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1980年,安徽工人挖出一春秋古墓,一不起眼的文物,卻讓專家稱讚

1980年,安徽工人挖出一春秋古墓,一不起眼的文物,卻讓專家稱讚

文 | 韋爵爺

1980年,安徽工人挖出一春秋古墓,一不起眼的文物,卻讓專家稱讚

大家還記得零八年在北京舉辦的一次盛大的文物展嗎?那次名為 “中國記憶”的展覽中展出了中華民族千年來的歷史瑰寶,各個博物館送上來參展的都是珍品中的珍品,比如西安的兵馬俑、漢代的金縷玉衣、三星堆的青銅面具等等大牌文物明星紛紛匯聚一堂,這次展會的目的是為了傳達中國悠遠的歷史文明。

在特定的燈光下,這些珍寶靜靜地躺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人們的觀賞,雖然沒有炫目的燈光和激情的音樂,但是獨屬於歷史文物的那份沉靜充分地展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想起那些輝煌的歷史文明,內心的自豪感猛然升起。

1980年,安徽工人挖出一春秋古墓,一不起眼的文物,卻讓專家稱讚

而在這些文物明星中,有一件不那麼起眼的青銅器,它叫做“龍虎四環銅鼓座” ,比較同時期的青銅器,它的名氣沒有那麼響亮,也沒有那麼體積龐大,甚至不是出土在一個歷史名人的墓中,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價值,因為它代表著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根源。

其實這件文物的出土純屬巧合,1980年,安徽一個窯廠的工人在挖土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座春秋時期的古墓,隨後考古工作者介入挖掘。根據考古現場的痕跡顯示,這座墓有兩次被盜挖的跡象,所以專家推斷墓裡的文物應該大部分度已經被盜走了。慶幸的是,最後仍然出土了一百八十多件文物,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青銅器。考古專家們對此頗感欣慰。

1980年,安徽工人挖出一春秋古墓,一不起眼的文物,卻讓專家稱讚

就在工作人員整理這些文物的時候,突然出現在他們視線中的一件空心鼎形狀的青銅器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它長得像一個圓形的銅圈,直徑約八十釐米,高約三十釐米,重約一百公斤。它的造型非常奇怪,開口的邊沿上是一個老虎頭,還有一條龍盤繞了一圈。

只見老虎的耳朵豎立著,眼睛睜得很大,嘴巴張開著一副怒吼的樣子,而那條龍則與老虎相互交纏著,非常生動的場景,而且這件青銅器的銅圈身上刻滿了蟠虺紋,一副龍盤虎踞的氣派景象。銅圈的外壁上裝飾著四個銅環,並帶有銘文,就是這些銘文記載著歷史的文明。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是幹嗎用的呢?別急,下面請聽小編繼續往下說。

1980年,安徽工人挖出一春秋古墓,一不起眼的文物,卻讓專家稱讚

剛出土的時候,因為這件青銅器內壁上的銘文都生鏽了,完全看不清,以至於沒人知道這究竟是件什麼東西。經過不斷的清理後,文物專家才分辨出了 “雋鼓”二字,也就是青銅製的鼓座,再根據它的造型故定名為 “龍虎四環銅鼓座”。其實它就是一個放鼓的架子,古時候,出征之前或者祭祀的時候都會用到這種鼓架子。

大家可以想象下,千年前,這個鼓架放在高臺上,上面迴盪著震耳欲聾的鼓聲,底下成百上千的士兵高聲呼喊著,那是何等壯觀的場景啊,在場的專家們個個讚不絕口啊!

1980年,安徽工人挖出一春秋古墓,一不起眼的文物,卻讓專家稱讚

可惜的是,這個青銅鼓座的主人是誰至今還是個謎。但是專家從一起出土的那些鼎、車馬器、戟等青銅陪葬品來看,極大有可能是一位君主。不管怎樣,青銅鼓座的出現是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慶幸當時的盜墓賊沒有帶走這麼一個有價值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