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如何看待“以草養桃”的種植模式?

南皇陽農業


“種田要除草”是從古到今多少代農民根深蒂固的共識。現在卻有江蘇農民孫建新因偶然發現並嘗試了一種叫做“以草養桃”的新的模式!不走尋常路,意外獲高產。


孫建勤在五年前一次外地考察偶然發現別人的桃樹不除草,僅而長勢喜人,一點都不受雜草的影響。於是他請教了專家,併購買了紫雲英種子,撒在桃樹地裡,第二年長出的桃子不僅飽滿,跑量還比不種草的桃園高了20%!嚐到甜頭後,他把原來地裡有的野豌豆,鵝腸草和紫雲英鋪滿了桃園和葡萄園,結果在去年實現了經濟效益翻番的成果。

這種模式就是除去高杆草,留下矮草與桃樹共生,結果桃樹產勢更喜人,品質口味更好,水分更足,產量也更高!

個人分析覺得,“以草養桃”模式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是留草免藥害,留草增肥力。免去了除草劑與化肥對土壤的汙染,以矮草作為天然有機肥涵養了水土,提升了產量。

二是留下的矮草,很好地維護了桃源生態平衡,矮草裡有蚯蚓在爬行,矮草叢裡還有瓢蟲會去捕食桃樹上的蚜蟲。去除了桃樹生長的過程中的天敵!

三是水蜜桃等水果吸收養分的時刻,正是矮草慢慢枯萎腐爛的時候。恰好成為天然的有機肥補充土壤養分。矮草中的水分也正好釋放出來,矮草成為了桃子的天然養分庫和水分庫!

這種“以草養桃”的模式,綠色環保又高產,值得大面積推廣!

對此,您是怎樣認為的呢?

【關注村姑說村事,我們有緣再相會。】


村姑說村事


閱讀了所有回答,我發現大家對"以草養桃"模式讚美得像朵花似的,千好百好,什麼提高果子品質,改善果園氣候,自動生成有機肥,等等。是,這些好處是實實在在的,不服不行。但是,我就問一句,果園生草這麼好,老百姓為啥不用?老百姓思想落後?小農意識嚴重?你也太小瞧人了!老百姓長期實踐在生產一線,對任何生產技術最有發言權。老百姓之所以不用,是因為"以草養桃"也有巨大的弊端。真面現實,我來說說果園生草不利的一面。

一,畝產量降低,收入受損失。

果園生草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寬行種植。行距的一半用來長草,行距的一半用來長樹,不然,你以為草能懸浮在空中不成?如此寬的行距,產量降低你負責?要知道,很多果農就是眼巴巴也靠著這二畝果園過日子,你這一打譜一出招,二畝桃樹換一畝的錢,你想拿農民的收入開玩笑?


二,種草需要水肥條件具備,成本也不低。

我做過實驗,草種子極小,需精耕細作才能發芽,還要具備優越的水肥條件。一些丘陵,山地,土壤貧瘠,水貴如油,讓農民像伺侯蔬菜那樣種草,就別扯了,樹都不長,還長草?買草種子要投資,買割草機要投資,割草也極費功夫,這些成本不是錢啊!萬一不具備種草條件,農民盲目上馬,有可能損失巨大,你是好心還是忽悠人?

那麼,怎樣正確評價果園生草呢?我認為,以草養果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好處多多,但現階段並不一定適合快速發展。這種模式是和規模化種植相配套的一種生產技術,如果農民過分珍惜土地,追求高產量,以草養果就無法被廣泛採用。並且這種模式對果園地塊條件要求極高,在農民手頭不寬裕的情況下,不捨得在地裡投資,果園生草也就無從談起。

果園生草,且行且珍惜!


其樂桃桃


你是如何看待“以草養桃”的種植模式?

“以草養桃”本人也是對此有些許的瞭解。這是一種新鮮的桃樹栽種模式,它反其道而行,衝破了人們長期以來堅持的種植思維“種田要除草”。該種桃模式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新鮮之外,還有種植的結果是成功的,讓雜草在桃樹下任由生長非但不影響桃樹生長,反而產量和質量都雙雙提升,這才是最關鍵的。



“以草養桃”的模式,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因為它不僅可提高桃子的產量和質量,更為重要的是省略了化肥和除草劑,杜絕了汙染源,防治了化學物質的施用造成的土壤板結問題。現在,農業上過分依賴農藥和化肥,帶來不少問題,比如農藥殘留,土壤肥力下降,汙染土壤,汙染水源等等。雖然知道存在這些問題,但是為了生產和發展又不得不使用,可謂無奈又矛盾。而“以草養桃”的種植模式,讓我們看到了曙光,看到了農藥和化肥帶來的問題可以被徹底解決掉。所以,“以草養桃”的模式應該值得大力宣傳,大力擴展。希望以後出現“以草養稻”、“以草養麥”、“以草養豆”等等成功模式出現。



經過對“以草養桃”種植模式的瞭解,我發現其中的“草”不是一般的草,並非任何一種草都是可以的。他們選用的草主要是紫雲英、野豌豆、鵝腸草等一類的矮草。那麼,如果桃樹下面出現了一些長大很高,生命力頑強的雜草,可以不使用化肥,完全人工除草嗎?如果草必須是一定限制的草,有講究的,那麼推廣起來會有些難度。



好了,有關於“以草養桃”的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指出。


終歸農村


你如何看待“以草養桃”的種植模式?

現在果園種植慢慢的開始流行“以草保土、以草增產”的種植模式,不再像以前那樣單純的以除草劑或者人工來消滅雜草,讓果園除了果樹就是裸露的土地。那麼您是怎麼看待這種“以草養桃”的模式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


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強。我們都知道,雜草的數量是比較多的,雜草的根系也是比較複雜的,在土壤中盤根錯節相互纏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減少因為土壤裸露出現的表層土壤流失的情況;

提高土壤抗旱、抗澇能力。根系多了,土壤中的孔隙度就多了,能夠容納更多的水分,蓄水能力增強。抵抗不利天氣情況的能力增強;

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地下生物的數量。既然果園裡長草了,那就要人工或者機械控制雜草的高度,而那些修剪下來的碎草就會在土壤表層逐漸的腐爛、腐熟,補充果園的有機質。有機質的含量高了、土壤表層植被數量豐富了,自然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數量和地下生物的數量也會增加,是果園土壤的生物性更加的豐富;



減少蟲害的發生情況。果園土壤地上和地下的生物性豐富了,必然會吸引許多昆蟲,也會吸引一些害蟲。但是有益的昆蟲會對有害昆蟲有抑制的作用,能夠將有害昆蟲數量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否則草原早就被害蟲啃食光了;


提高果實的品質。土壤中有機質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緩慢釋放土壤中的養分,提高土壤釋放養分的能力,供肥能力更強;而有機質等物質被微生物分解後釋放出的氨基酸、有機酸、中微量元素等會被果樹所吸收供給果樹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養分更為全面。自然,果實的品質會更好。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很好,這個方式可以養地,草可以喂牛,減少人工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