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交通變遷|交通先行路更好,行程越短福越長

砥礪奮進再出發

又是一個丹桂飄香的金色秋天。

在改革開放第40個年頭,回望來路,改革開放給雅安帶來什麼?最直觀也最能反映本質的答案是:帶給雅安和雅安人的歷史性鉅變。

春雷滾動,改革以農村為“原點”,沿“十字座標軸”擴展到方方面面。雅安與全省全國一起,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大刀闊斧調整生產關係,大力破除體制機制藩籬,思想禁錮不斷打破,社會活力不斷釋放。

改革碩果累累,是中國共產黨的掌舵領航,是每一個雅安人的勤勞和奮鬥,猶如涓涓細流匯入奔騰向前的時代潮流。

巨輪駛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書寫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歷史新篇章。雅安在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同時,積極謀劃和推動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成效明顯。

站在歷史新起點上,我們不禁感慨萬千: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綠色發展振興。這必然也是一條佈滿荊棘之路。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堅定我們始終不渝的選擇。

對雅安而言,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託,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搶抓發展機遇、完善發展舉措,圍繞綠色發展示範市建設,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向縱深,為全國全省全面深化改革貢獻雅安智慧和力量。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對改革開放40年的最好紀念,就是要用好用活改革開放賦予我們的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

即日起,雅安日報傳媒集團推出“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題專欄,聯動網上網下,運用多媒體手段,推出“進行時”“生活秀”“鉅變場”等專題報道,以及“人物譜”“改革潮”等小欄目,以鮮明的文字語言、版面語言、視覺語言,立體全景展示雅州大地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全面回顧40年來標誌性事件和發展成果,反映全市幹部群眾感恩奮進、砥礪前行的生動實踐,為新時代雅安改革開放再出發助力鼓勁,凝聚起繼續沿著改革開放康莊大道奮勇前進的磅礴力量。

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改革開放4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普通市民對道路交通條件的變遷有最直觀的感受。

從兩條國道到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再到鐵路即將通車,以及無水港、飛機場的實施規劃……雅安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勾勒出川西綜合交通樞紐的美好藍圖。

交通变迁|交通先行路更好,行程越短福越长

雅西高速穿越漢源、石棉等地,讓雅安南部與外界交流更加快捷。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郝立藝 攝

生活方式轉變

通達交通帶來滿滿幸福

今年74歲的駱華香,家在蘆山縣龍門鎮隆興村。作為一個上不挨場鎮,下不連縣城的村落,隆興村村民早年出行基本靠雙腿步行,並且一走就是十多公里。

“如果要去縣城辦事,天不亮就要揣上兩個饃饃出發,十來公里路程,要走幾個鐘頭。等辦完事,還得再走回家。往往到家時天都黑了,肚子餓得咕咕叫,兩條腿累得‘打擺擺’。”回憶過往經歷,駱華香說,當年條件有限,路不好,也沒有車,去哪裡都不方便。

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道路硬化,農村客運開通,農民聽著汽車嘟嘟的喇叭聲都覺得格外悅耳。

“路通了,商販把貨拉到村裡銅鼓廟(小地名)擺攤,有賣新衣服、新鞋的,有賣豬肉、水果的,還有各種零散雜貨,熱鬧得很。”駱華香感受到一條道路的暢通帶給整個鄉村的活力,“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全國各地生產的‘洋貨’,那是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當地交通條件有了更大改善,尤其外向通道,北有鎮西山隧道連通成都邛崍市,南有國道351線經天全縣多功鄉接雅康高速。退休在家的駱華香也常常和一些老年朋友相約旅遊,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不久前,又有好消息傳到蘆山縣,天雅高速雅安段目前已完成路線方面的研究,正積極向省上相關部門爭取納入全省高速公路網中期調整規劃,力爭明年底開工建設。屆時,寶興、蘆山將結束不通高速的歷史,高速公路也將通到駱華香的家門口,蘆山縣也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好消息接二連三。8月30日,市發改委發佈消息,國家重點項目川藏鐵路成雅段建設正按計劃有序推進。其中,雅安站、名山站站房建設工程基本完成,鐵路主線軌道鋪設工作雙線全線完成,建設任務已完成96%,雅安人的“鐵路夢”近在咫尺。

“只要和川藏鐵路成雅段有關的新聞,我格外關注。”雨城區居民羅萬華和家人現在過著名副其實的“雙城生活”,羅萬華週一到週五在雅安工作,週末乘坐客車回成都與家人團聚。

如今,鐵路通車在即,羅萬華今後在雅安和成都之間往返將更加方便快捷。

“聽說市上還在爭取鐵路公交化,如果能縮短髮班時間、增加發班車次,對普通市民來說就更好了。”羅萬華期待著。

盤活區域經濟

一條路注入發展強勁動力

交通暢則產業興,產業興則地方旺。改革開放以來,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條路,為我們帶來的改變太大,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也不為過。”9月初,漢源縣大樹鎮木甘村果農王文滔送走最後一批脆紅李。這些紅彤彤的小果子,通過雅西高速轉成雅高速,然後一直向東,被送到重慶銷售。

結束一年的銷售任務,王文滔估算了一筆賬,“今年果園的櫻桃和脆紅李還沒有到豐產期,尤其是脆紅李產量只有2.5萬公斤。等2020年盛產時,估計年產值能突破100萬元。”

能有如此豐厚的收入回報,王文滔覺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雅西高速的建成通車。

2012年以前,漢源縣沒有高速公路,走國道108線運送水果,路程遠、運費高,外地客商不願意來,農戶種植水果的積極性有限;雅西高速建成通車後,成都、重慶,甚至更遠地方的客商都慕名到漢源縣收購水果,而且給的價錢相對不錯,當地村民發展產業的意願由此高漲。

對於泥巴山以南的漢源、石棉兩縣,貫穿南北的“巨龍”雅西高速,不僅打通了兩地發展的掣肘,也讓兩地群眾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底氣十足。

改革開放春風依舊,雅安交通的發展依然在“快車道”上。不久前閉幕的市委四屆四次全會提出,我市將構建對外大通道。建成川藏鐵路成雅段,推動川藏鐵路雅康段和雅眉樂自城際鐵路建設;建成峨漢高速、瀘石高速,力爭天雅高速納入省高網規劃並開工建設,加快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建成成雅快速通道、省道217線石棉至甘洛段、國道549線石棉至九龍段;推進與宜賓港、瀘州港等合作建設雅安無水港,啟動通用機場建設,加速形成“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現代化對外交通網絡體系……

在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全面建成綠色發展示範市的征程中,雅安交通正在跑出加速度。

記者:衛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