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燕青拳簡介

燕青拳簡介

燕青拳又稱秘宗拳、迷蹤拳。源自少林拳法,影響甚廣,目前流傳在山東濱州、河北滄州、天津、上海等地。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山東岱嶽(今泰安)人孫通,先從兗州張姓拳師學拳,後上少林寺學藝多年。藝成後遊歷各地,分別在山東青州、河北滄縣(今滄州)、天津等地傳下燕青拳。在滄縣,主要傳承人為陳善(陳萬善),再傳至陳廣智(陳光治),陳廣智傳給了郭仲三(1886年-1973年)。1936年,郭仲三遷至濱縣北鎮(今濱城區),傳給郭玉芬,目前已傳至第六代郭寶申,第七代郭惠軍、郭會坡等人。

燕青拳內容豐富,徒手套路包括燕青彈腿、燕青架子、綿掌拳、連手拳、插拳、燕青拳、大小五虎拳、大小進拳等;器械套路包括青萍劍、昆吾劍、八仙劍、燕青四門刀、劈掛刀、行者棒、五虎群羊槍、九槍、八卦奇門槍、十二連戟、行鉤、梅花鉤、太師鞭、孫臏拐、鉤槍拐、雙鐧、鴛鴦鉞等;對練套路包括徒手對練(子母錘、頭路靠、二路靠、靠打十八勾、拿法套(摘釦子)、套環散(桃花散)、八折等), 器械對練(單刀進槍、雙刀進槍、大刀進槍、三節棍進槍、雙鉤進槍、柺子進槍、單刀柺子破長槍、鞭進槍、大小刀對咬、閃撤刀、太祖對棍、大刀對五杆、三路條子、對劈劍、空手奪刀)等。

燕青拳功架端正,動作敏捷,腿法多變,拳腳相隨,架勢較小,發力充足,大開大合,虛實相輔,奔放流暢,變化豐富而體態靈動,既有內家拳練精化氣弧形走轉之勢,又有外家拳開合舒展劈打縱躍之態。

燕青拳起於清早期,繼承綜合了明清武藝精華,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典武藝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不僅能夠增強體質、磨鍊意志、修身養性、攻防技擊,還能振奮民族精神;其演練風格優美,張弛有度,具有很好的觀賞和推廣價值。

燕青拳在清末民國時期是影響整個華北地區的一個較大拳種,影響頗大,對當代很多拳種和流派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目前拳械流失、後繼乏人、傳承堪憂,急需對這一優秀拳術進行整理、發揚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