶來更大的支持力,減小受傷和喪命的幾率。沒有這個東西,重機槍會被對方火力壓制,失去很大的戰術能力,並不是單單拿來安慰士兵的東西。

早期的戰爭中其實人們就發現了護盾對重機槍的作用,給你一塊護盾,與讓你裸接子彈,心理壓力是不一樣的。況且重機槍本就比較容易遭受對方火力重點關照,機槍手的射擊姿勢又比臥姿的普通士兵高上許多,沒有防盾很容易被打死。

第一次世界大戰膠著的陣地戰時期,是重機槍防盾最普遍的時候。重機槍在當時除非被拿來機動作戰,否則多數是要配上防盾的,否則那個時期精準的遠距離射擊怕是要讓機槍手死個好幾遍。

在戰線前推的階段,作為火力壓制的中堅,帶有防盾的重機槍宛如一個小型的地堡,可以頂住更多火力的打擊,充分發揚自己的壓制能力。某些機槍甚至專門裝備了輪子,可以邊打邊往前推,甚至用幾個士兵拖著跑,不用分解便跟上衝鋒步兵的腳步。

正是由於那個時期大量的塹壕陣地戰,鍛造了無數的以機槍為核心展開的戰術,在坦克出現之前,重機槍的殺人數量一路飆升,伴隨著剋制重機槍的手段也不斷出爐。通常都是拿狙擊手和密集射擊殺傷機槍,也有拿戰防炮、迫擊炮轟殺,最高一級乾脆就是調重炮抹去那片馬克沁蒸發的白霧。

總而言之,當時的重機槍面對的挑戰超級多,彈雨密集的時候,再按照一貫的重機槍射擊姿勢蹲著無異找死。無論是橫飛的彈片還是對方輕武器、重機槍的壓制,都必須有個東西擋著才保險。

其實馬克沁機關槍上還有個小護盾,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槍口那個圓片片。這個東西是馬克沁的水套護板,用以防禦對方的子彈擊穿薄薄的馬克沁水套,癱瘓整個機槍。

後來的氣冷式重機槍當然不再在乎這個問題,二戰的發展也令一戰那種殘酷的陣地戰成為過去式,所以機槍防盾又經歷了一個下降期,更高密度又精準的火力令重機槍不得不藏頭露尾的打起了運動戰。士兵們為了一個笨重的防盾,而放棄幾條彈鏈或者跑的更快的能力,顯然是不值得的。

不過也有例外,蘇聯就意志堅決的不肯拆掉防盾,對牛高馬大的毛熊士兵們來說,別說多塊鋼板,就是再加兩個鋼軲轆也不是事兒。蘇聯廣袤的平原上只有森林、丘陵和廣袤的草原,與其遮遮掩掩,不如靠防盾戰個痛快。

德國人二戰沒有重機槍,被廣泛使用的MG42是個通用機槍,其多數情況下通過兩腳架放置,槍身低矮的多。對人員掩護比尋常重機槍更好,但車載時或進行某些陣地防禦時做重機槍用,也會有專門的護盾位置。

二戰德軍的步兵戰術很大程度上是圍繞在機關槍運動上的,MG42耗彈量又大,誰也不會吃撐了在班排運動中去找個護盾玩。更敏捷迅速的轉換陣地,在士兵們看來比沉得要死的護盾重機槍更踏實。因為二戰的特色就是——坦克帶來了更多的直瞄火力,不跑等死嗎?用0.5cm的碳鋼板抵擋76mm反坦克炮的轟炸?

二戰後,機槍防盾仍然處於很重要的位置上,畢竟重機槍在部隊中也屬於高級裝備。不過曾經一度有些人浪過了頭,認為戰場上重機槍的射擊距離遠,輕武器的重要性不斷降低,作戰位置遠沒有一二戰那麼槍林彈雨,再加上被彈面積小的緣故,對防盾漸漸不再那麼上心。

結果被打成狗以後,他們不光拿護盾把自己給圍了,就連車頂也給安上了裝甲。這都是戰場打過之後總結的經驗,並不僅僅用來安慰士兵:“呵!你坐的是個坦克…”

防盾畢竟有些遮擋視線,某些還改成了聚碳酸酯防彈面板,不過上圖這位小哥在澡盆一樣的防盾中仍然不得安心,它連重型護具都穿上了。頂著沙漠的太陽,汗水積在褲襠裡嘩嘩的,你說現代戰場開幾下機槍容易嘛?

