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裡有大一新生的家長,你們給孩子每月的生活費是多少啊?

黃愛古典


這種事情你問別人家長沒有用,你得問在校的學生啊,就像我這樣的,我知道學校的花費,飯菜價格,等等吧,而且,周邊同學的生活開銷以及每個月的生活費,我也都是很清楚呢。

首先,我是一個很省的孩子,在學校,所有東西加在一起,一個月也就500來塊錢,自己還能接受吧,反正我也是自給自足。

現在我給你說下我們學校的飯菜吧,平常的話,是一葷一素7塊錢,大多數學生都是這樣吃的,兩素呢,基本上就是5塊錢,兩葷呢9塊錢,很少有人吃兩葷,上次我去南京農業大學,他們學校也是一葷一素7塊錢。如果你的孩子更省呢,2.7就能吃飽了,有便宜的窗口,不過菜是豆腐,花菜,海帶一類的。

早餐呢,三四塊錢就差不多了,所以在吃飯上,一天也就20塊錢,至於其他的,看你孩子買衣服多不多了,聚會什麼的,我們現在基本沒有,可能在大一的時候比較多,不過一次也就六七十塊錢。主要還是購物吧,這個不好算。

不過我的室友他們的生活費普遍都是1000塊錢,有兩個1200的,每月都有剩餘。
一葷一素7塊錢


兩個都是5塊錢

青菜面5塊錢,飯是4.7,那杯飲料5塊錢。不過學校都有免費湯,我們是偶爾加頓餐


小幸福的萌萌雷


大一新生,新到一個城市去求學,家長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才適合,這是許多家長想打探實情的事兒。因為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在管理孩子用錢方面的習慣也不一樣,有的喜歡給的寬鬆,有的喜歡給的比較實際,至於這麼做的優缺點都有。還有就是男孩女孩的開銷不一樣,不同城市的生活水平不一樣等等。這麼多前提條件不一樣,其結果肯定差的很遠,無法比較出一個孰是孰非的結論來。

孩子在學校的總的原則是:

1.不用同別人攀比。

2.每個孩子要明白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

3.每月不要在生活上太節儉,也不能鋪張浪費,也不用太享受,畢竟每分錢是父母給的。

4.與學習有關的開銷盡力滿足,孩子主動願意參與與各種培訓,教級等堅決支持,競爭力大,這些對孩子走向社會後可以多份籌碼的。

以一個男孩在中等消費水平的城市大學生活來測算一月的開銷吧。

1.一日三餐,加上週末休息時,偶爾去熟悉一下自己讀書的城市時,與同學在外就餐費用等。每月1200元。

2.日常用品(洗髮精,沐浴露,香皀,牙膏牙刷,洗衣液等),平均每月100元。

3.飲用水,洗澡水。平均每月120元。

4.電話費,寢室共享路由器,電費等。110元每月。

5.水果酸奶牛奶等。120元每月。

6.交通費等。50元每月。

7.衣服鞋褲等。平均每月150元。

8.不可預見費200(課外書本,電影,生病買藥等)

上述費用應該比較真實的,每月要支出的。總計約2050元。

如果是女生,吃飯費估計低點,但打扮衣物,化妝品,零食等也差不多的。

一個孩子進入大學後,是要考慮至少四年的花費,家庭一般還得配置基本的東西。

1.學習用手提5500

2.手機3500

3.床上用品,衣服箱等1500

加上每年學費,按基本5000考慮,男生一般考駕照3000元,考級培訓(二門)1000,孩子每年寒暑假回家的高鐵動車等費用。

可以粗略計算下來,條件中等家庭的孩子,四年來的花費11萬—15萬元。條件差的,四年下來至少也要8萬元。

如果男生談朋友,以及還有條件好的家庭,寒暑假外出旅遊等。畢竟是少比例的。不在此討論範圍。


彭斯斯


凡是家有學子的家庭,對這個問題都很敏感。這也是因為土豪富庶並非舉目皆是,更多的還是工薪家族,對於這樣一筆花銷,還是感到壓力山大的。

我們聽過、見過太多的例子了。明明家裡經濟情況不好,各項支出捉襟見肘,卻還要硬充有錢人,寧可借錢,也要花出面子,花出豪氣。尤其是在孩子身上,更是捨得投入,甚至不計成本的高額投入,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子女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是害了孩子,也弄得家裡更加入不敷出、境況慘淡。

給孩子的生活費需要多少,這也需要設身處地的從實際出發,不能囫圇吞棗的一概而論,也不能不分地域、專業和學校的實際消費水平,妄自做出決定。比如地處偏遠地區的學校,實際消費水平肯定不如北上廣深等大都市,花費就可能少一些。而如果一味地以節省為目的,即便在十里洋場一樣的地方也嚴格控制花銷,鬧得天天吃窩頭鹹菜,也分明苦了孩子,折消了銳氣,使得孩子明裡暗裡都感到自虐、自卑而自慚形穢。

