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窗外又见山里红——记农工党员、长治市政协常委、援疆教师冯瑞萍

“到新疆去支教,是我一直以来心中的一个梦想。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我会努力为新疆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新疆可爱的孩子们、为民族团结一家亲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认为,在虽然艰苦但更具磨炼的环境当中,一个人的成长会更茁壮会更顽强,意志品格会更锤炼会更坚韧。这将会使我的生命得到进一步升华,并将成为我一生最难得的经历,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援疆教师冯瑞萍支教日志中的一段话。冯瑞萍是一名农工党员,山西省长治市友谊小学教师,曾荣获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全国作文教学能手、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省优质课一等奖、长治市拔尖人才、长治市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9月12日,笔者联系到了冯瑞萍,听她讲述自己的支教经历。

爱上援疆旅程

今年8月初,在教育部发起的“万名教师进疆进藏支教”计划号召下,冯瑞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新疆支教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她深知,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尽管如此,入疆前冯瑞萍内心仍有许多担心,因为出发前本来身体就不好的老父亲又突然生病住院,老母亲也是三天两天就头晕心慌,用母亲的原话说--“有好几次连命都顾不住…”忠孝不能两全,的确如此!好在老人通情达理,境界觉悟高,非常支持她赴疆支教。带着对亲人舍不下的爱、放不下的惦念,冯瑞萍踏上了征程。

冯瑞萍支教单位是阜康市第五小学。入疆第一天,因为吃不了这边的饭菜,胃半夜突然疼了起来。室外30多度的高温天气,屋内的她却捂着暖水袋、穿着羽绒衣,当胃绞痛阵阵袭来时,她疼得生生直流眼泪。第二天,同来的长治援友汤老师、翟老师,新学校的办公室马主任为她买回了胃药。之后,她一直受到同来的援友们的照顾,手受伤了,牛老师立刻来帮她洗锅洗菜;王霞老师把自己的微波炉搬来,让他的胃随时可以得到温暖的食物;汤姐本来可以就近在学校对面食堂吃,却放心不下她,硬是要累着自己和她一起回家做饭…这么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贯穿于冯瑞萍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

勇挑重担尽心尽职

8月26日,冯瑞萍开始正式上班。因为这边老师奇缺,也因为学校领导对她的信任,她被安排带毕业班语文,准备迎接全昌吉州的通考。之外,还安排她带思品与社会、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地方课四门功课。加上晨读午读,这样一天下来,几乎都在上课。同时负责学校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承担学校的公开讲课讲座活动。

早晨八点四十多,大新疆已是烈日高悬,冯瑞萍从住处出发,行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学校。一直到中午两点下班,整整一个上午的紧张工作。中午两点下班,依然是头顶炎炎烈日回家。两点半回到家后,紧张的做饭、吃饭必须压缩在半个小时左右。只有这样,才能稍稍微微歇息一下。然后继续出发,直到晚上八点下班。她每天就像在过一种部队的生活,紧张却有序,忙碌却充实。

窗外又见山里红——记农工党员、长治市政协常委、援疆教师冯瑞萍


图为:冯瑞萍正在给学生批改作业

因为课太多,有时作业、作文没修改完,就只有搬回家晚上加班,有好几次判作业到晚上十一点多。或者周末空出一天来专门加班。冯瑞萍的信念是:只要是和孩子们有关的,今天的事不会拖到明天做,今天的作业不会拖到明天阅。一切为了孩子们!

虽然很累很累,但看到教室里孩子们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时,冯瑞萍便忘记了所有的疲劳。这一届的孩子们是从周边几个学校合并而来的,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差异很大。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她打印出班级花名表,把每个孩子每天的作业情况都一一标注。有几个优,及时鼓励;有几个人未做作业,做了作业的又有几个错,要温馨提示;错的改对后得了全优的又有几个,及时总结。这样,不仅快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而且,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之前一些拖拖拉拉不认真写作业的习惯。班里有个孩子问她:“老师,您怎么连一个小小的标点出错都能发现呢?”她说:“只有老师自己细心了,才能影响你们也做一个细心的孩子啊。”是啊,当老师的她只有自己做到了一丝不苟,才能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带动孩子们做到一丝不苟。

课堂上,冯瑞萍重视每一处知识点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严管与厚爱并行,充分在每一个细节上把关。教孩子们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做人。她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益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融入爱心,无愧良心。

负责阜康这边支教教师定期向省厅汇报工作的翟老师在美篇里“曝光”了冯瑞萍的大包,并写道:“冯老师每天上下班背的大包,全是沉甸甸的作业,没有一件化妆品。”

五小的白校长不知怎么知道了冯瑞萍对学生别具一格的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山中访友》第三自然段,巧妙地变为和爸爸妈妈互动表演,但不能看课本;本来是生字作业,变为工工整整抄写生字,组词中要有一个四字词语--变为生字、练字、积累成语提高文字修养的三结合。

学校高段语文教研组长和她在一起沟通教研计划,无意间发现了她随身携带的《课标》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解读、给学生批阅的认认真真的作文,拍照发到了学校群里,大家都纷纷为她点赞。

教师节五六级部组织的诗朗诵活动,李部长让冯瑞萍担任主读,引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冯瑞萍脚踏实地的工作,得到了受援学校同仁的肯定,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认可……

别样的教师节让人难忘

更让人兴奋、更感人至深的是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一大早,冯瑞萍就收到了山西省教育厅领导、长治市教育局的节日问候:“向援疆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争做四有好老师,践行四个引路人。”“祝在疆支教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边疆支教,功在千秋。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工作顺利!”

学校为全校每位老师送上了节日的鲜花!灿烂的笑容和花儿一齐绽放!在疆的这个教师节注定是不寻常的!温暖与感动一次又一次触碰着心弦,谱出一支动人的乐章!

每天晚上下班回家时,冯瑞萍都是一身疲惫,感觉是左腿拖着左胯、右腿拖着右胯,硬拖着往回走。翟队长风趣地说:“你们是在走猫步吧。”之后,大家好一阵畅怀大笑,累顿时消失!也经常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还在愉快地谈论教学,阵阵欢声笑语又萦绕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抬头看看虽是大晚上,但这里的天空仍然蔚蓝澄澈。而这一刻,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享受到的,它属于热爱这片土地、愿为这片土地洒落汗水的劳动者!心里一阵释然,也更加豁达起来!

“时间很快,因为每天忙碌,不觉就是一天;时间很慢,因为这只是365天的一小步路程。但是就像我们教师节朗诵的诗歌那样“不管前方道路如何坎坷,不管时间岁月如何流淌,我们都要始终记得前进的方向,不犹豫,不踟蹰,不迷惘。是的,无论支教有多苦,不管支教有多难,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一定会不折不扣圆满完成支教任务,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和祖国的民族大团结奉献自己所有的光热!”冯瑞萍在援疆日志中写道。(李红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