不過坦克部隊又不一樣了,它們的作戰距離確實比較遠,頂部機槍主要用來臨時壓制、火力補充或者對付高處的敵人,比如高處的敵軍或者武裝直升機、突然出現的敵軍反坦克陣地等等。

真的遇到槍林彈雨?沒事兒誰伸頭出來玩搶灘登陸戰?當下面那門炮是好看的嗎?如此炮盾也就無所謂了。

海軍的思想通常是不一樣的,那麼大的炮和導彈都安了,還在乎重機槍這點小管子嗎?上圖是美軍在操縱雙聯的M2HB機槍,除了機槍護盾外,我們還能看到,整個機槍陣地前方被佈置了非常厚的裝甲板防禦,顯然他們認為來自於海上的威脅比陸地危險的多,僅憑薄薄的護盾還不足以堅固那顆脆脆的心肝兒。

海上作戰,因為船體在風浪中的顛簸和移動,即便是重機槍,射擊距離也會近一些,輕武器的效率相對低下。輪到輕武器作戰的時候多半是對方人員接近時,為了避免自身遭受流彈攻擊“中獎”,保護的牢一些無可厚非。即便是常規海戰,處於舷側戰鬥崗位的士兵也可以通過護盾抵擋一下導彈、炮彈轟擊的餘燼。

對於人員的防護其實一直是戰場上永恆的話題,只不過人們總得權衡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現代新的輕質複合材料防盾的出現,無疑又讓士兵們的小心肝兒更踏實了,或許未來某些堅固的超輕質材料,能讓普通的突擊步槍士兵,也像重機槍手那樣,躲在堅固的防盾後方。


王司徒軍武百科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裡武武要先說一下,沒有那個國家的軍隊會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拿兩塊鋼板來安慰士兵們,重機槍兩邊的防護盾當然能夠提高戰士們在戰場上的生存率。

不知題主所說的彈是何種彈?武武就來分析子彈、炮彈吧!

子彈:

如果是普通的手槍、步槍子彈,前面的防護盾是絕對能夠抵擋住的, 普通子彈並沒有多大殺傷力。步槍子彈殺傷半徑也就50米左右,純屬自衛型武器,要是能夠打穿防護盾,估計是開掛了;步槍的殺傷半徑大多為為800-1000米,即使近距離人躲在樹後面被步槍射擊也不會傷著,更何況鋼板。

可能會有人想說反器材武器,反器材武器確實是有一定殺傷力,不過要知道重武器射擊時並不是一直趴著不動,朝著一個方向射擊,在運動的過程中,加上鋼板的遮掩,狙擊手恐怕也很難找一擊斃命的地方;重機槍對射也是可能的,國外槍迷就做過這樣一個使用,用一架重機槍掃射另一架重機槍的防護盾,但是結果出乎意料,防護盾並沒有被射穿。這也就是說防護盾在子彈面前是有防護作用的,並不是給士兵安慰。

炮彈:

大家都知道,炮彈的殺傷半徑大。如果敵方拿著反坦克導彈、RPG等大殺傷性武器瞄準,恐怕坦克都不在話下,更別說小小的防護盾了。武器發展到今天,各型炮彈的威力已經是不用懷疑了,一枚小小的RPG足以將一輛裝甲車炸飛。隨著各種精確制導炸彈,水泥炸彈的快速發展,炸重機槍已經不是用手榴彈、炸藥包去幹了,一個座標隨之而來的是地毯式轟炸,耐你防護盾還是防空洞。

還有就是不知從何處飛來的流彈了,流彈這東西說不準,即使你找到了個好地方能防子彈防炮彈,它也能找到你。

防護盾能不能防彈這還要看情況,並不是說能防子彈就一定能防炮彈,否則陸地之王坦克以及各種裝甲車就不會被炸得個底朝天 了。


如果喜歡,記得關注頭條號[崇尚軍武]獲取更多有意思的回答!