說實話,孩子上大學已經是成年人了,應該可以放手讓孩子做出一些自我的選擇了,讓ta在特定的環境中,酌情裁處,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能力測試和理財考驗。當然了,如果熊孩子動輒花錢如流水,不管貧富不吝收支,一味大手大腳逞能炫富,也是一種無奈,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對孩子的溺愛與嬌慣。

本人的做法是,將一個學期的開支一次性打給他,全部由他自行支配發落。這樣做的起始階段也很擔心,但很快就會發現,其實孩子的心裡也有算計,也會設身處地的從實際出發,為自己考慮和打算,並能適時因事裁奪,做到收支平衡——我的兒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大學四年學業,並且一次性給付的錢完全夠花,沒有向家裡再伸手要錢。兒子上學的地點在大連,考慮到消費水平的差異,我們設定的每月支出標準是1500元。而實際的情況是兒子每月花銷都基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餘下的500左右,可以作為健身、穿戴、交友的開支,讓我們省了不少心,更為難得的是,他自己也鍛鍊了良好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技能,為他日後留學海外,全力以赴的自我打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拉拉雜雜說了若許多,希望能對這個問題有所助益,也希望莘莘學子們能夠充分體諒家裡的處境,併為自己做好合適的恰當規劃——把錢花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裉節兒處。


龍吟148119260


我家兩個孩子,都在上大學。老大女孩子,我不清楚她的花費,家裡的網遞包裹基本上都是寄給她的,但都自己掏腰包。她爹說“一年到頭不問我要錢”。但買月票時找我要錢,不知道她按什麼原則分類。老二是男孩子,今年春天剛上大學,一月給5萬日元零用,他說太多,讓他爹收回一部分。我說存著不好嗎,將來泡女朋友可費錢了。他說,那到時候再給加唄。我說,那到時高興不高興可就暴露了。他說,也對......至今思考中。

兩個孩子都住家走讀,花錢不多,也確實不需要為銀子上心。另一個原因是打工機會有保障。老大說,女學生從收入上論,混夜店之類的風俗業並不合算。東京所謂名牌大學學生做家教,小時工資高過3000日元,陪酒討客人歡心,未必就有這個收入,且不安定,何況還有無形的價值損失。日本學生考大學,多半同時是各傢俬塾畢業生,考上後私塾順理成章給安排家教或在私塾任教,也是一種一條龍產業。

順便網上搜了一些日本人給大學生兒女零用錢的例子。

-----------

1. 東京國立大學一年級。房租、水電、通訊費(手機等)從父母賬戶扣,另給5萬日元零花,包括伙食費。

2. 我自己在東京上的大學,住在學校附近,上學的交通費為零,但應付其他活動的交通費每月還是有5、6千日元。

現在女兒在東京上大學,房租水電通訊費父母支付,另給8萬日元零花,

・伙食費(自炊+學校食堂) 3.5萬

・水電費 0.6萬

・雜費(生活用品、文具、參考書等) 0.6萬

・國民年金 1.3萬

・其他(服裝、交友等) 2萬

支出超過收入時自己打工補貼。

3. 我家在地方,弟弟在東京上大學三年級,住在自己家所有的公寓裡,所以房租不要錢;我爸媽每月給弟弟15萬,包括水電、伙食費用。學費教材費歸我爸媽另付。

4. 我家孩子走讀,每月零花自己掙,能有8萬左右,暑假還要多一些。學生用錢的地方也不少,旅行、聚餐、同學生日、約會,電影球賽遊樂園美術館,如此這般。不夠的時候我們會臨時性支援一點。

-----------

多數家長認為一個月5萬日元差不多,不夠的“他們自己會打工”。

我覺得日本的自立觀念比國內成熟一些,無論學生還是他們的家長。

2018年平均年收420萬日元。今天的匯率,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16元。


京夜聊


關於大一新生入學的生活費問題,我認為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不能單純地以男孩和女孩區分,更不能拿自家的經濟條件說事!

(一)跟你所就讀的院校有關!一類院校我個人認為是花費最少的,不僅是學費低,你的生活費也會跟著下降!二三類院校的費用就會陡然增高,尤其是三本類那些藝術類院校,學費高,生活費也會增高,這類院校的學生超前、個性、張揚,其實這些成本都會轉嫁到個人生活費的開支上!穿新潮衣服、做新潮髮型、吃前衛東西,這都得花錢!假如一類院校生活費是1200,二三類院校就得1500-2000(這是按低標準計算的)

(二)跟你家孩子從小的花錢習慣有關。有的孩子從小花錢不倒個,大手大腳,一上大學突然縛住了手腳,由無節制到有計劃肯定不適應,肯定會謊報軍情,肯定會加大預算,這樣你很難比照別家孩子的花錢方式和數目去控制他約束他,這樣最容易鬧僵成,他要你給,他報你掏,最後嚴重超支!這前提必須是你家裡有錢,換作農村困難家庭就是一個問題!

