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河南一鄉村學校僅剩1名老師2個學生,農村小學的學生都去哪兒了?

大兵小將218551138


我認為,鄉村學校的學生都隨進城務工的父母到城裡上學了。


我們家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我們生活區域上一年級的學生也就只有一個班(50人左右),可是孩子開學分班時,乖乖,出現了四個班(每個班50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外地學生。

上個星期天,去縣裡走親戚(洛陽市孟津縣),和親戚在閒聊時說到了孩子上學的事,親戚說他們鄉的小學今年才一個班,30多人,學校沒有多少學生了。

我說:“縣裡面的學生很多都隨父母去城裡上學了,我們那一個普通小學都是4、5個班,轄區學生只是1、2個班,其餘都是外地學生”。


就此問題而言,鄉村年輕人都進城務工了,穩定住了都會長期在城裡發展了,結婚有孩子都在城裡上學,所以一部分鄉村小學會出現學生少的情況!


人在風上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生的教育直接關係著國家的下一代,再窮不能窮教育。在我們老家河南信陽商城縣大別山腳下,像這樣的農村小學大多都沒有幾個學生了。我上小學的時候,大概是96年左右吧,我們村的學生還有100多呢,當時感覺好多人,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



幾年前,回到老家發展我之前上學的地方早已不是之前的樣子,雖然學校比以前更新了,但是學生確是越來越少了。經過一番打聽,我才知道現在我們那裡的很多小孩子都被父母送進了城裡讀小學,哪怕是父母在城裡租房子陪讀,也要把孩子送到教育相對好點的地方去。

沒有辦法,本來我們就在大山裡,交通不便利,還沒有經濟收入,只有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上大學,然後走出來大山這一條路了。我也是山裡出來的大學生,所以我很理解父母的這一片苦心。慢慢的,山裡教育也就越來越跟不上去了,學生少了,上面去學校的補貼和支持也就少了,這樣學校也就慢慢的倒了。
但是,現在看來農村的很多父母都把孩子送到城裡去讀書,也不都是好事,先不說這樣一來生活成本加重,父母還得天天陪在孩子上學的地方,洗衣服做飯,家裡的農活也沒法幹了。本來我們那農村就很窮,這樣雖然孩子教育好點,但是對於農村家庭投入太大。現在,不止一個地方這樣,孩子都轉移到城裡去讀書了,我想全國應該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情況吧,農村學校的衰落,不一定是件好事,相反這樣會使得城裡的教育變得更加擁擠,房價也變得越來越高!而農村的學校也就慢慢的都衰落,倒閉了。其實,這是應該反思的地方?

歡迎關注,提出不同看法和評論,謝謝,我是農事預覽。


小鍋巴呀


河南一鄉村學校僅剩1名老師2個學生,農村小學的學生都去哪兒了?

我是民工札記南八,我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如今農村的小學流失真的是越來越嚴重。以我生活的豫東農村S鎮為例,我們鎮有26所小學,想當年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個小學至少有300個學生,上學放學都是熱鬧非凡。

而如今,數量少的不敢想象。我曾經與中心校校長聊過,他說,現在鎮裡除鎮中心小學人多點外,其它村小學超過100名的僅有5所。100名以下,50名以上的12所,50名以下的8所,甚至有所學校五個年級才30多名學生。上學放學那真是冷冷清清。


我當年的理想是在村後的小學當一名教師。現在想想,學生都沒有那麼多了,哪裡還需要那麼多老師,未來農村小學的合併肯定是大趨所勢。那農村的小學生都去哪裡了呢?


一是,進城或者私立學校讀書。現在農村生活條件提高,有錢後都比較重視教育,一部分家庭送孩子去城裡或者私立學校讀書去了。以至於城市裡的稍微好點的小學招生時都人滿為患,好多學生家長一湧而至,能進學校讀書無所不用其極。


二是,在外地讀書。農村外出打工的家庭較多,許多家庭不想讓孩子作為留守兒童就帶著孩子在打工地讀書。或者有些家庭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工作地購房成功定居。在工作地既能照看孩子,又能讓孩子收到良好的教育,他們怎麼可能把孩子再送到村後的小學呢?


三是,出生率的降低。隨著社會的發展,8090後的年輕一代,思想觀念已與傳統不同。他們不再認為多子女多福氣。雖然已開放二胎,但是他們也不願意生養孩子。因為他們已經會計算,生個建設銀行需要多少費用,生個招商銀行需要多少費用。再加上,現在男多女少相親難,彩禮高的現狀,誰還敢多生。


這就是農村小學生減少的原因,他們要麼進城讀書,要麼跟著爸爸媽媽到外地讀書,要麼是還沒出生!