崇尚軍武


敢問題主:如果真沒用,誰會閒著沒事裝防護盾?還安慰士兵,題主這是當重機槍手是小孩子吧,弄塊“鋼板”來壯壯膽?防護盾的厚度只有5—6毫米的樣子,與普通的鋼板不同,它的防彈能力要高很多,但即便是防禦能力再強,也無法防得住12.7—20mm反器材狙擊步槍、榴彈、炮彈、火箭彈等武器的攻擊。那麼,防護盾就沒有作用了嗎?



防護盾當然有用,而且作用很大——至少能夠防得住大多數多槍的子彈,其次就是可以防禦彈片,再者就是防流彈以及爆炸掀起的碎石。武器裝備的發展,可不是坐在辦公室裡靠腦子想出來的,那是根據戰爭的需要、戰場的環境、面臨的威脅而一步步發展出來的。只要戰場上有這個需要,或者說是需要應對某些威脅,相應的武器裝備遲早會被研製出來,並被投入戰場。如果需要增加某些特殊功能,就必定會對武器裝備進行改進,增加這些功能——防護盾就是這麼誕生的。



武器裝備是用來打仗的,給敵方付出更大的代價,使己方少受傷害——無論是什麼時候,這一點永遠不會變。增加防護盾,或者是取消防護盾,這些需要視戰場需要而定。即便都是同一種武器裝備,在不同的戰場環境下,也未必就一模一樣——需要某些功能,就會增加相應的配件,這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相反,如果是不需要防護盾了,或者是它影響到了戰鬥力的發揮,自然就會將其撤掉。需要什麼樣的武器裝備,或者說武器裝備應該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



各國家國情不同,面臨的威脅不同,戰場需要也就不相同,武器裝備是打仗用的——不是擺設。隨著時代的不同,決定武器裝備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已經不是那些設計師們了,而是戰場需求。根據統計,彈片、碎石、流彈造成的傷亡要遠遠高於直接被子彈擊中的數字。更何況,重機槍的防護盾還能夠防得住一部分子彈。有人稱“這只是給士兵的一個心理安慰”,對於這種說法,無語了!那些在垂直方向上剛能射穿防護盾的子彈,在其它方向上就絕對射不穿——在戰場上,來襲的子彈不可能都是在垂直方向上。



防護盾既然能夠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無論是在二戰之前,還是在現代,那些防護盾都不是白裝的。幾毫米厚的鋼板確實很容易就被擊穿,但這可不是說防護盾沒用的理由——重機槍手面臨的流彈、彈片等的威脅要遠遠大於這些能擊穿護盾的子彈。駐伊拉克的美軍就裝備有這種防護盾,不但要安裝在機槍基座上, 不僅是射手等的前方,就連側、後方也都被圍了起來,整個就是一個“可移動的碉堡”,儘管是防不住火箭彈,但是對於那些“冷槍”、流彈的防禦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儒道之主


真心可以防彈。


機槍尤其是重機槍不同於步槍,通常的情況下,一個機槍組需要多個人來操作(射手、副射手、觀察手)。這個時候在戰場上的投影面積要遠大於使用步槍的情況。

如果有條件的話會在重機槍前面安裝護盾對整個機槍班組進行防護。

當然,這個護盾是可以迅速拆裝的,可以由機槍班組自行決定是否使用這個 護盾。


並且要知道的是重機槍是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因此往往會受到敵方各種火力的“照顧”。所以這層護盾在抵擋子彈、流彈、手榴彈/炮彈破片的時候還是相當有作用的。


因此目前很多車載重機槍也保留了傳統安裝了護盾


前面太多回答貼正規軍的,W君就上個反政府武裝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