(三)跟你家庭的經濟基礎有關。有的家庭和家長財大氣粗,生怕孩子遇到什麼難題碰上什麼難事,吃不好穿不好,拼命給他們的卡上打錢,其實這是害了孩子,那種任性花錢的方式遲一天會讓他們吃盡苦頭!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我們也見過那些家庭經濟情況非常優越的孩子,自律自制自強能力是非常高的,他們不僅省吃儉用、儉省節約,還會想盡一切辦法付出努力去爭取學校設置的各類獎學金,這樣不僅滿足了自己的生活費,而且還能補貼家用!

作為學生,把心思都應該放在讀書上,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花錢上,想花錢自己去爭取,自己去做兼職!而不是全權依賴父母!要做一個自主自立自強自新的新時期大學生,而不是做一個已經走進大學還掙不脫父母懷抱長不大的孩子!

作為家長,不要把孩子永遠擠在褲腰帶上,要讓他們經風雨見世面,要讓他們自己出去去拼去闖,要讓他們吃苦才能成長,要讓他們磨鍊才能成熟、才能成才!


冀之筆


我們的孩子是女孩,在四川成都就學,我給了她每月1500,每個月我發工資的那天準時轉給她,就當我給她發工資,這樣有規律,也有一定的原則,那邊的人均消費水平相對來說要比蘇浙杭這邊低一些,當時每月1500這個數值也是經過初步核算和通過詢問前輩定下來的,前輩們說在外男孩子1000,女孩子1500,,因為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多一些化妝品和生活用品。和我們同年考入大學也是女孩子的同事靠得近,就在無錫,居然還給了2000,說應合“女孩要富養男孩窮養”,可本人覺得,女孩富養不是物質上的給予,而是給她長見識,知識才是財富,我情願每月再給她交話費,遇上唯品會日用品活動就給她直接寄過去,孩子是藝術學院,要出去採風,我另外給錢,放假回來的車旅費全到我這邊報銷,如果遇傷風感冒需去醫院我也給錢,過個什麼節日我發紅包,這樣,一轉眼都快到大四了,挺好的👌我想著將來等我退休後,孩子上班掙錢了,也準備給我發每月1500,跟孩子說笑過,她回答:可以!^_^


小瑤奶奶


馬上就要面臨9月份開學,不少大一新生家長都在發愁該給孩子每個月多少生活費?給的得少了怕孩子捱餓,給的多了怕孩子亂花。下面給大家列舉一下小編在學校大一開學的花費,以及在校期間的生活費各需要多少錢、以及大學可以有什麼額外得收入。


大一開學支出:



基本生活費:


大一開學普通學生需要:16180元 藝術生:26980元

生活費每月:1365元(這個是一個大概標準,具體還是因人而異)


(國家規定每年每人獎學金加助學金不超過10000元!)

小編在大學,助學金+獎學金+勤工助學,最多的一年拿到了:5000+600+120×8=6560元,所以說好好學習,獎學金是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

大學的課業不是太多,同學們可以選擇外出兼職,一般奶茶店按小時算15元/小時,每個月也是一筆收入。

以上數據僅供大家參靠,家長可以根據學校的物價適當給孩子生活費,小編建議每個月按時給孩子打錢,如果一次性把整個學期的生活費都打給孩子,孩子沒有規劃好的話,到了學期末就會捉襟見肘。


我是一個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因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給你的遠遠大於你付出的。上述觀點供您參考,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的號——講常識、說真話,認真探討養育孩子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上大學。看到女兒怒懟媽媽“是否親生”,心理覺得酸酸了。先不討論孩子們為什麼如此“驕橫”,但是這樣一句話會讓這位母親心碎,也讓天下的父母看了心碎。

至於說到每個月的生活費,我想地域、城市不同,每月的生活費也略有差異。我兒子是在上海上學,每月的生活費1500元左右,還有300元的機動費。加起來一個月大概在1800元左右。問過孩子是否夠用,孩子說如果沒有特殊活動,一個月生活費基本夠了。其實,生活費還可以多給一點,但我個人覺得給的生活費多也許不是一件好事。看到很多大學裡的孩子,家貧,就逼著自己去想辦法利用業餘時間賺錢,這是一種生活歷練。但轉念一想,孩子是去學校學習的,不到迫不得已還是應該把學業放在第一位。孩子的生活費剛剛夠用就好,多了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少了孩子會吃苦。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學生們的生活費估計都差不多。我在北上廣深的朋友們給孩子的生活費,範圍在1000-2000之間。正好前幾天和廈門一所大學的後勤處長聊天,問到了這樣的問題。得到的回答是大學裡的學生,每個月1000元剛剛夠用,1500元可以吃得不錯點,再高一點,學生在生活上會寬鬆一點。但是要想想,還有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一個月只有500元或800元。這都是父母從自己的牙縫裡一點一點省出來的。

