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蔡成功們”的困惑:民營企業為什麼總是被妖魔化?

民營企業家是個框,裝進了中國社會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橫在老闆頭上有三把刀:第一是索賄,第二是攤派,第三是招待搞關係,否則“潛規則”伺候。

企業家壓力大,幸福感弱,其實就是民營企業環境欠佳的表現,他們受到身份歧視、信貸歧視和門檻歧視,搞不好就淪為“蔡成功們”。

自《人民的民義》播出之後,充滿正義的檢察院反貪局長侯亮平敢於承擔責任,有擔當的市長李達康實事求是,有原則的空降省委書記沙瑞金,退休後仍為民請命的老幹部陳岩石,窮苦出身不服天命的祁同偉等等,所有人物,好的壞的,紛紛火出天際。然而今天,筆者想寫的是他,一臉窩囊苦逼相的蔡成功!

蔡成功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但是他代表了很多民營企業家!

蔡成功是壞人嗎?

他的一句:“這些年我沒拿到一筆正常利息的貸款”,想必不少民營企業一定頗有感觸。

蔡成功萬萬沒想到,過橋費到手後,銀行卻選擇斷貸,被質押的股權就這樣被山水集團吃掉了;他因此還被大風廠職員揍,被要挾誣告發小侯亮平;社會上也沒一個人對他有好感。總之,他裡外不是人。

事實上,《人民的名義》中沒有一個企業家是沒問題的,剩下一個王大路,還疑似行賄達康書記夫人一套別墅。

在公共傳媒中“蔡成功們”屢屢被妖魔化。為什麼?

民企老闆的階層分析

沒有哪個社會群體像民營企業家那樣參差不齊,在中國社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當了“公眾楷模”的馬雲,也是一身的爭議。

民企老闆有洗腳上田的農民,也有歸國創業的科技精英;有人大代表,也有人遭受牢獄之災;有小老闆,也有中國首富……

民營企業家是個框,裝進了中國社會三教九流各色人等。2016年,中國私營企業達755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72%,企業老闆算上副總、合夥人應有千萬之眾;如果算上個體工商戶,即小老闆,至少有3600萬戶,更是個不小的數目。民營企業家通常指前面這一千萬人,雖然只佔中國人口的0.8%,卻影響面巨大。試想,一個富士康僱員就達數百萬,一個淘寶號稱就解決了三千萬人的就業。

民企老闆的地位如何?

政治地位:

2002年的十六大上,“吸收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入黨”寫進了中共黨章,為民營企業家入黨鋪平了道路。做大做強的老闆通常以進當地人大、政協為榮,其實就是想找件“黃袍馬褂”保身。

2003年舉行的一次企業家論壇上,主持人問在座的數百位企業家:“誰敢說你們沒行過賄?沒有行賄的請舉手。”據當時在場的萬科董事長王石記錄:“在座的老總一開始時你看我,我看你,過了一會兒才有人舉手,舉手的姿勢很緩慢,最後有五六位舉手。”社會對企業家素有惡評,一個主要原因是權錢交易。

如今能自豪地說“站著就把錢掙了”的人並不多。而民企代言人馮侖稱,老闆們最好的姿勢是“蹲著”。

橫在老闆頭上有三把刀:第一是索賄,第二是攤派,第三是招待搞關係,否則“潛規則”伺候。他們期盼一個日漸透明的中國,一個逐步完善競爭機制的市場。

馬雲說:“我們不是周扒皮,我們希望對社會有貢獻。”

財經作家吳曉波如是說:政治家是男一號,知識分子是男二號,企業家是男三號——卻是個“尷尬的男三號”。

經濟地位:

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對我國GDP貢獻率高達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新增就業有90%在民營企業,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比超過50%。

社會地位:

從“士農工商”到“工農兵學商”,商人總位於中國社會身份序列的最低端。從“重義輕利”的文化傳統到“無商不奸”的大眾認知,商人與商業精神常被妖魔化。

他們不願被當作商人,更願以企業家自詡。中國企業家是當今比較尷尬的一個群體:一方面被視為“國家英雄”和“財富榜樣”,另一方面則遭遇“原罪”的質問;一方面是最強勢的階層,最受羨慕和最受歡迎,另一方面,卻又被仇視和鞭笞。

地位焦慮:

他們過著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卻承擔著痛徹心扉的精神折磨。名錶、名酒、豪車、遊艇、私人飛機、各大奢侈品等,彷彿就是他們日常生活的標配,其實他們是表面風光、內心恐慌的大狗(big dog,美國俚語,意指富豪),他們具有相當的自危意識和生活不安全感。據胡潤研究院稱,2008年以來,中國考慮移民的高淨值富豪佔比一直在60%左右。

企業家壓力大,幸福感弱,其實就是民營企業環境欠佳的表現,他們受到身份歧視、信貸歧視和門檻歧視,搞不好就淪為“蔡成功們”。

誰創造了中國的經濟繁榮

政府和官員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很多老百姓也這麼認為。否則我們不會常常聽到這樣的“心聲”:哎呀,達康書記調走了,我們這不得亂套啊?

但是

創造GDP的,不是達康書記,而是企業和老闆們啊。

這就是目前國內市場現狀!知道中國經濟以及社會的穩定依靠的是實體經濟,而中小企業又是實體經濟命脈,誰都知道就業率的半成以上是依靠的中小企業,但是我們的中小企業能順利從國有大銀行那裡貸款成功的概率又是多少呢?所以筆者套用劇中另一位企業家王大陸的話“中國的企業家,不是在監獄裡,就是在走向監獄的路上。”


“蔡成功們”的困惑:民營企業為什麼總是被妖魔化?


關於政商關係,馬雲如是說,“愛他們,但不要和他們結婚”。這句話比較形象地體現出了雙方那種若即若離的微妙關係。

讓老闆們洗脫原罪,讓他們挺直腰桿站著掙錢,要善待“全球企業家中最拼的一群人”。達康書記無需擔心“反腐消失的投資商”,要守護的不應該是GDP,而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環境,只要環境清明、公平、有規則,您大可坐等GDP的自動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