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編者按: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處於“西控”戰略腹地的崇州,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聚焦行業龍頭引領、以科技研發為引領,以示範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稻田綜合種養為重點,加快建設優質糧油產業園,在鞏固“西蜀糧倉”地位的同時,正對標4A級景區標準,尊重自然規律,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結合天府綠道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的契機,探索以農商文旅體融合為主要形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引領美麗宜居、城鄉融合發展,最終實現“產業旺、環境美、人富裕”的目標。

“君家稻田冠西蜀,搗玉揚珠三萬斛。”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當年的詩句,正是對成都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裡萬畝良田豐收在即的完美呈現。

金秋8月,駕車從成溫邛高速白頭出口前往道明竹藝村,最美鄉村公路重慶路沿線,呈現出一片壯美的大田景觀:金色的稻田,一眼望不到盡頭,其中散落著一個個竹木掩映的農家小院。秋風習習,稻香撲鼻而來,靜謐又充滿豐收希望的景象,讓人沉醉。

西蜀糧倉:天府好米這裡種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作為成都市現代農業新高地示範區和“西控”轉型發展樣板區,崇州正著力打造成都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區,夯實“西蜀糧倉”的地位。

按照“兩區四核三地”的格局,崇州正規劃在覆蓋11個鄉鎮、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建設10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範區、10萬畝菜糧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打造隆興鎮、榿泉鎮、王場鎮、錦江鄉稻田綜合種養核心示範鄉鎮,推進高端種業基地、優質糧油加工基地、稻田小龍蝦為主的特色水產體驗基地建設。到2022年,園區將建成優質糧油基地30萬畝,培育稻田綜合種養為主的優質糧油特色水產百億產業。

以科技引領,以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為支撐,以產業融合為發展路徑,截至目前,園區已實施鄉村振興重大項目162個,總投資788.79億元,其中: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7個。投資規模100億元的陽光控股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週期5年。據瞭解,該項目將結合崇州優質糧油生態圈建設,結合崇州區域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按照川西林盤修復保護要求,導入高端度假酒店、林盤博物館、精品商業配套、高端民宿、人文教育、康體養生以及生態觀光農業、有機果蔬農場、社區景觀園林等項目,打造成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和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鎮田園綜合體。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而華川集團投資50億元“天府良倉”項目,將建設10萬畝都市生態稻田,創新農耕和盈利模式,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生態圈,圍繞“稻穀之路”主元素,將天府好米和天府稻鄉文化做到極致。該項目不僅有“天府好米”論壇中心、“天府好米”大數據運營平臺、優質糧油種植加工基地,總部基地還有鄉村人才教育培訓中心,重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解決“天府好米誰來種”的問題。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除了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以“土地流轉”為基礎的“共營制”和以現代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為主要運行機制的眾多合作社,也在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區裡扮演著重要角色。8月26日晚飯後,道明鎮志成土地股份合作社當家人謝姣帶著老公和4歲的兒子,陪記者在即將收割的稻田周邊轉悠。作為崇州首批農業和林業雙料職業經理人,謝姣今年打理了1500畝農田,預計今年能產大米700噸,產值突破200萬元。被問到今年個人能收入多少時,謝姣坦率地說:“刨開投入,今年全家應該有30來萬。”謝姣的稻田,除了種植優質大米,還套養了魚蝦,這也將為謝姣和她的股東們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

“以水改土、綠色發展,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收、糧漁雙贏”。這也是近年崇州深化農業共營制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過成中摸索出的一套可持續發展模式。

聚焦行業龍頭引領、以科技研發為引領,以示範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稻田綜合種養為重點,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正展現出勃勃生機,也為融入全域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崇州生態環境優越,擁有山、丘、壩、河兼有的地理條件,旅遊景觀豐富多彩。加上厚重的人文底蘊,交通便捷,使得崇州市成為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來崇州遊玩,可以去九龍溝、雞冠山、白塔湖、九龍溝等觀賞自然風景,也可以到崇州文廟、街子古鎮、元通古鎮、鳳棲山古寺等感受歷史人文底蘊。

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如何融入全域旅遊,為鄉村振興持續助力?成都市旅遊局表示,應依託現有資源,通過大田景觀再造、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和綠道建設三大工程體系,深度挖掘天府農耕文化,借力文創,實施“農業+文創”、“農業+旅遊”,加快發展康養旅遊、民宿經濟、農耕體驗等鄉村旅遊新業態。