民工札記


農村學校走向沒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農村教學點沒有生源,已經迫在眉睫。



題主所述的事情發生在河南汝州,一偏僻的小山村裡有一個學校,僅有2個學生和1名老師。 老師名叫劉銀娜,她剛接替患癌的母親來這教書的。

筆者所在地,2011年恢復了一個教學點,恢復當時學生有20多人,但到了這學期,聽說本學期只剩下一年級一個學生了。在那教書的是筆者原來的同事。



可見,農村學校學生減少,是大勢所趨。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如下。

1、城鎮化趨勢發展,農村人口逐漸向城鎮集中,邊遠農村適齡小孩越來越少。

2、農村小學教師人手不足,年輕教師不願來,留下的只有年老教師,學校沒有活力,教學水平也不高。

3、一些家長夫妻雙方在外打工,將孩子帶到外面就讀。

4、有些家長送孩子到中心小學就讀,在中心小學附近租房子照料。



目前,農村教學點還會存在一段時期,但估計時間不會很長,農村教學點學校前景堪憂。


文軒閣


河南汝州,一偏僻的小山村裡有一個學校,僅有2個學生和1名老師。

老師名叫劉銀娜,她剛接替患癌的母親來這教書。

她說,再少的學生也要讓他們學知識。

無獨有偶,河南淇縣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油城村小學,學校只有一名年過5旬的老師和10歲的學生徐佳淇。

村裡人都去了鎮上生活,家境貧困的徐佳淇和爺爺相依為命,他說想去外面上學,又有點不捨自己的老師。如果他也走了,學校就要關閉了。

看完這些最孤獨的學校,有的網友表示很心酸,很心疼孩子和老師。

@走走--停-停:心酸,心疼老師,心疼孩子。

@放毒一姐:看到這個眼淚馬上掉出來了,好像感受到了他們的孤獨。

Many丶Le:有什麼辦法嗎?一個人好孤單,童年應該不是這樣的沒有同齡人的童年。

@他姓白叫展堂:看著有點心酸 以前年少無知的時候說我以後長大了要去支教 中間就斷了這個念頭 倒是現在這個想法更強烈了 我決定了 我要考支教了

在河南,這樣的mini學校並不少見,很多鄉村小學逐漸消失,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是發展的趨勢:

@CC洋小蔡:以前的我也是那樣,一個老師幾名學生。

@百合_68504:現在農村基本沒學校了,小孩上學是難事,現在是幾個村合併一個學校,條件好的就去城裡上學了。

@是雪喵啊: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在河南真的很嚴重。

@巴森Rice:中國在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入了大城市。

@苗木malemu:很多人選擇了進城,這也算是一個趨勢,畢竟,哪裡的教育資源和水平高就去哪裡,這個算是趨勢吧。這個不應該老是譴責政府,畢竟,老師有句話,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孩子他爹也得反思一下,為啥沒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

農村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是好事還是壞事?你怎麼看?(G)


大河客戶端


1名老師,2個學生,與城市裡動輒一個班級七八十名學生“擠擠一堂”的盛況相比,這無疑是一道令人心酸的景觀。然而,這並非汝州甚至河南的個案。在我國,許多農村小學都面臨著生源嚴重流失的問題。在為這位可敬的老師點讚的同時,這種社會現象也值得我們反思。那麼,農村的小學生都到哪裡去了?

首先,隨著社會的城鎮化進程,農村迅速蛻化成空心村。農村的青壯年勞力向城求生,富裕者在城市安家,或者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城市就讀,城市遍地開花的私立學校為學生的入校提供了便利;而那些城市務工人員也逐漸意識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加上隨著城市對務工人員子女就讀政策的完善,他們更願意選擇讓孩子在務工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造成了農村小學生嚴重流失。其次,由於農村教育設施不夠完善,且待遇和生活環境不好,無法吸引優秀師資和大學生前來就業,因而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農村有條件的家庭千方百計讓孩子離開農村學校。最後,由於種種原因,農村對教育不夠重視,或者缺乏資金投入,因此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並進而形成惡性循環,致使學生越來越少。
農村小學生嚴重流失,師資力量異常薄弱,對於尚在農村接受教育的孩子的發展非常不利。希望這種現象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水湄之韻


農村和城市最大的差別就是教育和醫療,這兩項關乎民生的大工程。之後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農村人開始走上城市的道路中定居生活。農村的孩子越來越少,就像媒體報道的那樣,河南一鄉村學校只剩一名老師和2個學生,那農村的孩子哪去了?