所以,我給出的建議,是剛剛夠用最好。至於具體的金額,還是要看孩子上學的城市。如果在欠發達的城市,也許1000-1200是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如果是在三四線城市,甚至還可以再低一點。消費比較高的城市可以給1200-1800之間。

臨時生出的一些生活費用,比如學生郊遊或短途旅行,或者參賽需要的費用,可以另外支出。

不知道其他父母給孩子的生活費是多少,大家可以一起分享一下,幫其他父母出處注意。


耕然夫


家裡有孩子考上大學,是件非常讓人開心的事情。但與此同時,很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也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四年下來,供養一個大學生的花費著實不低。


一個月給孩子生活費多少錢,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孩子自身(是否節儉、心疼父母);二是男孩子女孩的問題;三是家庭經濟狀況。在此我將結合自己以及同學在北京讀書時的費用與大家分享。

普通家庭學生的開銷情況(以男生為例)

飲食費用:

學校食堂一日費用:早餐3元+午餐12元+晚餐10元,共計25元

校外餐館一日費用:早餐5元+午餐15元+晚餐15元,共計35元

一個月按照30天計算,有22天學校吃,8天校外吃,則25*22+35*8=830元

衣服費用:200元(一個月200元足夠了)

理髮:30元

生活用品:100元(洗面奶、洗髮水、沐浴露一般用很久,每月提出100元足夠了)

同城旅行:100元,週末去其他大學、一些景點參觀(北京有很多名校和風景區)

水果飲料:100元(大城市的水果真的貴)

學生聚餐、電話費:140元

共計1500元

上面分享的是我個人在北京讀書的時候,大多數學生每月最大的開銷,像一些比較節省的學生一個月花銷1000元就足夠了。想必在北京都能生存的很好,其他地區自然也沒問題。

對於家境一般的學生,建議在食堂吃,菜品齊全而且又很便宜,日常消費不要盲目攀比他人,要明白,四年的光陰一眨眼就過去了,只有做學問、長知識、長能力才是王道,其他的最終都是浮雲。

家庭相對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學校的勤工助學崗位,幫助父母減輕負擔。我們在步入大學的時候,已經成年了,當我們不能創造收入的時候,就要學會節儉。

回到我最初說的決定給孩子多少大學生活費三個因素。一是孩子自身,節儉一點1000元就已經足夠,大手大腳的花費5000元以上的也有。二是男孩女孩的區別,女生一般富養,尤其是喜歡買衣服和化妝品,建議多給一些。三是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好的我建議多給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很多接觸金融、理財相關知識,有的學生有創造財富的想法,但苦於沒有多餘的資金,父母可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去學著投資理財)。


學習源動力


關於大學生活費,一直是一個爭議的話題啊,就我個人經歷而言,這個是沒有定數的,而且,男生和女生是大不相同的!



座標常州,2008屆新生!記得那個時候,我只從家裡拿了700元去學校報道。當時家裡不是很富裕,我和弟弟同時考的大學,他帶的好像多一點,1000元左右吧(不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哈,是爸媽也給了我1000元,我就拿了700元,覺得差不多夠了)。當時的學費還是助學貸款來的!



後來開學不久,又申請了國家貧困生助學金,每學期1500元,這樣一來,一學期的生活費是夠用了。週末沒事的時候,和同學去兼職,也能掙點錢,而且女生嘛,本來飯量就不是很大(你懂的,大學裡都愛美,也不敢多吃,哈哈,開玩笑啦!)我本來就比較節儉(家庭環境也是一方面)。然後每年獎學金和其他的獎勵,可以拿個六七千了,所以我就大學剛開學那會從家裡帶了700元,後來就是自力更生了!我記得還給弟弟打過生活費!

再來說說男生吧,我們班當時有兩個玩的挺好的男生,一個生活費1500元,一個2500元,而且他們都是“月光族”,就是月底兩三天的時間吧,錢基本沒了,就等著家裡打下個月的生活費了!或許男生的飯量大是一部分原因,再者就是網吧遊戲(1500元的男生)也是一部分原因,抑或是談戀愛(2500元的男生)!



生活費的問題,關聯因素挺多的,比如家庭條件好的話,可能就會多給點!再者還要看孩子自身原因,節儉的孩子,花費就少些,大手大腳的孩子,相對就多一些!然後,大學裡,勤工儉學也是一部分。所以個人覺得,大學裡生活費的多少是沒有定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