西蜀糧倉:四季美景各不同

去重慶路賞油菜花,是成都人春天出遊的“標配”。這也是崇州優質糧油基地發力打造大田景觀的得意之作。今年,崇州將繼續實施16個農村田地整理項目,推進田水路林湖綜合整治、功能區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畝。功能區主幹道、綠道環線兩側,推進退林換田、拆院亮田、疏林借景,打造集中連片的大田景觀。未來,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將形成“南部稻鄉田園片”和“北部水木田園片”兩大大田景觀區。未來,油菜,小麥,水稻,將在不同季節為我們呈現不同的大地景觀。可謂四季有美景,季季皆不同。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西蜀糧倉:文創煥發新活力

堅持“蜀風雅韻、百村百態”建設理念,引進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院校規劃設計師,運用現代審美、藝術設計,植入新中式建築藝術,崇州推進“白頭—道明”、“錦江—觀勝”兩條川西林盤保護聚落帶建設,今年內基本完成竹藝村等12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

現在,道明鎮竹藝村已呈現出濃郁的“竹氣質”、“天府韻”、“國際範”,成為一個熱門旅遊目的地。今年春節到8月,竹藝村已接待遊客超5萬人。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而集賢鎮山泉村的徐家渡林盤,引進“凡樸生活”創客團隊,植入“平凡樸實、自然永續”的生活態度,營造“國際範、原鄉味、可持續”的凡樸生活社區。依託創客團隊,聯動林盤35戶群眾,推動社區共治共營共享,成功孵化出凡樸鮮豆花、凡樸休閒苑、農匠聯盟等林盤旅遊新業態,形成集鄉土教育、農事體驗、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特色旅遊。逐步實現”農田變農場、林盤變景區、村民變股民”,也走出了一條多元文化跨界融合、產業發展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的鄉村振興路徑。

西蜀糧倉:鄉村綠道串起“慢”生活

按照“可進入、可參與、景區化、景觀化”理念,崇州規劃綠道895公里、已建成約200公里、在建100公里。以綠道為經線,串聯城鄉、產業、林盤、景區,構建“多園支撐、綠道串聯、田園覆蓋”的綠色空間系統。

天府國際慢城,位於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的天府國際慢城項目,結合了崇州市優越的大田農業、島狀林盤、山林水系和民俗風情,按照國際慢城理念,打造一個集現代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為一體的農業體驗及鄉村旅遊目的地。目前,該項目已形成大田農業區、創新農業觀光區、花田農業公園區、康養休閒區、文化度假區和慢生活體驗區。天府國際慢城將重點建設現代農業區、繽紛果園區、錦繡田園區、慢城風情園、酒店民宿群落、溼地休憩公園、運動健身設施、生態治理系統、資源整合類9大項目。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崇州榿木河溼地公園,是天府國際慢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二期工程基本竣工,總面積約10000畝,水域面積約2100畝,溼地主要由榿木河、老河槽、低窪地、魚塘和豐富的原生植被組成,綠化率超80%,構成了“水園共存、田園共享、人鳥共鳴”的生態景觀。

好米融在好景中:西蜀糧倉的大田創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六)

而總長約53公里的綠道步道,在綠水青山中蜿蜒,特色民宿、書店、傢俱展場、咖啡廳、茶座點綴其中,實現了綠道的“新形態+新業態+新功能”。

現在,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正對標4A級景區標準,尊重自然規律,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探索以農商文旅體融合為主要形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引領美麗宜居、城鄉融合發展,最終實現“產業旺、環境美、人富裕”的目標。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西控”區域要持續優化生態功能空間佈局,大力發展高端綠色科技產業,提升綠色發展能級,保持生態宜居的現代田園城市形態。放眼未來,地處成都“西控”戰略核心腹地的崇州市,將擔當“西控”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使命,聚焦“優質糧油、智能製造和康養旅遊”三大主導產業,構建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圈、優質糧油產業生態圈和康養旅遊生態圈,繼續創新管理體制,繼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爭當落實“西控”戰略部署的排頭兵,把成都建設為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

首席撰稿 謝無量

攝 影 肖京軒

美圖設計 張 傑

編 輯 陳趙蕊

統 籌 陳瀟曉

指 導 龐饒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