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二戰考研成功率與一戰相差20%?差別為何這麼大?!

聽說就不完全數據統計:二戰考研的成功率竟高達70%,而一戰考研成功率只有20%!很多一戰的考研兒表示有點慌。這個數據是真實的嗎?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一戰和二戰考研有何區別,這些個成功率是否真實?

二戰考研成功率與一戰相差20%?差別為何這麼大?!

一戰二戰考研區別在哪?

很多同學第一反映就是經驗,是的二戰的優勢就是比一戰更有經驗,但也不僅僅如此。

今天就為大家先分析下一戰考研有何優缺點:

首先一戰考研的同學優點就是比較有衝勁,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嘛,在心態上會有優勢。而且沒經驗並不代表是就處於劣勢,反而在思考問題和答題方式上會更加靈活。缺點就是經驗不足,如果沒有好好規劃容易走彎路。由於沒有經驗,可能會對考研缺乏正確的認識太過鬆懈被各種誘惑鑽了空子。

在環境上也有優劣勢:一戰考研的備考環境優勢就是住在學校節約成本還有圖書館自習室,學習環境和氛圍都很好,想找研友也很方便,考研信息溝通很方便。不好的地方就是還沒畢業,會有上課、實習、畢業論文問題等事件會和考研一起瓜分你的時間,還有面對身邊同學保研、出國找到工作等落差可能在心態上會受到影響。

二戰考研成功率與一戰相差20%?差別為何這麼大?!

說完一戰我們就來分析下二戰有何優缺點:

二戰最大的優勢就是備考經驗豐富,比較容易避開考研的一些坑。同時作為二戰的同學來說一般都是抱有破釜沉舟之心來備考的,所以考研目標明確決心較強。缺點就是壓力會比較大,一戰失敗的情感可能得不到發洩,同時複習時也比較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

外部優勢則是經歷過一戰,會有更好的抗壓能力,同時社會閱歷更加豐富,心智會更成熟;劣勢則是畢業後若是全職或兼職備考經濟來源會比較拮据,同時外界的一些眼光對二戰的同學來說會壓力比較大比較影響心態。

二戰考研成功率與一戰相差20%?差別為何這麼大?!

那麼二戰考研成功率高於一戰是什麼原因呢?

總的來說二戰的問題主要來自於心理壓力,若能克服優勢會很大。考研最忌諱三心二意,二戰的同學為了證明自己而選擇二戰,目標會堅定很多,經驗上的優勢也會使其起點更高。而一戰的同學很多是跟風考研,每一個節點都會淘汰一部分人,所以一戰考研成功率比較低有非常大的原因就在這裡了。所以說每一個堅持到最後的考研人都值得尊敬。建議一戰的同學多向二戰前輩學習,既然選擇了考研,那麼就要堅持走到最後。

當然二戰最大的優勢在於經驗,畢竟孰能生巧。二戰的同學在第一年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知識積累,而且更加明白自己的薄弱環節,複習起來更有針對性。對於考研流程也比較熟悉能少走彎路節省時間,這些優勢對成功率的提高也很有優勢。不過一戰的同學不用灰心,雖然沒有經驗,但是可以通過請教學長學姐來避開一些坑,及時關注考研資訊比如關注我們也能瞭解到很多考研備考注意事項和蒐集乾貨。不過再好的東西也需要我們消化吸收,然後根據自身的情況不斷調整,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

二戰考研成功率高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若是第二年如果還發揮得不理想,大部分人能調劑就會選擇調劑了,二戰考生更加珍惜讀研的機會,畢竟時間成本還是很高的。一戰若是沒有考研成功,既可以選擇再來一年,也可以選擇考公務員、出國留學、或者以應屆生的身份出去找工作,選擇性比二戰考生更多,所以這一點也是二戰考生上岸讀研的概率比一戰生要更高的原因。

其實考研大軍中二戰生大概佔45%,將近一半。如果按照報名,或者最後參加考試的人來看,說一戰生成功率只有20%,還是有些不切實際。但如果算上有過考研意願,複習準備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放棄的人,那麼「應屆生成功率20%」的說法是相對可信的。

雖然二戰的成功率相對比較高,但絕不是一戰的簡單重複!二戰考生並沒有十足的優勢和把握,他們要揹負的東西太多太多,包袱越重就越無路可退,只能一路前行。而一戰的同學們也不要對這些傳說中的數據望而生畏,不用去管這些數據,首先達到一個最基本、也是最為關鍵的條件——“堅持下來”。只有當硝煙散去,我們還屹立在這個戰場上的時候,我們才有資格說成功。

其實另一個更普遍的說法就是:“每三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能夠考上研究生”這點就是針對考研報名的人數說的。是不是覺得自己希望很大。

PS:

能一戰考上的,堅決不要抱著二戰就一定能上的心態,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要一戰時吊兒郎當,想著反正自己一戰沒考上還能二戰啥的。其實如果一戰是這種走過場心態,慣性狀態下保證你二戰也只是走個過場!還有就是你一戰可能很難遇到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那麼二戰和一戰也沒太大區別,何來的總結?所以這種思想一定要改正過來,考研,一次就夠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