1.人口縮減

隨著經濟發展的水平提高,生活成本的加大,農村也改變了以往多子多福的思想。在優生優育的背景下下一代的出生率明顯降低。小編上學的時候一個年級16個班級,每班60個人。但現在的母校一班30人,一共有8個班。而這樣的背景下是年輕一代生活成本和思想觀念的原因。

2.縣城公立或私立

隨著農村人思想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對孩子的教育開始重視。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縣城的學校讀書,這樣孩子的眼界和人脈就會更高,對未來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而私立學校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教育,更專注孩子成長中的興趣培養。因此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私立或縣公辦學校。



3.隨父母在大城市讀書學習

現在的農村人之所以人口少,很多都是定居在大城市。基本上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都會考慮在外地買房,畢竟大城市不管在生活設施還是教育醫療上都有很大的優越性。而這些人則會把一家人都接過去,成了地地道道的城裡人。


尤其是偏遠的農村,那裡的物質生活非常的貧瘠。 在城鎮化的道路中,農村開始慢慢的消失減少。而未來的城鎮化只會吸引更多的農村人聚集,鄉村學校也會徹底的沒有人,不知道大家對這種現象怎麼看?


惠農圈


而造成留守兒童的成因多數是來自家庭,因為農村地區發展受到限制,所以迫於生計的農村家長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外地謀生求發展,很多農民工一邊要面對親情分離的痛楚,另一邊又要扛著高強度的勞動,同時,還有戶籍、工資水平、福利待遇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於是,想要讓孩子留在身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


由此,不少人會覺得奇怪,既然農村留守兒童出不了農村,為何村裡不見學生呢?其實這就牽涉到了另外一個群體:新生代農民工。 而新生代農民工,以70後、80後、甚至90後居多,而這一部分人由於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加上對子女教育的重視,致使他們從婚前就立下宏願:不讓下一代留守,於是,很多年輕的夫妻選擇克服一切困難將子女帶在身邊。

而且,近些年,隨著國家對留守群體的重視,以及城市條件的逐步放寬,很多時候,農村孩子到城裡入學門檻降低了不少,這一使得農村孩子有機會能夠和城裡孩子一樣接受正常的義務教育。 而且,相對城市而言,農村教育水平與城市相差過大也是造成農村小學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而這一點,與農村教師工資低、師資隊伍參差不齊也有一定的關係,由於教師待遇與付出不成正比,導致農村優秀教師流失,而後引發學生成績不好導致生源也在逐步減少,呈現出了惡性循環。

所以,綜合多方面原因,才有了一鄉村學校僅剩1名老師2個學生的尷尬局面出現。


東方今報


這是必然的。

經濟的發展就是以城市化為標誌的,人口越聚集,效率越高。日本的大東京都市圈有四五千萬人口,只有傻子才去阻止城市化,當然傻子不少。

事實上,從十多年前農村就開始衰落了,小學沒有生源,大量撤併。大量人口雖然戶籍在農村,但在城市生活。

真要想日子過的好,經濟發展好,這都是不得不面對的事。美國也有大量廢棄的小鄉鎮,有的是曾經的礦工聚集地,有的是曾經的工廠,自然形成,又自然放棄成為廢墟。

我國不是做的太快,而是太慢了。一是因為高企的房價嚴重阻礙了城鎮化,二是和戶籍住房掛鉤的教育嚴重影響了入學。


加密貨幣百曉生


這種現象在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是顯而易見的。

有的村只有幾百甚而一二百人,按出生率千分之十二三來算,每個村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只有幾個最多十幾個孩子。但到了招生時,孩子越少的村,入學率越低。那麼這些孩子都到那裡去了呢?村裡的學校這麼近,他們又為什麼不在本村就學呢。

國家規定,二年級以下的學生不能出村,就是孩子再少,一二年級必須保留。但是學生少了,教師資源和教育資源就配備的那麼完備了,再加上學生太少,連老師都打不起精神來,教學成績肯定會受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城裡或比較好的私立學校去,使本來就稀缺的學生資源更加減少。

這個年級只要走一個,由於農民的攀比心理,其他家長馬上也會隨著下去,把孩子轉到好的學校。這樣一走兩走,最後就剩下幾個沒有錢,沒有門路的孩子在村小裡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